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做到這3點,英語輕易拿高分!
高中學生,普遍存在重理輕文的現象,以2019年零診有效分數表為例,達到一本線文科英語最低106,理科英語最低需要98分!
是不是覺得要求其實不高?往下看···
四川近三年高考成績統計顯示,進入一本學校的考生英語普遍110分以上,211學校英語成績普遍需要120分以上,985大學英語考生英語成績大致在130分以上!而在尖子生之間英語往往成了最能拉開分數差距的科目,得分高則145,甚至滿分,低則30-40,真是「成也英語,敗也英語」呀!
今天我們重點探討下英語為何有如此巨大的威力?以及假期做到哪3點,英語才能輕易拿高分?話不多說,先看一張全國三卷英語題型分布圖:
英語分為閱讀,聽力,完形,語填,改錯,寫作等幾大部分,而從題型上看解決的先後順序是,先閱讀,語填,再去攻克其他作文聽力。
其中閱讀理解題在在英語科目中佔了相當重的分量,20道題考的都是閱讀理解;分值佔比也很高,和閱讀直接相關的分數為70分,間接相關的分數為95分,佔比46.7—63.3%!
閱讀題所佔的比重可謂是不小,題量多,分值大,難度強,那麼這「閱讀」也就成了拉開差距的關鍵點,可謂是得閱讀者得天下。
了解了英語的巨大威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學好英語閱讀,達到如有神助的效果呢?假期做到這3點,英語輕易拿高分!
英語閱讀理解「三要」:
詞彙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更是閱讀理解的基石。我們在閱讀理解時所遇到的首要問題是詞語障礙,沒有一定的詞彙量作基礎,就談不上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熟練掌握課本單詞,適量擴充課外詞彙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
來我們再現一下當時的場景:
經常有學生一臉狐疑地說:「老師,一上高中就看到很多同學抱起厚厚的4-6級詞彙書開始狂背,從高一開始就背四六級詞彙真的對提升閱讀有幫助嗎?」針對這個問題,小編專門採訪高中部學科產品部負責人周麗老師(學而思原英語組長),周老師從以下一個故事和兩個要點進行了詳細解答:
各位家長朋友們、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學而思1對1的周老師。今天給大家解答許多考生、考爸考媽們都存在的一個疑惑,「如果想要高考英語拿高分,需不需要瘋狂背記46級詞彙?」
要搞懂這個問題,老師想給大家先分享1個故事,和2個要點。這1個故事,是來自我的一線教學事例。在咱們成都,我教過的許多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程度的學生,都會遇到這樣的困境——他們初中詞彙基礎以及語法規則等等不紮實,中考前通過一些方法技巧的提升或者突擊,考了不錯的分數,進入了重點高中,卻發現初中英語通過最後的衝刺看似還不錯,一到高中,大多數學子會出現如下情況——
①高一前思考:不斷定位;
②高一不適應:陡坡效應;
③生活學習雙重壓力:如何平衡?
最終導致高中前幾次考試,成績出現類似社會結構的2-8規律分布,即:成績不好的人佔八成,成績好的人只佔兩成,因為很多人都遇見了人生第一次掛科啦。
究其原因,顯然,這類學生的中考英語分數是虛高的,產生「陡坡效應」的根本原因就是高中知識和能力要求的急劇變化和學生心理、方法調整慢的矛盾造成的一個結果。外現出來就是「陡坡效應」。
由於知識難度和能力要求是一個個逐步提升的陡坡,不進則退,學生在爬坡過程中多數會處於山腳,在開端就造成知識的爛尾,就很難在後續的爬坡過程中繼續足夠的知識儲備和信心;當他們進入高中之後,發現自己需要從高一開始,和其他同學一起,大量背記四六級詞彙。而本身基礎薄弱,導致自己高一高二都處於低效背記的狀態,甚至到高考之前,連聽寫考綱詞,都會有問題,更別談通過背記四六級詞彙讓自己成為高考黑馬了。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可以對照一下,是否有很多學生已開始準備抱著厚厚詞彙書開始狂啃了呢?自己現在是否也處於這樣的處境?
