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泰拳有許多誤解,其中之一就 是認為「拜師舞」 (Wai Kru)和「儀式 舞」 (Ram Muay)具有宗教內涵。嚴格 講,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通常是「拜師 舞」之後緊接著進行「儀式舞」,這二者 是泰拳不可缺少的內容。按泰國傳統,即 使是一名優秀的拳手,被一所泰拳學校接 納為徒弟之前,也要舉行人門拜師儀式 (Yok Kru)。在當今的泰國,許多職業訓 練營已不再恪守這個傳統。但是在一些偏 遠地區的學校,這個儀式仍然是成為一名 泰拳手必須要進行的程序。
這個儀式要求求藝的學生學會一種必 須對老師完成的「拜師舞」和「儀式舞」。 通過這種形式表明學藝者獻身訓練營,願 意花費時間學習和精通舞蹈,他將被接受 為徒,而無須任何擔保。這位求藝的學生 也會向老師送一份小禮物,通常包括3炷 香、1小塊白布、1朵白花、1根蠟燭、6 枚或者9枚硬幣。
向老師獻完禮物後,學生將向老師宣 誓,絕不講或是認為老師和學校不好,也 絕不發表任何可能有損老師、學校和同學名譽的言論。老師接受該學員為學校大家庭的一員,然後他就會把吉祥圈(Mongkon)
種護身符戴到學員的頭上,將臂圈(Pra Jer)——另一種護身符戴到他的左臂上。 接著為學員祝福,祈求神靈保佑學員不 受傷害,永遠不會忍飢挨餓,永遠不會得 大病。儀式結束後,吉祥圈由老師收回,而 臂圈則交給學員保存。學員下一次佩戴吉祥圈則是在他參加首場比賽時。在今天的 現代泰拳訓練營,佩戴吉祥圈和臂圈仍然 是戰前準備的必要內容。泰拳與其他武術的不同之處在於,泰 拳手在每一次比賽或打擂之前都要跳「拜 師舞」,以示對父母和老師的感恩。他認 為是父母給了他生命,而老師給了他技 能。沒有父母和老師,他就不會有今天。 泰拳不僅僅是一門格鬥術,它還是一門學 習保護自己、家人、朋友乃至國家的一種 技能,而泰拳的擂臺賽則是技巧和勇氣的 檢驗手段。泰拳學員都有極高的實戰水平,真 正的泰拳鬥士或者拳師在拳臺內外都是 紳士。
牢記長者尤其是老師的忠告
■不要用金錢體現你的價值。
■寧可失去金錢,也不能失去榮譽。
■不要動怒。
■要心胸寬闊,樂於助人。
■不可接受任何非法之物。
■不可炫耀你的泰拳威力。
■不可有報復心,報復引起更多的報復。
■不可欺凌弱小者。
■要忠誠於你的訓練營和同仁。
■要言行一致。
■要關懷、幫助那些不如你幸運的人。
左上固:比賽前完成拜師舞儀式
拜師舞
每一場泰拳比賽前總要進行拜師舞 (Wai Kru),其字面意思是「向老師鞠 躬」,但是它的內涵遠不止這些。拜師舞 是拳手向其老師及父母致謝,向泰拳先師
吉祥圈
(a)如果吉祥圈的小辮向上翹,表明該拳手 是泰國南部人。
(b)如果吉祥圈的小辮自然下垂,表明該拳 手是泰國北部人。
(c)如果吉祥圈一直延伸到腦後,小辮再下垂並與拳手的後腦成直角,表明他來自中部原地區。
人們表達敬意的一種儀式。在進行拜師舞儀 式前,老師先將神物「吉祥圈」戴到拳手 的頭上,通過其樣式不同,觀眾可以判斷 出拳手所學的流派及師從何人。另外,還 可以通過觀察拜師舞、儀式舞進行判斷。
臂圈是裡面織進或編人神秘符號的一 段棉線織物。拳手也可以在臂圈內加入一 些個人的闢邪物,比如母親的一縷頭髮或 佛像等。祝福者把一個花環套在拳手的脖子上。 過去的拳手還習慣文身,如在身體上畫上 一些神秘符咒。毫無疑問,一位全身畫滿神秘符咒的 拳手讓人望而生畏,會使對手很快地喪失 勇氣。時至今日,文身的拳手已很少見到 了。但是,吉祥圈、臂圈和花環在每一場 泰拳比賽中都可以見到。
拜師舞的程序
P(A)先是雙膝跪地,成鞠 躬(wai)姿勢。
