《愛說教的男人》:女性如何被沉默

2020-12-09 澎湃新聞

《愛說教的男人》:女性如何被沉默

張晨晨

2020-05-25 16:44 來源:澎湃新聞

麗貝卡·索爾尼特的這本小冊子從日常生活中時常遇到的看似無關痛癢的男式說教談到種種更加觸目驚心的性別暴力:性騷擾,性侵,甚至謀殺。在她看來,日常生活中的被打斷、被忽視、被說教與直接的身體暴力其實處於同一個光譜的兩端,這個光譜就是噤聲的暴力。

英文中作為動詞的」silence」——使沉默、使緘默——不是很容易找到對應的中文表達,但卻是理解書中探討的性別權力與暴力的關鍵。「Mansplain」或者男式說教(也有人稱為「信口雄黃」)只是這種權力關係最常見、看起來最無害的一種形式,恐怕絕大多數女性——如果不是全部的話——都經歷過這樣的時刻:自信滿滿的男性交談對象滔滔不絕地談論或者向你解釋一個你比他了解得多的話題,而不給你發言的機會。雖然過度自信和拒絕聆聽的特質並不完全局限於男性,但這種現象並不只是取決於個人性格,而是根植於習慣於忽視女性聲音的性別文化,這種文化在幾乎所有的社會中都有漫長的歷史。

畢竟,在人類歷史的絕大多數時間,女性被完全排除在公共事務和知識生產的體制之外。與男性「公民」相對,她們被認為是屬於私人的、家庭的、情感的,而非理性的、公共的。即使在女性終於獲得法律上的平等地位的20世紀,這些滲透在文化中的性別偏見並不是可以在一朝一夕克服。當女人開口說話,她需要為在她之前被沉默了一代又一代的母親、女兒和姐妹說話。

梅麗爾·斯特裡普在電影《華盛頓郵報》中飾演郵報的發行人凱薩琳·格雷厄姆,在劇情所處的1970年代,即使作為報紙的擁有者,格雷厄姆仍然苦於不能在男性主導的董事會上獲得發言的機會。在今天的職場,還有一個流行詞是「hepeating」,指的是女員工在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建議反應平平,而當男員工重複同樣的點之後卻大受關注。在看似擁抱進步文化的西方學術界,完全由男發言人組成的小組會議屢見不鮮,被戲稱為「manels」 (man + panel)。對論文引用數據的研究也發現,許多領域(比如國際關係)的論文引用存在明顯的性別落差:男作者的論文更容易得到引用,而且男作者和女作者相比更較為不可能引用其他的女作者。

得不到說話的機會、以及說出的話得不到重視,僅僅是噤聲的暴力一種較為平和的形式。它並不止步於此。索爾尼特列舉了大量觸目驚心的數字來說明強姦、家暴和親密關係暴力的普遍,即使是在那些在性別平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的國家。在她看來,性侵不僅是對身體的侵害,也是對女性的聲音和主體性的否定:她不擁有她自己的身體,她所說的「不」沒有任何意義,她不是一個平等的人。

噤聲的暴力持續到遭遇性侵之後的鬥爭——索爾尼特在書中把種種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壓力稱為「沉默的同心圓」,層層擴展,將被迫沉默或者被迫需要證明自己受到侵害的女人禁錮在最中心。第一層是受害者自己感到的羞辱感令她沉默,而這種恥感和羞辱感同樣是社會文化強加於個體之上;第二層來自加害者的直接威脅;而第三層圓環則是:當她終於衝破重重阻力講出自己的遭遇,卻像希臘神話中的卡桑德拉一樣無人相信。

如作者所言,可信度(credibility)是一種根本性的權力,而父權主義文化有一種「拒絕把女人的話當真的衝動」——西方醫學界曾經發明了「歇斯底裡」這個病症來否定女人的理性、智性和可信度。當一個女人指控一個位於權力高位的男人,人們質疑的不僅僅是她指控的內容,往往還包括她的品格、動機、甚至精神狀態。卡桑德拉的咒語一再上演。 「她的預言之所以無人相信是因為她拒絕和阿波羅發生性關係,這位神祇對她施加的咒語所致。試圖捍衛自己身體的權利就會導致失去信譽」,是這個古老的希臘神話隱含的信息。

