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MOOK《蟲》分享會舉辦 書中收錄劉慈欣作品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科幻MOOK《蟲》分享會舉辦 書中收錄劉慈欣作品
2015-09-13 21:52:2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上官雲

  中新網北京9月13日電(上官雲) 13日,科幻系列叢書《蟲》MOOK在北京舉辦出版分享會。據主辦方介紹,《蟲》MOOK書系收錄了科幻作家劉慈欣、王晉康等人的重要小說,已經有三部作品問世,首印數約1萬冊。

  所謂「Mook」,是將雜誌(Magazine)和書籍(Book)合在一起,成為獨特的「雜誌書」(Mook)。簡單地說來,就是把雜誌以書的形式發表,沒有雜誌的時間限制,一般一本書就是一個專題。《蟲》即是按照這種形式編輯,在每本書收錄的小說前面,均配以插圖供讀者閱讀。

  「《蟲》這個系列還會一直出版下去,目前暫定是出版11本,收錄作品的作者基本都是歷屆中國科幻『銀河獎』的得主。」該書策劃編輯趙志巍透露,需要編輯成書的稿子都已經到位,只是書名需要重新擬定,所以會耗費一些時間,「不過也已經列入了近兩個月的出版計劃之中」。

  之所以把這個系列書系取名為「蟲」,趙志巍解釋道,那是因為按照「科幻」一些的想法來說,螞蟻在人類的眼中是「蟲子」,而在比人類更高級的智慧生命眼中,也許人類就是螞蟻那樣的「蟲」,「所以最終取了一個比較帶有科幻色彩的書名。目前已經出版的有《蟲子的世界》、《2.5次世界大戰》、《微紀元》」。

  提到書中諸位作家的作品,趙志巍對劉慈欣的小說比較推崇。在他看來,劉慈欣是一位工程師,寫東西很注重理性思維,「他更在意的可能是故事中與科學、理性相關的部分,在寫作中對這兩個領域的描寫也比較到位,相對而言,書中涉及感情的部分可能不是他重點關注的部分」。

  近期,劉慈欣的《三體》獲「雨果獎」的消息讓不少科幻迷們為之振奮,認為這將對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甚至能夠帶動「科幻」產業鏈的形成。對這個說法,趙志巍似乎並不十分認同。

  「在中國,想形成科幻產業鏈還是比較困難的。目前經常寫東西的科幻作家總共不過二十多位,作品數量也並不多。即便是劉慈欣,除了《三體》現在銷售情況較好外,其他很多科幻作家的書還是不太能『賣得起來』。」趙志巍稱。

