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港臺的《於離別之朝束起約定之花》,我覺得還是《朝花夕誓》更好聽一些,這個翻譯的改變讓我覺得具有更多的美感,在總結了文章內容的時候更具有藝術的氣息。
伊奧魯夫一族的悲哀
在《朝花夕誓》中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愛,岡田麿裡首創的把親情、愛情、友情、還是使命都結合在了一起,這些不斷交織著的感情,就像是《朝花夕誓》中的「希比奧爾」,最後成了所有人都糾纏在一起的因果。
就像長老說的比愛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遇,而作為「離別一族」的女主瑪奇亞,作為一個「異類」,擁有著遠超於普通人壽命的存在,在進入正常人的世界之後只會不斷地遭受痛苦。
在《朝花夕誓》中其實「長生種」和不同人類相遇的故事是很常有的,就像我們看到很多的異界作品中,很多都會有著「精靈」的存在(女主瑪奇亞的種族是「伊魯奧夫」,和精靈的Elf發音很接近),但是和別的作品不一樣,岡田麿裡還在裡面加入一些新的感情元素。
屬於自己的「希比奧爾」
在我們正常看到的一些作品中,一般都是人類少年遇到了美麗的精靈少女,最後兩個人在經歷了一系列的磨難之後成功地走到了一起,這就是最「經典」的愛情。但是在《朝花夕誓》中卻完全不一樣,岡田麿裡在裡面開創的添加了母親這個角色。
一個來自長生種族的少女因為遭遇劇變遇到了還是嬰兒階段的「男主」,一個15歲的少女初次去學如何做好一個母親的角色。如果從人類的角度來看一切都很正常,但是偏偏這是兩個不同種族之間人的故事。
岡田麿裡在《朝花夕誓》中把「母愛」這個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加具體,在一開始的無助之後,同樣是少女的瑪奇亞擔負起了撫養艾瑞爾的責任。一切都從零開始,從看著一個孩子蹣跚學步到最後的離去,一切都只是在「母親」這個角色的支持中走過。
而同樣地,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這個故事除了主線劇情是多線進行的以外,在「母親」概念中,也同樣地是一個雙線展開的故事。
瑪奇亞的信念和蕾莉亞的精神寄託,一個從小撫養著一個與自己無關的孩子,另一個卻從頭到尾沒有見過自己的孩子,養而未生還有生而未養兩種極端情況的衝突,相遇和離別的不斷交織,悲傷的過去的帶著希望的未來。
這個事件的故事跨度是非常大的,所以有時候需要我們用更多的專注力去看這部劇,我們可以看到從嗷嗷待哺時期的艾瑞爾到垂死老去,所有的一切不過濃縮在了120分鐘不到的電影裡面,從蹣跚學步時候的第一聲「媽媽」到臨死前的最後一聲「歡迎回來」,帶給人們的觸動實在是太多了一些。
我覺得這部劇最大的衝突就是在永恆的時間和「短暫」的感情之間的衝突。一長生種族的少女,作為「離別一族」她知道她一定是最晚離開這個世界的人,就像長老和她說的,付出的感情越多,最後得到的痛苦也就越大。
不過在岡田麿裡的手筆下,《朝花夕誓》也不是單純地在講現實中的相遇和離別。從裡面我看到的更多是成長,不僅僅是艾瑞爾的從一個小孩子到年老垂暮,更多的還是瑪奇亞、艾瑞爾包括蕾莉亞的靈魂上的成長。
人們都說人都是突然長大的,而看完《朝花夕誓》,看到裡面的角色,他們又何嘗不是忽然就長大了的呢?就像艾瑞爾從單純到叛逆再到之後的獨立。或許有人說他是想要逃避現實,但是他何嘗又不是在嘗試擁有自己的力量。
而瑪奇亞的成長是最大的,從一個天真的小女孩到後面成為一個母親,然後最後又變成了自己一個人的生活。除了瑪奇亞和艾瑞爾的孩子是一個輪迴之外,瑪奇亞和拉西奴長老之間何嘗不是又一次的輪迴,最後的她們都選擇了默默接受現實。
當你與過去再見的時候,又會迎來一段新的邂逅。而在影片中的最後一個離別時,那更像是和曾經的過去離別。更像是在說過去的東西終將會離去,不管是古龍還是伊魯奧夫都是如此。
在這一部劇中最大的遺憾應該就是時間實在是太短了一些,很多細節上的東西沒有進行補充,雖然我們從120分鐘就已經可以理解那個世界的感情,但終究還是感覺欠了一點「未來」,多了一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