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底,伴著逐漸冷冽的秋風,我正式以一名教師的身份踏上工作崗位。說實話,沒有太多的激動,只有無盡的忐忑,擔心自己的知識儲量夠不夠,擔心自己能不能教好等等一系列愁緒湧上心頭。
還記得那是8月1日,我收到了新老師見面會的消息,也是同一天,我接到了來自年級主任的任命,任命我為新高一班主任之一,頓時壓力倍增,但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懵懂,我接下了這一份任命。並開始有意無意地向身邊的同學前輩請教經驗,收穫了一片安慰,同時也在自己的心上疊加了一層又一層的枷鎖。有人會告訴你:班主任說白了就是班級保姆,大到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小到撿起班裡的每一片廢紙,學習、衛生、習慣、紀律、安全、思想品德、特長,甚至和家長的關係等等,都是班主任管轄的範圍。也有人會和你說:班主任需要恩威並施,要讓學生敬你愛你。我不斷地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工作,究竟需要一個怎樣的我,我的班主任工作究竟何去何從。但終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班主任是一條悟道的路程
學長學姐以自身經驗告訴我:作為新教師、新班主任,你要拿出威嚴來,要和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要讓學生怕你,不然學生不會聽你的。所以,從軍訓開始,一個狐假虎威的新班主任產生了,她會每天繃緊了神經,板著臉宣讀學校的校紀校規,每天重複要求學生遵規守紀,板著臉訓斥犯錯學生。學生似乎乖順下來了,班級似乎逐漸走上正軌,按部就班地往前走,班級可以每周拿著流動紅旗,總體成績穩居前茅。但長期緊繃的神經使我苦不堪言,一位純粹的嚴師的形象開始根植於學生心中,我以為,這就是我想要的姿態,但現實給了我重重的一擊,我發現,我和學生之間逐漸形成了一條幽深的壕溝,一種陌生的氛圍環繞在我們周圍,在前輩老師的指導下,我採訪了班上幾個學生,一個女生和我說:「老師,我們覺得和你特別有距離感,沒有笑容,特別嚴肅,和同學們的交流不夠。一些同學對你有意見,覺得你偏心。比如最近一次調座位,你可能沒有注意到,但大多數女生被調在了教室的後排,另外,你對一些成績好的學生犯錯會比成績差的更寬容些。」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特別震驚,
這一刻,心裡某塊地方被狠狠地重擊了一下,我以為我只是遵循我的本職工作,努力按照那種自認為正確的方式在當好一個班主任,我以為只要孩子不犯事就可以,但我忽略了我和孩子們都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我們都不是機械而沒有溫情的機械。我開始有意識地逐漸改變我的方式,不斷嘗試拉近彼此的距離,把自己適當地放低一點,再低一點。
班主任是一場心靈的修行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紛繁複雜,既勞心勞力,又費時傷神,有時用了洪荒之力也不一定能把班級管理得如我們所願,不但如此,還積聚滿肚子怨氣。但我們又深知我們的責任重大,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的工作會影響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影響每一個孩子的人生方向。於是,我們強裝笑臉,親切對孩子說,你們要聽話,好好學習,將來考個好學校。可很多時候仍然不奏效,發現他們仍然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仍然我行我素,他們繼續讓你大失所望。我們氣得咬牙切齒,恨鐵不成鋼,轉身拂袖而去。忍不住吐槽幾句: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
進入了高二,文理分科,新班級組建給我帶來了又一次新的挑戰,班上進了一批調皮的學生給我帶來了一場新修行。那是一批怎樣的學生?不做作業,上課搗亂,遲到,玩手機等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我開始了一段雞飛狗跳、烏煙瘴氣的日子,大發雷也霆成了我的家常便飯,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在行為習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成效不足,甚至發現了一些高壓政策下的排斥聲,在一次偶然和前輩取經時,前輩和我說,有些學生,你或許可以換種方式去看待他們,試著走近他們,或許你會有新發現。果然,在我的明察暗訪後,我發現這些學生要麼缺乏學習的動力,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在他們的心裡,讀書是被家長逼著來的,讀書完全是為了父母親、為了學校老師,於是在校整天無所事事,百無聊賴,厭學情緒日益增加。這樣,孩子上課狀態如何,作業完成如何就可想而知,常規工作做得不到位也時常有之,而有時發生打架、逃學甚至離家出走的現象也經常發生……要麼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多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責任,學校有責任也有義務把孩子培養好、教育好,他們只需把孩子送往學校就不用管了,而一旦孩子在校出了事情,他們就會找學校麻煩。但是,通過對一系列問題學生進行了解,其實家庭教育對他們的影響往往是極大而且根深蒂固的。因此,這些學生迫切需要家庭、學校加強聯繫,加強交流,家庭應盡力協助學校管理好孩子、教育好孩子。離開家庭教育的孩子,是不健全的孩子。當然,教師本身也會出現問題。孩子厭學,經常違反學校紀律,我們得從我們自身上找問題:我們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我們是否尊重了教學規律?我們又對孩子的實際情況了解多少?而一味地責怪孩子,把怨恨發洩到孩子身上,這是不妥的、也是於事無補的,這樣反而會拉大師生間的距離,加深師生間的誤解,激化雙方矛盾,造成敵對情緒。
針對以上問題,我發現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必需加強對孩子的理解。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想,班主任首先應該做到理解孩子,關愛孩子。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雖然現在每個班級只有五十個左右的孩子,但他們模樣不一,性格各異,家庭背景也有所不同。班主任要想所有的孩子對你多一份親近、敬愛與信任,讓每位孩子都能得到你平等的關愛,這就需要我們躬下身來主動去接近每一位孩子,走進他們的世界,去發現他們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並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地引導。師生之間,應該敞開心扉,相互容納,互尊互愛,不固執的要求學生按照你的意願去做,教育效果才會顯著,學習生活也才會精彩。今天理解孩子多一點點,明天他們會感激我們一輩子!
教育是一場修行,一路上澆灌,一路繁花,一路成長,褪去不足,一路落葉,但我們始終堅守這一場心靈修煉之旅上,不斷成長,不斷強大,澆灌出一片花海。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免費師範研究生,昆明市盤龍區新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