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8日,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朗長達13年的武器禁運正式到期,伊朗終於能不受法律限制的進入國際軍火市場,自由買賣軍火。
可能有些網友不太了解,伊朗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怎麼連購買他國武器的權利都沒有呢?伊朗會在解禁後選擇中國軍火嗎?
話不多說,進入正題。
1、從傾囊相售到全面圍堵,伊朗經歷了什麼?
1980年代前,親西方的伊朗帝國積極推動國家現代化,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能源經濟、文化教育,是名副其實的中東大國,外部環境也不錯。
美國出於戰略需要與伊朗帝國交往甚密,甚至敞開軍火庫的大門任君選擇,F-14「雄貓」、AH-1J「眼鏡蛇」、C-130「大力神」、CH-47C「支奴幹」等知名美系裝備都是在那一時期購入的。
▲ 伊朗購入的AH-1J「眼鏡蛇」武裝直升機
至今仍在服役
當時兩國的關係好到什麼程度呢?1972年尼克森訪伊,恰逢伊朗空軍尋求能夠攔截伊拉克米格-25截擊機的武器,聞聽波斯友人有此需求,大統領爽快答應出售先進戰鬥機。
▲ 尼克森(右)與伊朗國王穆罕默德·雷扎·巴列維
美國為進一步鞏固雙邊關係,直接把剛剛服役的F-14和尚未服役的F-15一起拍桌子上,你自己挑吧。這可是當時美軍最先進,乃至全球最先進的戰鬥機。
伊朗也很給大哥面子,刷卡訂購了30架F-14和424枚專用的AIM-54「不死鳥」空空飛彈。
然而好景不長,伊朗在1979年爆發了推翻親美政權的伊斯蘭革命,隨後發生的德黑蘭人質危機更使白宮震怒,兩國的盟友關係瞬間瓦解,美伊斷交並迅速交惡。
美英等國即刻停止向伊朗出售軍火,前朝訂購的F-14也未能全部交付,但已經交付的F-14直到今天仍是伊朗手上最為先進的戰鬥機。
他在兩伊戰爭期間駕駛F-14擊落了11架伊拉克飛機
時間線走到這裡就進入了大家比較熟悉的美伊對抗階段,伊朗為掌握核技術一路狂飆,不惜與國際社會正面硬剛,原本親密無間的美國則對其恨之入骨。
2007年,聯合國安理會全票通過了第1747號決議,該項決議原本是針對伊朗堅持進行鈾濃縮活動而執行的一系列政治和經濟制裁,如凍結境外資產、限制海外貿易與技術轉讓、相關人員過境等。
▲ 2007年,1747號決議投票現場
經由時任美國總統喬治·布希運作,決議還附加了一項條款,也就是持續了13年的對伊武器禁運(Arms Embargo on Iran),這一條款直接堵死了伊朗從外界獲得軍事裝備與技術的通道。
在本國科技與工業實力落後,又常年遭到制裁的情況下,伊朗軍隊的現代化水平進一步倒退,與周邊國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2、妥協與轉折
嚴厲的制裁讓伊朗經濟陷入困頓,國際油價持續疲軟與來自美國的壓力又令這一情況雪上加霜。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伊朗同意退步以換取豁免。
2015年,伊朗與中、法、俄、英、美、德六國在奧地利維也納展開談判,並籤署了旨在解決核危機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JCPOA),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伊核協議》。
左一為我外交部長王毅
該協議規定,伊朗必須將現存所有的中等純度濃縮鈾、98%的低純度濃縮鈾交給國際原子能機構銷毀,並拆除全國三分之二的離心機,13年內不得重建,剩餘設備不得生產濃度超過3.67%的濃縮鈾,更不得建造重水反應堆。
說白了,就是要徹底消除伊朗生產武器級核裝料的可能。
伊朗技術人員檢查鈾濃縮設施
(圖源:Arms Control)
同年,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通過了《伊核協議》,同意在伊朗遵守該協議的情況下,撤銷原本不限期的1747號決議,其中就包括武器禁運。
3、會買中國武器嗎?
