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畫家,半部沂蒙美術史:王小古藝術年表

2021-02-08 山東書畫

山東書畫✎傳統文化 | 書畫名家 | 文學 | 視覺

王小古,沂蒙山區美術事業奠基者。臨沂師範教師,臨沂教育學院副教授,山藝術副教授。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他和王汝濤(南京國立政法大學),皮之先(北平藝專畢業)等知識分子紮根沂蒙山教學,培養了大批人才。他自勉詩句:丹青與我有奇緣,燈火三更不夜天。一事每經千萬劫,半分成就幾年多。

王小古年表

1915年,王崇古,出生於江蘇灌南縣新安鎮繁榮街。父親王映人(1881年至1958年);母親,于氏;哥哥王崇飛1913年出生。

1920年,在家讀私塾,受家人和民間藝人影響,喜愛繪畫。

1927年,新安鎮第三完小畢業。

1930年,考入灌雲縣中學師範部。臨摹大量傳統國畫,同時接觸西洋繪畫。

1932年,灌雲縣中學師範畢業。在板浦、正鎮精勤小學任教。

1933年,改名王小古。結識蘇北畫家唐魯臣,學習傳統工筆人物、花鳥等技術。

1935年,條河小學任校長。創作工筆自畫像。

1936年,與李壽祥結婚。

1937年,考入蘇州美專國畫系。兩個月後,因日本侵佔蘇州,輟學回鄉。

1938年,在灌雲組織學生宣傳救亡活動。

1940年,在宜興等地,參加國民黨江南挺進第二縱隊抗日活動,任營中尉書記。

1941年,在溧陽縣中任美術教員。

1942年,在溧陽縣田賦管理處工作。長子王開微出生。

1943年,在新安鎮養病。同時修《新安鎮志》。

1944年,在新安鎮當私塾教員。次子王開明出生。

1945年,與新安鎮共產黨地下工作者卜星光等人接觸,從事抗日活動。

1946年,在灌雲縣南城小學任教員。

1947年,在墟溝北城小學任教員。

1948年,在新鋪東海縣中任美術教師。與沭陽畫家仇拔舉辦畫展。

1949年,在新浦新海中學任教師。長女王錦文出生。

1950年,加入中國教育工會。

1951年,與李壽祥離婚。

為配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運動,創作宣傳畫、漫畫。

1952年,調入臨沂師範任語文教員。

王小古臨沂師範時的學生馮夢白

王小古臨沂師範時的學生李常存


三子王開端出生。

1953年,在山東師範學院中教進修班學習。在濟南結識王天池、黑伯龍、卓其俊等畫友。

1954年,創作大型宣傳畫。

1955年,畫漫畫宣傳。《櫻花》獲得「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三等獎,並在《中古青年》封底發表。

1956年,在臨沂師範教美術科,組織美術興趣小組,創作花鳥畫參加省青年美展。創作題材有櫻花、絲瓜等,以及水彩等作品。工筆《櫻花》作品獲得,省青年美展二等獎。

同年,加入山東省美協會員。1956年,省文聯成立了藝術部,下設音樂、美術、戲劇三個辦公室,美術辦公室即是省美協的前身,由美協華東分會代管,當時山東省只有七個全國美協會員。

參加美協召集的畫家進京座談會,對貫徹「百花爭鳴,百花齊放」的方針,談花鳥畫發展的觀點,反對民族虛無主義。

1957年,參加省委宣傳教育工作會議。長子王開微考入臨沂師範。

1958年,在臨沂高展館舉辦畫展。同年,參加菏澤北京畫家牡丹花會。

1959年,與中學教師錢廉結婚。

1960年,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山東廳創作工筆國畫《萬畝玫芳》(2.8米、高1.2米的大幅)筆畫。等多幅作品。受山東省委委託,為人民大會堂作畫的全省畫家還有,於希寧,關友聲,黑伯龍,陳維信,彌菊田,嶽祥書、張彥青,徐培基,劉魯省等畫家,他們在濟南、青島、煙臺、泰安等各地體驗生活,寫生創作。

