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大象無形」理論與意境審美觀的形成

2020-12-17 綜合快報彩虹

1、老子認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老子認為,作為宇宙萬物誕育之根的「道」是玄妙的,實際上只能意會,難以言傳。「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老子》第一章意思是說「道」產生了天地萬物,但它不可以用語言來說明,而是非常深邃奧妙的,並不是可以輕而易舉地加以領會,這需要一個從「無」到「有」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因此,「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認為,「道」是虛體的,無形無象,人們視而不見。觸而不著,只能依賴於意識去感知它。因此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老子》第四十一章)。又說「湛呵!似或存。」《老子》第四章。  由於道是玄妙的,無形的,所以人們只能藉助審美的想像獲得精神的自由。從而體悟到道。由此開創了中國古代藝術中影響深遠的「意象」與「意境」之說。

    2、意境審美觀及其在傳統藝術中的體現  中國傳統的藝術審美觀念認為,美雖然不能離開形,但美的本質卻不在於形而在於神。因此中國傳統藝術對美的追求是由形入神、以形傳神。中國的繪畫、建築、書法、音樂、詩歌等藝術均是被看作對物的表達,這些藝術樣式要表達、追求的是傳神,這就不僅僅滿足於形式的華麗、感觀的愉悅,而深入到其內在的意蘊。這與西方傳統審美觀不同,亞里斯多德認為「美是模仿自然」。所以,西方傳統的審美觀點就認為能準確生動地表現物,也就是具象的表現,這就是美。於是乎,西方的雕塑、繪畫等藝術樣式追尋的就是逼真、強烈地反映事物真實、表達人物的強健、風景的美麗,焦點透視、比例、投影等技術手段的運用,黃金分割律的發現才會出現在西方的藝術表現實踐中。

  例如:南齊畫家謝赫認為人物畫不應求形似,應講究「氣韻」:東晉畫家顧愷之更提出「傳神」說。宋代畫家郭熙(1020-1109年)在他的名著《林泉高致》中指出:「君子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謂此佳處故也」。他認為山水畫應有「可行」、「可望」、「可遊」、「可居」之景,「畫凡至此。皆入妙品」。並希望「畫者當以此意造,而鑑者又當以此意窮之」。《林泉高致》一書中還論述了山水畫的選材:「千裡之山,不能盡奇,萬裡之水,豈能盡秀。一概畫之,版圖何異?」山水畫所要提煉的,是自然的「大象」和「大意」,這顯然是對道家「大象無形」思想的發揮。又如明末思想家兼畫家方密之(即方以智)自號「無道人」。他畫山水淡煙點染,多用禿筆,不甚求似。嘗戲示人日:「若猜此何物?此正無道人得『無』處也!」這「無」正是中國藝術最深沉的底蘊。

  對於中國園林來講,「源於自然,高於自然」,是中國園林區別於世界上其他園林體系的最大特點。中國古典園林絕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簡單地摹仿這些構景要素的原始狀態,而是有意識地加以改造、調整、加工等藝術化的處理手段進行再創造,從而表現一個精練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即它追求的是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即所謂「意境」。意境,實質上是造園主內心情感、哲理體驗及其形象聯想的最大限度的凝聚物,又是欣賞者在聯想與想像的中最大限度馳騁的再創造過程。正如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所說:「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相,言有盡而意無窮。」因此,園林景物,取自然之山、水、石組織成景,寥寥幾物便使遊人大有「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難言」之感。

  在書法的評判標準上,南朝齊的著名書法家在王僧虔《筆意贊》中有曰:「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其實質是追求書法的意境美。

