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一行兩會重磅發聲:透露貨幣政策動向、資本市場改革思路

2020-12-11 金融界

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江右

綜合新浪財經、證券時報網、券商中國

一年一度,重量級財經大員,超級重磅講話,都在這裡。

今日上午,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在上海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髮來書面致辭,論壇輪值主席、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代為宣讀。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本屆論壇輪值主席、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發表了主題演講。

劉鶴書面致辭:加快發展資本市場

著力增強交易便利性、市場流動性和市場活躍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書面致辭中表示,我們仍面臨經濟下行的較大壓力,但形勢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轉變,一個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應創造條件和氛圍,排除幹擾,共同落實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加快發展資本市場,著力增強交易便利性、市場流動性和市場活躍度。

劉鶴指出,當前金融系統要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做好以下重點工作:一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二是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三是堅持「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加快發展資本市場。著力增強交易便利性、市場流動性和市場活躍度,健全鼓勵中長期資金開展價值投資的制度體系。四是風險應對要走在市場曲線前面。五是深化改革開放。

根據新浪財經,以下為劉鶴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的書面致辭全文:

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的書面致辭

(劉鶴,2020年6月18日)

尊敬的李強書記、龔正代市長,會滿主席,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很高興受上海市邀請,對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講幾句話。首先,我代表國務院,對論壇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來自國內外的嘉賓表示熱烈歡迎!本屆論壇以「新起點、新使命、新願景」為主題,希望在今年這樣的特殊時刻,能夠凝聚更多智慧,更好謀劃未來,開出一屆富有特色的成功論壇。

面對百年不遇的全球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人的生命高於一切,全國上下同心協力,在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方面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各類經濟指標已經出現邊際改善。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其中製造業增長5.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環比提高5.87%,一些消費零售指標也出現積極變化,車市和樓市均在回暖。我們仍面臨經濟下行的較大壓力,但形勢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轉變,一個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這次百年不遇的疫情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要更加重視以人的生命健康為中心推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要更加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要更加重視全球合作和保護產業鏈的完整穩定,要更加重視經濟社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應該也必須同舟共濟,協同發展,我們將為此不斷努力。

當前,我們正處於「十三五」規劃收官、制定「十四五」規劃宏偉藍圖的重要時期。全國「兩會」已勝利閉幕,對全年工作進行了部署。金融系統要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做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從經濟發展實際出發,加強逆周期調節,堅持總量政策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全力支持做好「六穩」、「六保」工作。

二是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要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適應各類市場主體需要,著力打通貨幣傳導的各種堵點,創新金融產品,優化金融結構,提高小微企業貸款、信用貸款、製造業貸款比重。

三是堅持「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加快發展資本市場。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完善信息披露、發行、退市等基本制度,著力增強交易便利性、市場流動性和市場活躍度,健全鼓勵中長期資金開展價值投資的制度體系。強化對市場中介機構的監管,大幅提高對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快推動證券代表人訴訟機制落地,更好保護投資者利益。

四是風險應對要走在市場曲線前面。在經濟下行壓力和各種不確定條件下,要增強預判性,理解市場心態,把握保增長與防風險的有效平衡,提高金融監管與金融機構治理機制的有效性。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內外部風險衝擊,實現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五是深化改革開放。中國將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出臺和落實金融改革開放舉措,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權益。應創造條件和氛圍,排除幹擾,共同落實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央政府將堅持「一國兩制」,支持香港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作用,切實保護各國在港企業和投資人權益,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上海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動力源,在新的發展階段,上海的金融、科技和產業潛力巨大。上海正努力打造擴大金融開放的新高地,由衷希望上海立足自身優勢,大膽開拓,不斷創新,在金融、科技和產業良性循環與三角互動方面進行新探索,在引領未來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衷心祝願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易綱:保持流動性合理寬裕,

帶動全年貸款新增近20萬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通過視頻連線方式發表主題演講。

易綱表示,今年以來,金融部門向企業讓利主要包括三塊:一是通過降低利率讓利;二是通過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推動讓利;三是銀行減少收費讓利。下半年貨幣政策還將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預計帶動全年貸款新增近20萬億,社融規模增量超過30萬億元。

