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教師隊伍建設進展成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落實評估情況、「十三五」期間國家支持教師隊伍建設有關工作等情況。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表示,疫情期間,教育部提出有針對性地做好教師工作的若干舉措,派出1.4萬高校附屬醫院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組織全國53萬所各級各類學校、2.8億在校生、1732萬專任教師成功實現了「停課不停學、不停教」。
據任友群介紹,教育部聯合有關部門出臺《關於做好2020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公開招聘有關工作的通知》《關於做好2020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公開招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70多萬,總報名人數接近500萬。
圖片來源:新華社
實行「先上崗、再考證」階段性措施
今年5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中央編辦、財政部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公開招聘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明確指出,加強中小學教職工編制保障,加大幼兒園教師補充力度,按要求對教師公開招聘實施「先上崗、再考證」措施。按照艱苦邊遠地區縣鄉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有關規定,適當放寬招聘條件,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艱苦邊遠地區中小學幼兒園任教。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提出,在已對教師職業資格實行「先上崗、再考證」階段性措施基礎上,推進師範畢業生免試認定教師資格改革,並建立教師教育院校對師範生教學能力進行考核的制度。
任友群在發布會上表示,為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及「六保」相關工作任務,教育部組織在全國公開招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70多萬,總報名人數接近500萬,這裡有一半是應屆的大學畢業生,還有一半是往屆的,此舉有力促進了大學生就業。
「此外,深化教師資格改革,配套出臺中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資格實行『先上崗、再考證』階段性措施。在此基礎上推進師範生免試認定改革,加快推進允許教師類碩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公費師範生免試認定教師資格。」任友群說。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由於師範類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而在編的教師崗位數量有限,導致師範類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師範類畢業生從事教師崗位的人數比例也有所縮減。
「推進師範畢業生免試認定教師資格改革,不僅是一項政策利好,也有助於提升教育類專業的吸引力。」儲朝暉說。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師範畢業生免試認定教師資格證,並不會降低教師準入門檻和質量,反而會促進開設師範專業、進行師範教育的教師教育院校重視提高培養質量。「獲得教師資格證不等於獲得教職,獲得教職還需參加招聘考試,並由各地教育部門、學校擇優錄用。」
圖片來源:新華社
鄉村教師本科以上比例超50%
在擴大教師隊伍、提高教師待遇保障的同時,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同樣可圈可點。
任友群介紹,教育部多管齊下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教師隊伍結構趨於科學合理。35歲以下教師目前佔到43.4%,男教師比例接近40%,本科以上學歷老師的比例達到51.6%,中級以上職稱達到44.7%。
任友群表示,教育部建立「特崗計劃」,公開招聘、定向培養、「縣管校聘」、退休支教等多元培訓補充交流機制,吸引大批優秀人才到鄉村任教、支教,每年吸引約4.5萬名公費師範生到鄉村任教,使鄉村教師整體素質大幅提升。
據統計,2015~2019年,中央財政投入100億元,實施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計劃,培訓鄉村教師校園長950萬餘人次。
近5年來,中央財政劃撥獎補資金206億元,惠及中西部725個縣8萬多所學校近130萬名教師,合力實施鄉村教師醫療、住房、榮譽獎勵等多種保障政策。
日前,教育部、中組部、中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社部等六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
該《意見》明確指出,著力深化鄉村教師管理改革,緩解鄉村學校人才短缺問題,提升鄉村教師職業供給力。堅持創新挖潛編制管理,鼓勵地方探索建立教職工編制「周轉池」制度,挖潛鄉村教師編制配備,通過統籌配置和跨市縣、跨學科等調整力度,調整鄉村學校編制。
此外,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從事農村教育工作的「特崗計劃」自2006年實施以來,同樣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據教育部統計,「特崗計劃」實施15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710億元,累計招聘95萬特崗教師,覆蓋中西部省份1000多個縣,3萬多所農村學校,特崗教師三年服務期滿以後留任率達到85%以上。
任友群強調,95%的特崗教師是在鄉鎮及以下的學校任教,其中30%是在村小和教學點,這是中國最基層的教學點,直接服務於我國邊遠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的最薄弱的區域和人群。
「特崗教師中,本科學歷的達到80%以上,平均年齡25歲左右,顯著改變了邊遠鄉村學校教師老齡化的狀況。『特崗計劃』還集中補充了大量英語、信息技術、音體美等鄉村短缺學科教師。」任友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