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楊柳青年畫
如果不是天津本地人
很難馬上說出代表的作品是什麼
但是
說起抱鯉魚、持蓮花的娃娃年畫
不少人都會想起小時候每逢過年
家裡就會貼上的喜慶紅火的年畫
而這幅寓意來年如意的娃娃年畫
正是楊柳青年畫最負盛名的作品
《蓮年有餘》
《連年有餘》(2010)作者馮慶鉅 ;尺寸62x39cm
這種吉祥畫屬於娃娃抱魚系列,是楊柳青年畫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題材。象徵吉祥和祈求美好之意,寄託人們對一年年幸福富足生活的嚮往。
文章導覽
一、楊柳青年畫介紹
二、「津韻生肖」磁性積木設計
1設計展示
2主要玩法
3文創周邊
4小程序效果
附:楊柳青年畫賞析
《五子奪蓮》(2006)作者馮慶鉅;尺寸97x52cm
《五子奪蓮》屬於娃娃題材年畫。畫面表現了五個童子在嬉戲追逐、爭搶蓮蓬的場面。在中國古代,「五子」蘊含多子之意,同時也蘊含著「教五子,名俱揚」之意。傳達出多子多福、連生貴子的吉祥涵義。畫面主體為仕女與兒童,仕女的恬靜、溫柔,嬰兒的活潑、歡樂。「金魚」諧音「金玉」,寓意玉堂富貴。
楊柳青年畫介紹
楊柳青年畫,全稱「楊柳青木板年畫」,屬木版印繪製品,是中國著名民間木版年畫,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
楊柳青年畫產生於明代崇禎年間,繼承了宋、元繪畫的傳統,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戲劇舞臺的形式,採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創立了鮮明活潑、喜氣吉祥、富有感人題材的獨特風格。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楊柳青年畫距今已有400餘年歷史,因源於天津的楊柳青鎮而得名,流經鎮上的南運河當地人習慣稱其為御河,也是京杭大運河在華北的主要河段。南運河繁忙的漕運和航運,使沿岸聚集了眾多人口,這裡成為了最早的商貿文化娛樂區,南方的紙張、水彩也逐漸傳到鎮上。沿河而居的人們栽種了大量樹木,其中杜梨樹的木質堅硬而細膩,非常適於畫版雕刻,楊柳青木板年畫隨即興起。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緒初期楊柳青年畫達到鼎盛,幾乎「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
楊柳青年畫既有版畫的刀法韻味,又有繪畫的筆觸色調,構成與一般繪畫和其他年畫不同的藝術特色。
繪製年畫所用顏料
楊柳青年畫具有筆法細膩、人物秀麗、色彩明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氣氛祥和、情節幽默、題詞有趣等特色,創立了鮮明活潑、喜氣吉祥、富有感人題材的獨特風格。
楊柳青年畫題材範圍極廣,包括風俗、歷史故事、戲曲人物、娃娃、美人、花卉、山水及神祗等,尤以反映現實生活,時事風俗、歷史故事等題材為特長。
「津韻生肖」磁性積木跨界設計
楊柳青 + 生肖 + 磁性積木+拼圖
楊柳青年畫,從明清傳至今日,源於天津楊柳青鎮。每一幅楊柳青年畫的背後,都是對於古老藝術的薪火傳承。
生肖同樣是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之一,卡通形象的十二生肖磁性積木拼圖更能貼近孩童的樂趣。從娃娃抓起,培養少年兒童對於傳統文化的熱忱,是這套益智積木的主要設計目的。
整體形象分析
我們將設計作為兩級圖形語言(第一級:傳統;第二級:現代)進行詮釋,從傳統形象的具象提取,到幾何化的處理表達,傳達文化的現代表現形式,並在此之上找到更符合兒童積木的風格。
設計圖形與形象來源的新舊交織中,產生了一種全新的碰撞。除了主體積木拼圖外,我們還將楊柳青的設計元素運用到標誌、海報、紀念品等多種文創設計中,希望能從孩童就培養他們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愛。
卡通設計
卡通風格的形象設計貼合兒童的喜好,能夠使兒童最大程度地接受這套形象,在遊玩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楊柳青美學文化的薰陶。
操作簡便
磁性積木的操作並不複雜,在符合兒童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範圍內。孩子們不僅能用磁性積木拼出十二生肖的形象,還能拼成自己想要的任何形象。
益智知識
每塊磁性積木的背後都印有字母、拼音等兒童要學到的知識,讓孩子既能在玩中受到傳統楊柳青文化的薰陶,又能切實學到知識。
既兼顧了教育性和美觀性,又能帶來商業效益。
紋樣提取
紋樣貴在精而不在多,因此我們小組提取了30種精選紋樣。其中,既有男女老少衣服上的花紋,也有珍奇玉獸身上的光芒火焰,既有中國傳統的吉祥紋樣,也有結合現代語彙而設計的凝練符號。
這些楊柳青年畫典型紋樣的提取設計,結合十二生肖的磁性積木,能讓多種傳統文化在產品中融會貫通。
冷色
冷色多從楊柳青年畫中女性的衣服上提取,吸取了女性柔美、冷靜、動靜相宜的神態特點,並將這種特點轉化為色彩符號的表達。
