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生家長經驗分享:不要製造焦慮,孩子「青春期」這樣應對!

2020-12-18 中國校園在線

「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承載著父母的目送,代代清華學子的背影如荷清逸,搖曳水木清華。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和家庭的溫暖底色,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皆是智慧的長輩親友,正如每片遠洋的風帆背後都有一座堅毅而明亮的燈塔。近日,「清華招生」將陸續推出「親友經驗談」專欄,讓我們一起學習清華親友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經驗心得。

學生信息:山東考生孫甜甜,2013年考入清華大學法學院。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底色。在孩子成長的歷程中,為人父母難免會遭遇各種各樣的「焦慮」;特別是在高中階段,當排山倒海的學習壓力遇見敏感脆弱的「青春期」,父母的心態很容易出現失衡。

而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人,父母的焦慮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傳導到孩子身上,甚至父母的壓力比孩子都大,這會對孩子的狀態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回顧我陪伴女兒走過的高考歲月,我特別想要分享的是:高中時期,家長一定要沉著、冷靜、理性,不要製造焦慮。

懷平常心,順利化解「競爭期」焦慮

父母應該常懷一顆平常心,正確認識孩子,鼓勵孩子發揮優勢,幫助孩子分析、彌補短板很多父母往往在比較中產生了心態失衡,總覺得「明明有人考得比你好」「你但凡努力了怎麼會拿到這樣的成績」;或者非常盲目地說「你看看誰誰方法不錯,你快跟他學學」。這就是沒有正確認識孩子。

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板,比如在高中,女兒的數學成績一直不算拔尖,波動性也比較大。我不會一味緊盯著孩子的數學成績不放,而是首先肯定孩子在語文、英語等學科上的巨大優勢,孩子自己也能靜下心來認真分析此次數學考試中存在的問題,只要下次考試中沒有再次出現類似的問題,不論分數進步了1分還是倒退了2分,都不重要,我都會表揚孩子的認真努力。

同時,父母情緒的穩定對於孩子的應試心態的調整至關重要。父母切忌急功近利,而是應當正確看待競爭。高中時期,許多父母往往不看過程,只看結果;不解決問題,只緊盯分數。還記得高三下學期的第一輪全市模擬考試,孩子發揮非常失常,我們雖然有些焦急,但依然保持著冷靜、理性的心態,安慰孩子分數起落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

我最常對孩子說的話就是:「每次考試都是發現問題的過程,幸虧這些問題都是高考前暴露出來的。其實咱們很幸運呢!」就這樣,女兒始終能以比較淡然的心態對待高三成績的起落,心無旁騖地分析考試中出現的問題,一步一個腳印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

事實上,父母淡定、平和的心態也有利於孩子一生的健康發展,能夠幫助孩子在未來進入大學和走向社會後,依然能正確認識自己、理性面對競爭。

順其自然,正確應對「青春期」焦慮

大約在高二時,女兒出現了明顯的青春期狀態。當時孩子的情緒總是不太高漲,每次回家都悶悶不樂,還不時說一些「好累好難」「我做不到」這樣的喪氣話。父母不論詢問學校學習相關的問題,還是鼓勵她跟朋友一起出去看電影放鬆,她都不願意回應我們。我意識到孩子應該是到了青春期,加之較大的學習壓力,使得她的情緒變得不太穩定。

當時我們選擇的做法是「順其自然」,多順順孩子,而不是一味地、長篇大論地與孩子講道理,更不會「強迫」孩子與我們進行交流。基於對孩子自我要求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充分認識,我覺得道理孩子都懂,父母一味說教只會強化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這個時候可能需要的只是一個情緒宣洩的出口。

面對青春期,父母真的無需「如臨大敵」。而是要換位思考、理解孩子,允許孩子發點牢騷。讓孩子覺得家是一個可以讓她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感到溫暖和安全的地方。而不是回家之後依然要小心翼翼面對父母,好像自己說錯了什麼話就會激起父母強烈的反應。甚至有一次孩子說:「我真的不想學習了!」我接著就說:「沒問題,閨女長相隨我,靠臉也能吃飯!」我倆便哈哈大笑。就這樣比較平順、自然地陪伴孩子度過了高中的青春期階段。

