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草莓,AI和頂尖農人誰更厲害?比賽揭曉了

2020-12-20 新民晚報

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昨天,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

圖說: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左二和左三為獲獎代表鄭劍鋒、林森 龍遇春 攝(下同)

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賽事吸引了全球超過17支AI隊伍參加,經過初選之後,共有4支AI隊伍入圍決賽,一同進入決賽的還有大賽主辦方特邀及報名的4支頂尖農人隊伍。

7月22日開始,4支AI隊伍分別在阿姆斯特丹、北京、南京和昆明,遠程控制位於雲南富民縣國家高原雲果產業園內的智能化溫室,利用尖端數字設備和人工智慧,遠程種植草莓。4支頂尖農人隊伍則親臨比賽現場,依靠種植經驗,與AI隊伍在草莓的品質、產量、投入產出比等指標上展開全面比拼。

此次大賽評委及科學顧問團隊陣容豪華,匯聚了中國數字農業領域的諸多頂級專家,評委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領銜。「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獨特賽制安排也吸引了國內外科研工作者和極客群體的關注。

12月16日,大賽評委會公布比賽結果:除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冠軍之外,AI組亞軍和季軍分別由來自雲南的「智多莓」隊和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的AiCU隊獲得。安徽省長豐縣4名女性農人組成的豔九天隊獲得頂尖農人組卓越獎,來自遼寧丹東的聖野漿果隊和來自江蘇句容的紀榮喜勞模工作隊分別獲得頂尖農人組的先鋒獎和創新獎。

「此次多多農研科技大賽,鼓勵青年探索高性價比的人工智慧種植方案,通過多輪角逐,頂尖農人團隊展示了傳統種植技術的價值與意義,人工智慧團隊驗證了新技術和新模式的可行性。」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助理代表張忠軍表示。

圖說:紀榮喜勞模工作隊、豔九天隊、聖野漿果富民隊的頂尖農人隊伍在比賽基地內

人工智慧更勝一籌

令業內更關心的是AI隊伍和頂尖農人隊伍的比拼結果——機器能否在農業種植領域戰勝人?12月16日,大賽評委會揭曉了產量、投入產出比和甜度等三項指標的對戰結果:AI組的草莓產量平均值高於傳統農人組平均值196.32%;AI組投入產出比平均值高出傳統農人組平均值75.51%;傳統農人組的果實甜度整體均值高出AI組5.24%以上。

「AI組較好的水肥、溫度和空氣溼度控制促進了植株的快速生長和開花掛果,實現了較好的產量。投入產出比與產量正相關,AI組較高的產量提升了投入產出比。傳統組栽培基質含水量少,相較AI組,果實甜度更高。」大賽技術支持專家、雲南省農科院研究員阮繼偉解釋道。

在4個月的決賽期間,參賽的AI隊伍建構了各自的草莓AI種植管控系統,讓AI模仿人類專家,實現了草莓種植的自動化。草莓AI種植管控系統,相當於AI種植大腦,其包括生長模型、種植決策、生長狀態識別等模塊,涉及多個機器學習的算法。

比賽過程中,每支隊伍的草莓AI種植管控系統,通過傳感器獲取外部環境、水肥等數據,再基於設定的草莓生長模型,向控制草莓生長的外部設備輸出決策。難點在於形成實時的、正確的決策。各支AI隊伍的最終比賽成績的排名,就在於AI決策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換言之,就是AI大腦是否足夠「聰明」。

AI組冠軍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正是基於知識圖譜,構建了一套更為「聰明」的草莓AI種植管控系統,最終在產量和投入產出比上都取得最高分,奠定勝局。