暖色
暖色多從楊柳青年畫中男性與孩童的形象中提取,吸取了男性陽剛、孩童純真的神態特點,用熱情的紅色系與純真的黃色系進行色彩提煉。
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跨界結合
楊柳青年畫曾經最貼近人們的生活,其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多表現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具有鮮明的天津地方特色。
但在當下,楊柳青年畫需要更現代的方式進行表達,尤其是面向幼兒受眾。因此我們希望這款磁性積木拼圖能基於楊柳青年畫深厚的文化根基,結合全新的表達方式,為古老的年畫探尋現代化的舞臺,並喚起孩子們了解楊柳青年畫的興趣。
玩法1
適合年齡:3到5歲
注重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認知,設計大塊的零件避免孩子吞咽,提高安全係數。拼圖板後有色彩鮮明的區域劃分,降低了拼圖的難度,有利於塑造該階段兒童的成就感。
玩法2
適合年齡:6到7歲
針對於學齡兒童,將積木拆分,採用磁性積木原理,兒童除了可以正面拼接十二生肖的圖案,反面還設計了可以自由組合的識字卡,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在孩子玩樂中獲得知識,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玩法3
適合年齡:7到15歲
針對這個青少年階段,保留積木正面的楊柳青紋理色彩特點,其它面以單色的形式呈現。可以提供兩種功能用途:一是開發益智。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創造,利用簡單色塊 配合搭出自己的造型,如建築、動物等等。培養孩子的創新創造能力;二是可以在孩子學習空間幾何上提供學習幫助。幫助孩子更好理解空間幾何,提升空間邏輯思維能力 助力孩子未來成材。
楊柳青年畫賞析
《新年快樂》(2010)作者馮慶鉅;尺寸51x64cm
該作品以過新年為題材,繪三個憨態可掬的娃娃放鞭炮,慶祝新年的情景。
楊柳青年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構圖飽滿、寓意吉祥、雅俗共賞,加之採用刻繪結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繪製細膩、色彩絢麗,被公推為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首。更以其歷史積澱厚重和文化連續性的特徵而揚名海內外,是社會科學研究價值的一種綜合的集精神與實用、歷史和現世的物化成果,具有歷史進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歷史時代風貌的「百科全書」。
《金玉滿堂》( 2010)作者馮慶鉅;尺寸172x87cm
畫面主體為仕女與兒童,仕女的恬靜、溫柔,嬰兒的活潑、歡樂。「金魚」諧音「金玉」,寓意玉堂富貴。
楊柳青年畫是中國年畫藝術的代表,在中國民間文化和天津文化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由於歷史原因,楊柳青木版年畫曾一度衰落,抗日戰爭時期全部停業,損失最為慘重。挖掘、搶救、保護楊柳青木版年畫,對研究天津地區民俗文化,以及北方其它年畫,乃至中國美術史等方面均體現出重要價值。
《秦瓊敬德(綠地流雲)門神》(2006)作者馮慶鉅;尺寸320x96cm
門神的主要職能為鎮宅、闢邪,保佑家宅平安,嚴防鬼魅妖怪作祟害人。此對門神戳錘而立,威風凜凜。背後之雲紋,裝飾華麗,也暗示門神是站在祥雲中護衛人間門戶。
新中國成立以後,搶救楊柳青年畫的工作隨即展開。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員對楊柳青年畫進行了專門調查,並很快給鎮上僅存的一家年畫作坊寄來了500元錢。
1953年,韓春榮、霍玉堂等六位老藝人組成「楊柳青年畫生產互助組」,恢復了生產。
1956年,「楊柳青鎮和平畫業生產合作社」成立,畫社影響逐漸擴大。
1958年,天津榮寶齋、德裕公畫店歸併,成立「天津楊柳青畫店」,後更名為天津楊柳青畫社。它的成立,使楊柳青木版年畫成為中國最早被國家以成立專業性經營單位方式予以保護的藝術種類。
隨後,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支持楊柳青年畫的搶救―――畫社四處尋訪,收集了6000餘塊年畫古版和明代以後的年畫樣品10000餘張;而老藝人們雲集畫社,也使楊柳青木版彩繪年畫的全部製作技藝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1960年的正月初二,周恩來總理親臨楊柳青畫店,對年畫的發展作了重要指示。
《十不閒》(2005)作者馮慶鉅;尺寸64x24cm
「十不閒」原為清初滿族(旗人)子弟家中所唱,唱詞由民間的吉祥話組成。畫面中五個娃娃各操樂器,吹拉彈唱,不亦樂乎,所以被稱為「十不閒」。
1960年畫社招收第一批學徒,同年,畫社遷往天津市內。
