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考研大致經歷。我是一個二戰上岸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碩專業的考生,兩次考研選擇的學校不同,一戰大概超了複試線十幾分,最終因複試選導師扎堆被刷。很不甘心地選擇了二戰。
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關於考研擇校和定專業
我自己覺得經歷了2019年計算機專業大幅度漲分以及2020年眾多高校更改專業課考試科目,對於擇校擇專業方面我還是有一些心得體會的。
關於擇校,大家應該發現近幾年除了那些原本就很牛的學校以外,很多原本分數線不高的學校從2019年開始大幅的漲分,除了考研目前的整體局勢影響以外,這些大幅度漲分的院校往往有以下兩種特點。第一種:該學校在整個專業領域處於比較有優勢的地位且常年分數線都比較低。第二種:該學校計算機專業課考試科目比較少或科目比較簡單,容易複習。以上的這幾個好處,實際大家都看到了,所以就出現了扎堆嚴重的情況,導致分數線被抬高。這也是大家現在為什麼說考得好不如報的好的原因。那麼肯定有一些人就會想,這種不可控的報考結果我怎麼能知道呢?一戰失敗後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冷靜下來思考,實際我們可以盡力把這種風險降底的。那麼我的意見是合理評估自己的能力,在能力範圍內,做更高一點的挑戰。
對於計算機考研的專業主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絡安全的學碩和專碩。這裡面大部分院校的各專業考研難度從高到低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絡安全。目前專碩的扎堆情況越來越嚴重。不過這些也都要根據具體學校具體分析。
我二戰選擇北工大的原因是有朋友考上,她覺得北工大複試相對比較公平。一開始北工大的專業課只有c語言和數據結構,我覺得這兩門都是比較好複習的科目。但是九月底出大綱的時候卻換成了四門,數據結構佔100分、計算機組成原理和作業系統各佔20分,計算機網絡佔10分。說實話我當時挺慌的,雖然其他幾門佔比不多,但是每科的考試範圍還是很大的,我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最終的收益也不一定好,所以考慮要不要換個學校。當時211院校裡更換為408的也不少,不選擇考的多的勢必會扎堆兒。
於是我根據自己的情況分析了一下,這麼晚改考四門會有很多跨考和應屆專業課基礎不太好的同學放棄該學校,反而使二戰考生的優勢更明顯,所以那時候我想如果能保證數據結構的100分儘量不失,其他科好好準備應該每科拿個一半分問題不大(這裡說明一下出大綱前我的數據結構已經學了兩遍了,一戰專業課為數據結構和組原且自身專業課基礎比較紮實)。綜上最終選擇了北工大。
北工在計算機同實力的院校中考研難度中等。2019年以前的難度比較低,自2019年起難度加大,尤其專碩競爭巨大。學碩進複試比例為1:1.5,專碩則接近1:2,且複試成績佔綜合成績的50%。相較於其他院校的專業課難度,北工難度中等偏上,專業課尤其是數據結構考的比較細緻。
二、考研初試經驗分享
(1)思想政治理論
政治我基本上9月份才開始,前期主要是看徐濤的視頻,做肖秀榮的1000題。第一遍過完以後有時間的話可以把1000題的錯題再過一遍。後期背誦主要是徐濤的小黃書和肖四肖八。在肖八沒有出來以前可以用小黃書去不斷鞏固基礎知識,裡面對易混淆和難點分類講解的比較清楚。
選擇題:對於選擇題,一定要把肖四肖八的選擇題牢記於心,把每一題的每一個選項都分析透,不要只要求會做。考試前一兩天可以再著重把選擇題過一遍,正式考試時選擇題中還是會出現不少肖四肖八的選擇題內容,屢試不爽。
大題:最後衝刺一定要把肖四的大題背的滾瓜爛熟,肖八的大題只要整體有思路能說出個一二正式考試的時候大題就沒有問題了。這裡害怕考試大題沒有思路的可以關注一下徐濤考研政治的公眾號,在最後階段會給大家說一些需要重點背誦的內容和大題解題思路。
(2)英語
說實話我的英語不太好,兩次考的都不太理想,也沒有什麼比較好的方法能分享給大家。我自己考研期間是跟的何凱文的每日一句,就是不斷背單詞,細細的分析閱讀中出現的單詞和句子等。我的同學們都說唐遲的閱讀講的不錯。
(3)數學
數學我比較偏向於張宇,因為很喜歡他的講課風格,也很贊同張老師的價值觀。張宇的課對數學基礎不太好的同學而言不太友好。那麼下面我就分別介紹一下我兩次備考數學複習的不同過程。為一戰和二戰的小夥伴提供一些參考。
1)2019年一戰,奇數年數學試題整體難度相較於偶數年更基礎一些,難度偏低。
3月—6月:剛開始就是看同濟教材做課後題(這個過程要認真對待,是打基礎的開始)。如果覺得實在枯燥,可以配合著高崑崙的基礎課學習,高老師這部分的課程很基礎,適合所有學生。這段時間最好是能把整個數學要考的基礎過一遍。在這中間我還穿插著聽了張宇的高數基礎課程(嫌記筆記太慢的,可以把教案列印出來,自己做必要的補充總結)。