密切配合老師,學會「借力」

很多時候,高中家長充滿焦慮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我們本身對教育規律缺乏理解,所以我認為家長一定要相信老師,重視與老師的溝通。學會藉助老師的力量緩解孩子的壓力。

我始終堅信,對於高中學生的學習,常年堅持在教學一線上的老師最有發言權。所以我們始終提醒自己並時刻教育孩子,一定要聽老師的話、相信老師的經驗;老師所說的方法雖說並不能適合每個人的學習需求,但一定解決了絕大多數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比如在高中時期,看到很多孩子都報英語輔導班,我們也非常焦急。但孩子老師對我們客觀地分析說,孩子的英語底子還是不錯的,需要自己多針對題型進行專項練習,而不是去跟著輔導班上的幾十個人浪費時間。我們堅決貫徹了老師的要求,孩子的英語成績也漸漸穩步提升。

在高中階段,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與老師、同學相處。面對自己尊敬、喜愛的老師,孩子更容易敞開心扉。所以我會定期到學校與老師交流溝通孩子的近況,並感謝老師對孩子的鼓勵。高二上學期,孩子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較嚴重的一段時間,我與孩子非常喜歡的物理老師進行溝通後,老師專門抽出晚自習的時間帶孩子在操場上散步、談心,紓解了女兒很多負面情緒。

愛是對夢想最好的陪伴

龍應臺曾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孩子幼年、少年時代從家庭中所感受到的愛、所汲取到的溫暖和能量,會給孩子帶來一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會讓她在面對人生風雨時依然樂觀積極、溫柔善良地擁抱這個世界。

作為父母,我們會充分尊重孩子的夢想、信任孩子的能力,隨時隨地表揚孩子的閃光點,大膽「放手」、鼓勵孩子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營造溫馨自由的家庭氛圍。我從未將女兒當作自己的「成果」或是「作品」,但女兒的勤奮努力總是一次次給我驚喜。

孩子從小就對清華園充滿「執念」,女兒能夠圓夢清華大學法學院,是我們一家人的驕傲。女兒已經在清華園內度過數載春秋,藉此機會也要感謝清華對女兒全方位的培養,讓我們做父母的感到非常幸福、非常心安。

我時常感到,陪伴孩子成長其實也是我們作為父母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過程。保持平和的心態,有胸懷、有智慧,方能培養出不驕不躁、勇敢追夢的孩子。謹以此一家之言,與諸位共勉。

