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我們不懼風雨,也不畏險阻。」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說道。
光陰似箭,轉眼已是12月,新冠疫情防控不能稍有懈怠、國外宏觀環境依舊紛繁複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在即、「十三五」「十四五」承啟的關鍵時段,鎮江全市上下朝著產業強市,奪取「雙勝利」目標繼續砥礪奮進。
12月2日一早,鎮江市委副書記、市長徐曙海又一次請來4位在鎮江深耕多年,對鎮江經濟發展和財政作出較多貢獻的企業「掌舵人」,開了今年第三場企業家早餐會。縱觀今年的三場企業家早餐會和多場中小微企業座談會,不難發現一條清晰脈絡:意見建議當面聽,政商互動交朋友,解決困難現場辦,跟蹤督查不手軟。
截至10月底,鎮江全市累計籤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13個,同比增長21%;項目總投資963.5億元,同比增長65.3%。截至10月底,全市10個省重大產業項目共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87.1%,超序時3.8個百分點;196個市重點產業項目共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96.2%,超序時12.9個百分點,通過高效服務,鎮江跑出了『V型』經濟曲線,經濟發展已經駛入良性快車道。
從「早餐會後」 提前到了「早餐會上」
「關於您說的這個問題,我們前期了解過,目前這一產品未被納入國家出口退稅範疇。但是請您放心,我們已經考慮了兩套初步方案,下一步將與海關、稅務等部門進一步溝通,努力在政策允許的範疇內,幫助企業爭取政策。」聽完大賽璐公司中方負責人吳建州的「希望」,市財政局局長戴非平現場給出了回應。
能夠給出這樣的回應,是因為職能部門在得知企業訴求後,已經早早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路徑了。類似的例子,在三場早餐會上並不鮮見。現場辦公,也成了鎮江企業家早餐會比較突出的特點之一。
早餐會上,4家企業共提出9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在當場得到了相關市、區和職能部門負責人的回應,而且回答內容並非泛泛而談。8月27日第一次早餐會,徐曙海強調「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的要求,已經從「早餐會後」提前到了「早餐會上」。
早餐會上的另兩個細節,也能從不同側面反映政府「實打實」的要求正潛移默化成為部門工作的「習慣」:一個細節是戴非平在早餐會開始前,將市財政局用兩個多月時間梳理的《財政惠企獎補政策彙編》,贈送給了4位企業負責人,「這上面有許多最新的政策,供大家研究對接」;另一個細節是戴非平現場向吳建州反饋了工作考慮後,起身拿著手機走到他身邊,兩人在早餐會現場互加微信,「關於政策的事,我和你一起去跑,大家一起想辦法」。
早餐會外「收集問題」 早餐會上「解決問題」
「新鮮出爐」的政策彙編是帶到會上的,而更多解決問題的政策、辦法,是由市、區政府和各部門在會外「帶」給企業的。如鎮江銀保監分局牽頭出臺了《關於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綜合成本的實施意見》,加大減費、讓利和降本力度,幫助企業進一步降低融資綜合成本。鎮江菸草公司在第一次早餐會上提到的有關香菸銷售和市場整治的問題,市文明辦於9月下旬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周邊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煙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對中小學校園周邊進行摸排調查和問題整改。
鎮江市人社局也結合不少企業提到的人才導入和留住人才等問題,一方面積極參與制定人才新政,另一方面徵集梳理了全市440家企事業單位「雙高」人才需求5940個,通過編印人才需求手冊等形式對外發布……
早餐會上,徐曙海不止一次強調「一個月內給回音」的時限要求,而且從第二次早餐會開始,都會聽取此前早餐會上企業所提問題解決進度的相關匯報,甚至在早餐會上嚴肅督辦。早餐會外,市政府已經形成了「問題全收集,落實責任人,限時給反饋」的工作機制。各地各部門以「依法依規、合情合理、盡力而為」為原則,做到「企業提出的問題,能夠當場解決的,當場敲定;需要進一步商議的,政府和職能部門積極主動協調解決;目前確實不具備解決條件的,規定時間內給出答覆」。
早餐會上心交心 政商關係「親」又「清」
三場企業家早餐會,2019年納稅位於前30的企業中,已經有10家企業的負責人,被市長邀請走進市行政中心9號樓的永遇樂廳共進早餐。在這裡舉辦的早餐會上,他們可以放開傾訴企業的需求和建議,聆聽政府的思考和謀劃。
第一次企業家早餐會上,鎮江市市長徐曙海就直言不諱表達了早餐會的目的:「舉辦早餐會,只是換一個交流的形式,真聽意見,聽真意見」。而這種形式在企業家看來,有一個最直接好處,環境寬鬆、氣氛融洽:「邊吃邊聊的狀態下,不需要太講究措辭和提法,內心有什麼真實的想法可以明說,有什麼意見建議也能提出來、點到位。」
早餐會能形成這樣的氛圍,是因為市政府定下了「直面問題」的總基調,而且對解決問題有一個「實」的總要求。據悉,鎮江市政府舉辦的企業家早餐會和中小微企業座談會上,企業提出的所有問題,都已經歸納整理並交辦給了具體責任單位。從實際反饋看,企業對政府解決問題的結果,都給出了滿意或基本滿意評價,即便有一些問題一時難以妥善解決,企業也都表示理解。
評價的好壞,除了體現在跟蹤督辦的滿意度調查問卷上,更蘊藏在企業發展的實踐中,用企業家自己的話說:「政府幫我們多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為我們向上攀升多墊一塊磚,為我們向前奔跑多加一次油,讓我們與政府保持同頻共振、同向同行。」
(張建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