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特應性皮炎的最佳治療方案包括多種要素:恢復皮膚屏障功能、充分的皮膚保溼、消除惡化因素、以及針對皮膚炎症的藥物治療。主要的治療有:避免過熱、低溼度等觸發因素;治療繼發性感染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單純皰疹等;使用抗組胺藥鎮靜並控制瘙癢;緩解或治療應激和焦慮狀態。
皮膚保溼是溼疹/皮炎治療的關鍵部分。為保持皮膚水分,應使用潤膚劑至少一日2次,並應在洗浴或洗手後立即使用潤膚劑。水分含量較低的粘稠乳膏或者無水軟膏(如凡士林)可較好地防止乾燥;含水多含油少的洗劑可通過蒸發作用加重乾燥並激發特應性皮炎加重。最好在洗浴後皮膚水分含量充足時立即使用潤膚劑。很好地進行皮膚保溼護理可以明顯減少糖皮質激素的應用。
「
過度洗浴而沒有後續潤燥保溼措施、低溼度環境、情緒應激、乾燥病(皮膚乾燥)、皮膚過熱,以及接觸溶劑和洗滌劑等均可促進已經出現異常的表皮屏障受到進一步破壞,避免這些因素對溼疹/皮炎的治療和恢復非常重要。
」
溫水浸浴以保持皮膚水分並冷卻皮膚也可暫時緩解瘙癢。溼敷(溼包紮)有助於舒緩皮膚、減少瘙癢、減少發紅、去除痂皮,以及限制外界與皮膚的接觸。
外用皮質類固醇(乳膏或軟膏):建議對於輕症患兒給予低效價皮質類固醇;對中度患兒使用中效至高效的皮質類固醇;對於急性加重者,可使用超高或高效價的外用皮質類固醇(一般不推薦兒童患者使用超強或高效皮質類固醇,病情嚴重需要應用時需有醫生的指導,而且儘可能短時間應用,最多不超過2周),然後換為較低效價的製劑直至病變消退;外用皮質類固醇的用量為一日1~2次,持續2~4周。
面部及皮膚皺褶處是使用皮質類固醇後發生萎縮風險較高的區域,對這些區域的初始治療應使用低效價類固醇;一般來講,皮膚皺褶處和面部應避免使用高效價外用皮質類固醇;如果嚴重也可以短期應用(5~7日)高效價皮質類固醇,可快速產生療效,以後可換用低效價製劑。
外用皮質類固醇的不良反應包括皮膚變薄、毛細血管擴張、毛囊炎和接觸性皮炎。
普及小知識
外用糖皮質激素作用強度的分級
依據皮膚血管收縮試驗等方法,外用糖皮質激素的作用強度可以分為許多級別。臨床上常用的分級方法是4級分類法,將其分為超強效、強效、中效和弱效4類。應注意激素的作用強度分級不一定都與臨床療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級是弱效激素,但臨床療效和作用卻與某些中效激素相當。
超強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膠、軟膏、乳膏及泡沫劑; 0.05%醋酸雙氟拉鬆軟膏及0.1%氟輕鬆乳膏等。
強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軟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軟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膠及軟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頭皮劑);0.025%丙酸倍氯米鬆軟膏;0.25%去羥米鬆軟膏劑及乳膏;0.05%滷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或軟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輕鬆軟膏、乳膏或凝膠及溶液;0.1%糠酸莫米鬆軟膏;0.005%丙酸氟替卡鬆軟膏;0.5%曲安奈德乳膏等。
中效激素包括:0.1%糠酸莫米松乳膏和洗劑;0.1%丁酸氫化可的鬆軟膏;乳膏及洗劑;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0.12%戊酸倍他米松泡沫;0.025%氟輕鬆軟膏及乳膏;0.2%戊酸氫化可的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洗劑;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及洗劑;0.05%丁酸氯倍他鬆軟膏等。
弱效激素包括:0.05%地奈德軟膏、乳膏、凝膠、泡沫劑及洗劑;0.01%氟輕鬆乳膏及0.05%氟輕鬆溶液;0.025%曲安奈德乳膏及水劑以及外用各種劑型的氫化可的松、潑尼松和地塞米松製劑如0.5%醋酸氫化潑尼鬆軟膏、0.05%醋酸地塞米鬆軟膏、0.025%醋酸氟氫可的鬆軟膏等。
覺得有用可分享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