易綱表示,降準和再貸款都是央行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前者表現為央行資產負債表的縮表,後者表現為擴表,但這幾年央行擴表和縮表的規模大體相當,資產負債表規模穩定在36萬億左右,這與國際主要央行大幅擴表的機理不同。不過,相比之下,我國商業銀行近年來規模持續擴張,貸款不斷增長,這也表現出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的提高。

易綱表示,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是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措施,疫情應對期間的金融支持政策是階段性的,要注意激勵約束相融,關注政策後遺症,保持總量適度,並提前考慮相關工具的適時退出。

易綱表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可以在人民幣自由兌換和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等方面先行先試,只要符合反洗錢反恐怖融資規定,正常的貿易和投資需要資金都可以自由的進行。

易綱表示,上海正在成為開放的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全球一流的投資者只要投資人民幣資產,首先會想到上海。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貨幣政策處於正常空間,人民幣對主要可兌換貨幣保持較高利差,對國際投資者保持較高的吸引力。

郭樹清:中國不會搞大水漫灌、

赤字貨幣化和負利率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通過視頻連線發表主題演講。

政策性銀行安排信貸投放計劃

比去年多增1萬億

郭樹清表示,今年政策性銀行安排信貸投放計劃比去年多增1萬億,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安排專項紓困資金合計1000億元,並新增1000多億轉貸資金規模主要提供給中小銀行,尤其是網際網路銀行。

支持資本市場發揮更廣泛作用

加大權益類資管產品發行力度

郭樹清表示,銀保監會將支持資本市場發揮更廣泛作用。今年以來,社融增量中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佔比達35.9%,銀保監會將推出多項舉措支持資本市場發展。例如,增加機構投資者數量;加大權益類資管產品發行力度,支持理財子公司加大權益類理財產品發行比重;推動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基金、保險公司的深度合作,鼓勵銀行將更多符合條件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納入合作名單;引導商業銀行穩妥處置非標資產;支持保險公司通過直接投資、委託投資、公募基金等渠道增加對資本市場的投資力度;對保險公司的權益類資產配置實施差異化監管等。

中國不會搞大水漫灌、

赤字貨幣化和負利率

郭樹清表示,各國已經出臺的財政金融刺激措施規模之巨史無前例,但邊際效用逐步遞減。目前看,疫情還可能在較長時間內與我們的生活共存。一些國家還在醞釀進一步的刺激政策,建議大家三思後行,應當為今後預留適度空間,中國不會搞大水漫灌、赤字貨幣化和負利率。

郭樹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嚴重影響中國,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也深受其害。大災當前,世界各國必須放下分歧,攜起手來,緊密合作。全球產業分工體系是經過幾十年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是各國順應市場規律和發展趨勢充分合作的產物,對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進社會福利發揮了巨大作用。任何「推倒重來」或「另起爐灶」都是不經濟不划算的,將大大損害人類共同利益,而且在短期內也是難以實現的。

易會滿:加快科創板引入做市商制度、

研究允許IPO老股轉讓、發布科創板指數

本屆論壇輪值主席、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要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的機制優勢,繼續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加快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更好保護和提升投資者活躍度,嚴肅市場紀律,淨化市場環境。

具體來看,關鍵表述有這些:

1、中國資本市場實現了正常開市和常態化運行,重點領域風險呈邊際收斂,市場韌性明顯增強,支持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2、春節以來,全球主要市場接連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劇烈震蕩。在這次疫情危機未解除之前,這種情況還可能會出現。

3、進一步完善滬倫通業務,拓寬ETF互聯互通機制,共同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支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4、證監會將繼續推進科創板建設,加快推出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許IPO老股轉讓等創新制度,抓緊出臺科創板再融資辦法,推出小額快速再融資制度,發布科創板指數、研究推出相關產品和工具,支持更多「硬科技」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5、堅定推進市場化改革,尊重市場規律,不作行政幹預,更好保護和提升投資者活躍度,形成投融資均衡發展、市場交易高效透明、各類投資者積極參與的市場生態;

