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飛白
日前,俊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俊發集團」)1億元教育基金捐贈事件引發關注。
6月30日,雲南大學俊發集團教育基金捐贈儀式在雲南大學東陸校區舉行。俊發集團向雲南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1億元人民幣,助力雲南大學一流大學建設。
在此次捐贈儀式上,雲南大學黨委書記、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林文勳透露,雙方將在新工科、大數據、大健康等前沿科技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俊發集團創始人李俊表示,作為從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雲南本土企業,俊發始終心懷感恩,用行動報國、回饋社會,支持教育事業發展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據悉,多年來,俊發集團長期投身教育扶貧、精準扶貧、環境保護、城市建設、災難援助、敬老愛老等公益事業,累計捐款5.66億元。
不斷推動產學研一體化落地的同時,近段時間以來,俊發集團在大健康、大文旅領域也動作頻頻。
成立22年來,俊發集團正從單一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向集房地產開發、房建工程、市政道路、物業服務、商業及酒店運營及其他多元板塊為一體的全國性綜合集團公司邁進。
落地產學研模式
公開資料顯示,雲南大學始建於1922年,時為私立東陸大學,1934年更名為省立雲南大學,1938年改為國立雲南大學,是我國西部邊疆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大學之一。1937年,著名數學家、教育家熊慶來出任校長,一大批著名學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學校較高的發展基點和深厚的學術底蘊,開創了雲大辦學歷史上的第一個輝煌時期。20世紀40年代,雲南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農、醫等學科在內,規模較大,在國際上有影響的中國著名大學之一。1946年,《不列顛百科全書》將雲南大學列為中國15所在世界最具影響的大學之一。
林文勳表示,社會參與辦學和大學服務國家社會發展已成為大學改革發展的新方向,社會捐贈對大學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近年來,中國大學獲得的社會捐贈大幅提升,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影響,這正是大學與社會融合發展的鮮明體現。
「此次捐贈,正值雲南大學『雙一流』建設的關鍵時期。」林文勳介紹稱,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雲南大學進入國家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翻開了學校建設發展的新篇章。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以來,學校重點圍繞五大建設任務和五大改革任務,全力推進各項事業發展,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進一步提升。2019年8月,教育部門專家組對學校一流大學建設進行了中期評估。專家組一致認為:學校建設成效明顯,發展態勢良好,已形成明顯優勢和特色,未來有望在若干領域和某些學科取得重要突破。
據其透露,雲南大學將以此次捐贈為契機,與俊發集團在原有合作的基礎上,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重點加強雙方在新工科、大數據、大健康等領域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
「作為從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雲南本土企業,俊發始終心懷感恩,用行動報國、回饋社會,支持教育事業發展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歸根結底,企業的發展得益於國家、區域和社會的進步,得益於更優秀的人才輩出,此次能夠攜手雲南大學共建專項基金,為推動家鄉教育發展盡一份力,是俊發的榮幸。」儀式上,李俊如是說。
據介紹,專款將投入雲南大學的重點及前沿學科平臺建設、獎勵人才、師資隊伍建設、資助需要幫助的學生及教育事業發展迫切需要的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多年來,俊發集團長期投身教育扶貧、精準扶貧、環境保護、城市建設、災難援助、敬老愛老等公益事業,累計捐款5.66億元。早在2007年,俊發集團就成立了雲南省俊發教育扶貧基金會,至今已援建5所希望學校,設立「俊發揚帆」獎助學金,按每人每年3000元標準,資助了268名在昆高校貧困生。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首先從區域市場發展來講,西南市場在大數據、大健康方面都有很多優勢,地方政府也比較支持,俊發集團的捐贈計劃表明了企業對相關方面的合作意向,也表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通過此次合作,實現產、學、研發展模式的落地,有助於後續項目跟實際市場需求結合,對於企業本身地產業務的一些多元化發展也有積極的作用。」
搶灘大健康大文旅
除了積極推動產學研模式落地,近段時間以來,俊發集團在大健康、大文旅領域可謂動作不斷。
6月19日,李俊在深圳考察拜訪了深圳市碳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後簡稱「碳雲智能」),雙方達成戰略合作意向。未來,雙方將在數位化、人工智慧、生物大數據方面進行不斷探索,為實現美好健康生活與健康醫療大數據管理的深度融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