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要太CNN!」欠下世界一堆帳,更欠中國人一個道歉

2020-12-27 北晚新視覺網

「做人不要太CNN!」11年前中國網民耳熟能詳的這句話,如今又要熱了起來。因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欠39個在英國遇難者的家屬一個道歉,更欠中國人一個道歉,「儘管其身上的欠帳已足夠多」。

梳理CNN這些年在對華報導上的表現,可以發現,它並非是簡單扮演西方媒體詆毀中國的「刺頭」,而是在根本上對中國的發展帶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在中國學者看來,對某些西方媒體的不實報導和無良做法,我們必須要給予有力回擊,並在熟悉其「遊戲規則」的基礎上一點點改變它們。

CNN 的提問「很不合時宜,也沒有得分」

25日,CNN一名駐華記者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的例行記者會上問了一個「很不合時宜,也沒有得分」的問題——他將發生在英國的悲劇與中國慶祝過去7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進步扯在一起並進行嘲諷,這種先入為主、面對具體事件卻用價值觀執意代替分析思考的表現令人驚詫,因此當即遭到駁斥。華春瑩反問道:「你這個出發點是很有問題的,反映出你思想深處或者說你代表的美國一些媒體的問題。你到底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答案呢?」

華春瑩回答CNN記者提問。視頻截圖

據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觀察,提問題的是CNN駐華記者大衛·卡爾弗(David Culver),這名古巴裔美國人今年下半年剛來到中國。他近期報導了中國的國慶閱兵、NBA在中國社會引發的爭議、中國的碳排放和經濟增長等話題。查閱其報導可以發現,他喜歡用「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政府」等詞語,這一點和同是古巴裔、「逢華必反」的美國議員盧比奧非常類似。在美國話語體系中,這些是帶有強烈意識形態和冷戰色彩的字眼。

在大衛·卡爾弗提出這個問題前,CNN還聲稱,中國掐斷了其直播「39名中國人死於英國貨車」的報導,並含沙射影地表示「這是中國在封鎖自己民眾因偷渡死於國外的消息」。但事實上,24日當晚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上,發生在英國的這起悲劇一直是熱點,所有媒體都在報導、更新最新消息。CNN想塑造的「意象」顯然不符合事實。

視頻截圖

對CNN記者這樣的提問,旅法資深媒體人鄭若麟告訴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我一點兒也不意外,一點兒也不吃驚。凡是世界上發生任何一件事,能從負面扯上中國的,它一定會扯上。這不是第一次,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此外,它們不做調查就抹黑中國,而且心裡把中國看成『萬惡之源』,這次英國39名遇難者新聞一出,立刻就聯想到中國。抹黑中國對它們來說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為中國的世界形象正在不斷正面化,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甚至在一些西方國家,這對它們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CNN記者的拙劣表現,不禁讓人想起今年8月,CNN在報導香港局勢時竟然造謠「港警使用汽油彈」。香港警方及時澄清事實:汽油彈是由示威者擲向警方防線的,但最終的片段卻被CNN惡意刪改成「汽油彈由警方防線丟向示威者」。在鐵的事實面前,CNN就「錯誤報導」向香港警察致歉。

CNN就造謠「港警使用汽油彈」錯誤報導向香港警察致歉,在致歉信中CNN還表示」正在努力確保對香港抗議活動的報導在任何時候都是公平和平衡的」。

造謠—狡辯—道歉—再使壞

CNN從業者嚴重違背新聞職業道德、激怒中國然後又出來「自我更正」和道歉的情況屢見不鮮。以2008年為例,拉薩「3·14打砸搶燒事件」發生後,包括CNN在內的西方某些媒體視明確的法律條例和基本的社會正義於不顧,混淆是非,幫「藏獨」分子造勢。因對含有暴徒施暴的圖片惡意剪裁,並對西藏使用錯誤稱謂,很多中國網民在「anti-CNN.com」網站上批評和抵制CNN。美國華人團體也表示抗議,認為相關報導有意偏袒打砸搶燒的「藏獨」分子,同時卻把攻擊的矛頭對準受害者。壓力之下,CNN將裁剪過的照片悄悄撤下,換成有「藏獨」分子投擲石塊的完整版。

到了2008年4月, CNN主持人卡弗蒂在轉播舊金山奧運火炬傳遞的《時事評論》節目中發表辱華言論,稱「中國產品是垃圾」「在過去50年裡中國人基本上一直是一幫暴民和匪徒」。CNN起初還為其辱華言論狡辯,但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民眾,以及海外華人都態度堅決,要求CNN和卡弗蒂認真道歉。

