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玄枵館主 玄枵館
【1】為什麼母親節不送康乃馨?
今天是母親節。自不必說,朋友圈裡的母親們,又要興起一股曬花風了。所曬何花?康乃馨也。花店的康乃馨又要漲價、脫銷了。
是什麼時候,我們開始過母親節?什麼時候,我們開始在母親節給媽媽送康乃馨?好像時間也不久。母親節送康乃馨,更多是商家炒出來的概念,就像情人節送玫瑰花也是。當然,你可以說,我就是要在情人節送玫瑰花,我就是要在母親節送康乃馨,我樂意,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會上升到崇洋媚外的問題高度上。
我今天寫此文,也並不是為了批判什麼。只是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一個深愛中國文化的人,我選擇不送康乃馨,正如我選擇在生日時不吃蛋糕,我選擇在情人節不接受玫瑰。
康乃馨這種花,感覺外貌上並不好看,相比於梅蘭竹菊,在氣質上遜色多了。但是,隨著母親節的興起,它竟然鯉魚跳了龍門,一躍成了母親節這一天全世界銷量最大的花卉。
母親節雖然是個洋節,但不能不過,我們生在全球文化開放融合的時代,不能閉關鎖國。但,要過得有中國t色,有文化自信。
【2】中國古人怎麼稱呼自己的母親?
我們中國的母親文化,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更深邃,這一點,從稱謂上就能看出來。
英語中,我們將母親稱為「mother」。這個詞的詞源是古希臘語中的mater,和matrix(子宮,母體)這個詞有關係。英文的mother也好,希臘語的mater也好,都是萬物產生的本源,意味著:我們來自於母親。
中國除了講究語言文化,還講一個「禮」字。我們是禮尚往來的國家,可是現在是不講禮了,看到有的古裝電視劇中經常鬧笑話,把別人家的女兒竟然稱為「小女」,把別人家的妻子竟然稱作「家妻」,不僅粗魯無禮,而且很暴露自己的文化水平啊。我們在平常,也聽到有人以「你娘」、「你媽」、「你家老太太」稱呼對方的母親,這樣的稱呼,在我們中國的古人看來,形同罵人。
雖然不必附庸風雅,搞得文縐縐的,但至少得體現出來自己對對方的尊敬啊。和英語比起來,漢語對母親的稱謂蔚為大觀。我們寫詩、讀古詩文,都可以尋常見過這樣的稱謂:萱堂、北堂、高堂、堂上,還有妣、慈母,上升到哲學信仰的層面,母親還可以被稱為:先、少君、大人。
換成別人時,就可以給前面加一個「尊」或者「令」。尊母、令堂,都是妥當而不做作的稱謂。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給前面所提到的那些尋常稱謂前面繼續加,稱對方的母親為:令萱、尊夫人、尊堂,都是可以的。
可以說,不同的身份地位、不同的處境場合、不同時間,對母親的稱謂都要變化,這更加凸顯出我們漢語文化的無限魅力。
【3】母親為什麼住在北堂?
在這些所有的稱謂中,北堂和萱堂兩個稱謂值得我們探討一番。
北堂,就是位於北邊的正房。萱堂,就是旁邊種著萱草的堂。堂,是正房。電視劇上常看到古人結婚了,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這裡的高堂,就是父母親所居住的地方。母親一個家庭中最主要的女人,是為主婦。
古人建房造景,都要講求一個「陰陽」。北為陰,南為陽,正房坐北朝南更容易採納陽光,對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益,所以,北邊的房屋一般被稱為正屋,給一家中最尊貴的人居住。
重視孝道的中國古人讓主婦居住在北堂的位置,很合乎陰陽之道。順應天道了,就可以得山川之靈氣,受日月之光華,頤養身體,安度天年。
【4】萱草:中國的母親花
大家都知道唐代詩人孟郊的那首《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其實,孟郊還有一首《遊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母親所居住的北堂之側,種著一種草,叫「萱草」。現在很多小區和公園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萱草,這是一種顏色鮮豔,比黃花菜花形更闊大的一種植物,也是黃花菜的親戚,都是百合科的植物。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著有《養生論》,其中說: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意思就是說:合歡花能幫助我們消除憤怒,萱草可以讓我們忘記憂愁。《紅樓夢》裡面的林黛玉為什麼常年喝一點合歡花酒?因為她常年憂鬱、失眠,而合歡花正好可以安神,使人快樂無憂,聞一聞,是很好的助眠香氛。
萱草呢,就看它的別名,就可以知道萱草有多強大。讀古詩詞,可以經常看到古人給萱草起的諸多詩意的名字,如「貴金花」、「金簪花」、「瑤草」、「神仙草」、「忘憂草」、「療愁草」、「解思草」……
所以,《詩經·衛風·伯兮》裡面就有寫道:「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意思是:到哪裡可以弄到幾株萱草呢?我想把它們種在母親居住的北堂旁邊。為什麼要把萱草種在母親居住的北堂旁邊?這首詩倒沒有告訴我們。
不過,可以大膽猜想一下。古人寒窗苦讀後離開家鄉,遠赴功名。遊子們在出發遠行之前,放心不下自己的母親,便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母親能藉此忘卻憂愁,減輕對孩子的思念之情吧。
黃花菜
【5】萱草到底能不能使母親忘憂?
食萱草能使人忘憂,但是,如果我們查一查植物志,藥物志,就會發現,萱草不僅不能吃,而且還有毒。
我曾經就去公園看到過一些上了年紀的女性在花壇中任意採摘萱草,告知其有毒,卻偏不信,口稱這是「黃花菜」。種在花壇中的萱草大都是橘黃色和橘紅色的,這種顏色的萱草中秋水仙鹼含量很重,一不小心吃了,無異於f毒。
很多人因為萱草和黃花菜花形相近,就隨便戶外採摘,可不能為了口腹之慾,給自己上無知稅。我們所讀到古詩詞中的萱草,來代指母親的萱堂,都和現在看到的萱草不一樣,而是原產於中國本土的一種菜,叫「黃花菜」,或者「金針菜」,學名「黃花萱草」。黃花萱草比萱草的花、葉更細長,顏色是正宗的檸檬黃色,花未開放的時候,花蕾採摘放鍋蒸,然後曬乾,可供食用。
古詩詞中所謂的「神仙草」、「忘憂草」、「療愁草」、「解思草」,都指的是黃花萱草,即黃花菜。黃花菜的確也是可以忘憂的。黃花菜可以除煩、去悸,也和合歡花一樣,具有朝開夜合之性,可以治療失眠。
王冕《偶書》一詩云: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譁。趁著今天是母親節,大家大可不必去花店買高價的康乃馨,也不必溜到公園裡去找萱草,只需要自己親自下廚,泡開一撮黃花菜,給母親做一碗黃花菜燉肉,既美味,又忘憂,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