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如意 通訊員 王昆
近日,由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學習白求恩》雜誌社、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學人文》雜誌社和《醫師報》社共同主辦的全國第四屆推薦宣揚「白求恩式好醫生」大型公益活動遴選審核工作結束。白求恩精神研究會、中國醫師協會通報表彰了獲獎的先進個人。經過層層選拔推薦評審,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曾冬生榮獲全國第四屆「白求恩式好醫生」榮譽稱號。
曾冬生,主任醫師,重症醫學專業,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科主任。擅長:兒童常見病、多發病,尤其重症、神經系統疾病;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兒神經系統疾病和小兒急、重症的診治,擅長驚厥、癲癇、腦炎、腦膜炎等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治和對呼吸衰竭、重症肺炎、膿毒症、多臟器功能衰竭的診治;對呼吸機、血液淨化機的應用有較豐富的經驗。中國醫師協會兒童重症醫師分會體外生命支持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重症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保健協會兒科重症醫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濟南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曾獲濟南市十佳醫師稱號。為表彰曾冬生積極響應號召,參加山東省援湖北醫療隊奔赴湖北抗疫前線的英雄舉動,農工黨山東省委會特授予其「優秀農工黨黨員」榮譽稱號。
曾冬生是山東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名隊員,作為濟南市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他與其他隊員一起,在政府的組織安排下,出齊魯,下黃岡,「挺近大別山」,一路豪情壯志,信心滿滿。他說,作為一名醫生,面對疫情,聽從上級的召喚,救死扶傷,自己責無旁貸。
曾冬生長期與危重症患者打交道,經歷過無數次驚心動魄的搶救,見慣了生死離別。作為醫者,他最大的使命就是救死扶傷。30多年的臨床職業生涯,無數次的生死搶救,並沒有使他變得灰心喪氣,反而培養出他的一種大醫情懷。此次出徵湖北,他也秉持著一種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大愛情懷。在趕赴湖北的徵程上,他賦詩一首,表達了自己的心情。
醫療援湖北出徵有感
梅花尚未開,黃鶴閉門宅。
惡病尋人去,白衣救命來。
英雄徵戰場,百姓助錢財。
大愛出齊魯,豪情壯滿懷。
援湖北座談交流
曾冬生所在醫療隊的援助單位是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由於疫情的需要,該醫院一邊建設一邊使用。他是本次醫療隊年齡最大的隊員,但他堅決不同意各種照顧性安排,一定要上最前線和大家共同工作,他說我是醫生,如果不接觸病人和病人沒有足夠的交流和觀察怎麼能看好病,如果我在監護室的時間少了,別人就會停留更長的時間,危險也會增加。
2月18日是曾冬生的第一個夜班,也是來黃岡的第一個班,從晚8點到次日凌晨2點。對於一個年已58歲,有著從醫30多年臨床經驗的醫生來說,最大的障礙不是臨床操作,而是身體和心理的煎熬,進監護室的各種裝備穿戴整齊需要30分鐘,出監護室就需要進1小時,由於防護嚴密,導致呼吸不暢,出汗乏力,甚至頭暈。
一位護士趕忙將他扶到藥箱上坐下,他放鬆平穩呼吸,全力適應狀況,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交接班之後,他了解到,病人的病情是都十分嚴重。12個病人,使用呼吸機的有6個,其他的使用高流量氧療儀,隨時有病情惡化危及生命的可能。面對如此的殘酷形勢,他表示,會一如既往的像前期山東援鄂醫療隊員一樣,克服種種困難,救治危重患者,在全體醫療隊員的共同努力下,早日戰勝疫情,為此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