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圍繞實現中國夢的奮鬥目標,明確提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基本內容,並對開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作出重要部署。
愛國報國,該如何理解這份《綱要》?中央宣傳部負責人進行了解讀,一起來學習吧
介紹一下《綱要》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鑄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取得顯著成效。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深入人心,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幹部群眾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廣為激發,全體人民同心同德、步調一致向前進的信念信心更加堅定,在舉辦大事要事、應對風險挑戰中,展現出朝氣蓬勃的精氣神。
1994年8月,黨中央頒布《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提供了重要遵循,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不斷興起熱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時期,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內外環境、形勢任務發生很大變化,迫切需要對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進行戰略謀劃,作出全面部署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制定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對於引導全體人民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介紹一下《綱要》的主要框架。
《綱要》共有六個部分、34條,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板塊。第一板塊包括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總體要求和基本內容,第二板塊包括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群體對象、載體手段和氛圍營造,第三板塊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組織保障。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綱要》緊扣時代主題,提出八個方面的教育內容。
一是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引導幹部群眾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展現新氣象、激發新作為,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愛國報國的實際行動。
二是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在歷史與現實、國際與國內的對比中,引導人們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倍加珍惜我們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是深入開展國情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幫助人們了解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引導人們在進行偉大鬥爭中更好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四是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聚焦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
五是廣泛開展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引導人們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凝聚起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強大力量。
六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
七是強化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不斷增強「五個認同」,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光榮傳統代代相傳。
八是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和國防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自覺維護國家安全,增強全民國防觀念。
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哪些具體舉措?
青少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是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於學校教育全過程,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二是辦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緊緊抓住青少年階段的「拔節孕穗期」,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教育灌輸和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國家意識、增進愛國情感。
三是組織推出愛國主義精品出版物,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成長階段,推出反映愛國主義內容的高質量讀物,讓廣大青少年自覺接受愛國主義薰陶。
四是廣泛組織開展實踐活動,把愛國主義內容融入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之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拓展愛國主義教育校外實踐領域,引導大中小學生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強化責任擔當。
如何運用多種形式和載體開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
《綱要》著眼新的形勢和實踐,提出五個方面的具體舉措。
一是建好用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教育功能。
二是注重運用儀式禮儀,認真貫徹執行國旗法、國徽法、國歌法,強化國家意識和集體觀念。
三是組織重大紀念活動,充分挖掘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組織開展系列慶祝或紀念活動和群眾性主題教育。
四是發揮傳統和現代節日的涵育功能,大力實施中華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深化「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引導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進家國情懷。
五是依託自然人文景觀和重大工程開展教育,寓愛國主義教育於遊覽觀光之中,引導人們領略壯美河山,投身美麗中國建設。
好啦!
學習完《綱要》以後
跟隨發布君一起來看一看
兩當是如何開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吧
為加強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砥礪強國之志,引導黨員幹部牢記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切實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自覺踐行初心和使命。連月來,兩當縣各單位部門採取多種措施開展各類愛國主義教育主題黨日活動。
通過參觀兩當兵變紀念館、老南街「兩當兵變」舊址、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瞻仰革命烈士遺物,重溫入黨誓詞,聆聽習仲勳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中國人民站起來而浴血奮戰的英勇事跡,廣大黨員幹部深刻理解了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切身感受到習仲勳等革命先輩不畏艱難險阻,勇於鬥爭的革命精神。
在「重走紅軍路」活動中,黨員幹部一路歌唱愛國歌曲,徒步前行,深刻感受紅色印記。到達兩當兵變部隊改編地太陽寺後,在見證隴南第一支紅軍隊伍誕生的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的大槐樹下,悉心聆聽一場以「知黨史、守初心、擔使命」為主題的專題黨課,回顧「兩當兵變」主要領導人偉大光輝的一生,感懷他們為黨為國做出的巨大貢獻。
時代呼喚精神的動力,民族需要精神的引領,抗戰精神是對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的繼承和升華,是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的提升和弘揚。在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系列活動中,各單位部門紛紛開展了主題宣講黨日活動。
通過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使兩當縣廣大黨員幹部感受到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切身感受到了兩當縣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立足於新時代,我們要主動擔當作為,把愛國主義教育中激發出的愛國熱情轉化為立足崗位、發奮工作的實際行動,轉化為攻堅克難、幹事創業的實際成效。努力服務群眾,讓他們切實感受到獲得感、幸福感和榮譽感。
監製:李建輝 責編:羅江虎
審核:葉永宏 編輯:何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