相關焦點

  •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說的究竟是什麼?由此揭密老子的「道」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最早見於《老子·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 大象無形,大美無言,宏宇的設計周展位充滿哲理之美
    老子在《道德經》說到"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意思是:"最白的東西好像是汙濁的,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稜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較晚,宏大的音律聽上去往往聲響稀薄,宏大的氣勢景象似乎沒有一定之形"。
  • 如何理解「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大方無隅意思是遠大的目標落實於障礙的跨越,大器晚成意思是貴重的器皿成型於精細的雕琢,大音希聲意思是動聽的音樂來源於單聲的組合,大象無形意思是偉大的形象形成於無形的感化。道隱無名:大道隱藏在無名事物中。這幾句出自老子《道德經》。
  • 《道德經》之大象無形
    大象無形?還長頸鹿無形呢!說笑了,"大象無形"簡單的說就是大的形象沒有形狀,或者說,很大的形象反而看不清它的形狀、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象。出自《道德經》第四十一章:"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 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繪畫風格與道家的「大象無形」
    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繪畫風格與道家的「大象無形」馬列維奇是俄羅斯白銀時代最為重要的現代派畫家之一,《白色的白》是其最為著名的至上主義風格作品。繪畫作為一種視覺藝術,有著極為獨特的藝術語言。至上主義的藝術語言正如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所言的「大象無形」。
  •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原句:大白若辱;大方無隃;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最潔白的東西,好似染有汙垢;最方正的東西,好似沒有稜角;最大的器皿,往往最晚做成;最大的聲音,卻很難聽到聲響;最大的形態,往往沒有形狀;「道」就是這樣無聲無形,無法定義。(但是)只有「道」,多多施惠,而又成就萬象。《道德經》作為世界上譯本量僅次於《聖經》的著作,老子更被後人神化為太上老君,孔子都讚嘆其「猶龍邪」,所以他的「道」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 大象無形 大音希聲 大象聲音作品專輯《無聲》問世
    《無聲》是一張朗誦專輯,由聲音表演藝術家大象聯袂製作人孔祥偉精心打造。大象,本名王向群,是一名資深媒體人,具有多重身份: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紀錄片導演,中央電視臺數位電視中心影視劇中心主任和頻道總監,上海戲劇學院教學諮詢顧問客座教授,山東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大象工作室」創辦人,配音演員,音樂劇演員。大象主演的音樂劇大師李盾先生製作的史詩音樂劇《啊,鼓嶺》全國巡演上百場,獲得廣泛好評。
  • 道德經41章下:不要糾結成功來得太晚,因為大器晚成,大象無形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四句沿用到現在都已經是成語了,所以說並不難理解。隅,是指角落,大方無隅,是說最大的方正,是沒有稜角的;喻義指寬宏大度的人心中沒有陰暗的角落。大器晚成,樸散則為器,萬物皆由道所生發,而最大的器物或者功用最強的器物則需要長時間的發展和磨練才能形成,這是道的常規,而人是萬物之靈長,所以後來大器晚成這句話也用來比喻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和鍛鍊,所以成就會比較晚。
  • 老子說「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這句話有何深意
    老子的「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這句話揭示了「道」的兩個特點,第一,是道屬無形的「大象」,也就是道「無所不包」的特點;第二,把持了「道」,那麼可得天下來歸之態且不受傷害,也就是說,「道」是「化育萬物」,屬對萬物「利而不害」的存在。
  • 賈立龍:抽象水墨,大象無形
    因為他的作品不是停留在具象的層面,他是通過多年文脈積澱,及於自然天地之間的那種特殊對話形式進而在作品中得到了,深逐,高遠,迷離,奇幻,更近似於一種大象無形,大希無聲。但當你走進畫面,細細品味,你會發現,立龍教授所表達正是現實生活所經歷的,風雨雷電,春花秋月似生活的溫度重現,似人間的萬象於無形而又有形。
  • 道德經賞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善始善成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下面就談談大音希聲和大象無形,所謂大音希聲是指耳不能聽,因為五音亂耳,使人失去了大道的聲音。大道的聲音才是最真實、最動聽、最感人的。
  • 老子《道德經》: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今天要和大家共同學習的內容是老子《道德經》的第35章。先來看一下原文: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簡單做一下注解執大象,執:堅守。大象:所謂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方無隅。大象,大音,大方,在道德經裡面,都是用來喻道的。執大象,意即堅守大道。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道德經第14章裡面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道體無色無相,無色無相,雖然無法感知,但是真實存在。
  • 怎樣理解老子曰: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五章。這一章的主要內容有: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執大象,執:堅守,掌握.管理。象:形狀。
  • 《道德經》:有的東西好把握,掌握無形的東西,才是王道!
    物不可以倒流,但象可以倒流,大象則可以逆轉。故前文說「可名為小,可名為大」,小大可以逆轉,河水可以倒流。老子顯然是在用禪的意境說法。《道德經》是有禪意的,禪意的關要就是邏輯反轉,把老子稱為第一位禪師當然是合理的。如果把「執大象」讀為「空手執大象」更加有意義。老子第十章說「凝神抱一」,抱與執意義很近。
  • 「大象無形——宋雨桂水墨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2018年5月11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文史研究館、中國美術家協會、遼寧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遼寧省美術家協會、遼寧美術館、宋雨桂藝術館共同協辦的「大象無形——宋雨桂水墨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 戰「疫」先鋒|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
    戰「疫」先鋒|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 2020-04-07 0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些出自《道德經》的雙胞胎名字內涵深厚!
    世界上出現了一個以希臘哲學、印度佛教、中國儒家為思想軸心的時代,這個時期便被稱為軸心時代,此時的中國正是春秋戰國時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學派形成了百家爭鳴,成為了東亞文化圈的源流。古希臘也誕生出了如蘇格拉底、赫拉克裡特、柏拉圖等大哲,成為了西方哲學及文明的搖籃。而這個思想迸發的時代遺留下來的寶貴文化財產至今仍然為人們帶來精神乃至靈魂的滋養。
  • 憑此一爪④ 大象無形 為而不爭
    史籍所載,夏商時期,中原地帶,黃河流域,仍有大量大象出沒。中原之地,古稱豫州,河南簡稱,現仍為豫。其名稱來歷,與此地有象,莫不相關。果然,《呂氏春秋·古樂篇》載云: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是說,商代的中原先人馴服了大象,用於和東夷作戰。想像一下,象群列陣,一聲令下,邁步向敵,大兵壓境,大地為之震動,此等陣仗,何等滴攝人心魄。至春秋戰國時,地理氣候,人事物事,多有變化,大象棲息地,漸往南移。
  • 神玉集團董事長王偉斌在華商大會的演講——執大象天下往
    王偉斌先生用老子《道德經》的「執大象,天下往」詩詞與神玉藝術館館藏清代玉器珍品《大象無形》玉山子擺件的時空對話作為主題。他提出,華商文化是全球華商同根同源、同文同宗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始終秉承身心和諧、人人和諧、社會和諧、天人和諧的高尚理念,和「各美其美、成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共美」的大同精神,這是全體炎黃子孫精神家園的,境界,而美玉正是文化精神的,象徵和最佳媒介。
  • 二論道家謀略之大象無形
    本文可以說是在上一篇文章《一論道家謀略之黑暗法則》一論道家謀略之黑暗法則的基礎上進一步具體化,儘可能將黑暗法則具體化,也是著重表達至謀無形,可意會不可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