歷次危機的兩點啟示

易會滿表示,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正在並將持續對世界政治、經濟和金融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大家普遍認為這次由疫情引發的系列問題,兼具了1918年大流感、1929年-1933年大蕭條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部分特徵,應對難度前所未有。面對這一重大關口,我們有必要從歷次危機中汲取經驗教訓,深化對危機形成、演變和應對的規律性認識。其中,至少有兩點啟示:

一是深化國際合作是有效應對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必然選擇。危機爆發後,決策者總是面臨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和經濟問題政治意識形態化的挑戰。大蕭條時期,以斯穆特一霍利關稅法案出臺為標誌,各國採取「以鄰為壑」的保護主義政策不僅未能解決問題,反而導致全球貿易急劇萎縮、金融市場動蕩,成為誘發深度危機的重要因素之一。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主要經濟體以G20等多邊協作機制為紐帶,推出巴塞爾協議III,設立金融穩定委員會,共同加強宏觀審慎監管,有力推動了危機化解和世界經濟復甦。實踐證明,全球性的危機需要全球共同解決方案,各國唯有本著命運與共的情懷團結協作,才能避免「大蕭條」的危機重演。

二是專業高效的政策協同是阻止危機擴散和經濟陷入惡性循環的關鍵所在。歷次危機的應對表明,迅速恢復市場信心,避免恐慌情緒蔓延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是危機救助措施的首要目標和政策著力點。凡是危機中應對比較有效的國家,政府都能夠果斷出手,通過財政、貨幣和金融穩定政策的「組合拳」,及時紓困止血,穩定市場預期。這是經濟金融體系能夠儘快走出危機泥潭,恢復生機和活力的重要推動力量。這些寶貴的歷史經驗,為科學應對當前疫情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和金融市場震蕩提供了有益借鑑,是應該長期堅持下去的。

疫情危機沒有解除之前

全球金融市場還可能劇烈震蕩

易會滿指出,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金融業和資本市場總體保持了穩健運行。主要有以下體會:

一是堅定擴大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不僅沒有因疫情而放緩,反而進一步加快。證券基金期貨機構外資股比限制提前全面放開,6家外資控股證養公司已順利落地。QFII/ RQFII全面取消額度限制,與境外機構投資者保持及時溝通、增進互信,外資總體保持了淨流入。加強與境外監管機構合作,共同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保持定力,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科創板制度創新、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新三板改革等重大舉措正陸續落地實施。

二是堅持科學監管,在充分尊重規律的基礎上體現監管溫度和彈性。疫情發生以來,一方面堅持按規律辦事,充分發揮市場自我調節和創新發展的機製作用。另一方面,辯證把握監管的原則性與靈活性,體現區別對待、分類施策的監管導向,較好實現了市場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三是強化各方協作,著力提升金融治理效能。與歷次應對股市風險事件相比,這次資本市場應對疫情衝擊的政策合力更強,效果也更明顯。在國務院金融委的統一指揮協調下,各有關單位密切配合,共同加強形勢研判,加大了貨幣、財政和金融監管政策的協調力度。中國資本市場實現了正常開市和常態化運行,重點領域風險呈邊際收斂,市場韌性明顯增強,支持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繼續加強與境外金融監管機構

和國際金融組織的合作

易會滿指出,疫情對人類社會造成的衝擊和影響是巨大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也因此出現了暫時性困難。但總的看,國際分工的內在邏輯和市場規律並未發生根本改變,全球化中遇到的問題只能在全球化的發展中去解決。流動流通是資本的天性,融合發展是金融的主流。「後疫情」時期,我們要主動適應新的形勢變化,堅持相向而行,創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式,共同推進全球金融合作和金融風險防控,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發展。