相關焦點

  • 如果中國科幻電影沒有劉慈欣
    目前中國的科幻文學作品中,能有英文譯版者寥寥無幾,但只有《三體》,能享受到英文、日文、韓文甚至越南語、羅馬尼亞語等小語種的譯製版本進行出版,不過畢竟是雨果獎獲獎作品,也實至名歸。 但社會中其他行業的諸多行為,在無形中也加劇了影視行業對「劉慈欣IP作品改編容易賣錢」的「思想鋼印」。
  • 《劉慈欣科幻隨筆集》面世
    本報訊 (記者史莉)近日,我省作家劉慈欣的新作
  • 假如沒有劉慈欣 中國科幻電影怎樣?
    ◎八碗 最近,劉慈欣的粉絲和中國科幻電影的粉絲都頗為欣喜,因為大劉老師的兩部最知名的作品連續釋放出重磅消息: 《球狀閃電》作為劉慈欣作品中知名度僅次於《三體》的小說,正式宣布與壹同影業達成合作,即將開發電影。
  • 薦書| 劉慈欣科幻新作《黃金原野》中文版全球驚豔首發!
    在《三體》之後沉寂多年的劉慈欣,終於再度啟程,為科幻小說集《十二個明天》創作了全新短篇《黃金原野》。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認為,這篇作品是劉慈欣在寫作風格上的一次突破。今天,終於能跟大家分享這本書了作者:劉慈欣;劉宇昆(美);尼迪·奧科拉弗(美) 等著出版社
  • 專訪劉慈欣:我寫科幻小說就為了換倆小錢喝點啤酒
    我們見到對科幻作家劉慈欣最常見的評價是:他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文學提高到世界級水平,然而這個評價中的使命感與恢宏感,與劉慈欣本人的隨意、平常,甚至中庸形成對比。 劉慈欣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到自己喜歡美國科幻作家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Robert A.
  • 繼《三體》後時隔八年,劉慈欣新作重磅首發!
    讓湛廬君也有點意外又傲嬌的是,憑藉《三體》享譽全球的劉慈欣,其讓讀者苦等多年的新作《黃金原野》,居然由湛廬文化獨家出版了!  這部短篇作品,就收錄在湛廬重磅新書《十二個明天》當中。  這是一本由12篇精彩絕倫的故事構成的硬核科幻小說集,其中獨家收錄了劉慈欣暌違8年之後的最新短篇小說《黃金原野》。  如果你是十足的科幻迷,這本書一定能滿足你所有的幻想;如果《十二個明天》是你讀到的第一本科幻小說,你就賺到了。就像你第一次去飯店,就碰巧吃了一頓三星米其林大餐。
  • 比《流浪地球》還好看的科幻大片是什麼?是劉慈欣的迷人腦洞
    2015年8月23日,劉慈欣憑藉《三體》獲得國際科幻大獎"雨果獎"。雨果獎也被稱為科幻界的諾貝爾獎,劉慈欣是該獎項自設立以來的首位亞洲獲得獎。此外,他的作品連續八年榮獲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02.超高水準的科幻動漫有媒體評論,劉慈欣把人們帶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中國人的科幻意識,因為劉慈欣的作品而正在覺醒。可以說劉慈欣的作品,引起了很大一部分人對於科幻的的興趣和愛好。
  • 劉慈欣入選的這本《100科幻之書》大有來頭
    剛剛收到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100科幻之書》,帶有書函的四本書幾乎像磚頭一樣厚。裝幀考究,但科幻的感覺真心木有,反倒是有種奇幻的感覺。書函上大言不慚的寫著:毫不誇張的說,這可能是一套過去,現在甚至未來都無可匹敵的科幻小說選集。
  • 流浪地球英文版書評,國外科幻迷贊劉慈欣是活著的傳奇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其電影版也曾是現象級作品。原著故事講述的是在太陽即將毀滅時,變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徵。 不願意坐以待斃的人類選擇了實施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流浪地球》英文版已經在國外出版一年多,小說中收錄了流浪地球、中國太陽、微紀元等獲獎佳作。劉慈欣獨特的龐大世界觀和天才想像力,能夠輕易讓讀者讀到腦內爆炸,收穫好評如潮。有國外書迷甚至說「他好像迅速厭煩了這些宏大的創意,所以只能草草寫完。」「它是我的,你們不許讀!」
  • 劉慈欣《球狀閃電》英文版出版
    14日,劉慈欣2005年出版的長篇科幻小說 《球狀閃電》英文版正式發行。 「在 《球狀閃電》中,劉慈欣將引人入勝的科學思辨和發人深省的優美文筆結合了起來,無論是對於劉慈欣的忠實讀者還是科幻小說愛好者來說,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好書。」
  • 劉慈欣稱克拉克讓自己產生寫科幻念頭 至今不過時
    科學幻想不僅僅是一張皮  劉慈欣是國內第一批科幻迷,「文革」剛剛結束的時候,人們能讀到的大多數科幻作品是凡爾納、威爾斯這樣的古典科幻作品。所以,當克拉克的現代科幻作品到來的時候,似乎給中國科幻迷打開了一扇窗,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感覺。
  • 中國科幻大會 | 劉慈欣:科幻讓我們提前適應技術變化
