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很多股民會有這樣的切身感受:自己一買股票,馬上就跌了;自己一賣出,馬上又漲了。總是踏不準節奏,剛看一個板塊很火殺進去,上漲的又是另一個板塊,總是被市場打得措手不及。
股票漲跌,總是有節奏的,而且現在的股市很難出現十多年前那種所有股票全部一起漲的情況,板塊輪動是主要特徵,那麼不同板塊之間的輪動到底有沒有什麼規律可循呢?其實板塊輪動確實是有規律的,我們可以通過板塊之間的這四大輪動規律來進行把握,這樣在以後的投資中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1.順逆輪動
什麼是順逆輪動呢?我這裡所指的是順周期與逆周期(或弱周期)。所謂的順周期,就是與宏觀經濟周期高度正相關的行業,比如說宏觀經濟強勁,固投大增,這對鋼鐵、煤炭、有色以及地產會帶來明顯的拉動,這些行業就是順周期行業。
與之對應的,逆周期行業就是對宏觀經濟周期不敏感的行業,比如說經濟好的時候,我們要吃飯,經濟不好的時候我們也要吃飯;經濟好的時候,我們生命了要看病吃藥,同樣經濟不
好的時候,我們也要看病吃藥。那麼快
消品類行業和醫藥行業就是明顯的逆周期或弱周期行業。
順逆周期之間,就會形成明顯的蹺蹺板效應,當逆周期類板塊大漲的時候,意味著市場對經濟並不會樂觀,從而會選擇拋售順周期類行業。此時一般會出現反向運行的規律,比如在之前白酒股不斷新高的過程中,鋼鐵煤炭等順周期行業表現不佳,而當後者強勁上漲時,前者則會調整。明白這一關係,就不會踏錯節奏。
2.攻守輪動
所謂攻守輪動,是指進攻類板塊與防守類板塊之間的負相關性。所謂的進攻板塊,是指成長類股票,比如說科技股、半導體、軟體股,這些屬於具有較大的想像空間,但是又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的板塊,稱為進攻型板塊。
與之對應的,很多傳統的成熟行業,穩定賺錢的行業就屬於防守板塊,比如說高速公路、銀行,以及業績比較穩定但成長性並沒有那麼明顯的所謂白馬股。就屬於防守類。當防守類品種出現大漲的時候,說明市場風險偏好下降,新興科技行業類股票就會下跌,需要注意這一節奏。比如在2017年的時候,很多白馬股不斷新高,而踏錯節奏的股民買入科技股卻大幅下跌,損失慘重。
3.高低輪動
高低輪動比較容易理解,就是高位股與低位股的轉換,這裡的高位和低位不考慮業績和估值,僅僅是以某一階段的區間漲跌為衡量標準。
在一輪行情中,往往會呈現為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特徵,導致有些股票不敢買,卻看著它越漲越高,而有些股票它就是不漲,反而還下跌。這時需要注意,當那些連續大漲的高位股出現大跌時,並不必然會導致所有股票都下跌,反而會使得很多滯漲股出現大漲,這是很有趣的一個現象。
資金就像水流,從高位流出,就會流向低位,也可以稱為「均值回歸」,當你發現那些大漲的牛股突然從高位放量殺跌時,其實就說明低位滯漲股的機會來了。
4.大小輪動
大小輪動,是指大盤股和小盤股的輪動,這一輪動特徵比較常見,但往往被新股民所忽略。
就是說當大盤權重股集體拉升上漲時,小盤股反而會下跌。這是因為市場已經形成了一種慣性,當大盤權重股拉升指數的時候,往往會開始進入誘多階段,很多投資者會選擇賣出自己手中的股票,從而導致下跌。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權重股集體大漲,而跌停板卻有幾十隻股票跌停的情況。
因此,當權重股出現集體拉升的時候,不要盲目興奮,如果手裡拿的是小盤股,很可能馬上會出現大跌,需要注意這一點。
以上就是板塊輪動的四大規律,理解了這些規律,可以讓我們少犯錯誤,更多股市中的短線實戰方法,可以到本專欄中其他章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