易會滿表示,當前,全球金融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個24小時「全天候」接續交易的運行網絡,不同時區、不同地域的股票、債券、外匯和大宗商品市場之間高度聯動,在為全球經濟貿易提供有力支撐的同時,金融風險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交叉傳染的特徵也日益凸顯。春節以來,全球主要市場接連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劇烈震蕩,在這次疫情危機沒有解除之前,這種情況還可能繼續出現。在特殊時期,沒有哪一個經濟體、哪一個金融市場可以獨善其身,也沒有零和遊戲,面對危機和風險挑戰,唯有加強合作,守望相助,才是唯一出路。

易會滿提出,新的起點,需要新的眼界、新的格局和新的胸懷。中國證監會將繼續加強與境外金融監管機構和國際金融組織的廣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共同建立打擊跨境證券違法違規行為的執法聯盟,共同解決加強全球上市公司審計監管合作的路徑問題,共同維護各國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些也是在新起點上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新要求、新內涵。

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

易會滿表示,受疫情影響,全球貿易、投資、消費明顯下降,供應鏈產業鏈遭遇梗阻,供需兩端受挫。面對困境,我們金融行業必須主動積極作為,更好發揮促進要素資源全球配置、便利跨境投融資活動和支持產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功能。

「資本市場要肩負起助力更高水平開放的使命。開放是現代經濟體系和成熟金融市場的基本特徵,也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必由之路。」易會滿指出,中國證監會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共享的理念,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持續深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進一步優化滬深港通機制,擴大滬深股通的投資範圍和標的,不斷豐富內地和香港全方位多層次務實合作,進一步完善滬倫通業務,拓寬ETF互聯互通機制,共同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支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我們也熱忱歡迎各國投資者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中國市場,投資中國市場,在互利共贏中推動全球經濟金融融合發展。

科創板建設:將引入做市商制度、

研究允許IPO老股轉讓、發布科創板指數

易會滿表示,資本市場要肩負起推動創新轉型的使命。戰勝疫情、恢復經濟發展最終離不開科技力量的支撐。回顧歷次全球性經濟金融危機,科技進步和技術革新是走出危機的根本所在。這次疫情勢必助推新產業新科技快速發展,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的機制優勢,大力推動科技、產業與金融的良性循環,助力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實現再連接、再優化、再鞏固。證監會將繼續推進科創板建設,加快推出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許IPO老股轉讓等創新制度,抓緊出臺科創板再融資辦法,推出小額快速再融資制度,發布科創板指數、研究推出相關產品和工具,支持更多「硬科技」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易會滿表示,堅決貫徹「六穩六保」方針,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防範金融風險和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繼續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切實增強中國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適應性,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要努力創造中國資本市場良好的發展生態。

更好保護和提升投資者活躍度

對財務造假零容忍

易會滿表示,健康的市場生態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圍繞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資本市場的總目標,將以貫徹落實新證券法為契機,加快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著力構建權利義務邊界清晰、市場運行規範有序、市場主體誠信自律的制度生態;堅定推進市場化改革,尊重市場規律,不作行政幹預,更好保護和提升投資者活躍度,形成投融資均衡發展、市場交易高效透明、各類投資者積極參與的市場生態;進一步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對財務造假等惡性違法違規保持「零容忍」,嚴肅市場紀律,淨化市場環境。

大力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易會滿表示,中國證監會將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支持資本市場重大改革創新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試。

在要素市場建設方面,將繼續支持上海股票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開放發展,支持交易所與境外市場加強多種形式的合作,進一步提升國際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國際定價影響力。

在支持行業機構做優做強方面,將繼續鼓勵和支持外資金融機構設立或控股證券基金期貨機構,為外資機構造公平良好的市場環境;繼續支持本土機構充分利用上海發展優勢,努力打造國際一流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

在優化金融法治環境方面,將繼續加強與司法機關合作,支持上海在證券代表人訴訟、全國性證券期貨糾紛調解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努力建設法治誠信資本市場的示範區。

易會滿主席

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的主題演講

尊敬的李強書記,尊敬的易綱行長、樹清主席、龔正代市長、功勝副行長,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作為本屆論壇的共同輪值主席,首先我謹代表中國證監會向在疫情防控特殊背景下,線上線下如約參會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同時,對於陸家嘴論壇十二年來的發展與成就,向上海市委、市政府表示熱烈的祝賀!