有網友認為,武器禁運的解除對伊朗來說是重大利好,當局很可能會廣泛尋求願與之合作的供應商,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五大軍火輸出國,應該有能力籤下一些訂單,網上希望出口殲-10C、VT-4的呼聲也很高。
但是很遺憾,大家可能把這件事想簡單了。
的確,在過去六年裡中東地區的武器進口量增長了87%,沙特、以色列等國的裝備都比伊朗先進得多,甚至連巴林這樣的蕞爾小國都買了F-16V,伊朗沒有理由不給軍隊提高裝等。
但在胖兵看來,伊朗大筆購入中國武器的可能性並不大,至少不會在短時間內將中國戰鬥機、主戰坦克等關鍵武器作為優先選項。事實上,即便伊朗想買,我們也未必願意賣。
▲ VT-4是近年來國產主戰武器出口的成功範例
但客戶數量並不多
首先是系統和需求不匹配。
中伊兩國在軍購領域的往來並不密切,除了進口過一些無足輕重的輕武器,撐死也就是購買了63式107mm火箭彈的生產授權、C-802反艦飛彈(鷹擊-83外貿版)的生產線,這都是很多年前的老物件,跟現在的中國外貿軍火已經完全脫節。
▲ 伊朗將63式107毫米火箭彈命名為Fajr-1
伊軍武器庫中絕大多數現役和存貨都是國產、美系和俄系裝備,訓練模式、戰術體系、後勤保障都圍繞這三系展開,即便禁令解除,伊朗也會優先選擇在此基礎上惡補欠帳,而不是額外增加後勤負擔,重新適應中國武器的性能規格。
美械是沒指望了,最有可能的還是直接進口成熟可靠的俄國貨,以在較短時間內大幅提高軍隊的現代化程度,T-90、蘇-30、S-400等俄系軍火名片恰恰都是伊朗亟需的。
▲ 伊朗空軍的戰鬥機隊主要以冷戰時期的
美蘇型號為主,已遠遠落後於時代
除了現成武器,伊朗也可以購買技術專利和生產授權,這種投資要很多年才能見效,但有助於提高本國軍工的設計和生產水平。
除了實際需求,還有更為重要的政治考量。
軍火市場不是普通的商業市場,其背後是錯綜複雜的政治連結,要知道禁令解除是伊朗與國際社會妥協的結果,好不容易等到制裁放鬆了,抓緊時間提升國力才是第一要務,怎麼可能為了買武器而危及來之不易的寬鬆條件呢?
▲ 受新冠肺炎影響,伊朗經濟也有一定下滑
在中美摩擦不斷的檔口,伊朗非常清楚不能主動激怒美國,以免招致無底線的報復。即便購買俄羅斯、中國或歐洲國家的武器在法律層面沒什麼問題,但處處搞霸權主義的美國是不會和你講道理的。
另一方面,中國在中東有自己的戰略和外交政策,出售武器給伊朗很可能會破壞我們與該地區其他國家的關係,更別說必然會增加中美關係的複雜性。
▲ 中國與沙特關係不錯,但沙特跟伊朗很不對付
圖為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會見沙特總理朱拜爾
相比潛在的政治風險,軍火貿易帶來的利潤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我們很可能不考慮與其展開合作,還是買石油更實際一些。
即便伊朗非常想買,也必須面對囊中羞澀的窘境。
經過多年制裁,伊朗的財政狀況和同樣是石油大國的沙特相比要差得多,可支配軍購經費其實很緊張,所以不會短期內集中清空購物車,更可能與本國經濟復甦的節奏相適應,精挑細選、循序漸進。
結語
在旁觀者看來,伊朗軍工能力不夠強還遭到武器禁運,著實是挺慘的。就在禁令解除前夕,美國仍在到處搞事,希(yao)望(qiu)聯合國延長對伊制裁,但是沒人鳥他,只有一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多米尼加表示支持。
其實我們中國也有類似困擾,80年代中美蜜月期時我們沒錢買,90年代又遭到武器禁運,只剩下俄羅斯和個別歐洲國家可以提供進口渠道。
但當時我們買不起
所以我們非常清楚,想不受制於人就只能自力更生,有能力造出先進武器就不怕別人禁運,反而還可以禁別人的運。
在外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五代機、大驅、航母、高超彈我們都搞出來了,而且還搞得很好,不僅滿足了本國需要,還能出口一些中低規格的裝備賺外匯。
比如物美價廉的彩虹和翼龍無人機就賣的很好,巴基斯坦、阿聯、伊拉克、埃及都有購買,土豪沙特直接在本國建了生產線,這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
▲ 2017年,「翼龍」無人機參加杜拜航空展
試想如果我們沒有這些能力,情況又能比伊朗好到哪裡去呢?我們可沒有躺在石油上,枕邊還有個荷姆茲海峽,但中國軍工卻做到了其他人做不到的事。
還是老話說得好,發展才是硬道理。
參考資料:
Military Watch Magazine:13 Year UN Arms Embargo on Iran Officially Expires: Time to Replace the Vietnam War Era Fighter Fleet?
Foxnews:UN arms embargo against Iran expires: What's next?——Hollie McKay
Armscontrol:The Verification Challenge: Iran and the IAEA
wiki:Sanctions against Iran、Arms embargo、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1747&2231、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
本文系渦輪斬艦刀為諸葛兵獨家撰稿,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