時任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說:「中國人民不可欺,不可辱。我們再次嚴正要求CNN嚴肅對待這一問題,立即收回惡劣言論,向全體中國人民做出真誠的道歉。」為抗議CNN的不公正報導以及卡弗蒂的辱華言論,洛杉磯地區的美國華人還到CNN辦公樓前集會。僅4月19日一天,抗議示威的華人就超過5000人。此外,還有數十萬人在網絡上「發出怒吼」,籤名讓CNN道歉。當年5月中旬,CNN就卡弗蒂辱華言論向中國人民正式道歉。

CNN總裁在致中國駐美使館的信函中說:「CNN對全世界華人懷有最崇高的敬意。我們確信,中國人民確實被卡弗蒂的評論所冒犯。我謹代表CNN就此向中國人民道歉。」此後不久,CNN的高級官員又引用卡弗蒂的談話說,他對當初攻擊中國人民的辱華言論感到「後悔」。對於CNN和卡弗蒂這樣的道歉方式,實際上中國民眾並不滿意,很多人認為「我們不光需要CNN道歉,更需要看它的行動」。

在文化等領域,CNN也欠中國人的「帳」。2011年,CNN一記者將中國人經常食用的皮蛋評為全球最「噁心」食物,理由是「皮蛋味道嚇人,外形怪異,像是魔鬼生的蛋」。同樣是在華人的抗議下,該記者寫信給中文媒體,向華人致歉稱,「我對你們的文化並無冒犯之意」「我想去中國旅遊」。

CNN在很多國家都劣跡斑斑

創建於1980年的CNN是美國主要的有線電視新聞網。借1991年報導海灣戰爭時的成功運作,CNN的影響力超過美國三大有線電視網NBC、CBS和ABC。CNN一直爭議不斷,比如在中東問題的報導上,CNN的無良、無德之舉就有很多。2006年1月,CNN在報導伊朗時任總統內賈德講話時,故意將「西方不應剝奪我們擁有核技術的權利」中的「技術」譯為「武器」。在伊朗官方做出禁止CNN記者在伊朗從事報導的警告後,CNN很快發聲明道歉。

「對CNN在報導此次英國貨車驚現39具屍體案件中的表現,埃及媒體圈不會覺得奇怪。」埃及國家新聞總署一名外媒管理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CNN等西方媒體也經常對埃及進行失實報導,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誇大埃及恐襲的死亡人數,尤其是在西奈半島這種實行嚴格軍管、記者難以進入的地區;二是將埃及合法逮捕羈押暴恐嫌犯說成是「打壓人權」「搞政治清洗」,且時常誇大「政治犯關押規模」;三是在政治上造謠傳謠,造成不明真相的民眾上街遊行示威。該負責人無奈地表示:「儘管這些媒體對埃及的失實報導時有出現,但基於對言論自由的尊重,考慮到多方面平衡,埃及官方多由新聞總署出面發聲明駁斥,此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不僅在政治領域,CNN的埃及新聞失實還波及被譽為「埃及之光」的當紅球星薩拉赫。2018年6月,俄羅斯世界盃開賽前夕,CNN爆出一則「重磅消息」,剛獲得「車臣榮譽公民」稱號的薩拉赫即將退出埃及國足,配圖是薩拉赫與俄羅斯車臣共和國領導人卡德羅夫在體育場內的合影,暗示薩拉赫會為俄羅斯效力。消息一出,立刻遭到埃及國足新聞官和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的駁斥。

在具體回擊西方媒體無良報導的方法上,埃及國家新聞總署的外媒管理負責人還講了一個案例。他的工作之一就是經常在第一時間就某些西方媒體對埃及的不實報導做出回擊。英國某報去年10月曾報導:一名「叫大衛的62歲英國機械師」當年9月在埃及紅海一處海濱度假村遊玩時突然暈倒並死亡。在未經家人同意的情況下,大衛的遺體「被強行做了屍檢」後送返英國,但「心臟和腎臟均已不見」。該報導推測這與跨國非法走私人體器官有關。然而,埃及國家新聞總署向埃及司法部、內政部等部門求證後發現,此人的屍體只是按照正常的屍檢程序被送往專業法醫機構進行取樣,用於死因鑑定,已告知家屬。為澄清事實,埃及國家新聞總署專門向登記在冊的常駐外國記者群發了阿英雙語版本的聲明。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導,今年5月俄外長拉夫羅夫在芬蘭出席北極理事會部長級會議期間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會面,並召開簡短記者會。會上,有CNN記者問「俄阻止美對委內瑞拉進行軍事幹預的可能性有多大」,對此,拉夫羅夫回應稱:「有些人說你們CNN是假新聞媒體,現在你們還提假問題。」他表示:「從我與美國、歐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同行的接觸來看,沒有人支持使用軍事手段這一草率的解決方案。」俄媒稱,這不是拉夫羅夫第一次以這種方式批評CNN對俄美關係的報導。

