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國英
我是個港股超級痴迷者。
估值那麼低,分紅那麼多,為什麼不去買港股,這事,3個月前,我好像就發起過號召。
痴迷港股,難免細看一些港股財報的,有些還是出人意料的,比如,港股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並不算太高。
這幾年港股上市公司總裁現金薪酬最高的,幾乎全部是中資公司。
我有點考據症,查了下港資和英資在港上市的龍頭,上述統計數據果然有點問題,李嘉誠的長和系,是港資上市公司的龍頭,聯席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報酬是2.26億港元。
而在港上市的英資龍頭滙豐控股,總經理麥瑞納的年薪沒有公布,董事局主席杜嘉祺的年薪有公布,為159.7萬英鎊。當然,滙豐高管中,年薪最高的還是風險管理總監繆思成331.4萬英鎊。
這份港股總裁薪酬,是怡安集團發布的,除了李嘉誠的大管家霍建寧除非,其他基本準確。也不知道,堂堂怡安的統計數據,為什麼會出這麼大的Bug?
香港早已不再是昨天之香港。
上市公司總管這事,扯得有點遠。講點真正值得說的,香港的人才,我覺得,我們的許多公司,真的可以去香港招聘人才。
香港的人才,真正是「價廉物美」!
一想到香港,超級高的房價,超級高的生活消費,許多人就以為香港人的收入,是如何的高。
是的,如果以平均值算,就是計算所有行業的平均收入,香港人的收入,確實是比內地高出一大截,比北上深一線城市也是要高出一倍左右。
2018年,香港人的月薪中位數是多少?月平均收入1.75萬港幣,約合年薪21萬港幣(18.8萬人民幣)。
這個收入水平,確定是比北上深高出一倍左右。但是,香港人的收入,在不同行業之間,其差距並不是太離譜。香港收入最低的行業有兩個,一個是物業管理、保安和清潔服務,另一個是雜項活動(養老院護工、洗滌及乾洗服務等等),這兩個行業的平均月收入是1.24萬港元(近1.1萬人民幣)。
做做小區門衛、保安、護工之類,這些所謂的底層工作崗位,在北上深一線城市,估計月收入才三四千元,差不多是香港同行業的1/3左右。
香港的底層工作平均收入,遙遙領先於內地,這當然是與我們廣大四五線城鎮和廣大鄉村的底層工作人群,具備超級多的供給有關。另一個就是香港的高房價高房租,一個月沒有個上萬收入,群租房也住不起,也就只能睡帳篷了。
底層工作崗位,當然很難稱得上人才。那麼,與香港的平均收入相比,內地較低的平均收入,絕大部分肯定是由超低的底層工作平均收入拉下來了。而在所謂人才密集的行業,香港的平均薪酬,並不比內地高太多。
金融業是香港的王牌行業,畢竟香港是全球的主要金融中心嘛。但是,香港的金融業平均薪資是多少呢?2018年的月薪中位數是2.75萬港幣,約合年薪不到30萬人民幣。
而我們內地金融業的平均年收入是多少呢?2018年的統計數據,是22.32萬元!
2018年,香港金融業的平均收入,比內地高34%。但是,如果和北上深的金融從業人群比呢,早在2017年,深圳金融業的平均年薪,就已經接近28萬元,而上海則還比深圳高一些,2017年即已經等同於香港2018年的金融業收入水平。
香港金融業的收入優勢,並不比內地的北上深高,但是,北上深的生活成本,尤其是住房成本,那肯定比香港要低出一大半了。
至於,香港所謂的科技業,資訊及通訊行業的平均月收入,2018年是2.28萬港幣(約人民幣年薪24.5萬元),這個收入水平,就不要與內地的華為、阿里和騰訊比了(平均年收入六七十萬),即便與內地網際網路行業的平均收入水平比,也基本上沒啥優勢。內地2018年網際網路行業的平均年薪是20.48萬元!
所以,我覺得,當下真是到了去香港搶人才的時候了!尤其是金融業人才!
說實話,這些年,我接觸到的金融業人才,在專業度和職業素養兩個維度上,我真的覺得,香港的金融業從業人員,真的要比內地的、以及北上深的金融從業人員,那是高得,肯定不是一點半點。
快,快去香港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