同年,為向建黨40周年獻禮,裝飾濟南南郊賓館。王小古,同張彥青、陳維信在濟南創作《玫瑰圖》、《墨荷》、《蝴蝶屏》等作品。

1961年,臨沂藝校成立,任美術教師。創作水彩《齊白石老人像》。同年八月藝校撤銷,回臨沂師範任教。母親于氏去世。

王小古臨沂藝校時學生趙慶元

女兒,王錢潮。       1962年,山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工筆花鳥四條屏:《肥城春色》《平陰玫瑰》《歷下風光》《曹州花瑞》。

同年,參加山東省政府邀請的全國著名畫家青島筆會。參加交流的有北京的吳鏡汀、王雪濤、崔子範、郭味蕖、李苦禪、田世光、郭傳璋,南京的俞劍華、錢松巖、亞明、陳大羽、張文俊。上海的王個簃,孫雪泥,江寒汀,杭州的潘天壽,吳弗之。山東的關友生,黑伯龍,王企華,徐培基等。

同年,女兒王錢潮出生。

1963年,去菏澤寫生,並培訓菏澤文化館基層美術工作者創作。

同年,夏,長子王開微為救沂河落水學生去世。

1964年,與省文聯藝術部部長任遷喬(錯劃為「右派」被下放臨沂文化館)談藝交往。

參加建國十五周年創作,調到臨沂專署創作組,創作《蒙山七十二崮》《開山劈嶺》《山花爛漫》等作品。

1965年,眼疾,高度近視,住院治療。申請調回江蘇,未獲批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被打成「反革命」,接受批鬥。同時被關進牛棚,接受勞動改造。

1970年,被定為「現行反革命分子」。被逮捕關押臨沂看守所。

1971年,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派遣到臨沂相公五七紅校勞動改造。

1972年,學校領導建議縮短刑期,提高工資。未獲批准。但是獲得創作自由,一邊申訴冤案,一邊開始創作。

1973年,創作《花卉冊頁》,創作四季花卉。用勾勒添彩,沒骨畫法等多種表現手法。並畫工筆長卷《豬》。

1974年,創作《菊花》《紫藤雙燕》《月季》等。

1975年,撤銷原判,改處對被告免於刑事處分。回臨沂聾啞學校校辦工廠工作。

同年為臨沂汽車站創作《韶山杜鵑萬代紅》《松柏萬歲》;為縣招待所畫《紅梅》等作品。

1976年,去菏澤寫生。去山東省藝術學校講課。

王小古早期學生馬世治(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

1976年,去菏澤寫生。去山東省藝術學校講課。

臨沂金雀山9號漢墓帛畫出土,與高天祥、張鶴雲一起臨摹複製帛畫。作品發表《文物》雜誌。

同年,夫人錢廉女士病逝。

1977年,《雄雞圖》參加「1942年以來山東省美術作品展覽」。

春,在菏澤寫生,遇到畫家康師堯,俞致貞,王企華,合作《牡丹》作品一幅。去菏澤師專講課花鳥畫技法。

王小古七十年代早期學生趙啟竣

1978年,去日照文化館講課,講「花鳥畫技法」,創作四十多幅作品。

同年,去菏澤講《牡丹的畫法》,創作《雞爪紅》、《煙籠紫珠盤》、《海棠爭潤》《瑞雲》、《藏枝紅》、《翠葉紫》、《霓虹煥彩》、《山花爛漫》等作品,與學員作品結集,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同年,回故鄉灌南,創作數百幅作品。

同年,申請調動去曲阜師範學院工作,未獲批准。

完成《花鳥畫技法十三講》初稿。共4萬多字。

1979年,為北京友誼賓館創作12幅作品,包括《仙客來》等工筆。同年,去菏澤寫生,與楊之光,喻繼高,何水法等畫家交流探討藝術。

為慶祝建國三十周年,在菏澤與12位畫家合作巨幅《春滿人間》牡丹圖。寬2.8米,高1.3米。右下部分為畫的主體,是幾株粗壯的牡丹,共分四組組成,包括21朵花、17 個品種、八種顏色(大紅、粉紅、黃、藍、綠、紫白、黑)。左上部分空白,共畫5對蝴蝶(黃、橙、藍、白四色)、50隻蜜蜂。用工筆重彩法畫成,葉子用石綠、石青較多,色彩豔而不俗,立體感強。小古在左上角題了「春滿人間」四個魏體大字,又落了十二個人的名款,在右下角空白處打一方王小古自刻的巨印「百花園裡四時春」。此畫於1980年春節發表在《中國牡丹深圳展覽會特刊》上。