7月—9月:是提高數學成績很關鍵的一個時期,這期間我用到的資料主要是李永樂的全書、張宇的基礎和拔高課程以及張宇的1000題(奇數年的話湯家鳳的1800也是不錯的選擇,相較於張宇1000題更偏基礎一些)。在進行全書的學習的時候切忌只求速度。第一遍可能大部分題都沒有思路,那麼就對著答案分析。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我自己獨立做怎麼想到下一步該怎樣做?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純運算的時候怎樣才能算的更快?在第一遍的時候多問問自己以上這幾個問題。做第二遍的時候就要擺脫答案,每一道題自己都要嘗試著獨立完成,每個專題的題與題之間要學會總結歸納。同種類型的題都有哪幾種解題方法,什麼情況下應選擇那種解題方法。這才能慢慢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10月—12月:一到兩天完成一年的真題,整理錯題,對相關基礎知識進行鞏固。模考時要按照考試的時長嚴格控制時間。在真題試題類型整理的過程中要自己不斷總結每種題型的做題方法,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都要在過一下,有能力的可以二刷三刷。
2)2020年二戰,二戰我是從7月才正式開始複習數學的(之前的學習方法已經闡述的很詳細了,這裡著重說一下時間安排和用到的資料)。
7月—9月中旬:李永樂的全書過了兩遍,張宇的1000題刷了一遍,閉關修煉(過了兩遍)和配套視頻課程(過了一遍)。張宇的閉關修煉很推薦,題型、知識點總結都很不錯。
9月中旬—11月中旬:32年數學真題過一到兩遍,注意總結。
11月中旬—考前:張宇八套卷、四套卷、李林四套卷(個人不是太推薦,題目綜合性不行,只是因為前幾年他壓中了題,所以近幾年買他的人比較多)。套卷做完以後也要反覆的看總結。
從2020年開始數學的命題方向傾向於那些近20年沒有考過的知識點,以及從未考過的知識點,常考知識點命題靈活度也提高了不少。所以這就提醒我們在備考的過程中不要有僥倖心理,每一個點都要牢牢掌控(這方面張宇的閉關修煉整理的很詳細,要再次吹捧一番),並且不能僅僅關注真題裡出現的知識點,它只能作為差缺補漏的一種手段。
(4)專業課
這裡我主要說一下備戰北工的專業課複習過程。
1)數據結構(8月開始複習)
在北工的專業課考試內容中,數據結構佔比最大,也是考的最細的科目,基本上能出現的知識點都有可能考到。諮詢考研輔導加微:15010247108 諮詢考研我用的複習資料是新祥旭內部資料,一戰複習數據結構我用的是新祥旭內部資料。個人感覺如果是考北工用新祥旭內部資料比較好,新祥旭內部資料的講解會更偏基礎,書中出現的代碼也比較精簡,有利於記憶和默寫。而王道前面的代碼還可以,越往後就寫的越亂了。數據結構我大概過了有至少3遍吧,全書的代碼都要自己獨立默寫一下,我大概默寫了2到3遍。
2)組原、作業系統、計網(10月開始複習)
這部分佔比比較少,對於北工這三門不是比誰學的更細更深入,而是誰記住的東西多,誰能不忘。這三門我主要用的是新祥旭內部的資料,講的很不錯,輔助的資料是問我同學要的考408的知識總結。王道主要用來為這三門打基礎,基本上每本過一遍,重要章節過兩遍。後期距考試還有差不多半個多月的時候,晚上的時段我會 用來過408的知識總結資料,這個的好處就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把知識點過一下,用來鞏固和延緩遺忘
三、考研複試經驗分享
北工的往年複試有英語口語、英語聽力、專業課筆試、機試和綜合面試 這幾部分。
英語口語:包括自我介紹和常規問答。只要提前多準備一些問題的答案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英語聽力:類似英語四六級的聽力,多聽聽四六級聽力就可以了。
專業課筆試:往年是c語言、離散數學和資料庫(二選一),今年最初的安排是考離散數學和資料庫。按學校所給的參考書複習即可。
機試:北工開始機試也僅僅一年,今年又遇上了疫情也被迫取消了。所以暫時資料不多。機試除了把基礎把握好,在牛客等一些oj平臺練習外,最好還是問問師兄師姐找找有沒有題庫。
綜合面試:這裡面的東西就很多了,包含專業基礎知識的考察、畢設、項目等等。
由於今年的疫情,複試以線上形式進行,沒有太大參考價值我在這裡就不過多贅述。近些年複試在考研中佔的比重越來越重,所以無論初試考的有多好都不能在複試備考中放鬆警惕,不然真的可能使你將近一年的努力以失敗告終。
最後想告訴大家的是,人最怕的是在猶豫不決的路上,做好決定立馬行動,不要為一些無用的擔憂浪費時間。當然也不要因一次的失敗而否定自己,也不要定遠遠高於自己實力的目標,不論你再努力也是要一點一點進步的。切忌考研的過程中一定不要自我感動,因為你不知道大家都有多拼,你的那一點付出是理所應當的。
我希望那些為考研辛勤付出的同學們能夠收穫一個滿意的結果,也希望無論結果如何你都不要懷疑自己,因為這一路不論是好是壞都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收穫,堅持本身就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