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軍山
昨晚與友人小聚,席間談起了以前聚會喝酒時我給他們出的行酒令遊戲,雖然時間已久,但仍然回味無窮。
那個遊戲的規則是這樣的,一桌人,每人隨機抽取一張撲克牌,自己不能看,直接貼在腦門上。每一個人除了自己腦門上的撲克之外,能看到其他人撲克的點數。遊戲規則是:A最大,2最小,每一輪比較下來,點數最小的那個人要喝酒三杯。如果你覺得你的有可能最小,你可以申請喝一杯酒,然後從牌堆裡抽取一張新牌,再貼到腦門上。當一桌人都不再換牌時,把牌拿下來比大小,最小者喝三杯。遊戲的樂趣在於你無法知道自己牌的點數,只能從其他人的點數大小來推測自己那張牌出現大小點的概率,或者從其他人的表情中來感覺自己牌的大小。於是,便經常有人判斷錯,不但喝了酒,還把自己的牌越換越小,最後醉的一塌糊塗。
我還想起了另一種酒桌上的遊戲。那時我剛參加工作,在山東南部某地區修鐵路。當地人喝酒時有這麼一種玩法:桌子上放著一個不透明的大酒壺,裡面裝滿了白酒。每個人依次通過壺嘴吸酒喝。比如這一輪規定每人要吸兩小杯酒,當你吸完後,就用小杯往酒壺裡灌,如果還沒灌完兩杯,酒壺就滿了,說明你剛才沒喝夠規定的數量,需要重新喝一次,喝完後再用這種方式測量,直到符合要求為止。這個遊戲的樂趣在於,用嘴對著壺嘴吸的時候,你為了不被遊戲規則懲罰,寧可多喝也不願意再喝第二次。有時候規定喝兩杯,有的人能吸出四杯的數量來。這個喝酒的法子自然是不太衛生了(一桌人對著同一個壺嘴喝),不知道他們現在是否還在用。
酒桌上的遊戲五花八門,從遊戲規則的制定上來講,都是十分公平和科學的。首先規則要儘可能簡單,一學就會。其次規則要公平,任何人都沒有特權。第三,體現了機會成本的概念,第一個遊戲中,你認為你的牌小,那好,給你一次更換的機會,但是你必須要為獲取這次機會付出代價。第二個遊戲中,你為了避免「二次傷害」,只好提高第一次喝時的「保險係數」,無形中加快了酒的去化速度,達到了不醉不歸的目的。
工作和生活中,同樣離不開「遊戲規則」。一項規則出臺後,既要符合規則制定者的利益需求,也要讓遊戲者玩的開心,輸的認同。可惜的是,生活中這樣的「遊戲」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