剛才,劉鶴副總理發表了重要致辭,既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出現的邊際變化,總結了疫情防控中「四個更加重視」的深刻認識;又對貨幣政策、服務實體經濟、加快發展資本市場、風險應對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等五個方面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特別是提出了「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的九字方針,這對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們將認真學習領會,積極貫徹落實。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正在並將持續對世界政治、經濟和金融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大家普遍認為這次由疫情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兼具了1918年大流感、1929-1933年大蕭條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部分特徵,應對難度前所未有。面對這一重要關口,我們有必要從歷次危機中汲取經驗教訓,深化對危機形成、演變和應對的規律性認識。其中,至少有以下兩點啟示。

一是深化國際合作是有效應對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必然選擇。危機爆發後,決策者總是面臨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和經濟問題政治意識形態化的挑戰。大蕭條時期,以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出臺為標誌,各國採取「以鄰為壑」的保護主義政策,不僅未能解決問題,反而導致全球貿易急劇萎縮、金融市場急劇動蕩,成為誘發深度危機的重要因素之一。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主要經濟體以G20等多邊協作機制為紐帶,推出巴塞爾協議III,設立金融穩定委員會,共同加強宏觀審慎監管,有力推動了危機化解和世界經濟復甦。實踐證明,全球性的危機需要全球共同解決方案,各國唯有本著命運與共的情懷團結協作,才能避免「大蕭條」的危機重演。

二是專業高效的政策協同是阻止危機擴散和經濟陷入惡性循環的關鍵所在。歷次危機的應對表明,迅速恢復市場信心,避免恐慌情緒蔓延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是危機救助措施的首要目標和政策著力點。凡是危機中應對比較有效的國家,政府都能夠果斷出手,通過財政、貨幣和金融穩定政策的「組合拳」,及時紓困止血,穩定市場預期。這是經濟金融體系能夠儘快走出危機泥潭,恢復生機和活力的重要推動力量。這些寶貴的歷史經驗,為科學應對當前疫情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和金融市場震蕩提供了有益借鑑,是我們應該長期堅持下去的。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面對這次全球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社會正加快恢復發展,中國金融業和資本市場總體保持了穩健運行。我們主要有以下體會。

一是堅定擴大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不僅沒有因疫情而放緩,反而進一步加快。證券基金期貨機構外資股比限制提前全面放開,6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已順利落地。QFII/RQFII全面取消額度限制。與境外機構投資者保持良好溝通、增進相互信任,外資總體保持了淨流入。加強與境外監管機構合作,共同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保持定力,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科創板制度創新、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新三板改革等重大舉措正陸續落地實施。

二是堅持科學監管,在充分尊重規律的基礎上體現監管溫度和彈性。疫情發生以來,我們一方面堅持按規律辦事,充分發揮市場自我調節和創新發展的機製作用。另一方面,辯證把握監管的原則性與靈活性,體現區別對待、分類施策的監管導向,較好實現了市場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三是強化各方協作,著力提升金融治理效能。與歷次應對股市風險事件相比,這次資本市場應對疫情衝擊的政策合力更強,效果也更明顯。在國務院金融委的統一指揮協調下,各有關單位密切配合,共同加強形勢研判,加大了貨幣、財政和金融監管政策的協調力度。中國資本市場實現了正常開市和常態化運行,重點領域風險呈邊際收斂,市場韌性明顯增強,支持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隨著疫情影響的持續發酵,未來全球可能出現經濟深衰退、金融高風險、要素低流動的不利局面。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維護全球金融市場平穩運行,推動世界經濟復甦,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們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下面,我想結合本次論壇的主題,再談些思考和認識。