來源:清華招生 文 | 三字班媽媽 圖 | 宋志悅 等

相關焦點

  • 《遭遇青春期學生:應對青春期症候群的教育智慧》讀書心得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期教育卻充滿挑戰。列夫.託爾斯泰曾說:「一個人只有在他每次蘸墨水時都在墨水瓶裡留下自己的血肉,才應該進行寫作」。是的,面對敏感複雜的青春方程式,他們剖析常年積累的教學經典案例,以研究青春期相關話題為依託,探究應對青春期症侯群的教育智慧。忠實於自己的教育生活,植根於自己的實踐土壤。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都應該高度重視。
  • 青春期孩子考前焦慮,不要掉以輕心,青春期傷痕可能一生難以療愈
    每年中考、高考之前,都會有家長帶著自己孩子來看考前焦慮。我的老師在給孩子搭脈的時候,會一直跟孩子聊天,不但是跟孩子交流,也是側面引導家長日常多跟孩子交流。有些孩子似乎拒絕這樣的交流,跟我的老師說:「我要吃藥。」這些孩子似乎覺得吃藥就會解決他們的問題。
  • 復學引發孩子焦慮失眠,老師家長可以這樣應對
    對於學生而言,適度的焦慮也可以增強學習動力,以嶄新的姿態,飽滿的精神去應對嶄新的挑戰。但若焦慮過度,持續感到緊張不安,並且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就需要家長重視起來,及時疏導,甚至到醫院就診了。孩子焦慮,該如何緩解?當孩子因復學產生焦慮時,家長和學校都要重視起來,及時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
  • 青春期學生壓力的調查分析及應對
    在這些最真實、最鮮活的第一手資料中歸納和分析當前青春期學生面臨和承受的種種壓力並提出相應的調適策略。  [關鍵詞]青春期;學生;心理壓力;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家長這樣的嘆息和抱怨,如「我的孩子怎麼越大越不聽話了!」、「這孩子怎麼越大越管不了了!」、「這孩子和小時候相比像變了一個人,簡直像個刺蝟,摸不得碰不得?」
  • 家長如何幫高三學生緩解壓力?大學生怎樣應對焦慮?心理學專家來...
    心理學專家建議採取3個行動用「心」戰「疫」 ㉟:疫情時期如何為青春期孩子營造溫情家庭氛圍?心理學專家這樣說用「心」戰「疫」 ㊱:疫情帶來的消極情緒如何調整?心理學專家給出4點應對建議用「心」戰「疫」 ㊲:疫情期間,針對4類不同人群心理危機如何進行幹預?
  • 家長應該如何幫助青春期的孩子去應對考試壓力呢?
    特別是等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不少家長和孩子的代溝就會越來越深,會覺得孩子會叛逆、不聽話、不好好學習……其實,青春期的孩子也是敏感的,很多時候,家長讀不懂他們,是因為孩子和成人的腦迴路並不相同,正如《來自星星的孩子》這本書上所說:「我們的孩子在16歲左右,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他們卻幾乎沒有自制力。」
  • 進入青春期,孩子為什麼越來越看不起家長?
    進入青春期,家長往往會感覺孩子像 「變了一個人」,他們一改往日「乖孩子」的形象,容易與父母發生衝突,有人形象地比喻這種衝突是「青春期」遭遇「中年危機」。在親子關係劇烈衝突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們看不起家長的人品或能力了,心理學把它稱為去尊嚴化。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許多家長都有一個困惑:孩子小時候乖巧可愛,依戀父母,喜歡與家長分享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可是到了初中階段,就不願意搭理父母,不願與父母交流;有的甚至喜歡和父母唱反調,與父母對著幹;有的情緒波動大,易與其它孩子發生衝突;有的沉溺手機,不服管教等等。這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青春叛逆期」。
  • 治癒分享|青春期三大困擾,如何應對?
    家裡有個青春期的孩子,會增添許多歡聲笑語,但是,當他們叛逆的時候,家長常常束手無策。其實,只要處理方法得當,與老師家長之間的代溝,並不會影響他們健康成長。相反,適宜地幫助孩子解決青春期的煩惱,會使親子關係更加緊密、和睦。
  • 青春期父母焦慮大盤點,如何解除焦慮,順利度過青春期?
    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青春期父母焦慮大盤點,如何解除焦慮,順利度過青春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青春期就像一陣煩人的秋風,它會在一段時間後消失,但是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這個過程非常困難。沒有人的生活很輕鬆。家庭中有無休止的戰爭。小學的親密關係有無形的距離。這個孩子就像一隻小刺蝟,如果他說不好,就會被刺破。青春期的父母充滿各種焦慮,這是孩子學習的重要時期。
  • 李永樂上過北大、清華,現人大附中老師,一句話說破家長焦慮
    李永樂老師很多網友都很熟悉,在網絡上看到過他的許多知識視頻,北大雙學士、清華碩士,現人大附中物理老師。昨晚看了李永樂老師和幾個老師的直播對話,講到教育孩子的問題,其中談到「雞娃」,家長為了讓孩子學得更好,將來有立足之地,不斷催促孩子的焦慮家長。家長為什麼焦慮孩子?
  • 不要輕易認為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是「壞孩子」!這些給父母的建議請收好
