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們種了多少沙棘樹?
你知道嗎?沙棘在螞蟻森林上線,還不到一天,就被一搶而空了。
這是支付寶給出的數據:
廣東人領了13.64%的沙棘;
浙江搶走了10.98%;
此外江蘇、上海、河南分別拿走9.73%、7.30%、6.22%。
也就是說,這五個省份的朋友,包攬了近一半的沙棘!競爭可真激烈啊!
目前,全國人民通過螞蟻森林,種植的沙棘有1000多萬棵,面積16萬畝,相當於3200個足球場那麼大。
這些沙棘大都種在內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02
你的沙棘種在了哪?
提起內蒙古,很多人都會覺得那裡應該是水草豐美、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但實際上,今天的內蒙古,連片的草原已經不太多見了,那裡本是整個華北地區的生態屏障,現在卻被眾多的沙地和沙漠替代,沙塵暴出現了。
而在內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從1993年起,就成了我國最大的沙塵暴源頭地。
百米高的「沙牆」瞬間就能遮天蔽日,就連距其1300多公裡外的京津地區都深受其害。
阿拉善沙塵暴
如果再不治理沙漠,甘肅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會受到侵襲、寧夏中部會越來越乾旱、煤炭大省山西的環境汙染會持續加重,生活在北京、天津的人們,只能呼吸著受重度汙染的空氣,身體被長時間傷害。
03
阿拉善是怎麼治理荒漠化的?
早在30年前,阿拉善就開始生態移民了,決定把人口和牲畜撤出僅存的綠色,退牧還草,恢復生態。農牧民被統一搬遷至新的移民安置區,重新建設家園,雖然生活質量提高了,但過慣了自由遊牧生活的人們,離開熟悉的草原,還是做出了很大的犧牲。
為了和沙漠抗爭,阿拉善又開始植樹造林,許多人通過公益組織和機構,也做出著自己的點滴貢獻。
04
螞蟻森林使我們和沙棘相遇
早在2億年前,古生代時期,恐龍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沙棘就已經廣泛分布在地球各處。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險惡環境,生存下來,最後進化成了極耐乾旱、極耐冷熱、不怕貧瘠,生命力極強的「植物王者」。
把沙棘種在阿拉善,似乎是偶然,但也是必然。人們嘗試栽植了各種林木,卻都失敗了,只有沙棘非常「好脾氣」,它什麼也不求,什麼也不要,靜靜地存活,快速地長大,然後成片成林、鬱鬱蔥蔥,為生態保護打了一劑強心針,真的讓我們心安。
更令人驚喜的是,沙棘不但能夠綠化環境,防風固沙,還很有經濟價值。
根、莖、葉、花、果都能入藥,果實酸甜,可以直接食用,可以製作果子露、果醬、果羹、果凍,還能釀酒。
沙棘果中的維生素C含量極高,素有維生素C之王的美稱。
沙棘果不便於長時間保存和運輸,所以在水果市場上很少見,通常會製成果汁。
根據最新的消息,一直扶持螞蟻森林公益項目的螞蟻金服,要在上海和香港同步上市了,2000億的市值,這樣雄厚的實力,會給種植沙棘這項活動帶來更有實力的保障,也因為螞蟻森林,我們才能和這個2億年前的植物,有了親密的接觸。
05
沙棘汁助力農民脫貧致富
2019年12月19日上午7點,螞蟻森林發布了「MA沙棘汁」,它們是由來自清水河縣的沙棘果製成,不到5小時,10萬箱、100萬瓶沙棘汁就被搶光了。除去原料採集、生產和人力成本外,螞蟻森林將剩餘的收益都捐獻給了「中國扶貧基金會」。
在飲用沙棘汁的同時,還能為當地農民帶來收益,這讓很多人感到欣慰。
每天採摘十多袋沙棘,一天的收入能有一兩千,一年就能多賺四五萬元。當地農民的生活得到了不少改善。
沙棘需要三年時間生長,第四、五年就能結出豐碩的果實,8、9月份進入成熟期,就可以採收了。
馬上就到收穫的季節了,又能喝到天然新鮮、美味營養的沙棘汁,你也可以用旅行的方式,來看看自己養大的「沙棘孩子」,我們的努力和堅持,一定會給這片土地帶來希望。
這是沙棘和阿拉善的故事,也是我們和環保的故事,用一百個故事表白華夏,講述中國自己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