(一)直面新起點

疫情對人類社會造成的衝擊和影響是巨大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也因此出現了暫時性困難。但總的看,國際分工的內在邏輯和市場規律並未發生根本改變,全球化中遇到的問題只能在全球化的發展中去解決。流動流通是資本的天性,融合發展是金融的主流。「後疫情」時期,我們要主動適應新的形勢變化,堅持相向而行,創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式,共同推進全球金融合作和金融風險防控,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發展。

當前,全球金融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個24小時「全天候」接續交易的運行網絡,不同時區、不同地域的股票、債券、外匯和大宗商品市場之間高度聯動,在為全球經濟貿易提供有力支撐的同時,金融風險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交叉傳染的特徵也日益凸顯。春節以來,全球主要市場接連發生了歷史罕見的劇烈震蕩。在這次疫情危機未解除之前,這種情況還可能繼續出現。在特殊時期,沒有哪一個經濟體、哪一個金融市場可以獨善其身,也沒有零和遊戲。面對危機和風險挑戰,唯有加強合作,守望相助,才是唯一出路。

新的起點,需要新的眼界、新的格局和新的胸懷。中國證監會將繼續加強與境外金融監管機構和國際金融組織的廣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共同建立打擊跨境證券違法犯罪行為的執法聯盟,共同解決加強全球上市公司審計監管合作的路徑問題,共同維護各國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些也是在新起點上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新要求、新內涵。

(二)擔當新使命

受疫情影響,全球貿易、投資、消費明顯下降,供應鏈產業鏈遭遇梗阻,供需兩端受挫。面對困境,我們金融行業必須主動積極作為,更好發揮促進要素資源全球配置、便利跨境投融資活動和支持產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功能。

一是資本市場要肩負起助力更高水平開放的使命。開放是現代經濟體系和成熟金融市場的基本特徵,也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必由之路。中國證監會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共享的理念,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持續深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進一步優化滬深港通機制,擴大滬深股通的投資範圍和標的,不斷豐富內地和香港全方位多層次務實合作,進一步完善滬倫通業務,進一步拓寬ETF互聯互通,共同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支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我們也熱忱歡迎各國投資者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中國市場,投資中國市場,在互利共贏中推動全球經濟金融融合發展。

二是資本市場要肩負起推動創新轉型的使命。戰勝疫情、恢復經濟發展最終離不開科技力量的支撐。回顧歷次全球性經濟金融危機,科技進步和技術革新是走出危機的根本所在。這次疫情勢必助推新產業新科技快速發展,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的機制優勢,大力推動科技、產業與金融的良性循環,助力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實現再連接、再優化、再鞏固。我們將繼續推進科創板建設,加快推出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許IPO老股轉讓等創新制度,抓緊出臺科創板再融資管理辦法,推出小額快速融資制度,支持更多「硬科技」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發布科創板指數,研究推出相關產品和工具。

(三)實現新願景

留得青山,贏得未來。疫情終將過去,我們也必將迎來一個歷經疫情大考而更加穩健向好的美好未來,這是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願景,也是我們金融人為之奮鬥的方向和目標。我們要努力推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助力經濟加快復甦,世界主要經濟體紛紛出臺超預期的刺激政策。可以預見,在「後疫情」時期,全球流動性充盈甚至泛濫是大概率事件,各主要金融市場將可能共同面臨「資產荒」的問題,優質上市資源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在這方面,中國資本市場應該有更多的擔當。我們將堅決貫徹「六穩」「六保」方針,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防範金融風險和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繼續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切實增強中國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適應性,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我們要努力創造中國資本市場良好的發展生態。健康的市場生態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圍繞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資本市場的總目標,我們將以貫徹落實新證券法為契機,加快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著力構建權利義務邊界清晰、市場運行規範有序、市場主體誠信自律的制度生態;堅定推進市場化改革,尊重市場規律,不做行政幹預,更好保護和提升投資者活躍度,形成投融資均衡發展、市場交易高效透明、各類投資者積極參與的市場生態;進一步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對財務造假等惡性違法違規保持「零容忍」,嚴肅市場紀律,淨化市場環境。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將肩負新的使命、踏上新的徵程。中國證監會將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支持資本市場重大改革創新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試。在要素市場建設方面,我們將繼續支持上海股票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開放發展,支持交易所與境外市場加強多種形式的合作,進一步提升國際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國際定價影響力。在支持行業機構做優做強方面,我們將繼續鼓勵和支持外資金融機構設立或控股證券基金期貨機構,為外資機構創造公平良好的市場環境;繼續支持本土機構充分利用上海發展優勢,努力打造國際一流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在優化金融法治環境方面,我們將繼續加強與司法機關合作,支持上海在證券代表人訴訟、全國性證券期貨糾紛調解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努力建設法治誠信資本市場的示範區。

