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請回答#
腦震蕩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顱腦損傷,主要表現為頭部受傷後立即發生昏迷,在30分鐘內會自然清醒,出現頭痛、頭暈、疲乏等現象。同時,病人對受傷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傷前不久的情況都不能回憶,但對傷前越久的事情記得越清楚,醫生稱為近事遺忘症。
腦震蕩經過適當治療,各種症狀可在數日或數周內消失。但有些人在腦震蕩後,不但頭痛、頭暈等現象不好轉,還會出現自覺腦子和身體有嚴重問題、睡眠不深不穩、噁心或胃部不適、害怕到空曠場所或上街、感到苦悶和對事物不感興趣等焦慮、抑鬱現象。
腦震蕩是腦外傷當中最輕的一種,其傷情並無複雜之處。腦震蕩動物模型實驗結果表明,在光學和電子顯微鏡的觀察下,受損腦組織以及腦脊液的生物化學改變多能完全恢復正常。
對部分腦震蕩患者研究發現,腦震蕩患者比正常人容易出現抑鬱、焦慮現象,其中男性多以偏執、精神病性表現為主要症狀,女性則抑鬱、焦慮症狀更為突出。
同時文化程度較高的人在腦震蕩後心理應激能力低於文化程度較低者,因為前者多數從事複雜的腦力勞動及競爭壓力較大,怕傷病不能儘早恢復而喪失原有的社會地位而心存憂鬱、懼怕,以致心理負擔嚴重。
但由於有機會和能力去掌握更多有關腦震蕩的醫學知識,所以焦慮症狀反而較少。腦震蕩遷延不愈與心理因素有關,是腦外傷的病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長期以來,人們對腦震蕩知識了解膚淺,不適當地誇大了腦震蕩的傷情嚴重性,認為凡是腦外傷就一定有後遺症。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如海軍英雄麥賢得、與搶匪英勇搏鬥致頭部槍傷的武漢民警等,都留下了後遺症。不了解這是重型的腦損傷,腦實質受到損害,影響了這部分腦的功能,從而產生後遺症。
所以,腦震蕩病人和家屬要認識到腦震蕩是不會有後遺症的,以免加重心理負擔,帶來不必要的煩惱。在腦震蕩恢復期,可參加一些娛樂活動,適當地進行體育鍛鍊,不但可以增強體質,還可分散對腦震蕩後遺症狀的注意力,加速疾病的康復。當腦震蕩遷延不愈,具有嚴重的心理障礙時,要及時請心理醫生給予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