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一個決心考法碩(非法學)的人都對法律職業有一種近乎理想主義的情懷和想像。不論是美劇《波士頓法律》,還是韓劇《辯護人》,又或者中國律政劇《精英律師》都在法律人心中激起一圈一圈的漣漪,這種影響像水波一樣輻射到每一個夢想成為法律人,大法官的學生中去。
可是法律作為一個古老的人文社會科學,並不是像很多門外漢誤以為的那樣多背法條就可以了解的。法碩考試充其量只是未來法律人的入門訓練。只不過,這是一項殘酷的考試機制。誰又能說通過了就一定天生就是法律人呢?但它畢竟是通向法律人的大門。
法碩(非法學)的考生在入門階段一定會遇到很多疑惑。自己可能因為羅翔老師在B站的課程進而想學法律,可是考試和興趣是正相關嗎?如何檢驗自己是不是真的對法律學科充滿熱情呢?再如一些更具體的問題。2020年《民法典》還未出臺,9月份新的考試大綱會把民法制度的新變化列入《考試分析》嗎?機構這麼多老師如何進行選擇呢?老師的講義和作為官方教材的《考試分析》如何選擇和配合使用呢?接下來我想通過自己聽課和學習的經驗做一些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遲遲未出臺的《民法典》有什麼影響?
1、《民法典》 其實整體上是對我國民法體系的彙編整理,並在相關重要制度上進行修正以符合現代社會的變化,尤其是經濟關係的變化。新的《民法典》與舊知識體系即以《民法總則》和相關民事單行法(包括但不限於《物權法》、《合同法》、《婚姻法》等)組成的民法體系之間的區別並沒有我們想像的大。在機構老師的講解下,我們完全可以在了解新規定的基礎上理解為何如此變化,即把握知識點的同時理解制度背後的原理設計。這樣,不論是舊的知識點還是《民法典》的新規定,我們都可以應對得遊刃有餘。
2、2021年考研的同學將是第一批面對《民法典》的中國未來的法律人,就這一點來說,我們應該以迎接挑戰的態度擁抱這一榮幸之事。這樣,我們沒有前攝知識點的幹擾,更容易以全新的姿態學習《民法典》的內容。因此,大可不必擔心《民法典》出臺對備考的影響。
二、如何選擇老師的課程
首先,能在培訓機構教書的老師都有能力講好法碩的考試科目。但是在屏幕外的我們對老師的評價不是單一的講課水平,老師的聲音、講義排版、甚至教學過程中透露出來的個人品性都會影響我們的選擇!所以我建議大家多嘗試聽幾個老師的課程,然後選擇一到兩個老師全程聽課。在這裡我推薦一些我感覺很好的老師
A、刑法:
1、于越老師:一絲不苟,細節很到位而且微博會有難點重點知識點的提示
2、車潤海老師:後期體系總結非常強大,刑法分則的拆解記憶很棒。
B、民法:
1、嶽業鵬:知識點講解細緻,後期對簡答題的答題方法的講解很棒——體系化答題拿高分。另外是老師案例分析題的梳理
2、周洪江:細節知識提示到位,並且擅長用舉例的方式提示考點。去年粉筆的講義編寫也不錯。
C、法理學
1、馬峰:毫不猶豫選擇峰哥呀
2、楊帆:主要講法考,原理講得很好
D、憲法學:聽馬峰老師的就夠了,別忘了還原他的口訣哦。記住知識比段子更重要!!!
E、法制史:龔成思+趙逸凡
(趙逸凡老師在喜馬拉雅的音頻多聽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