最後,衷心祝願本屆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衷心祝願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邁上新臺階、實現新跨越!

相關焦點

  • 劉鶴領銜一行兩會重磅發聲!金融系統堅持「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
    財聯社(北京,記者 高豔雲)訊,陸家嘴(600663,股吧)論壇召開,劉鶴領銜一行兩會重磅發聲!6月18日,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今日在上海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書面致辭。一方面是貨幣政策整體方向偏寬鬆,但是和全球的大水漫灌有差別,為今後預留一定的政策空間,當前主要在於調降實體經濟的利率;另一方面是資本市場的重要性再次抬升並將發揮更廣泛積極的作用,從加強監管到法治保障再到市場活力,全方面推動市場改革,讓資本市場更好的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和實體經濟轉型。另外,郭樹清主席也提出,在堅定對外開放的同時,風險的傳染性和複雜性也會增大,境外資金的大進大出同樣需要謹慎。
  • 重磅!一行兩會齊發聲!關於數字貨幣、房地產,透露重要信號...
    近日,一行兩會負責人同時撰文,就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提高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比重等問題重磅發聲。研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央行將完善調節銀行貨幣創造的流動性、資本和利率約束的長效機制。
  • 一行兩會「掌門人」發出深化金融改革最強音|融資|實體經濟|金融...
    因此,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肩負著完善金融體系、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使命。近日,一行兩會「掌門人」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就金融監管、改革、發展共同發聲,唱響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強音。「貨幣政策還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預計帶動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近2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將超過30萬億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展望下半年貨幣政策方向時表示。
  • 劉鶴重磅定調!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投資正向這些產業轉化!經濟...
    4、 要高度重視結構調整,防止重複建設,合理提高市場集中度,增強市場主體核心競爭力,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5、 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始終根據市場形勢和經濟增長需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政策穩定。6、 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 盤前必讀丨一行兩會重磅發聲,螞蟻集團上市發行方案公布
    要求進一步抓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落實,更好發揮積極財政政策效能。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指出,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人民生命至上、先控制疫情再穩步恢復經濟的決策完全正確,「六穩」、「六保」工作卓有成效,我國主要經濟指標逐季度向好,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  劉鶴強調,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保持政策穩定。
  • 劉鶴:各類經濟指標已經出現邊際改善
    在6月18日的論壇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等高層集體發聲,對疫情衝擊、貨幣政策、資本市場等做出了相應的表態。從整體上看,本次論壇更為聚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金融改革創新。
  • 重磅解讀!劉鶴主持的金融委會議釋放三大政策信號,事關中小銀行...
    5月4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召開第二十八次會議,聽取支持經濟復甦、加快中小銀行改革發展、打擊資本市場造假行為等工作進展情況匯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疫情發生以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持續加大。在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的形勢下,我國股市、債市、匯市總體平穩運行,韌性較強。
  • 十大關鍵詞折射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新動向
    全國兩會期間,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富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特色資本市場成了業內關注的焦點。具體來看,嚴監管、支持新經濟、完善退市等資本市場關鍵領域的舉措是代表委員們以及專家聚焦的高頻詞。