P(B)將左手放到地面上。
P(C)緊接著將右手也放 在地上,兩手做成一個三角
形狀。
(D)把頭放到兩手之間。(E)抬起頭。
(F)抬起左手。
(G)抬起右手,成合掌 敬禮姿勢。
P(H)起身成高位跪姿, 保持合掌姿勢,將雙手舉 到鼻梁處。
P(丨)回復到低位跪姿;所 有動作重複做3遍。
跳戰舞
戰舞是泰拳的基本步法,泰語版的印 度善惡史詩《羅摩衍那》中的一個故事充 分說明了它的重要性。
大力士羅波那曾是宇宙主宰溼婆神的 忠實僕人。作為獎賞,溼婆神送給他777 平方千米土地,他對這片土地上的萬物擁 有絕對權力。遺憾的是,大力士從此變得 非常狂妄,認為他可以為所欲為。他開始 貪婪地摧殘進入他領地內的所有人,甚至 職位較低的神和天使。他的所作所為搞得 天堂大亂,每個人都希望他住手。溼婆神 聽取了各方控訴後,遂命令羅摩收回這個大力士羅剎的土地。羅摩是一個傑出的謀 略家,他裝扮成一個公正之神,來到大力 士的領地。當見到羅剎大力士時,他假裝 嚇得發抖,用戰慄的聲音問道:「我的君 主,我只想按照婆羅門經典完成一個儀 式,並不想侵犯您的私人領地。請可憐一 下我吧,如果我能完成我的儀式,我情願 馬上死去。我只需要三步大的一小塊土 地。」羅剎大力士同意按他的要求給他土地, 但是羅摩又問道:「我的主,您過後還會 收回土地嗎?」羅剎回答說:「我是這塊 土地的主人,我給了你,它就是你的了。」 既然羅剎許下了諾言,羅摩隨即恢復了他』
戰舞跳法演示
(A)拜師舞式起立成站姿。 (B)站姿開始跳戰舞。(C)以左式拳樁姿勢,左腿向左
伴隨節拍舒緩的音樂翩翩起舞,能使你舒展關節,激發活力。再加上用鼻乎緩慢吸 氣,用嘴巴呼氣,能穩定你的情緒,增加血液中氧的攝入量。
跨3步,毎跨一步雙手旋轉3次。
當羅摩三 大步邁過羅剎整個領地時,大地都為之顫 動。一見是羅摩,羅剎試圖逃跑,但是他 已經無處可逃,遂被羅摩殺死。
同樣,泰拳界也認為一位拳手如果精 通了戰舞步法,那麼他的對手就無法逃脫 打擊。
在跳戰舞時,拳手的雙拳隨著身體的 移動而旋轉。有人認為這意味著他在雙手 上纏上了麻繩,還有人認為這些動作來源 於泰拳器械技巧,當一名武士前後移動 時,猶如揮舞他的寶劍。
(D)抬起右腿向右轉動。 (E)右式拳樁姿勢。
在拜師舞、儀式舞結束後,取下吉祥 圈之前,老師將要念一些咒語或者是按住 拳手的頭祈禱祝福。這時,拳手胳膊上仍 然戴著臂圈。然而,在現代泰拳比賽中已 經不允許拳手戴吉祥圈了。在過去拳手打 擂時,吉祥圈要麼是戴在頭上,要麼是套 在脖子上。
在進行拜師舞、儀式舞的過程中,不 絕入耳的爪哇管樂(Pi)、小鐃鈸(Ching) 和鼓(Glawng Khaek)的齊鳴會對拳手 的情緒產生影響,使他們處於亢奮狀態, 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大戰前的準備之中。
(F)右式拳樁,右腿向右跨3步,每跨一 步雙手旋轉3次。把(A)至(F)的所有步驟 反覆做3遍。
—幅典型的羅摩射神箭圖。它在泰王國 的藝術品中隨處可見
一名來自曼谷Sasiprapa訓練營的泰拳 手在阿姆斯特丹表演儀式舞
儀式舞
這是一個內容繁多、極其複雜的項目,有必要 專用一節加以闡述。該舞 蹈有幾百種之多,而每一 種的形式又各不相同。在泰國,通過拳手所 跳的儀式舞,可以識別他 所師承的門派。拳手在跳 儀式舞時,會祈求神靈在即將來臨的大戰中保佑他獲勝。儀式 舞也是拳手的一種熱身方式,舞蹈動 作可以用來幫助拳手伸展肌肉和關 節。同時,也展示了拳手嫻熟的技 巧、良好的平衡性和控制力,用來向對手示威。就像猴子撿起一塊大石頭猛地 砸到地上,向對手炫耀它的力量和威力一 樣;或者像狗豎起頸背部的毛,向挑釁者 露出它鋒利的牙齒一樣,拳手也同樣是向對手示威,警告對手今天與 他對陣選錯了日子。