針對假新聞,俄外交部過去兩年在官網開闢「打假」區域,列出包含假消息的報導。德新社此前報導,已有60多篇文章「上榜」,來源包括CNN、《紐約時報》和英國《金融時報》。俄《消息報》今年8月還揭批CNN記者編造「俄羅斯人開採非洲資源、掠奪中非國家黃金」的假消息。報導說,CNN應承認自己是謊言的散布者,否則任何國家都可對這家媒體的記者採取完全合法的限制性措施。對CNN等媒體在報導中國香港和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街頭暴力時採取的雙重標準,俄媒也多有批判。

因涉嫌幹涉他國內政,曾有非洲國家在大選期間拒絕CNN派記者前往採訪報導。同樣,在美國國內,CNN的表現也常被人詬病,其記者也曾被趕出白宮。數位美國媒體人私下告訴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說,CNN的新聞報導從不以客觀公正為基本原則,而是旗幟鮮明地服務於民主黨支持者,並很少將目光投向美國經濟、科技、人文、教育、環境等領域的深層問題。一位電視節目主持人對記者說,看CNN長大的美國觀眾,對華盛頓以外的美國一無所知,對美國以外的世界所知更少。2018年1月,美國總統川普及其競選陣營發動支持者舉行「假新聞獎盃」評選,在最終入圍的十大假新聞中,CNN佔了4條,其入圍新聞都被其他媒體證偽或CNN自己糾正。

「先要了解西方媒體遊戲規則」

「這種針對中國的負面言論還會存在,只要是涉及中國的新聞,那麼西方輿論就會大炒特炒,有些和中國沒關係的事情也會被硬扯上一些關聯,如談論中國的制度問題。」談起CNN的表現,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這樣告訴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他認為,一些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和先入為主的做法,這是西方固有的對華偏見造成的,短期內還很難有辦法扭轉這種現象。

如果說卡弗蒂是心懷怨恨的老頑固角色,那麼大衛·卡爾弗作為西方新一代媒體人就應有新的面貌,不要總是長期受西方媒體的影響,無法理解中國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不會因CNN等媒體造假或缺少良知而否定所有報導中國話題的西方記者。在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日常接觸的西方國家記者中,很多人都非常友好。

在法國工作多年的鄭若麟也表示,抹黑中國已成為某些西方媒體的一種本能,要改變這種狀況恐怕要一代人的時間,等這一代西方媒體人退出歷史舞臺、新的媒體人重新認識中國後才能有所改變。結合自己在法國工作並經常受邀在法國電視臺做節目或辯論的經歷,鄭若麟認為,要懂得西方媒體的遊戲規則,懂得它們的接受程度,並做出應對,一點一點地去改變它們。

 

來源: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 轉自環球時報-環球網/肖巖 曲翔 白雲怡 叢超 吳志偉 柳玉鵬