為人民大會堂創作巨幅牡丹《國色天香》,八種顏色,二十多個牡丹品種。大畫長約4.2米,寬約2.5米,畫的右部分畫上一斜形大石頭,石前石後布滿牡丹花朵。全幅共畫二十種牡丹,八種不同的顏色,大紅為火鍊金丹,狀元紅,大胡紅;粉紅為趙紅、銀粉金鱗、酒醉貴妃、花二喬;黃色為姚黃、金輪黃;藍為藍田玉;白為玉版、白玉、梨花雪、崑山夜光;紫為大粽紫、魏紫、葛巾紫;黑為青龍臥墨池;綠為豆綠、嬌容三變。畫完在左上方題「國色天香」四個大字,落上名款,打上姓名和閒章個一方。

1980年,工作調動到臨沂教師進修學院,臨沂師範,後改名為臨沂教育學院。

加入中國美協。

2月,王雪濤、於希寧,黑伯龍、張彥青。劉魯生,王小古,張朋,皮之先八人作品聯展在棗莊開幕 。

在南郊賓館創作《墨葡萄》《玫瑰圖》。

同年5月當選,臨沂縣政協副主席。

秋天,被臨沂教育學院評為副教授。

同年,因勞累過度,在湯頭療養院療養治療。

1981年,春,籌備臨沂大專美術班,訪問浙江美院,與院長莫樸交流。

同年美術班開班,講授國畫、古文等科目。

夏,應邀到湯頭療養院作畫,創作《江山千裡壯胸懷》。幅畫心長16米,高0.65米,裝成後長18米,高1.2米,題為這是一幅水墨寫意畫。第二幅《非畫柳實畫風》。此畫高2.5米,寬3.5米。畫面的主題為一株古老蒼勁的柳樹,絲絲柳條迎風飄舞,十幾隻紫燕飛掠過,畫壇云:「畫人難畫手,畫樹難畫柳」。第三幅為二號療養門樓廳內屏風上的巨幅牡丹畫《國色天香》。此畫高2.5米,寬3.5米,是小古與馬世治合作的巨畫。畫的中心位置為一大塊奇石,上立一隻錦雞。右半部分為小古作的趙粉牡丹,迎風左傾;左半部分為馬世治畫的各色牡丹,左右呼應,共有二十多牡丹。此幅用小寫意畫法,通幅構圖豐滿,色彩豔麗,用筆嫻熟,氣韻生動,表現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完成《花鳥畫技法十三講》修改稿。

1982年,春,帶領美術班學生去菏澤參加牡丹會。

在南郊賓館創作巨幅《菊花》《槐花雙燕》,大眾日報刊發。山東畫報發表作品《牡丹》圖。為紀念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發表四十周年,作《百花圖》,題詩百花爭豔百花園,風雨安然四十年。

夏,作《自敘吟》抒發心志。

王小古七十年代中期學生孫星池

夏,大專美術班畢業,舉辦師生展覽。創作《松柏常青》。

秋,在山東美術館舉辦個展。省畫家於希寧,王企華,王天池,張彥青,於太昌,黑伯龍,魏啟後,劉寶純,郭志光,張登堂,尹延新、崔輝、秦勝洲、等參觀展覽。此次個人展牡丹畫佔80%,突出了他專攻美術的特色。其他花卉還有梅花、月季、櫻桃、水仙、菊花、春蘭、杜鵑、葡萄、桃李花、映山紅、仙客來、山茶等,動物有雞、貓、八哥,人物有李白、鍾馗。可謂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展覽作品有六尺整張寫意彩色牡丹《都是新品種》,共畫五種新品種牡丹,並題詩:「都是新品種,花師侍命名。畫工忙不了,異彩又臻榮。」四尺整張寫意彩色牡丹《一段曹州好情景》,畫上部為幾株牡丹,五、六朵各色的花盛開,花下石頭旁,兩隻小貓在戲耍,左右呼應,天真可愛。四尺全張寫意牡丹《安樂和平皆富貴》,畫左上方為一花瓶,上插兩朵帶枝牡丹,右下方為十隻鵪鶉,取十分平安之意。鵪鶉或飛、或跳,或啄食,或互相呼叫,姿態各異,十分生動。四尺全張彩色寫意牡丹《五色牡丹雲上栽》,畫上紅、黃、白、藍、紫五種色牡丹,高插入雲。