新民晚報記者 金志剛

相關焦點

  • AI種草莓VS頂尖農人,誰會贏?
    4支頂尖農人隊伍則親臨比賽現場,依靠種植經驗,與AI隊伍在草莓的品質、產量、投入產出比等指標上展開全面比拼。此次大賽評委及科學顧問團隊陣容豪華,匯聚了中國數字農業領域的諸多頂級專家,評委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領銜。「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獨特賽制安排也吸引了國內外科研工作者和極客群體的關注。
  • 頂尖農人種植草莓完敗人工智慧 長豐將引入AI技術種草莓
    經驗豐富的草莓種植高手與人工智慧PK種草莓,究竟誰種出的草莓品質更好?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於12月16日揭曉結果:從產量、投入產出比和甜度等三項指標的對戰結果來看,AI隊多項指標超越頂尖農人隊。記者了解到,本次參與決戰的4支全國頂尖農人隊伍中就有安徽長豐的豔九天巾幗隊,她們種出的草莓拔得頂尖農人組頭籌。
  • AI對陣頂尖農人 誰能種出更多草莓?
    阮繼偉正在測試參賽隊伍的草莓硬度 這是一場關於誰能種出更多優質草莓的比賽。對決雙方一邊是擁有雄厚技術的AI團隊,他們不用親臨現場,數字設備、縝密的算法是他們的「武器」;另一邊是國內頂尖的農人團隊,數十年的種植經驗和農人的勤勞品質,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在各自負責的種植大棚內經過120天的耕作,比賽有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 草莓AI種植競賽:人工智慧比拼頂尖農人
    新華社昆明12月20日電(記者姚兵 陳倩慈)人工智慧與頂尖農人比拼農業種植,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草莓AI種植競賽「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便搭建了這樣一個競賽平臺。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結果日前揭曉:AI隊在多項指標佔優,奪得決賽冠軍。
  • 用AI種草莓 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結果揭曉
    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亞軍和季軍分別由來自雲南的「智多莓」隊和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的AiCU隊獲得。安徽省長豐縣4名女性農人組成的豔九天隊拔得頭籌,獲得頂尖農人組卓越獎,來自遼寧丹東的聖野漿果隊和來自江蘇句容的紀榮喜勞模工作隊分別獲得頂尖農人組的先鋒獎和創新獎。
  • 頂尖農人VS人工智慧,誰種的草莓更甜?
    一邊是全球頂尖科研院所的青年科學家,一邊是種植數十年草莓的頂尖農人,到底誰種的草莓更甜?12月16日,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結果出爐,數據顯示,AI組平均草莓產量達到了傳統農人組的3倍,但傳統農人組的草莓口感更甜,平均甜度高出AI組5.24%以上。
  • 國內首屆草莓AI種植大賽結果揭曉 AI隊多項指標超越頂尖農人隊
    7月22日開始,4支AI隊伍分別在阿姆斯特丹、北京、南京和昆明,遠程控制位於雲南富民縣國家高原雲果產業園內的智能化溫室,利用尖端數字設備和人工智慧,遠程種植草莓。4支頂尖農人隊伍則親臨比賽現場,依靠種植經驗,與AI隊伍在草莓的品質、產量、投入產出比等指標上展開全面比拼。
  • 國內首屆草莓AI種植比賽,人工智慧更勝一籌
    7月22日開始,4支AI隊伍分別在阿姆斯特丹、北京、南京和昆明,遠程控制位於雲南富民縣國家高原雲果產業園內的智能化溫室,利用尖端數字設備和人工智慧,遠程種植草莓。4支頂尖農人隊伍則親臨比賽現場,依靠種植經驗,與AI隊伍在草莓的品質、產量、投入產出比等指標上展開全面比拼。
  • 頂尖農人和人工智慧昆明「對戰」種草莓
    來源:中國新聞網圖集 圖為農人組查看草莓苗生長情況。 劉冉陽 攝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新電商拼多多共同發起的「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草莓種植大賽正在昆明進行。23日,記者走進比賽現場,感受傳統農法和人工智慧的「對戰」。此次大賽,吸引了來自全球超過17支AI隊伍,超過108人報名。最終,來自荷蘭、江蘇、雲南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的4支人工智慧隊伍,和來自遼寧、江蘇、安徽、瀋陽等地草莓種植大縣的4支頂尖農人隊伍進入決賽。他們將開展為期120餘天的種植競賽,就產量、效益、品質,一決高下。