監製:張力

編輯:初心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做人不能太CNN」為何成為流行語
    (3月27日新華網)近期來,「做人不能太CNN」一語正在網絡流傳開來,這清楚的表明中國人民對西方媒體歪曲報導的反感。「做人不能太CNN」為什麼能成為流行語,就是中國人在西藏暴力犯罪事件中,看到了西方媒體的不實報。
  • 美國欠世界一個道歉
    編者按:在上周推心置腹地給美國朋友寫一篇信《如果新冠疫情在美國大規模爆發》之後,環球時報英文版3月10日刊發「變局」專欄第28篇,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就美國某保守電視臺掀起的「中國需要道歉」言論,進行了有理有據的反駁。當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Twitter上轉發推送了此文。
  • 不好意思,中國人不需要向世界道歉!
    他公開說他並不認為中國應該向全世界道歉,恰好相反,中國採取的方法是成功而有效的,正是中國的付出為世界阻擋了一場災難。 「……我認為這一點很重要,我們要認識到武漢人民所做出的貢獻,世界欠你們的。
  • 做人,不能太善良,句句精闢!
    做人,別太善良,別太大方,也別太能幹,時間長了,別人覺得理所當然,你的種種不易,他們看不到,更不會理解,當你累了、哭了,沒有人會安慰你,他們甚至覺得,這都是你自找的,做人,不要太善良,我們誰也不欠誰的。
  • 算來算去,好像欠下了不小的帳
    伢子們,妹子們,你們喜歡算帳,咱們一起來算個帳:你欠了父母多少時光?你的日子往後數,父母的歲月往前推。十月懷胎不說了,你從出生到三歲,父母如何待你?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抱你在胸口你亂拉亂撒,不但夜裡在床單上畫地圖,縱使青天白日,你也在父母的棉袍裡澆冷水。你生命起始三年,是這樣的,你們父母最後三年呢?老小孩老小孩,你也來當一回老小孩的父母好不?
  • 身為非遺傳承人的90後上海姑娘,在BBC代表中國人向世界道歉了
    在這裡,耳朵只想說一句:中國人,不是一個人可以代表的;中國,也不欠世界一個道歉。02不知是不是好日子過得久了,以至於某些人開始忘記疫情爆發之初,中華兒女遭遇的歧視和打壓。就在BBC精心炮製「中國人道歉」新聞的同時,一位英國著名作家也在西方媒體上叫囂要用炮艦逼迫中國就新冠疫情賠款。他們恬不知恥地拿鴉片戰爭說事,不斷刺激著中國人心頭最敏感的那道傷疤。
  • 千裡姻緣一線牽,欠下情債加倍還!
    第一條定律,欠下的情債,一定要還的有一句話,是說夫妻是還債的,兒孫是討債的,說的一點兒都不錯,你前世欠下的債,今生就要來還,所以,夫妻之間,不要埋怨,不要爭理,要認帳,因為你就是來還債的。我身邊有一位朋友,是一所學校的校長,大半輩子,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快活日子,倒是他的妻子,任勞任怨,家裡外面辛苦付出,最近,經醫院檢查,患上了不可治癒的疾病,這哥們懵了,每日除了上班而外,洗衣做飯,打掃家務,折騰的要死,我就跟他說,這是你前半生欠下的情債,人家對你一生的付出,你絲毫沒有感激之情,有意無意你欠下了這一生的情債,所以你不要抱怨,抓緊還吧,或許你還了這筆帳,他的身體就好了。
  • 《新世界》馮青波活得像只臭蟲,他欠她們一句道歉
    《新世界》是由徐兵自編自導,孫紅雷、張魯一、尹昉、萬茜、李純、胡靜和趙崢等人聯袂主演的70集現實題材電視劇。該劇取材於北平普通群眾百姓,以北平和平解放前22天為背景。有的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跟田丹一個了斷,就算有錯也不該過於批判。有的認為,他多次欺騙柳如絲就是一個渣男王八蛋,根本不值得柳如絲這樣為他付出。不管怎麼說,馮青波這隻臭蟲欠愛過他的人一句道歉。不單是欠田丹一句道歉,更欠柳如絲一句道歉,可他連一句對不起都沒有勇氣說出口,心裡盤算的只有自己那點利益得失太讓人失望了。
  • 做人,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01做人,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木子是我的一個大學同學,第一次見到木子的人都會被她的外表所吸引,因為她長得漂亮培根曾說:「人是萬事萬物的中心,是世界之軸。」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我「的概念,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座孤島,這個世界於我們而言,只有你自己。可是當你的自我意識過於強烈,就會成為人際交往當中的黑洞。
  • 人民日報海外版:陳時中欠江蘇臺商一個道歉
