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一個同事相處幾個月,問我借三萬塊錢說一月左右還,能借嗎?
我的回答是:千萬不能借,誰借誰後悔。10年前,我老公一個同事,向他借了3千塊,說一個月還。之前,那人還師父長、師父短的叫著。結果他約定時間沒還錢,我們又急需要錢買房,就張口問他要了。當時,還擔心他沒有,心裡怪過意不去的。誰知,人家根本不缺錢,當時就把錢轉過來了。
但是,他們之間的關係也突然變了。之前為啥叫師父呢?就是因為他新來的時候,是我老公培訓的。後期也是一種跟著我老公後面做的。那件事之後,他對老公也不再師父長、師父短叫著了。直接直呼其名了。其實,這倒也沒啥。叫啥無所謂的,就是稱呼,反正本來大家也都是同事。
不過,讓我看不過的是,那次他們單位有人結婚。婚宴那天,我也去喝喜酒的。湊巧,正好我們做一桌。酒桌上,那個人一桌子人都敬完了,也沒有敬我們。倒是我們都挨個盡了遍。當然,也包括他。
通過這件事,以及之後10來年,在職場看到的其他人的經歷。我算是明白了:職場中千萬和同事不要有金錢往來。即使關係再好,也不要借。
如果下次有人找你借錢,你可以試試這三招。
一、 話不說滿,給自己留好後路
如果關係實在太好,又礙於面子,不好不借。這個時候,也不要滿口答應。而是先表達你想幫助的心情,但是你不知道自己手裡到底有多少。這個時候,老婆/老公,父母、孩子等都是很好的藉口。
比如,你可以說:你知道的,畢竟我們家錢不歸我管,我要回家問問我愛人。
或者,可以這樣說:我愛人前幾天說,孩子要報啥補習班的。我回家問問,交完這個錢,還剩多少。
總之,你開始的時候,千萬不要一口答應,打包票。省得回家商量不好,一下子拿不出那麼多。或者拿出來後,如果對方短時間不還的話,可能會影響你的生活。那麼,之後你再想改口,即使借給對方了。對方反而會認為你不真誠、小氣等。
二、 說出自己的苦衷
這種情況下,是你實在不想借,一分都不想借的情況下。你可以說自己家要還房貸、孩子報補習班、父母養老,或者乾脆直接示弱,說自己不管錢。雖然心裡想幫助,但是總不能夫妻為了這個大吵大鬧。
總之,讓對方感覺到你也很難,就可以了。他借不到,也不會說什麼的。即使得罪了也無所謂,也總比後面你追著他要錢,再翻臉強吧。
三、 嘴上答應,實則沒有行動
這種情況,適合關係一般般,甚至根本不怎麼樣的情況。
你可以半開玩笑回答:好的。然後並不行動。等他實在著急了,來找你時,你可以繼續用開玩笑的口吻說:「啊,真借啊?我以為你開玩笑的呢。不好意思啊,誤會了,誤會了。是這樣的,我自己呢,手頭上是沒有的。不過,我可以想想辦法看看,找找同學、朋友能不能幫到你。」
然後,隔天可以回復他,說你找了一圈,實在沒有找到能幫助的人。大家都背著房貸,手頭都不寬裕。
這樣,你雖然沒錢借給他,但是也算是幫忙了。因此,他也不會多麼怪你的。本來大家也就是點頭之交,也無所謂交情深厚了。
其實,職場看似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有很多潛規則。
比如:上面說的借錢這一條千萬不要隨便答應。另外還有,如不要在公司談論個人隱私;和同事、領導不能有辦公室戀情;公司的各種小道消息聽聽就行,千萬不要隨便傳來傳去。等等,還有很多禁忌,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小心做事,否則永遠不知道會被誰穿了小鞋。
不過,這些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是容易的事。除非自己一件一件經歷過、體驗過,才能真正記得住。或者有高人指點,就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但是,誰都不想吃虧。如果有高人指點,又不要自己吃虧去體驗,豈不是更好。正好,這本《社會常識全知道》可以幫助我們。
這本書設計職場、生活等各個方面,全方位滲透,深入解析各種潛規則,幫助我們提升識人、人脈、辦事、送禮、宴請、潛規則、職場生存、創業、形象、禮儀、口才、語言溝通、社交心理、與人相處、理財、休閒、安全、防騙等方面的能力。讓我們遊刃有餘地應對職場、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辦好各種難辦的事情。
這本書,原價59元,現在只要39.9就能買到。一頓外賣的錢,收穫70萬字做人、做事的方法,讓我們多賺錢,少吃虧、少走彎路。真的是非常超值!
點擊下面的連結就可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