    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不願說話與父母溝通變得越來越少不是父母不想交流而是孩子變得心不在焉、用三言兩語搪塞父母不知道哪句話就能讓孩子炸了毛每天的親子對話剛剛開了頭就卡殼這樣的情形相信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前兩個叛逆期不是十分明顯,那時孩子小,家長也容易應對,沒有太多困擾。12-18歲時,是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家長感受最明顯、最深刻的「青春叛逆期」。
  • 一生E本分享||不要輕易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是「壞孩子」!致父母
    01青春期可能要到30歲才能結束孩子不願說話,叛逆,難以溝通,不知道哪句話就讓孩子炸了毛。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相信都深有體會。所以,不要動不動指責孩子是個「壞」孩子,青春期的大腦其實和我們成人的大腦是不一樣的,因為前額葉沒有長好,讓青少年具備了做事不專注、缺乏自我控制、情緒化等缺點,這是受生理發展局限的。不要認為孩子平時的一些叛逆行為是有意跟你過不去,甚至認為是思想品德問題,充分認識叛逆心理是青春期孩子一個正常的心理特徵,這樣就不會貿然批評孩子。
  • 家庭教育心理說:孩子青春期性教育、孩子初三了,家長怎麼做?
    02  家長在青春期孩子性教育上  要構築三道防火牆  第一道防火牆就是防止未成年人的性行為,即未成年人應當「潔身自愛」。首先要關愛孩子,孩子戀愛和發生性行為與缺少家庭關愛密切相關。  3.不要拿別人來壓孩子,要尊重孩子的能力和人格  一些家長在考前總愛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自己孩子學習,這十有八九會產生不良後果。也不要說什麼「你必須給我考上大學」「你一定要上重點」這種帶有「必須」、「一定」字眼的話語,也是很容易導致孩子緊張和不安。
  • 考試焦慮應對攻略:3招搞定孩子們的考試焦慮
    孩子考試緊張,我們作為家長,其實是感同身受的,甚至有些時候比他們還緊張。我們總會安慰TA們,不要緊張,放輕鬆,深呼吸,一次考試而已,不能代表什麼,也不能決定什麼。但很多時候我們的安慰似乎一點作用都沒有,反而會讓備考的TA們更加難受、更加焦慮。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 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所以,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一個這樣的家長,都需要一個這種能夠把孩子視作機會的父母。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父母對待親生的孩子,都是大吼大叫的,覺得只有這樣管孩子才是管用的。實際上,我們的父母必須要知道,在青春期以前,你對孩子的方法有多麼的簡單粗暴,在青春期以後,你就會經歷一個多麼痛苦的過程。
  • 青春期孩子有哪些情緒?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哪些情緒?1、理想與現實的困惑青春期的孩子,視野開闊,觀察力加強,感受力提高,他們用好奇的目光審視面前的世界,如發現與書本上所學的有很大差異,就會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產生困惑。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滿懷欣喜與自豪,又難免惆悵與憂慮;身體突變令人茫然無措,春心萌動使他頻生猜疑;誰不期待夥伴真摯的情誼?
  • 家有青少年(4):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壓力,家長如何應對?
    以下是我們整理的文字要點,和大家分享:青春期時的各種內在和外在壓力,給青少年情緒健康帶來極大的挑戰。青春期也是情緒問題和情緒疾病的高危期。針對這一時期孩子的情緒發展特點,家長如何提供幫助和支持呢?關注家長自身情緒健康情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孩子情緒的起伏變化會直接影響到家長的情緒變動。親子關係的緊密互動特徵,也會使家長常常成為孩子情緒發洩的第一對象,在孩子擺脫情緒控制的掙扎過程中,受到誤傷。關注自身情緒健康不僅是一種自我關懷,更重要的是,家長的情緒健康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健康,而且也決定了你是否有能力,在孩子應對青春期情緒壓力時提供有效的幫助。
  • 孩子性教育被誇大!想讓孩子平穩度過青春期,家長只需這樣做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發展,不少人把從前大家避諱不談的性教育問題過分誇大,甚至到了讓部分家長感覺很焦慮的程度。而且按照個別觀點:他們認為,孩子的每一個年齡階段都要進行性教育,為了讓家長引起重視,一些人還過分誇大了因性無知而造成的後果。
  • 臨近中考/高考,孩子備考焦慮,家長如何應對?
    ……種種擔憂湧上心頭,從而產生情緒上的焦慮緊張害怕等。所以,我們需要正確認識焦慮情緒心理研究表明,在面對重大考試,80%的學生都會存在焦慮緊張的情緒。這是人們面對環境刺激時出現的正常情緒反應,適當的焦慮會刺激一個人去努力,提高他的學習效率,有利於一個人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