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2019「外研社·國才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完美收官!經過決賽四個階段的競技比拼、強者間的巔峰對決,冠軍桂冠終歸華東師範大學王嫣同學所屬。
她是如何在演講群英中脫穎而出,贏得評委和觀眾的一致認可?今天就讓我們重溫巔峰之戰,領略冠軍演講魅力!
2019「外研社·國才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冠軍
王嫣 華東師範大學
選手破題思路
我心中的「中國象徵」:Round Table
賽題視頻中有幾個畫面代表著中國傳統節日,在觀看時,我心裡就有一股衝動,想要抒發自己對「春節」的看法。我想每個人對於春節都有特殊的回憶和看法,或許這個話題能夠引起共鳴。
後來在和老師的談論中,這個話題變得更加廣闊和深刻。我想起我家在春節時的一個有些「奇怪」的習俗:爺爺去世七年了,但每年過年,我們都會在吃年夜飯的圓桌上為他留一個空位,盛好飯菜,備好筷子,就好像他隨時會回來和我們一起吃飯一樣。
我的指導老師聽完後也想起一個故事:他的姐姐在出嫁時,父母準備了很多嫁妝,其中一件就是一張圓桌。圓桌並不是值錢的東西,可它是一個家庭完整團圓的標誌,是父母對女兒真誠的祝福。
或許有的家庭使用的並非圓桌,而是方桌,但重要的並不是桌子外在的形狀,而是它內涵的意義。其實無論是什麼節日,好像大多都是以一家人在一張圓桌上吃飯為主要慶祝的方式。這體現了中國人對「團圓」的嚮往——中秋是全家人的團圓,清明是和已逝去的祖先的團圓,春節是全國人民的大團圓,好像在我們心裡有一種生來的向心力,把我們和家庭、集體緊緊聯繫在一起,就算漂泊異鄉,心中仍然留存著對故鄉的眷戀,無論如何都要想方設法與家人團聚。圓桌的特殊意義不僅關於家庭團圓,朋友聚會、合作談判,甚至國宴,其實都可通過一張圓桌得到圓滿舉行。它讓我們能平等地溝通,以溫和的方式面對我們的不同。當有新成員加入我們的圓桌旁,我們不會感到擁擠,只會感覺彼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它體現的是中國人愛好和平、兼容並包的品質。
選手視頻CUT
看完冠軍小姐姐的精彩演講和機智應答,你是不是也在鼓掌叫好?
她的演講構思有何精妙之處?面對Challenger的步步「逼問」,她的應答好在哪裡,又有哪些可完善之處?
一起來看下特邀嘉賓——北京外國語大學周杜娟老師的精彩解析吧!
嘉賓點評
周杜娟老師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講師,英院演講俱樂部指導老師,2018「外研社·國才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季軍指導老師,2019「外研社·國才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決賽提問評委。
王嫣同學選擇的主題詞是圓桌,一個非常有中國特色的用來團聚會餐的必備道具,但這不僅僅是個滿足食慾的地方,還是一個孩子們能遊戲、大人們能侃大山的地方,也是一個凝聚家庭成員、吸納新的家庭成員、紀念過世家庭成員的地方。對於奔波在外的家人來說,圍著圓桌得到的不光是精心製作、美味可口的佳餚,更有歸屬感、安全感和儀式感,這個選擇非常貼合視頻裡的sensation一詞,將中國味和中國情恰如其分地糅合在了一起,因此我覺得她的選擇是很用心也很巧妙的。
選手在講完自己家庭裡圓桌上的故事後,話鋒一轉,把圓桌的運用和意義帶到了更寬泛的領域,即圍繞圓桌人們不僅可以慶祝新人的結合、緬懷故去的親人,貿易夥伴們還可以商談生意,國家領導人們還可以共襄盛舉。選手由己及人、由小及大、由低到高地把圓桌的象徵意義擴大,將它在家庭、社會乃至世界層面上所代表的關愛、包容和尊重等價值觀提煉出來,實現了中國味、中國情以及中國精神的「三位一體」。
結尾處選手又非常應景地說到了即將到來的春節和在此期間人們對圓桌團聚的渴望,把重點重新落回到它幫助保持中國傳統文化和維繫家庭情感的作用上,使得全篇演講在論述的同時又充滿人情味,流暢自然。
若說有什麼要改進的,則是選手在強調圓桌在不同場合所發揮的用途時提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在圓桌上迎刃而解」這樣的說法過於絕對,且未進行論證,易被質疑,改為「人們試圖在圓桌上解決各種問題」會更容易被接受。
從演講風格來看,王嫣同學舉止大方,音色醇美,語速適中,表情和藹可親,演講有種娓娓道來的沉著感,無不體現著她控制自己緊張情緒和牽引觀眾情緒的出眾能力。
Challenge環節主要考察選手快速應變能力、知識儲備、回應、反駁技巧,以及選手前後觀點的一致性。
第一個問題問選手如何看待許多人不能和家人團聚這個現象。選手的回答是即便家人不能聚在一起,但家人在聚會時仍會為他們留座,由此彰顯家人的牽掛和家的凝聚力。選手利用這個回答提問的機會再次強調了自己在定題演講中的重要觀點,同時也完成了回答問題的任務,一舉兩得。不過我個人認為若選手能從造成這種現象的角度闡釋一下社會流動性提高帶來的利弊也未嘗不是可取的回答。
第二個問題問「你的父母若不喜歡你的男朋友你該怎麼辦」。她的回答過於簡單,「不被父母喜歡就分手」這樣的答案會令觀眾失笑,但聽上去有些生硬,沒有跟自己的演講主題「圓桌」或者它所代表的親情聯繫起來。Challenger提出這個問題的初衷是想考驗選手如何理解圓桌所代表的中國傳統家庭觀念中的孝順,若父母意見跟子女伴侶選擇之間出現矛盾,子女該如何堅持孝道。選手的回答可能被觀眾理解為「愚孝」,無論她的男朋友人品如何,只要父母不喜歡,就會分手,這不是對中國傳統價值觀孝順的最好維護。不妨改為「我不會結識父母不喜歡的男朋友」或者「我會幫他在圓桌聚餐時贏得我父母的青睞」。Challenge環節時間緊張,在來不及對新觀點展開闡釋的情況下,這兩個選項相對合情合理,也更貼合選手演講主題,要麼跟父母喜好一致,不選擇不合適的;要麼選擇自己喜歡的,但同時也幫助他融入家庭、一起盡孝。
最後一個問題是「在家庭以外的場合下,比如談判、工作坊等,為何圓桌能起到幫助人們解決分歧的作用」。選手這次也很好地把握住了機會把定題演講中沒有完善的邏輯鏈即「為何一切問題都能在圓桌上得到解決」重新梳理了一下展示給觀眾。她把這歸因於人們在圓桌旁坐下來尋求對話而不是對抗,同時她還把圓桌跟長方形桌子做了對比,強調圓桌周圍人們的互動性和平等性優於長桌暗示的權力距離和對立性。這樣的處理是對提問環節有限時間的最大利用,反映出選手的急智和經驗。
總而言之,王嫣在這一階段的表現沉穩自信,定題演講切入點小而恰當,即興問答短卻精準,的確是可圈可點,值得其他演講者學習。
除了Round Table,中國象徵還有哪些?
關注小U,且看其他選手的精彩表現,了解更多中國象徵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