    攝影:未來事務管理局 姬少亭支持翻譯 打撈被英語世界淹沒的科幻科幻作品在放眼太空的同時,大多不忘對當下問題進行討論,由此受到眾多觀眾喜愛。在國際的舞臺上,科幻有哪些最新動向?克利斯託·赫夫介紹:「科幻會走向何方,其實是每個人都想知道的問題。
  • 流浪地球英文版好評如潮,國外科幻迷贊劉慈欣「活著的傳奇」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其電影版也曾是現象級作品。原著故事講述的是在太陽即將毀滅時,變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徵。 不願意坐以待斃的人類選擇了實施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
  • 歐巴馬催更,在日本銷量登頂,劉慈欣90萬字科幻神作到底有多厲害
    劉慈欣自己都不敢相信2019年7月4日,日文版《三體》終於翻譯完成,並在日本正式銷售。一開始,劉慈欣非常忐忑,不知道《三體》是否會受到日本大眾的歡迎。然而僅僅一周時間,其銷售結果卻讓劉慈欣直呼不敢相信。
  •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及其傳播:創造一個世界
    劉慈欣的作品始終保持著嚴肅的精英意識,在看似天馬行空的科幻天地裡,注入關於中國與世界、歷史與未來、以及人性和道德的嚴肅思考。他的許多作品不僅在科幻讀者群中已經變得膾炙人口,而且迅速成為公認的新科幻經典:從《球狀閃電》到《流浪地球》,從《鄉村教師》到《中國太陽》,從《詩云》到《微紀元》,從《贍養上帝》到《贍養人類》,從《三體》到《三體II:黑暗森林》到《三體III:死神永生》,劉慈欣的創作逐漸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他的每一部小說都包含著精心構思的完整世界景觀,同時又兼有切膚的現實感。
  • 劉慈欣筆下蟲象徵,蝗蟲是欲望,螞蟻是理性,蝴蝶、螢火蟲是情感
    善於比喻的劉慈欣在使用蟲類詞語時並不僅限於具象的蟲,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作為意味深長的喻體出現,比如「媽媽,我將變成一隻螢火蟲」。韋勒克、沃倫曾提出「一個意象可以被轉換成隱喻一次,但如果它作為呈現與再現不斷重複,那就變成了一個象徵,甚至是一個象徵(或者神話系統)的一部分」,蟲類詞語在劉慈欣筆下反覆出現,這一形象在劉氏筆下已經組成了一套完整的象徵系統,蟲在文中是壓縮了大量文化信息的象徵符號,而且不同種類的昆蟲指向的意義並不相同,本文選取了出現頻率較高的四類進行分析。
  • 不容錯過,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的7本經典作!
    對於劉慈欣這個名字,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但說到他那部被稱為"現代中國科幻第一神作"的作品《三體》,大部分人就算沒看過,至少也都聽說過了。實際上,大劉還寫過很多精彩程度不亞於《三體》的中短篇小說。他的作品除了讓人沉迷的硬核科幻,其中體現出來的哲學觀、歷史觀和宇宙觀,也是他作品精彩的重要原因。顯然,大劉的胸懷和情懷是超越這個時代的。
  • 世界十大最著名科幻小說家,中國劉慈欣第九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裡》《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遊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
  • 美國最大科幻出版社:今年將出版劉慈欣科幻短篇小說集英文版
    紅星新聞記者日前獲悉:美國最大的科幻出版社Tor在其官網上正式宣布,將在今年出版中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的短篇小說英文版,取名為「To Hold Up the Sky」(暫譯名《擎天》)。新書封面紅星新聞記者在出版社官網上看到,該短篇集選取了10篇大劉的經典科幻短篇,分別為《坍縮》《全頻帶阻塞幹擾》《鄉村教師》《地火》《時間移民》《歡樂頌》《詩云》《鏡子》《夢之海》和《思想者》。這10篇小說的英文版譯者陣容強大,由四位譯者分別擔綱。
  • 新鋼中學學子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青少年優秀科幻作品銀獎
    中國江西網訊 周新華報導:9月11日晚,2016科幻嘉年華暨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盛典在京舉行,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各種獎項隨之揭曉。新鋼中學高中學子吳涵彧的作品《路人甲》,從全國三萬多篇徵文中脫穎而出,進入終審,最終斬獲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青少年優秀科幻作品銀獎,且是銀獎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