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3 1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航小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慎終如始 眾志成城——北航在行動
今天是12月13日
我國第七個法定的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圖源:人民日報
銘記歷史,珍視和平
捍衛真相,守護正義
昨夜,一場陣雪翩然而至
點擊視頻查看⬇️
突如其來的降雪❄️
也讓原定今天上午在兩校區舉行的
「一二·九」微馬賽事遭遇了難題
學校連夜緊急商討方案
老師們在現場勘測路況
迅速採取播撒融雪劑、
清理賽道等系列措施
但由於沙河校區地面結冰比較嚴重
經反覆實測評估,不具備開展跑步運動條件
出於安全考慮,沙河校區賽事推遲
天冷路滑
也請大家注意安全!
充分做好安全措施
學院路校區賽事
13日下午,開啟!������
一二·九微型馬拉松
最低溫接近-10度
降雪與降溫
並未打消北航人冬日運動的熱情
雪後微馬,更加熱火朝天!
「一二·九」微馬開幕
2020年12月13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七屆一二·九微型馬拉松比賽在學院路校區開啟。校黨委副書記程波、相關部門和學院負責人出席活動。本屆微馬學院路校區共有1053名同學、127名教職工完成比賽,198名同學擔任了賽事志願工作者。
校黨委副書記程波在開幕式上致辭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
比賽開始前
全體人員舉行默哀儀式
本屆微馬分為單人賽、團體賽和以書院/學院為單位的接力賽三種賽制。單人賽和團體賽全程跑4km。在賽道途中設有三個補給點。每個補給點賦予主題,分別是「全民抗疫,萬眾一心」;「健康你我,築夢中國」;「嫦娥奔月,空天報國」,鼓勵北航師生奮勇向前。
學院路校區路線
學院路校區接力
微馬精彩瞬間回顧
在充分的熱身準備之後
參賽者們紛紛走向起點線
摩拳擦掌,蓄勢待發!
隨著一聲槍響
比賽正式開始,衝!
馳騁在賽道上
北航健兒們可謂英姿颯爽
一起領略他們的風採吧!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賽事全程照片
你追我趕:個人賽+團體賽
大多三五結伴
互相打氣,共同前行!
對著鏡頭
驕傲地打個招呼
團體賽的成員們
步調一致 共同前行
全力以赴向前衝!
凜冽寒風也無法阻擋
北航人激情似火的內心
馬上就要到終點了!
衝刺!順利到達終點
通力合作:學院/書院接力賽
在單人賽和團體賽結束後,以院係為單位參加的接力賽隨即拉開序幕。相比於單人賽的超越自我與團體賽的互幫互助,接力賽更突出了為學院榮譽而戰的拼搏奮鬥精神。
15支隊伍,180名選手,各個書院/學院的同學們紛紛來到賽場邊見證著自己書院/學院衝向終點線。熱血奔騰是這幅畫卷最好的形容詞。
賽道上
是運動員們的拼盡全力
跑道之外
加油聲沸騰
賽事高潮迭起,精彩紛呈
冠軍究竟花落誰家?
微馬比賽結果揭曉
喜報
接力賽獲獎隊伍名單
第一名 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
第二名 高等理工學院
第三名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
第四名 中法工程師學院
第五名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
第六名 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
為獲獎的選手們打call!
比賽落幕
大家開心地合影留念
北航少年,不負韶華
北航「一二·九」微型馬拉松賽事
是我校近年來一項極具特色的
大型群眾體育活動
紀念「一二·九」愛國運動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落實陽光體育全民健身宗旨
創出北航精品體育運動文化
激發全體師生對冬季鍛鍊的熱情
擁有健康的體魄
往屆北航微馬回顧
(向下滑動看更多)
第一屆
第一屆航馬只有單人賽和接力賽,以陽光體育、全民健身為宗旨,旨在鼓勵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到冬季長跑中來,在鍛鍊身體的同時增強集體凝聚力,磨練個人意志的同時享受運動的快樂。
第二屆
「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第二屆微型馬拉松在「三走」的口號下拉開了序幕。運動員們精神抖擻,在寒冷的冬日清晨展現出北航學子昂揚向上的風貌。
第三屆
第三屆微馬一方面讓大家充分感受運動的樂趣,在鍛鍊中強健體魄,增強自信;另一方面更希望培養同學們的責任感,北航學子應該「立大志、成大事、擔大責」。
第四屆
第四屆微馬中加入全新賽制——團體賽。約三五好友,共同努力,享受拼搏的樂趣,最後終點線前的並肩奔跑,讓刺骨的寒風中生出了陣陣暖意。
第五屆
第五屆微馬在團體賽中加入了裝扮跑隊伍。同學們換上了漢服等自己喜歡的衣服,幾人結伴一起成為微馬線上靚麗的風景。
第六屆
第六屆微馬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同學們用意志和決心展現出北航人拼搏進取的精神風貌。
半個月前,一場激烈的遊泳賽事
在兩校區開啟
小萱也帶大家了解了北航體育工作
戳下圖回顧������
天氣越來越冷啦
今天冬日迎風奔跑的身影中有你嗎?
一起放下手機 走出宿舍
迎著和煦的暖陽
在北航校園裡運動起來
邁向嶄新的2021年!
出品 | 航小萱®工作室
素材來源|體育部
雪景攝影|朱權 李毅 舒小拓 段嘉懿 霍柱彰
雪景視頻|王小寧
微馬攝影|陳旭航 韓拯寰 張可立 黃天嘉
原標題:《雪後微馬!-10°C的北京冬天,北航人,熱火朝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