但索爾尼特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人:畢竟我們在過去這個世紀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而這些進步的取得是由堅持不懈的抗爭而來。保守勢力也許會反彈,也許會修改法律使得女性失去現有的權利(比如選擇墮胎的權利),也許會操控宣傳機器要求女人發揚「傳統美德」。但她相信當一種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生根發芽,它就不會消逝。

這本雜文集最大的不足之處在於對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的忽視,比如書中最為人詬病的一句話是「暴力沒有種族、階級、宗教或國籍,但是有性別」。女權主義理論使用交叉性這個概念來強調社會權力關係是多維度而互相交叉的:種族、階級、宗教、性取向、國籍等種種範疇都會塑造不同的支配機制和不平等的條件。雖然說女性面臨的不平等與暴力有一定普世性,但是比如說一名曼哈頓高管和一名只能在灰色經濟打零工的無證件移工,或者一名被剝奪受教育權利的農村女童,或是一位生活在希臘難民營的敘利亞婦女,她們的「悲歡並不相通」。即使她們都受到了性別權力結構的影響,她們對壓迫和不公正的體驗有著質性的不同,這種不同絕不能在普世性中被消解。

在性別這個社會身份以外,種族和階層等其他身份認同與分野可能在某些權力結構和利益訴求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事實上,白人女性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更多投票給了川普,而少數族裔無論性別則更多投票給了民主黨。這次新冠疫情也顯示了英美等國深刻而尖銳的結構性不平等,少數族裔在很多地方的病亡人數比例都遠遠大於他們的人口比例,除了經濟收入對長期健康狀況的影響之外,低收入群體也更多從事收銀、食品加工等一線工作,很難居家辦公或保持社交距離。總之,交叉性提醒我們看到相互疊加交織的不平等機制,認識到每一個個體或群體的體驗,境遇和訴求都是不同的。