20世紀60年代,年畫市場需求量很大,但木版手繪年畫基本被機制印刷年畫擠出了市場。畫社以出版連環畫、膠印年畫等產品的收入,補貼傳統楊柳青年畫的搶救與保護。
進入20世紀90年代,伴隨經濟起飛,家居環境的改變,膠印年畫需求大幅滑坡,畫社經營一度陷入困境。後來,傳統木版手繪年畫作為藝術品重獲青睞,產量逐年攀升。
除楊柳青年畫社外,從20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民間年畫作坊也在楊柳青重新興起,以霍慶順、霍慶有兄弟為代表的霍氏家族在楊柳青鎮建起了新時期鎮上第一家年畫作坊。
《事事如意》(2007)作者馮慶鉅;尺寸50x38cm
圖繪一小兒,頭戴紅花,肩上扛著一隻大如意,一手握著一對柿子。」柿子如意「諧音「事事如意」,取吉祥之意。
2004年,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被文化部批准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項目」,對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歷史追溯、整理及研究工作啟動。
同年,天津市文化局和楊柳青畫社在天津舉辦「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保護工程研討會暨楊柳青畫社藏品展」。
2005年,中國美術館舉辦「中國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精品展」。
《餘慶歡喜》(2005)作者馮慶鉅;尺寸74x49cm
圖繪小兒懷抱一條大鯉魚上,背後繪有水波紋。娃娃的形象飽滿,健康,娃娃抱魚,寓意子孫興旺,連年有餘。
2006年6月8日,天津楊柳青畫社獲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2006年5月20日,楊柳青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楊柳青畫社被命名為天津老字號,成為天津標誌性品牌商鋪。
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天津市的霍慶順、霍慶有、馮慶矩和王文達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2010年5月9日,世博會天津活動周開幕,楊柳青年畫作為參展項目向世人展示。
在霍氏兄弟之後,楊柳青鎮已陸續出現近50家年畫作坊、60多家年畫店鋪,有700多人從事年畫的製作與銷售,年營業額突破1000萬元。已經初步形成產業化的楊柳青年畫製作,經濟好轉、影響力日盛。
《蓮生貴子》(2008)作者馮慶鉅;尺寸49x34cm
畫中一孩童吹笙,身後有蓮花和蓮蓬。畫面中的「蓮、笙」這幾種物象合起來表達「連生貴子」的民眾追求。這種諧音寓意的藝術表現手法在年畫中十分常見,尤以天津楊柳青年畫最有代表性。
資料顯示,楊柳青畫社保存古版6508塊,其中:完整可印製的畫版1305種,計5643塊;散版865塊。保存自明代以後的彩色年畫700種,計4056件;線描坯子2018種,6808件;完整保留了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勾、刻、印、繪、裱的傳統工藝,以潘忠義、張興澤為代表的大批技藝精湛的老藝人在年畫的傳承與研究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
與此同時,天津楊柳青畫社還培養了近200名專業藝術工人和創作人員,使楊柳青年畫獨特的風格得到發展。
《玩蟈蟈》(2010)作者馮慶鉅;尺寸128x75cm
《玩蟈蟈》此圖所畫娃娃一手撐地,一手高舉一個裝蟈蟈瓷瓶,瓷瓶上繪有山水人物花紋。蟈蟈,音諧「哥哥」,即是天津當地話中的男子之意,隱寓生男之兆。
君叔寫在最後
楊柳青年畫不僅富有藝術欣賞性,而且具有珍貴的史料研究價值。以這些優秀作品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良傳統,形成楊柳青年畫藝術的主流。楊柳青年畫題材的一大種類便是娃娃。這些娃娃體態豐腴、活潑可愛。他們或手持蓮花;或懷抱鯉魚,都象徵吉祥美好,非常惹人喜愛。
有些楊柳青年畫是帖在大門上的,因此又稱門畫。畫的內容包括:門神、財神、門童。門神又有幾種,有捉鬼驅邪的鐘馗,掛在門背後有手持兵器的古代武將。在兩扇門上,一邊是關公,一邊是張飛;或是秦叔寶、尉遲慕;或是程咬金、羅成。財神也分文財神、武財神,一邊是手展"招財進寶"條幅的比幹,一邊是手展"雙喜臨門"條幅的趙公明。門童有胖娃娃或鯉魚跳龍門等。
楊柳青年畫通過寓意、寫實等多種手法表現人民的美好情感和願望,尤以直接反映各個時期的時事風俗及歷史故事等題材為特點。如年畫《蓮年有餘》,畫面上的娃娃「童顏佛身,戲姿武架」,懷抱鯉魚,手拿蓮花,取其諧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為年畫中的經典,廣為流傳。
最後,新冠疫情看來沒那麼快過去!君叔祝大家身體健康,下期見~
版權聲明
本文由 藝術設計君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