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是要靠自己營造的,不是委曲求全的妥協換得的!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建立以來,打勝的第一場對外戰爭。在這一場戰爭中,抗美援朝的中國志願軍的軀體犧牲在異國他鄉,不過就是中國志願軍的鮮血與軀體,換來了新中國的自信、強大,以及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
為此,我們要感謝這些志願軍革命烈士,即使他們的犧牲換來了新中國的和平、寧靜與強大,這些革命烈士應該值得我們去紀念與敬仰!
抗美援朝的來由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不顧新中國發出不準越過三八線的警告,把戰火一直推到鴨綠江邊,而且派轟炸機在中國東北邊境的城市與鄉村轟炸,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
這分明是一種對中國領土邊境安全的侵犯,可以窺察美帝國主義染指中國、侵略中國的勃勃野心!面對當時美軍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黨中央領導人在出兵朝鮮保家衛國與妥協的抉擇上,一直都是猶豫不決,不知如何決定。
當時,黨中央領導人也看到,新中國剛剛建立,由於經歷了抗日戰爭與國內內戰,一切都是百廢俱興,如果再出兵朝鮮,無疑也是國力的損耗。
毛主席出兵朝鮮的理由
但是,毛主席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堅決主張出兵朝鮮。如他說的:
「現在美帝的矛頭直指我國的東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鮮搞垮了,縱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會有困難。所以,我們對朝鮮問題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中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還兇,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國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國的頭上,從臺灣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天下有變,它就從三個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不許它的如意算盤得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之後,毛主席依然做出了出兵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定。當時,毛主席親自發布命令,將東北邊防軍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命令志願軍援助北朝鮮的金日成人民志願軍。
抗美援朝打敗了美國的囂張氣焰!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志願軍以人民子弟軍特有的勇氣與魄力,把配備先進武器的美國為首十六國聯軍都打到了三八線以南,逼迫美軍在1953年板門店籤訂和平協議。當時,美國馬克·韋恩·克拉克將軍在板門店也曾說道:
「他是第一個在沒有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美國將軍,這是美國建國兩百年中的第一次戰敗。」
看來,就是抗美援朝的勝利,讓世界第一次認識了新中國。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靠著兩架大炮威脅中國與殖民中國的歷史也不再存在。在那一場戰爭之後,也沒有西方國家敢用武力來教訓中華民族了!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對新中國和平發展與工業化建設意義是重大的,主要在於:
1 提高新中國的國際地位
作為一窮二白的新中國能讓美國在板門橋上簽訂合約,實在令世界對新中國刮目相看,新中國由此也擁有了很大的國際話語權。
2 贏得了蘇聯的尊重與援助
史達林對美軍出兵朝鮮,是不敢直接與美國對抗,也是一種隔山觀虎鬥的態度。但是,對中國出兵朝鮮,也是進行了支持。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志願軍的勇氣也讓史達林打消了成為第二個「南斯拉夫」的念頭,中國能成為朋友,不能成為敵人,中國也有利用價值。
抗美援朝時候,蘇聯對中國志願軍軍事武器的援助,提高了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也為我國今後軍事武器發展帶來了益處,可以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在抗美援朝之後,中蘇關係增進,蘇聯對我國第一個五年工業建設進行資金貸款與技術上的援助,我國工業建設參考蘇聯模式,奠定了現代中國工業的基礎。這些蘇聯的援助,不是打包送的,都是抗美援朝出兵朝鮮,蘇聯對中國的回贈!
而且,抗美援朝也刺激當時國內的生產,刺激了鋼產量,對國民經濟恢復也有積極作用。
3 維護我國領土的完整與國家主權
1952和1954年,蘇聯分別將中長路和旅順口海軍基地移交給中國政府,這也讓中國恢復了對自己領土的主權。
結語:
抗美援朝之後,東亞也沒有大規模的戰事。抗美援朝的勝利,讓美國直到現在對華問題上,都是儘量避免軍事上衝突,尋求經濟的突破口,為我國經濟建設營造了和平的環境。
和平是要自己爭取的,不是靠著妥協的,一味妥協只能助長敵人勢力的囂張,對中國主權與人民生活幸福也是一種危險!在此,我們再感謝抗美援朝志願軍的鮮血,換得來新中國的和平與人民生活的幸福!
#回眸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