除此之外,書中涉及到國際政治經濟的部分也顯得過於簡單草率,對新自由主義的批評流於表面。但瑕不掩瑜,作為一本可讀性很強的入門式小冊子,還是十分值得推薦——當然,也不妨多購幾本送給你身邊愛說教的男性朋友、同事和上司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從「男式說教」到強姦謀殺,是一場關於噤聲的「沉默滑坡」
    當她們公開言說這些不愉快的經歷時,總有被挑動神經的男人(當然,也有一些愛「男式說教」的女人)來質疑她們故事中所說的一切,哪怕最不相干的細枝末節也會被這些居高臨下的神探挑出來,進行一番演繹推理以證明女性的講述充滿漏洞,她們的情緒、經歷、記憶根本不值得相信。
  • 高傲的「男人說教」
    而這樣說教的經常是男人?根據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男人的確更喜歡滔滔不絕,而且面對女性時尤為如此,這就是「男人說教」。「男人說教」是英文單詞「男人」和「解釋說明」兩個詞的合成詞,指的是「向別人,通常為男性向女性,解釋某件事情,而且是以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Mansplaining refers to explain in a patronizing manner, assuming total ignorance on the part of those listening.
  • 雄辯長壽,沉默短壽——揭秘!為何男人總沉默,女人愛嘮叨?
    在日本這句話的真實意思表達是,喋喋不休的講話是輕浮的,還不如安詳地保持沉默,這樣才像個男人,這主要是針對男人的豔遇當然這句諺語現在不太常用,與其說不常用,莫如說沒有被廣泛地接受和認可,因為男人遇人遇事不說話只是保持沉默,別人就會想,不知道這個傢伙心裡想什麼,真是令人討厭假如男人在戀愛期間和婚後常常沉默寡言也會遭人嫌棄
  • 《枕上書》:男人的愛,其實是沉默的
    所以,不要輕易地去斷定一個男人對你的愛,也不要用甜言蜜語去評判一個男人對你的在乎。你要知道,會說甜言蜜語的男人,不一定真心愛你,而願意為你默默付出的男人,一定是真心愛你的。兩個人在一起,女人不能過多地去奢求男人用你的方式來愛你,也不能奢求男人像女人一樣時常地把愛掛在嘴邊。畢竟,男人的愛,其實是沉默的。就拿《枕上書》裡的帝君來說,他就完全是沉默男人的代表。
  • 「吵不過你,是因為我愛你」:男人這兩種沉默,是愛到骨子裡了
    「吵不過你,是因為我愛你」:男人這兩種沉默,是愛到骨子裡了男女交往、吵架、拌嘴是常有的事兒,吵架其實並不可怕,吵架其實就像一次大勝的意見交換,偶爾吵架反而會使他們的感情越來越穩固。但是吵架這件事雙方都是有錯的,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吵架的時候往往會失去理智。
  • 明明知道沉默對女人來說很可怕,為什麼男人還是會沉默
    沉默是婚姻生活中最大的殺手,就好像一座隨時要爆發的火山,只是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它會爆發。可是有些男人,明明知道女人最害怕的就是沉默,每次溝通確都保持沉默,男人有時候沉默並不一定是因為他已經不想和這個女人說話了,也不是說他沒有愛了。
  • 男人沉默時,聰明的女人會怎麼做?
    導語:在婚姻生活中,總有一個問題擺在女人面前-男人很多時候會突然間沉默不語。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如何把握好這個時機,就成了增進夫妻間親密關係的關鍵。每一對走入婚姻的男女都免不了磕磕碰碰,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能在細節上多為對方考慮,那麼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沉默這件小事。首先我們了解男人和女人會在什麼情況下沉默?
  • 「不說話,並不代表我不愛你」男人的3種沉默,是愛你入髓的表現
    首先,我想先問大家,到底什麼是愛呢?千百年無數的哲人、學者、偉人甚至普通人都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在我眼中,愛就是崇拜,是緊張,是嬌羞,是篤定,是你。同時也是沉默,尤其是對男人而言。李敖曾經說過:女人對待愛情都是一個樣子的,而男人對待愛情是各種各樣的。所以世界上有很多種男人。有的男人擅長甜言蜜語,將心愛的女孩哄的花枝亂顫;有的男人行事瀟灑,喜歡用實際行動去表現最純粹的愛;還有的男人性格溫柔,不善言辭,但是在生活的各種細節中表現自己最深沉的愛。
  • 男人的愛很沉默:明明很思念,卻不打擾不聯繫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大部分男人對愛情的理解。很多時候,即便非常想念一個人,卻是不願意多加糾纏的。中國男人不像外國男人那般懂得浪漫,他們對於愛情總是不情願開口多言的,仿佛是愛說一句就少一句。他們更願意把愛放在心裡。再愛一個人,再想一個人,他們也無師自通的學會不聯繫,不打擾。
  • 男人為什麼更容易接受沒有愛的性?