據說,在古時候,如果 一位拳手看到儀式舞后,覺 得對手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他可以在真正的肉搏開始之 前不失顏面地退出比賽。但 是,現在的比賽職業化了, 是事先安排好的。因此,拳 手再也不可能有臨時退出比 賽的擇。
拳手在開始跳儀式舞 時,有時會用一隻腳在拳臺 地面上不停地四處掃來掃 去。有人說,這寓意為對手 挖掘墓穴,同時用腳把晦氣踢走。但是,這更像是拳手在對他將搏鬥 的拳臺地面情況進行檢查,檢測上面是幹 是溼,有無灰塵,光滑還是黏著等。拳手 每到一個角落都會彎腰鞠躬,祈求神的保佑。用這種方式,不僅保證拳臺不 受外來邪惡勢力的支配,而且還決 定了對手難逃失敗的厄運。
儀式舞有時會模仿諸如雄鷹或天 鵝等鳥類展翅翱翔,甚至孔雀開屏的 動作。有時還會見到拳手扮成神話中 的揭路荼的形狀。揭路荼是一半人、 一半頭的神話動物,據說它能降妖除 魔。從1868年起,揭路荼成為泰國 皇室和國家的象徵。整個泰國,在銀 行和政府機關的辦公大樓上都可以見 到它的圖案。不管怎樣說,儀式舞的 情節內容通常都取材於泰語版的《羅 摩衍那》。
最流行的,或許可以說最優雅的舞蹈 是 Pra Rama Tam Gwang,或者叫「羅摩王獵金鹿」。這個舞蹈講述的是,魔王 羅波那變成了一隻長著以前森林從未見過 的鑽石鹿角的金鹿。羅摩的妻子悉多偶遇 這個森林中的奇獸後,請求丈夫為她捉住 它。儘管羅摩極不願意將妻子一個人留 下,但是他還是帶上神弓去捕捉這頭奇獸。 在表演這個舞蹈時,拳手通常會按戰舞 步法移動,描繪羅摩大步穿過森林的情景。
在跳這個舞蹈時,拳手有時可能會停 下來,將其右手舉到額頭上,像是在四處 搜尋金鹿。然後,窺見它後,模仿取出神 箭,將它搭到弓上的動作。舞者抬起一隻 腳,做將箭射出去但未射中的姿態。第2 箭也沒有射中目標。這時,拳手抬起雙 手,好像在祈求神靈助他一臂之力。射出 第3箭後,成功命中目標。拳手滿意地點其他形式的舞蹈有些舞蹈模仿古代勇士削尖虛擬長矛, 然後把它投擲向對手或是角落裡的動作。 還有描繪一名勇士在製造一張弓,將箭頭 削尖或是鍛鍊劍(daab),用此劍砍倒對手的場景。最具現代化的一項發明是,一位 拳手模擬用手槍射向對手。這是否是儀式 舞與泰國器械武術緊密相連的證據呢?點頭,又邁著戰舞步法向前走去,抓起倒 地動物的四蹄,將它舉起,放到肩上,扛 著送給悉多,邁著戰舞步凱旋。
拳手通過這個儀式,向對手示威,就像 羅摩狩獵成功一樣,同樣會成為勝利者。
羅摩王獵金鹿
這個儀式舞蹈在拜師舞和戰舞之後進行。 如前頁所述,它描述的是羅摩王獵殺金鹿的場 景,這是〈潑摩衍那》中一個家喻戶曉的神話 故事。該故事不僅僅局限在泰拳拳臺上,而且 也是泰國傳統舞蹈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
P(H)將箭搭在虛擬的弓上。
4⑴瞄準。
(J)鬆開搭在弓上的箭,與此同 時前腳落地,後腳跟上,髖 關節向外旋轉90°。把箭射 出後,向對手所在的角落 作戰舞動作。
(A)向左方搜索金鹿。
(B)向右方搜索金鹿。
(C)將右手從頭頂上向後環繞。
(D)把右手停在想像中的箭袋上。 (F)在抽箭過程中,右腳從後向前移
(E)把手放下,從箭袋中抽出虛擬的箭。 動,靠緊左腳。
(G)箭從箭袋中被抽出時,同時抬起 左腿。
(K)彎腰抓起想像中倒地的金鹿。 (a)把金鹿扛在肩上。到了這一階段 時,以戰舞步法返回。
(M)輕輕頜首行禮致敬,舞蹈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