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電競產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投入到電競事業當中去。尤其是國內一些高校如中國傳媒大學、四川傳媒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現在都陸續開設與電競產業相關的大學專業課程。
高考成績即將出爐,大學的電競專業竟成報考熱門?
早在2003年,電競就被國家體育總局正式列入我國第99個體育競技項目,這算是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和發展支持。2016年,我國高校電競專業步入正軌——電子競技專業正式被列入體育類專業學科。所以大學開設電競專業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是電競產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高考結束已經過去快半個月了,很多省份的高考成績即將出爐,一些對電競有著濃厚興趣的考生打算報選大學新開設的電競專業,但是遭到諸多方面的壓力。
一、最大的阻力是父母。
很多家長是不會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報考這種專業,因為在他們的傳統觀念當中,電競就是打遊戲,打遊戲就是不務正業,沒有用。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電競不等於打遊戲,打遊戲也不是電競,電競是一個產業,不止是遊戲,就是遊戲方面的東西也不是單純得以打遊戲為主。
大學的電競專業包括電競遊戲製作、電競裁判、電競主播、職業選手、賽事宣傳、推廣運營等等諸多學科,畢業之後也是對應的職位。它跟傳統的體育賽事一樣,只是內容不同,其實整個運作是一樣的,它就是體育專業。報考電競專業沒有什麼不好,反而,電競專業找到的就業待遇往往都比其他的職業要好很多,因為新興產業的待價高。
二、來自同學朋友的眼光。
「什麼?你上大學竟然學打遊戲?玩物喪志!」
「你這是電子海洛因!」
當朋友知道你的專業之後,一定會以難以理解的情緒來看待你,不過這些都不需要擔心,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和追求的東西,不要因為別人怎麼看就放棄自己的夢想,電競專業學到的東西並不比他們差,甚至有些就業職位比一些傳統的專業找工作好太多。新媒體運營、賽事主持、賽事裁判、賽事記者等等不比什麼會計專業好?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電競市場規模為84.8億元,但到2020年,電競全產業鏈產值預計將達到211億元。另一方面,據不完全統計,電競行業的目前從業者為5萬人,崗位空缺達26萬人,而到2020年,人才缺口將擴大至50萬人。
近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接受央視新聞《相對論》採訪時回應稱,新職業是伴隨新產業的產生而產生的,隨著新產業的發展,這樣的新興職業會增加。大學生報考電競專業並不是一件壞事。
而今暑假也正在進行中,如果對電競專業有疑問,有不懂的,可以先報一些電競暑假夏令營。這些電競暑假夏令營可以提前幫助你們進一步了解電競產業和電競專業,同時夏令營也有相關的課程幫助學員提升電競水平,培養電競思維,快速成為一個電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