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這封通知書為標誌,復旦大學2020級新生錄取通知書於今天正式陸續寄出,首批以強基計劃和綜評批為主。今天拿到第一封錄取通知書的張施傑便是在綜評批中報考復旦的考生。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來到格致中學,親自將0001號錄取通知書送到了張施傑的手上。「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這份寄語也被學長學姐刻製成書籤,送給張施傑等今年所有入學的新生。
張施傑高中學業水平考等級考選的是理、化、生,而且全部A+,但報考的是哲學。他課外看了很多書,而且生物、化學、科技英語獲獎。「他認準的目標,9頭牛都拉不回來。這次高考只填寫了一個志願,那就是復旦哲學。高考完成後,他說,『肯定沒有問題』。」
在格致中學奉賢校區就讀的三年裡,張施傑成績均衡發展,各科優異,曾參加化學、生物、古詩文等各類競賽,成績常年保持年級第一的水平。
儘管學習成績優異——等級考物、化、生都是A+,高考語文125分,數學140分;接受採訪時,張施傑表示自己並不是個傳統型的好學生。
他從來沒有上過補習班,學習訣竅就是,認真聽講,認真筆記,平時也打單機小遊戲。平時晚上11點睡覺,早上6點15分起床。
不熬夜,不刷題,高效完成課堂內的課業任務後,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課外閱讀上。
「我很少在教室外學習,課餘時間更喜歡看課外書,尤其是哲學。」 他喜歡叔本華,對尼採《悲劇的誕生》印象深刻。他說,自己考高分是運氣原因。
對哲學的情有獨鍾,源於小學三年級的一場偶遇。
一天,他在書店裡看到了老子的《道德經》,心血來潮買了下來,並花一個星期的時間全部「啃」完。對多年前的這次閱讀記憶,張施傑如今只記得「很玄」,為了弄明白這玄之又玄的體驗,他開始閱讀更多的哲學書籍。
上了高中,張施傑的閱讀興趣從中國哲學延伸到了西方哲學,諸西方大哲中,他讀叔本華的書讀得最多,三年裡,他陸續閱讀了《人生的智慧》《叔本華論生存與痛苦》等,對於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的感覺依舊是「很玄」。
為了繼續弄通這些「很玄」的東西,他在這條興趣之路上越走越遠,在此期間,他還通讀了《共產黨宣言》,並了解到了它的中文全譯本首譯者是復旦大學老校長陳望道先生。
高二時,張施傑在復旦夏令營接觸到文學、哲學、話劇欣賞等各種內容,使他確認了考哲學的想法。
高考結束後,在報考志願時,張施傑的選擇頗有些「孤注一擲」的味道,他毫不猶豫選擇了復旦,復旦哲學是他的志願表上的第一志願,也是唯一志願。
據復旦大學統計,今年上海考生中,50%的600分以上考生,以及近60%的590分以上考生選擇在綜合評價批報考復旦。張施傑在高考中取得了610分的優異成績,並以第一志願在綜評批報考復旦大學 01 院校專業組哲學類。
在他看來,如此選擇:一是為了能投入到讀書之中,二是出於對精神境界的探索和追求。他說,「追求夢想要堅定」,「要為夢想,為愛好而學習」。
讓他感到欣慰的是,雖然父母也一度表達過希望家境普通的他能選一門「出路好一點」的專業,然而當他堅持報考哲學時,他們還是表示了理解,「他們說,只要我決定了,他們就支持。」
媽媽在格致中學奉賢校區現場說的話,與張施傑的話非常一致,「只要孩子喜歡,我們就支持。」
讀哲學,學哲學,在同齡人中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漫長的求學生涯中,周遭能一起討論哲學問題的同好少之又少, 儘管有時會感孤獨,但張施傑坦言自己,「不把孤獨看成一件壞事」。
在格致中學校長吳照眼裡,張施傑比較沉穩,學習有追求和目標,體現了「格物致知、求實求是」和「愛國、科學」的格致精神。
格致中學奉賢校區從2014年開始招生,招收奉賢本地50%的學生。張施傑是該校區的第四屆學生,是班級的學習委員。
拿到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張施傑的「第一反應是緊張,因為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場面」,與此同時,「更多的是開心」,畢竟,這意味著這場「孤獨」的旅程迎來了一個新的裡程碑。
在復旦大學,他可以根據個人興趣自由探索,自由發展,在哲學學院,他也將有機會遇到更多的同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張施傑即將就讀的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創建於1956年,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內高校首批建立的三個哲學系之一。復旦的哲學學科目前是國內A+學科,國際排名前50名。2017年入選教育部「雙一流學科」建設名錄,2018年入選上海市Ⅰ類高峰學科建設名錄,2019年哲學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復旦哲學是國內頂尖的哲學院系之一,針對本科生,復旦哲學開設出哲學、宗教、國學、科學哲學與邏輯學、藝術哲學等5個專業方向,這在全國是非常少見的。
「學生能夠跳出俗常的教育觀,不是把學習當作一件投入-產出的事情來看待,而是真正從內心出發,從自我認識,自我成長的角度來選擇專業。這是非常可喜的,也是一個社會成熟的表現。」對於張施傑高分報考哲學專業,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名哲學研究者,不過入學之後,我還是想先多讀書,中哲、西哲、馬哲和宗教的書都想涉獵。」張施傑說。
對未來,他的想法是「追逐夢想,安於本心」,這是他這幾個月來的心理感受,也是他對師弟師妹們的寄語。
來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