接下來,是2個要點。
第一要點,大學四六級詞彙和高考詞彙的關係。
全國卷三要求的3500的詞彙量,與四級的4500詞是重合部分的;如果高考詞彙掌握牢固,到了大學,趁著熱乎勁,能輕鬆過四級考試。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背四六級詞彙,是不是一定能讓高考分數直線飆升呢?答案是否定的。
第二要點,尊重考綱。
這要從四川近年高考改革談起。2016年,四川高考由之前的四川卷,全面改為全國卷三。這一變化意味著,判卷的標準只會無限貼合全國卷考綱要求。
那麼,對於高中的莘莘學子,可以參考以上內容,規劃自己的英語學習。詞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詞彙的基礎上,要想拿高分,需要嚴謹的邏輯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所有的文章、材料,都是作者在售賣自己的觀點,即文章的主旨,寫作意圖。作者會用非常多的方式方法,讓自己變得更有說服力,比如舉例子、列數據、作比較等等。
在平時練習的過程中,能有意識地去關注作者的論證方式、文章結構,才是穩得高分的根本。而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期待在今後的節目中,跟大家再繼續分享。
讀速是閱讀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要提高閱讀速度,可從三個方面考慮:
1.克服不良的閱讀習慣。
有些同學在閱讀時存在著不少的陋習,如:視野狹窄,一次只看一個單詞;用手指著單詞,逐個閱讀;只理解單詞的個別意思,不注意慣用短語、詞組的意思;一遇到生詞就查字典;為了弄清楚某個意思,反覆地閱讀前面內容等等。這些不良習慣勢必會影響思維的連貫性,造成顧此失彼的結果,對閱讀材料缺乏整體性的理解。
2.限時閱讀訓練。
限時閱讀是根據所讀材料的內容難度、長度,並參照大綱對各年級讀速的要求對該材料的閱讀時間予以限定。例如:約250字的材料限定5分鐘左右。控制時間有利於挖掘學生的閱讀能力,迫使學生爭分奪秒,專心致志於閱讀。
3.尋找主旨句,理解重點把握全文。
大多數閱讀材料均有主旨句,用以說明文章的主旨,其他文字一般是圍繞主旨句展開說明的。有的主旨句在文章的開頭,有的在文章的結尾,還有的主旨句在文章的中間出現。閱讀時若能把握住這些句子,無疑會大大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效果。一般地說,運用演繹法的文章,主旨句往往在文章的開頭;採用歸納法的文章,主旨句一般在結尾。
我們在閱讀中難免會遇到生詞,如果每次遇到不認識的單詞都去查字典,則會影響閱讀速度和理解效果。因此,在閱讀中要善於根據上下文,推斷某些單詞和短語的意義。
1.根據構詞法來推斷詞義。
掌握一定的構詞知識會有助於我們的閱讀。例如:Don’t make any unreasonable demands on the government.句中的unreasonable是生詞,但我們可以較為容易地通過其構成「un+reason+able」推出其含義為「無理的,不合理的,過分的」意思來。
2.根據上下文的對比關係來推斷詞義。
有時在行文中可能會同時出現某一生詞的同義詞或反義詞,這時我們可以通過上下文的對比關係來猜測詞義。例如:If you agree,say「Yes」, if you dissent,say 「No」.根據兩組相對的詞Yes與No、agree與dissent,不難推知dissent是「不同意」之意。
3.根據文中解釋推斷詞義。
有時候,文中對生詞給出了註解或說明,在閱讀中應善於捕捉這一信息。例如:A journalist is a person who works on a newspaper or magazine and writes articles for it.此句是專門解釋journalist的,通過解釋不難推斷出其意為「記者」。
4.根據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關係推斷詞義。
He is so stingy that he never gives anything to others, even his friends or relatives.本例中的stingy是生詞,但根據對結果分句的理解可推知,stingy即為「吝嗇的」之意。
既然攻克英語閱讀必須先了解其內在邏輯,圍繞什麼主旨句展開,那麼這一次咱們奮鬥在高考一線的周老師,就要給大家帶來滿滿乾貨直播課——英語閱讀之主旨題
劃重點!!!
主題:高端玩家教你玩透英語主旨題
——高中三年不要怕 主旨題滿分抓!
內容:
1--做題前,不得不知的題型分類
2--刷新三觀的——主旨句、支持句、結論句
3--如何以閱卷老師視角「掃描」主旨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