王小古教育學院美術班學生王啟桓

王小古教育學院美術班學生陳蘇民

花叢中白雲繚繞。通幅充滿浪漫主義情調。另外,還畫了他晚年最拿手是的墨牡丹23幅,如《筆筆揮來意更真》、《人愛儂描摹牡丹》、《質樸崑山玉》、《代代朝朝畫,牡丹》、《菏澤歸來畫興濃》等。《前言》是這樣介紹的:「小古同志熱愛生活,師法造化。以畫牡丹為例,自1963年以來,他曾七次下菏澤,以曹州牡丹為粉本,擬花寫照不下千餘幀,使他熟其性,取其骨,得其神,成為畫牡丹的高手;他傳統技巧嫻熟,很注意出新,常借物抒情,使詩書畫融為一體。每每落筆,別有新意。」

大眾日報發表省美協主席於希寧評價畫展作品《雅俗共賞,引人入勝——王小古畫展觀後》》。

10月,到山東藝術學院報到,工作調動到濟南。

為慶祝黨的十二大,創作《彩牡丹》。

冬,到沂河賓館創作作品有:《雲上牡丹》,約寬4米,高3.5米。《松柏八哥》,約高4米,寬3.5米。掛於餐廳的是4尺橫幅工筆《沂河大橋寫生》,掛在走廊的4尺橫幅有《荷花》、《紫藤》、《凌霄》、《櫻花牡丹》等。

12月6日,心肌梗塞突然發作,被送到地區人民醫院搶救。19日病情惡化,在醫院去世。享年67歲。12月24日,在臨沂教師進修學院隆重舉行追悼會。

1992年,江蘇灌南縣成立王小古藝術研究會。

1995年,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王小古畫集》。

2000年,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了《王小古書畫集》。

2006年,女兒王錢潮提供資料,張鵬編著《牡丹絕響》介紹王小古藝術成就和生平。

2009年,山東省文聯主席潘魯生在《以花寫人》評論中,提到:筆者曾在1979年師從俞至貞、康師堯、王小古諸先生學習花鳥畫,雖然沒有學到真髓,但感悟到了大家們創作的激情,這也一直影響我喜歡花鳥畫創作的情緣。自己在臨摹古人繪畫的同時,更覺著當下畫家文化修養的缺失和浮躁,承繼傳統不是空泛的模仿,而是以此作為創新的重要基礎,進行借古開今的藝術創造。

2012年,臨沂大學成立王小古藝術有研究會。日照畫院院長、美協主席,政協副主席馬世治任會長。

2013年,夏,王小古藝術館在臨沂大學開館。中國美協理事朱全增回憶教學,訪談文《傳承經典,風範永存》。山東省美協主席、山東藝術學院院長張志民撰文《大哉,小古》。


根據以上我(王小古)的學畫經過,可以總結出以下學習方法:

第一是:落實在「畫」字上,學畫就得多畫,「畫」就是為練功,熟練了,手能聽使換。

第二是:落實在「看」字上,學畫就得多看畫。多看別人的畫,多看求理解,是為了練「腦」,腦子裡的東西多了,「腦」子才能聽使喚。

第三是:落實在「寫生」上,寫生的方法,是學畫的關鍵。因為寫生,是要緊緊與生活實踐聯繫到一起的。近幾年來,我見到不少學國畫的青年同志,不去寫生,專門臨摹,並且用拷貝的辦法去臨摹,連「知其然」都達不到,又哪能達到「知其所以然」呢?