  • 劉鶴、易綱、郭樹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髮來書面致辭。劉鶴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從經濟發展實際出發,加強逆周期調節,堅持總量政策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全力支持做好「六穩」、「六保」工作。
  • 預測之七: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支持資本市場
    七、貨幣政策將支持資本市場的發展,資本市場面臨發展新機遇  我國一直採取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體系,以銀行貸款為代表的間接融資比率過高,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比例相當不協調。2003年前三季度,股票市場累計融資同比下降4.6%。
  •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逐步改變「貨幣多、資本少」的金融結構
    摘要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逐步改變「貨幣多、資本少」的金融結構】要解決金融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結構性問題,重點任務就是要調整優化金融市場體系結構。一要逐步改變我國當前「貨幣多、資本少」的金融結構。
  • 劉鶴5000字演講(PPT):談了經濟、風險、資本市場
    (原標題:劉鶴5000字演講實錄(附PPT):關於中國經濟運行、金融風險處置、資本市場改革)
  • 一行一會發聲:貨幣政策要保持三個不變 數字人民幣推出沒時間表
    劉國強表示,為了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增強服務小微企業,服務「三農」的能力,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健全銀行資本補充的體制機制,支持銀行利用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創新型的資本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推動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補充中小銀行資本,深化中小銀行改革,健全適應中小銀行特點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防控機制。
  • 防止房地產過度金融化、構建監管科技應用框架,一行兩會發聲透露了...
    在2020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上,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鄭薇等重磅嘉賓出席,針對數字貨幣、房地產市場、資本市場、人民幣匯率等熱點問題進行了一一回應。
  • "一行兩會"重塑金融監管 部門人事需要數月落定
    確定機構改革方案僅是一個開始,在「一行兩會」新格局下,金融監管的職能劃分、部門融合、人事調整才是改革落地重點;隨著監管體制優化,高速發展的金融市場以及個別混業、跨界金融業務,將面臨抽絲剝繭、回歸本源。
  • 「克強經濟學」對資本市場的含義
    一時間資本市場人心惶惶。6月24日,恐慌情緒達到高點,A股出現大幅下跌。一時間,「錢荒」之聲不絕於耳。  在此背景之下,資本市場紛紛猜測,央行可能已經改變過去予取予求的資金供應模式,從而逼迫金融機構「去槓桿」。而這一反常做法,很可能得到了高層授意。巴克萊銀行率先將這一新的政策動向命名為「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
  • 中國資本市場歷史性意義如何理解?
    撰稿|渾水研究院執行院長 趙士勇短短200多天,從去年11月初的宣告到改革方案逐步清晰再到正式開板,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一個全新板塊——科創板。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上海市市長應勇共同為科創板開板。這是歷史性一刻從2018年11月初中央領導正式宣告將設立科創板,到今天正式開板,只用了200多天,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奇蹟,也是歷史性時刻。如何理解科創板的歷史意義?
  • 解讀|如何理解劉鶴所提「風險應對要走在市場曲線前面」?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在6月18日開幕的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髮來書面致辭。劉鶴表示,風險應對要走在市場曲線前面。在經濟下行壓力和各種不確定條件下,要增強預判性,理解市場心態,把握保增長與防風險的有效平衡,提高金融監管與金融機構治理機制的有效性。
  • 劉鶴68篇論文及23次講話分析:讀懂中國經濟格局
    摘要:通過對劉鶴經濟思想的學習,得到以下幾點心得:通脹不是簡單的貨幣現象,通脹回歸合理水平需要供求結構的再調整。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與上世紀90年代後期相反,繼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只能鬆了過剩產能供給、鬆了資本利得、加劇了貧富分化、進而緊了有效需求。通脹究其根源是再一次出現的深層次產需結構矛盾。
  • 創業板註冊制「承上啟下」 「九字三化」勾勒資本市場改革方向和目標
    劉鶴指出:「要逐步把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交給市場,穩步增加長期業績導向的機構投資者,回歸價值投資的重要理念,推動信息充分披露,全面淨化市場生態,建設誠信守法資本市場。同時,更加重視形勢研判和主要關聯因素分析,努力走在市場曲線前面,創造良性發展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