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爬、十站、周歲走」,這是民間一直流傳的一種說法,很多寶媽對這種說法也表示深信不疑,畢竟老話流傳至今當然也是有一定道理!
事實真就如此嗎?看周圍很多寶寶7、8個月就學會站立,走路早的寶寶更是數不勝數,可按照民間流傳的說法那可是要到10個月才能站立、滿周歲才能行走的呀!寶寶早早學會站立,寶媽可不覺得有什麼驕傲,反而還會擔心寶寶會不會有「O型腿」,畢竟寶寶年紀實在太小。
寶寶太早站立真的會有「O型腿」嗎?那寶寶幾個月學站立才是最合適的呢?
下面是相關書籍上發布的一則重要動作發展常規年齡規律表:
· 扶站:50%的孩子出現在5個多月,90%的孩子出現在10個月。
· 扶走:50%的孩子出現在9個多月,90%的孩子出現在12個月以後。
· 獨站片刻:50%的孩子出現在9個多月,90%的孩子出現在13個月。
· 獨自站穩:50%的孩子出現在11個多月,90%的孩子出現在13個月以後。
——《發展心理學》
按照這個規律表可以看出7個月大的寶寶學習站立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媽媽們不需要過於擔心。
寶寶學會站立是為後期學習走路做準備,站立後可以解放我們雙手,視野也會變得更開闊,更大程度的滿足啦寶寶的好奇心,所以站立絕對是寶寶成長中的一個「裡程碑」!
「O型腿」是很多媽媽都會擔心的一個點,穿戴紙尿褲、過早站立行走會導致寶寶「O型腿」,都是很常見的言論,但是在這裡小編想告訴各位寶媽,這些都是不實的言論哦!
大部分寶寶因為在媽媽的子宮裡就是以雙腿蜷縮的狀態,加上寶寶月齡小,腿部較短,骨弓更加明顯,加上寶寶都喜歡挺小肚肚,所以在視覺上會感覺寶寶有「O型腿」!
寶寶學習站立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需要爸爸媽媽的細心教導和陪伴,同時還有一些小細節也是需要注意的哦~~
1、父母和工具的協助
寶寶學習站立最大的「敵人」就是——平衡力。
最開始寶寶無法單獨站立,需要爸爸媽媽雙手作為支撐,慢慢行走。爸爸媽媽如果發現寶寶有學習站立的願望時,不妨讓寶寶試試,雙手輕輕託住寶寶的腋下,讓寶寶嘗試站立。
寶寶掌握一定平衡力後,就可以雙手扶住椅子、桌子或者圍欄慢慢站立起來,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鼓勵寶寶嘗試放開一隻手進行站立。
當看見寶寶可以一隻手扶站的時候,就可以鼓勵寶寶嘗試不藉助外力獨自站立。爸爸媽媽可以扶住寶寶,讓寶寶站在床上,穩定後就放開雙手,如果寶寶出現傾斜或者要摔倒的時候,就要及時扶住寶寶,反覆嘗試寶寶就慢慢學會站立咯!
2、安全的站立環境
寶寶站立一定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摔倒嗎,這個時候一個安全、舒適的站立環境就會產的重要。
寶寶學站立的場所最好是在床上、或者是鋪了毯子的地上。寶寶學站立時要清空周圍的危險物品,比如枕頭、玩具、或者其他尖銳物品。
3、站立時間的掌握
寶寶的骨骼還在發育階段,這個時候站立時間不宜太長,尤其是學習站立的初期,一定要控制好時間,避免對寶寶雙腿造成過多的壓力,也會降低寶寶學習興趣度。
基本上學習一會兒就應該讓寶寶坐下休息,等到寶寶想再次站立時,在協助寶寶繼續嘗試站立起來!
寶寶站立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是需要家長和寶寶共同的努力,在這過程中爸爸媽媽也要時刻注意寶寶的安全問題哦!避免寶寶因為學習站立出現磕磕碰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