第四是:落實在「對文藝的全面發展」上,不能單純學畫。此外,什麼文學、歷史、音樂、體育,以及書法、詩詞、金石等,什麼都不愛好,什麼都不學。那麼,肯定地也學不好畫。我常對學畫的青年說:「寫紅樓夢的曹雪芹,不僅會寫小說,連做飯做菜,行醫看病,甚至作畫糊風箏,會辦的事情很多,而且很精。否則也寫不出好書來。」

第五是:落實在「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我見過不少的學畫青年,每接觸一幅別人的畫時,就這裡也不好,那裡也不好,至於優點就說不出來了。我認為這是關係到學習態度的問題。這裡當然不是有意的打擊別人,起碼是為了表現自己有眼力,有水平。自己畫點東西往往自己欣賞,確實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不到別人的優點了。因此,結果自己也提不高。

我覺得,要使自己作品提高快,必須在接觸別人作品時,先看優點,多找優點,而能把很多人的優點,努力變成自己的東西,提高是會很快的。至於別人作品的缺點,也要看出來,但不能大驚小怪。事實是這樣。我自己知道,我畫了五十多年的畫子,說實在的,使我自己完全滿意的,幾乎一幅也沒有。因為,只有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是永不滿足的,才能求得不斷地提高。

第六是:要落實在「追求事物的神態」上,但還必須懂得「以形求神」、「形神兼備」。未有無形而有神的。古人說:「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句話的實質,還是在於「似」。不可把「不似」看成是主要的。當然,古代有些人,現在或者還有個別人,作畫不求形似,故弄玄虛,那是自欺欺人。

第七是:要落實在「正確對待古人作品」上,古代就是古代嘛!有他們時代的局限性,科學不如現代。有些東西是雛形的時候,若說是有歷史保存價值,那是毫無疑義的。至於說高級到什麼程度,或比現代的作品還好,就很不符合事實了。我認為齊白石的草蟲,比古人畫的高得多。今後還會有比齊老水平更高的。這是自然規律,不可否認。總之,還是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去看待這個問題,那就是「留精去粕」批判性的接受古人的遺產。

第八是:要落實在「熟」字上。俗語所謂「熟能生巧」。誠然「熟」就是功夫,但須注意的,不要因熟而率,最好是「手愈熟而畫愈生」,也就是愈熟練愈求深入。達到能在極其熟練的筆墨中,表現出事物的最細微最本質的東西來。至於輕率塗抹而成的東西,總是不能達到藝術要求的。

總上八條,歸納為:學傳統,師造化,多行路,廣交流, 苦下功夫,永遠虛心,全面發展。

右一王開端,右二,商開棟

王小古藝術館捐贈多幅速寫稿的曹潤生

馬世治作品

馬世治作品

孫星池作品


大哉小古         齊魯畫壇著名畫家王小古先生(1915年—1982年),原名崇古,江蘇灌南縣人。生前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山東分會常務理事。

王小古先生是一位勤勞的園丁,是解惑、授業的藝術傳道者。他長期從事教學、創作和著述工作;他平易近人、誨人不倦,紮根沂蒙老區,辛勤為國家培養人才;他信奉「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唯一源泉」;他堅持寫生,深入社會,了解人民的精神需要、滿足人民的審美願望,使自己的作品真正與群眾與社會有了共同語言,贏得民眾廣泛好評。他的藝術成就將產生越來越深遠的社會影響。王小古先生擅長花鳥畫,尤精畫牡丹,工而能雅、豔而不俗、氣韻生動,有迎風承露之姿;偶作山水、人物,皆能得心應手、精妙傳神;他的書法、篆刻不讓時賢,為其畫名所掩;他博通文史,每畫必題,融詩於畫,為畫增輝。他的作品色墨並重、變化精微,在立意、構圖諸方面刻意創新、別開生面。他應邀分別於1959年和1979年兩次為人民大會堂作畫,對中國畫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王小古先生與李可染、李苦禪、王天池、王雪濤及關友聲、黑伯龍、於希寧等畫壇名家交往甚多,深得文人畫精髓,在文脈傳承上做出了巨大貢獻。

1982年王小古先生在山東美術館舉辦展覽時,我正在山東藝術學院上學,畫展極為成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記憶猶新。王小古先生不愧為20世紀齊魯畫壇的傑出代表人物之一。他教書育人、身正為範,追尋人品、學品、畫品相統一的藝術宗旨,豐富了中國畫藝術教育事業的視野和內涵,集中展現了一代大家的風範,德藝雙馨,為後學之表率。他的藝術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份學習、借鑑的珍貴教材。大哉小古!

