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外不同,中國的名校都是公立性質的,私人資本籌建的院校沒什麼好名聲。但在2015年,清華副校長施一公與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中科大副校長潘建偉等七位大學教授發起建立民辦研究型大學,立志比肩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建成世界一流名校。2016年,馬化騰、王健林等多位知名企業家斥資200億,這所大學於2018年獲得教育局批准,正式在杭州西湖區雲棲小鎮成立。
西湖大學自籌建之日起就備受關注,同時也伴隨著爭議和質疑。很多人都認為施一公口氣太大,不看好西湖大學的發展,甚至反對私立大學這種形式的高等教育。時隔兩年,這所大學如今怎麼樣了呢?
西湖大學現階段並未在本科招生,目前在校生僅為1200多人,都是研究生。但因為西湖大學還未申請到博士學位授予權,西湖大學和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設立了一個「跨學科聯合培養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項目,前幾批的研究生畢業後被授予的是復旦或浙大的學位。西湖大學預計會在2023年開始招收本科生。
在師資力量方面,西湖大學面向全球招聘優秀教師學者,下重金吸引人才,從世界各大名校「挖角」。西湖大學承諾會給出高於耶魯、哈佛幾倍的薪資待遇,且能保證至少5年的科研經費。經過五輪的招聘,已經籤了37名高級學術人才,目前還在擴招中。西湖大學現在已經形成了以諾貝爾獎獲得者和頂尖科學家為首的科研教育團隊,楊振寧教授任名譽主席,大衛·巴爾的摩教授是校董會的成員。
西湖大學主打生物、醫學、理學、前沿技術四個研究方向,現在也只開設了生命科學學院、理學院、工學院3個學院,人文社科等相關學科還未開設。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西湖大學就已經建立了1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5個科研設施與公共儀器中心,科研平臺的搭建成果斐然。因為這些科研方向的研發周期長,投入產出比低,迄今為止西湖大學還未有出眾的科研成果。
業界普遍不太看好的西湖大學的發展前景,認為學校的目標過於宏大,達成的可能性不高。200億的資金是國內大學不能比的,但放到國際上來看,200億不過是加州理工大學一年的科研費用;研究方向也不「接地氣」,很難再短期內看到成果。所以在五年或十年內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願景確實太過激進了。
筆者認為,西湖大學不一定要仿照加州理工或是斯坦福的發展路線,可以參考那些「小而精」的小型尖端研究型大學,比如日本的JAIST,專門研究尖端前沿技術。這類研究型大學在中國也是一種新型的高等教育類型,但實踐成功的可能性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