    一場烏龍鬧劇悻悻落幕,不僅讓人看破民進黨當局所謂「防疫優等生」的手腳,也等於還了江蘇臺商和大陸疾控單位一個公道。不過,臺防疫機構負責人陳時中還欠江蘇臺商一個道歉。民進黨當局一直自詡「防疫表現優異」,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臺確診病例才500多例。然而這個「漂亮的數字」,是在民進黨當局始終堅持不普篩的情況下才維繫的。
  • 一位老僧的告誡:一切皆有因果,欠情債的人,果報很重
    小的時候常聽大人們講:做人,最好不要欠債,特別是感情上的債務,更加不能欠,一旦欠了,說不準用一輩子去彌補償還,也難還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永遠希望自己能夠做到無愧於每一個人,即便和自己只是萍水相逢,也希望可以保留一份美好。
  • Justin Bieber 你欠吳亦凡一聲道歉!
    不過這個操作由於吃相太難看,被外網各家粉絲抨擊,網友們指出JustinBieber是破壞了市場的規則。 在此我想用中國一位古代皇后揮發那拉·淑慎的名言回敬JustinBieber:「做人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一定要有良心,絕不能夠破壞法紀,違背初心!
  • @鍵盤俠們,你們欠成都確診女孩一個道歉!
    但是還是竄出來一堆Keyboardman,又站在道德制高點開始大放厥詞,說什麼在酒吧上班的就不是正經人、要查她有沒有撒謊、8號還在外面蹦躂……明明官方通報中寫明女孩趙某的活動軌跡是12月5號-7號,她的奶奶盧某某是12月7日經成都市疾控中心覆核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 網友曝假裝外國人給ofo用英文寫信:成功退押金,獲道歉
    網友曝假裝外國人給ofo用英文寫信:成功退押金,獲道歉你的押金退了嗎?最近一段時間,金妹兒身邊的朋友常常會聊到ofo押金難退的問題。雖然APP裡顯示,押金會在15個工作日內到帳,但是時間到了仍然沒拿到錢。甚至還有用戶說,打了100個電話,都於事無補!
  • 做人,不要太天真,做事,不要太較真
    對待這些人,你不要太天真,你要懂得:別人的恭維讚揚,我們聽一聽笑一笑既可以;別人的汙點弱點我們知道就可以,不要隨意點評徒增別人對你的憎恨。其次,做人,不要天真地以為離開了你,大家都不行。中國是人力資源大國,最不缺的,就是 人才。所以,即使你有「治國如烹小鮮」的能力,你也不要天真地以為,離開了你,大家就都不行了。
  • 做人不要過於精明算計,苟晶該給大眾一個道歉
    我認為苟晶應該給網友一個真誠的道歉。但是,在網絡發酵過程中,苟晶的有些做法和說法與實際情況有不符,就是說苟晶為了達到受關注的目的說了一些謊言,很多人包括我相信了,是苟晶太精明,還是網友們太傻了?她是以學霸人設來吸引大眾的眼球,太精明了。苟晶自己說,她在湖北黃岡的中專沒有上完就退學了。但是調查結果顯示,「其在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學習2年,並完成全部學業,學校為其發放了中專畢業證書」。這是明顯故意的撒謊。
  • 說話不要太滿,做人不要太懶
    說話不要太滿,做人不要太懶前人總說:「喝酒六分醉,吃飯七分飽。」最近發現生活中的故事太多,懂得越多,思想越發想要寧靜,於是我的心事都寫在我的文字裡。在我看來這些並不是一種自信,在我眼裡更像是一種不靠譜。靠譜的人,不會高估自己的能力,透支別人的行人,大放厥詞。說話要懂得給自己留餘地,把話說得太死最後尷尬的只會是自己。話別說太滿,不是你的不自信,是你懂得如何給自己留餘地。
  • 中國學生創建反CNN網站 做人不能太CNN成流行語
    網站另呼籲全體華人致信西方傳媒機構,要求其就西藏事件報導的失實之處道歉。與此相對應的是,留學英國的中國學生發起10萬人參與的「29便士行動」(29-PenceAction),呼籲學生致信英國總理Gor-donBrown,要求其取消與達賴喇嘛的會談議程。29便士是英國平信郵資價格。學生指出,會晤達賴喇嘛會「向英國人民傳遞錯誤信息,傷害13億中國人民感情」。
  • 丈夫欠下巨大債務隱瞞妻子,後來發現丈夫說謊成性,該離婚嗎?
    其實,這樣的家庭,也算是小康家庭了,有房,有還貸能力,孩子乖巧懂事,應該是一個幸福的家庭了。 這個幸福的家庭,在2019年底就出問題了。
  • 中國新飛人奪110米欄冠軍,網友:我們終究欠劉翔一個道歉
    是啊,要是當年民眾能有現在這般寬宏大量,或許就不會有「欠劉翔一個道歉」的愧疚。◆ ◆ ◆ ◆ ◆1.偶遇伯樂出人頭地劉翔7歲便與田徑結緣,不過期初他練習的是跳遠。13歲時,劉翔在一次市100米跑步比賽後,被一名田徑隊教練看中,隨後開始正式練習跨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