二零一三年夏於濟南

張志民(張大石頭)


相關焦點

  • 林泉高致 沂蒙情深——中國畫全國名家學術交流展(沂南)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花鳥畫協會會員、山東現代花鳥畫院副院長、臨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臨沂市美術家協會藝術顧問。著名畫家王小古、皮之先弟子,自60年代初從事美術工作,攻書法及花鳥畫,擅寫猛禽走獸,對傳統文人畫有深刻研究,在繼承和發揚中國畫基礎上,博採眾長,逐漸形成自己蒼渾拙樸的風格,簡逸清穆的風格。
  • 2019年最受歡迎的十大美術史好書
    此書為讀者呈現的正是這一輝煌時期的全景圖,內容涉及幾十位畫家以及英國美術發展中的重大事件。通過分析藝術大師的生活環境、創作背景以及繪畫特色,為我們生動地展現了從霍加斯、雷諾茲、康斯坦博,到布萊克、特納等藝術大師的創作歷程,同時也將該時期龐雜而多彩的社交繪畫、肖像畫、政治諷刺畫、風俗畫、歷史畫、風景畫等畫種所呈現的美術景觀加以立體、完整地呈現。
  • 梵谷:幾分鐘通關西方美術史
    梵谷:別看我當年一幅畫沒賣出去,現在可是天價,《向日葵》就甭說了,去年蘇富比拍賣我的靜物油畫《雛菊與罌粟花》,以6,000多萬美元成交。據悉,該畫買家為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王中軍。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推薦書目【美術史部分】
    本書目同時也可供研究生和藝術愛好者參考。(點擊原文連結查看全部書目)本書目分為:【美術史】、【工藝美術史/設計史】、【藝術理論】、【工藝美術/設計理論】、【人文綜合】、【圖錄】、【工具書】、【專業期刊】及【資料庫】九大部分。下面為大家介紹【美術史】部分的推薦書目。
  • 西方美術史二十四講:威尼斯藝術發展【第十二講 02】
    第十二講 西方美術史二十四講 | 威尼斯藝術發展 自12世紀以來,威尼斯即是北意最大商業城市和國際貿易中心,政治上亦獲得獨立地位。
  • 畫家何多苓將攜自傳分享藝術人生
    今年5月,「野原——何多苓個人作品展」在四川美術館舉行,這是成都畫家何多苓首次在家鄉舉辦大型個展。作為何多苓目前唯一自傳,他的新作《天生是個審美的人》在文字與畫作之間,為我們呈現一個更為真實、立體的何多苓。
  • 沂蒙記憶——孫楓玲撕紙藝術
    >作者介紹:孫楓玲,女,1942年9月出生於山東費縣,工藝美術二級美術師,中國剪紙研究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山東省剪紙協會理事。代表作有《沂蒙老農》《山海經》系列形象撕紙等。
  • 一個極其講究藝術精神氣質的畫家——姜建忠
    上海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藝術造型部主任,油畫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3 畢業於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1983-1985 任北京總政歌舞團舞美設計1986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任教至今獲獎選列1988 作品獲第二屆上海青年美術作品展油畫大獎1988 獲上海藝術壁掛設計二等獎1990 獲臺灣圖書博覽金鼎獎(大獎)
  • 圓桌|中國美術史在20世紀的建構與寫作,及當下面臨問題
    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得不讓人們反思「中國美術史在20世紀的建構與寫作」。6月22至23日,「中國美術史在20世紀的建構與寫作」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元培學院舉行。研討會分「捲軸畫與文人畫」、「宗教藝術」、「墓葬藝術」以及「20世紀中國藝術史」四個版塊進行。
  • 「不一樣的美術史」 | 《西方美術史》助教心得與學生感想
    之前我並未有相似的實際經驗,直到選了西方美術史。聽過丁寧老師講課的同學也許都有這樣的感受:雖然課堂時長兩小時,但每次下課總感到意猶未盡,直想像演唱會上的狂熱粉絲般大喊「再來一首」。既然每周一次的課堂無法滿足我的探求欲,教材和圖書館便成為最為直接和便利的輔助道具。閱讀《西方美術史十五講》的教材便不再是硬性要求,而是作為閱讀和求知本身,給我帶來的是樂趣和求知享受而非負擔。
  • 著名畫家王紹武藝術作品欣賞