    ▲關注火養讀書時間即可查看相關文章火養寫女性情慾:女性的愛和情慾的甦醒,其實都有一個過程真正需要愛,懂得愛其實是中年女人。為什麼不要用性來試探男人?男人的情慾為什麼可以和愛無關?男人為什麼更能忍受無性婚姻?火養的解讀會讓你對男人的情慾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
  • 男人的沉默,其實是在為分手做鋪墊,別傻了!
    就像魯迅說的那樣:「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沉默有時候代表的不是妥協,而是無視。當一個男人對你太過沉默時,其實就表面他已經對你不愛了。對你沉默,是對你的輕蔑,是對你的不在乎,是對你的理會。因為愛你,所以他希望你好好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你好。可當男人對你的任何行為都保持沉默,不理會,不在意,甚是不生氣時,那麼表示他已經不再愛你,他把你當作無關的人了,準備和你分手。
  • 男人要明白,感情裡最不缺的就是「說教」了,你要管住你的嘴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愛說教的男人,有些男人他們總是喜歡以長者的身份自居愛管閒事。尤其是當你和他做朋友的時候,會對你各種的說教,其實生活中我們已經接受的說教夠多了,真的不想在感情中再有這樣的人,因此,一個男人一定要讓自己清楚,生活中已經有很多說教的方式了,必須要管住自己的嘴巴才能夠讓感情更加美滿。
  • 散裝衛生巾貧困的背後,女性窮的還真不是錢包
    男性依然執著地秉持著以上對月經的各種迷信,向女性解釋她們應該如何克服月經困難。03對女性進行月經說教的男專家至此,我們已經零星地領略到關於月經的話語是如何被剝奪的。《愛說教的男人》一書的作者麗貝卡·索爾尼特尖銳地指出男性總是居高臨下地對女性說教這種文化現象。「男性說教」一詞一度流行,並成為《紐約時報》2010年的年度詞彙。十年過去了,情況在中國並沒有變好。
  • 男人在沉默的時候,你會害怕嗎?
    男人突如其來的沉默,其實是在思考問題。女人會經常誤會男人的沉默,脆弱敏感的天性容易讓女人變的多愁善感,不安全感俱增。其實並非如此,你需要明白的就是,男人和女人在思考和處理信息的時候,方式截然不同。女人在跟自己的愛人交談時,會非常自然的把內心所思所想全都表達出來,滔滔不絕。
  • 為什麼夫妻吵架的時候,男人總會沉默。沉默就是冷暴力嗎?
    可是你知道為什麼男人吵架時總是沉默?小陳和老公結婚已經三年前,平時還好,可是每次一有矛盾吵架的時候,明明是他的錯,可每次都會說一堆小陳聽不懂的道理,或者就是用一些比較敷衍的態度對待小陳。每次道歉,就知道說自己錯了,問他錯在哪裡,他又不知道,道歉起來讓小陳看不出一點誠懇的樣子。
  • 不要再感性行事,這幾類男人,再愛也不要在一起
    年少的我們或許青澀無知,愛情足夠的純粹無暇,可以為了愛而轟轟烈烈,為了愛而不要其他的一切,但是當我們成年了以後就就不得不去考慮很多。尤其是女性群體,她們在追逐感情的道路上往往是感性的,也更容易衝動,為了愛情而陷入盲目。但是成年人的愛情沒有那麼簡單,女人們一定要看清這幾類人!
  • 「把廚房交給男人」:女性向綜藝是如何取悅女性的?
    2019年更是女性綜藝的勃發期:《我家那閨女》展現單身女明星被父母催婚催育;《女兒們的戀愛》和《女兒們的男朋友》試圖看透年輕女性的「新戀愛之道」;《妻子的浪漫旅行》和《做家務的男人》一言不合就開始討論「月子」與「家庭分工」。今年,這些成功的綜藝都將迎來第二季或者第三季,而剛剛開播不久的《鮮廚100》更是打出了「把廚房交給男人」的口號。
  • 女人不「壞」,男人不愛,會「發脾氣」的女人,男人更愛
    俗話說:女人不壞,男人不愛。也有人說,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相愛。太過乖巧甚至逆來順受的女人,男人可能會覺得索然無味,並不會多在意,多喜歡。反而是那些,有點「壞」,有些脾氣的女人,讓男人心心念念,愛得深刻。
  • 「一本女人了解男人的說明書。」丨《用男人的思維和男人談戀愛》
    更多的時候,如果遇到了感情問題,他們會保持沉默。他們的沉默的原因並非是因為不愛對方,或是其他,而是他們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也就解釋了許多男人在陷入情感危機的時候會用沉默來解決問題。但是,我們也知道沉默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尤其是當問題出現的時候,沉默不是長久之計。當然,也有人在這方面似乎天賦異稟,天生就懂得如何應對這類的問題。但其實不是,他們不過是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懂得如何應對這類的問題而已。
  • 不再沉默的女性 | 2020年性別新聞盤點
    疫情期間,「看見女性勞動者」和「姐妹戰疫安心行動」計劃讓更多人意識到公共領域的女性貢獻不可或缺,卻常常被忽視;有著強烈女性視角的選秀、獨白劇、脫口秀、訪談、真人秀等文娛產品全面開花,在公共輿論場中掀起一場又一場聚焦女性境遇的討論;女性在公共空間的聲量增加,亦幫助我們擺脫了一些長久以來習以為常的男性視角盲點,看到了那些此前鮮有關注的女性慾望與焦慮。女性,不再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