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雙胞胎兄弟翁大紅、翁小紅在杭州經營建德大包,11月2日在體育場路新開張一家分店,原先是為了緩解老店壓力,沒想一開張就很火爆。在距離門店50米的地方,富陽人陳興幾乎同時開張的「場口土豬肉包子」生意也很火,這兩家可謂杭州包子界新殺入的兩匹黑馬,大杭州好吃的包子有點「城市包圍農村」的勢頭。(早前報導《一對雙胞胎兄弟開在體育場路和鳳起路的這兩家包子店,為什麼從早到晚都有人排隊?大杭州一批好吃的包子正在「農村包圍城市」!》)
昨天早上6點一開門,兩家店門前排隊的人就沒停過。「沒辦法,上午9點就把美團、餓了麼上面的包子業務下架了,實在包不過來。」翁大紅說。
下午2點多,體育場路中山北路口的「建德大包」店門前,隊伍排了20米,路過的人都要瞧瞧看看,有的掏出手機拍拍。
昨天下午2點多,隊伍還有20多米長。
除了一個人在門口賣,其他6個人都在裡間包。看我進來,他們笑了,佯怒,「『肇事者』來了,都怪你,害得我們今天不能休息。」
原本下午2點到4點,生意少,是員工休息的時間,昨天這個時段,門口隊伍仍有10多米長,店裡忙到一分鐘也休息不了。
下午2點不到,豆腐包已經賣了三四千個,是平日一天的量。翁小紅指著另一塊牌子「今日已售完,歡迎明日再來」說,他糾結了幾次,想掛出去,又怕傷了排隊者的心。
「今天來排隊的人好多都是上了年紀的大伯大媽,很多人從很遠的地方專門跑過來,怎麼辦?6個人全力做包子,餛飩、拌麵、蓋澆飯先停下了……」
一位大媽買了10多個包子拎回去,她說孩子上班,沒空來買,全家只有她有時間,就過來排隊,而且花錢不多,一家人一頓飯就解決了。
一對老夫妻買了6個豆腐包,找了張桌子相對而坐,熱騰騰開始吃起來。問他們排了多長時間,大媽臉上笑著,「至少排了半小時以上。」
大伯姓李,86歲,大媽姓陶,83歲,住在武林門,上午看了快報慕名而來,「豆腐包熱氣騰騰,照片看了饞,我們年紀大了,豆腐包軟軟的,吃著舒服。」
正聊著,一個男人衝進來,直奔翁小紅走過去,兩人對視一眼,一起哈哈一笑,互相拍拍肩膀。
男人姓周,和翁大紅、翁小紅兩兄弟是高中同學,闊別24年,「我一看新聞,姓翁,叫大紅小紅的,準是我同學。」
「我和小紅是中專時的室友。」
他說當時是在杭州上的學,市場營銷專業。小紅性格靦腆,言語不多,和女孩子說話就要臉紅。當年的宿舍是大通鋪,住18人,號稱18條好漢。大家愛踢足球,原本宿舍裡有18個暖瓶,結果一個月不到,17個都被球踢爆了。
周同學也是建德人,1996年來杭州打拼,在杭州成家立業,現在做酒水生意。「畢業24年,同學之間組織了3次同學會,小紅都沒來,今天可算找著了。」
周同學直言,「你包子這麼火,改天老同學都要來店裡吃包子。」小紅笑呵呵,「好!」
昨天讓大紅小紅最發愁的,還是產能跟不上市場需求。天氣馬上變冷,排隊的都是大伯大媽,大老遠來了,還要排這麼長的隊,甚至買不到,想想都覺得怪對不住他們的。
排隊的大多是頭髮花白的大伯大媽
店裡的骨幹員工、翁小紅的外甥女也參與進來,三人商量了幾個辦法:
提前做好,行不通,豆腐包都要現包現蒸,不能過夜,也不能提前包。
開分店也是個辦法,但需要時間,來不及。
只能儘快招人。
翁小紅在自己的朋友圈發了一條,「誰家有閒置的小媳婦、小姨子、小姑子、小表妹、大表姐、堂兄弟、堂姐妹、年輕嶽父嶽母等七大姑八大姨的,我們餐飲店期待你們的加入……」
小紅說,「麵點師工資可以給到6000元,包吃住。」
昨晚9點多,兩兄弟忙完店裡的又碰了個頭,先給親戚朋友打了一圈電話,讓空閒的都來幫忙包包子。兩兄弟一合計,最好再招四五個人,會包包子的兩個,另外兩三個幫忙打掃衛生。
包包子工資一個月6000元,清潔工洗碗工4500元左右。包包子也是技術活,豆腐包滑溜,沒那麼好包,所以最好是熟練工。
管吃管住,3人住一間,但辛苦肯定辛苦,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