    藝術簡歷王紹武,男,1953年1月生於河北省固安縣。畢業於河北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固安畫院院長,王紹武藝術館館長,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特約畫家,中央民族大學書畫院副院長。西方繪畫也有著千年傳承,作為一個中西繪畫雙棲的畫家,既要承繼傳統繪畫的筆墨精神,又不能無視西方文明的存在而抱殘守缺。先賢劉海粟、林鳳眠、徐悲鴻、吳冠中等,是中西互融的楷模。見賢思齊,我在花鳥畫中崇尚書寫性和落紙有聲的揮灑自如,藤蔓的表現與書法中的行草一拍即合,難分你我,這也是我喜愛藤蔓植物表現的初衷。
  • 畫家莫華娟受邀到周保全藝術館進行藝術交流
    11月3日,畫家莫華娟受邀到周保全藝術館進行參觀學習文化藝術交流,期間兩人還就目前山水畫走向和未來的發展進行了深切的探討和交流。兩人相談甚歡。交流完還觀看了周寶全老師的作品,被他魏巍大山情所感動。他作品立意高遠,主題明確。
  • 影響了世界美術史的「六個瘋子和一個女人」
    ,批評家一句對其中莫奈作品《日出·印象》嘲諷的評語——「純屬印象「,讓「印象」成為了這個團體的標籤,也正是從這場畫展開始,標誌著世界美術史上一個新的畫派——印象派誕生了。這些年輕的藝術家們——莫奈、雷諾瓦、畢沙羅、西斯萊、德加、塞尚和莫裡索等人也被稱為「六個瘋子和一個女人」。
  • 中國五千年美術史
    畫像石不僅是漢代以前中國古典美術藝術發展的顛峰,而且對漢代以後的美術藝術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②畫像石萌發於西漢武帝時期,盛行於東漢。主要表現形式有減地平雕、陰線刻、陽線刻等,構圖富於變化,造型和線條質樸生動。題材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天文星象、社會生活等。
  • 2018年自考《中外美術史》練習題五
    2018年自考《中外美術史》練習題五一、 填空:1、《紅色的和諧》是法國著名的( 馬蒂斯 )所創。2、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全圖長1119.5釐米,高51.5釐米,是我國古代繪畫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3、用筆,中國畫技法屬於。
  • 一位畫家、美術老師眼中的美術史--《美的情緒:西洋畫派十二講》
    我一向喜歡豐子愷的作品,無論文章還是畫作,但豐子愷所著的繪畫史以前從未讀過。與他那些淺近易懂的散文不同,身為一位畫家,更兼一位美術教師,在美術這件事上「知行合一」的豐子愷寫起繪畫史自是與一幹美術史研究者不同。
  • 2018年自考《外國美術史》練習試題及答案
    2018年自考《外國美術史》練習試題及答案一、填空題:1、人類最早的造型藝術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距今三萬到一萬多年之間。2、古埃及雕刻程式在(古王國)時期就已形成,此後被當作典範沿襲下來。3、希臘神廟建築的兩種基本柱式是(多利亞)式和(伊奧尼亞)式。
  • 外國美術史:德國自畫像之父——丟勒
    說起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藝術,我們想到的往往都是義大利的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拉斐爾等人。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也是當時的歐洲的藝術中心,但是除了義大利之外歐洲還有許多國家,在文藝復興當中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
  • 文藝理論家:當代國畫「很差」 皆因畫家沒文化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藝術史、藝術批評、文學史、人文史等,近年來更著力於佛教藝術研究,主持國家重點項目佛教藝術遺產調查。出版專著《六朝畫論研究》、《中國山水畫史》等53部著作。繪畫作品被收入《中國繪畫年鑑》,曾在俄羅斯、法國、英國、美國等國家舉辦個人畫展。
  • 外國美術史:荷蘭的驕傲——倫伯朗
    在上一期的外國美術史當中,我們講到了暴躁者卡拉瓦喬,他是十六世紀義大利現實主義繪畫的重要代表。他的畫風甚至影響了整個歐洲的著名的和非著名的畫家,包括我們今天講到的這位荷蘭最偉大的畫家倫勃朗。他的全名是倫勃朗-哈門斯-凡-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