  • 產量高、效益好,國內首屆草莓AI種植比賽,人工智慧更勝一籌
    7月22日開始,4支AI隊伍分別在阿姆斯特丹、北京、南京和昆明,遠程控制位於雲南富民縣國家高原雲果產業園內的智能化溫室,利用尖端數字設備和人工智慧,遠程種植草莓。4支頂尖農人隊伍則親臨比賽現場,依靠種植經驗,與AI隊伍在草莓的品質、產量、投入產出比等指標上展開全面比拼。
  • 全國勞模與AI比拼種草莓,是一種什麼體驗?
    同他一起上飛機的,除了鎮江市的幾位草莓種植高手外,還有一大包農家肥和鏟子等農具——這也是紀榮喜為參加第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特意準備的「秘方」,並且一下飛機就肩扛到了比賽基地中。「其實就是普通的油渣,在底肥裡添加了這個,種出來的草莓才更香甜。」
  • AIvs農民 誰能種出更多草莓?
    來源:北京青年報原標題:AI vs 農民,誰能種出更多草莓? | 深度報導記者/郭慧敏「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的競賽大棚這是一場關於誰能種出更多優質草莓的比賽。對決雙方一邊是擁有雄厚技術的AI團隊,他們不用親臨現場,數字設備、縝密的算法是他們的「武器」;另一邊是國內頂尖的農人團隊,數十年的種植經驗和農人的勤勞品質,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在各自負責的種植大棚內經過120天的耕作,比賽有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 中國首屆草莓人工智慧種植大賽結果揭曉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中國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賽事吸引了全球超過17支AI隊伍參加,經過初選之後,共有4支AI隊伍入圍決賽,一同進入決賽的還有大賽主辦方特邀及報名的4支頂尖農人隊伍。
  • AI種草莓,比最強人類多兩倍:首次農業人機大戰結束了
    在拼多多平臺中,有這樣經歷的農產品數不勝數,不過這家公司並不滿足於讓農民的貨賣得更好,還希望變革生產的源頭——今年 7 月,一場大棚裡的「人機大戰」在雲南拉開了帷幕,參賽的人類和 AI 圍繞如何種好草莓展開了比拼。種草莓的人機大戰,AI 還是更勝一籌。
  • 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出爐 北京青年科學家聯隊獲得AI...
    7月22日開始,4支AI隊伍分別在阿姆斯特丹、北京、南京和昆明,遠程控制位於雲南富民縣國家高原雲果產業園內的智能化溫室,利用尖端數字設備和人工智慧,遠程種植草莓。4支頂尖農人隊伍則親臨比賽現場,依靠種植經驗,與AI隊伍在草莓的品質、產量、投入產出比等指標上展開全面比拼。
  • 北京青年科學家聯隊獲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AI組冠軍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賽事吸引了全球超過17支AI隊伍參加,經過初選之後,共有4支AI隊伍入圍決賽,一同進入決賽的還有大賽主辦方特邀及報名的4支頂尖農人隊伍。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國內首屆草莓AI種植大賽人工智慧更勝一籌
    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12月1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
  • AI贏了種草莓比賽,未來農業還需要農民嗎?|中國青年說
    昨天,一場農業領域的人機大戰揭曉了比賽結果,以人工智慧為加持的新農人戰勝了傳統農人。在這場種草莓比賽中,AI贏了。農業已經不再是一件「土味兒」十足的事情,隨著科技的加持,農村這片藍海正在變得活色生香。本期《中國青年說》,我們邀請全國勞動模範、傳統農人紀榮喜,建智科技首席專家、新農人程飈,一起聊聊年輕人和未來農業。
  • 這屆農民,已經和AI叫板種草莓了
    讓人直呼,果然是玩開心農場長大的一代人。儘管由於微生物和有機養分不同,我們並不能把土豆種到月球。但這背後反襯出的,則是國人在科技發展的今天,依然沒有忘卻農業生產變革需求的初心;以及對於「能不能把菜,種到月球」這種純樸訴求中的,農業科技化發展的展望。
  • AI贏了種草莓比賽,未來農業還需要農民嗎?| 中國青年說
    昨天,一場農業領域的人機大戰揭曉了比賽結果,以人工智慧為加持的新農人戰勝了傳統農人。在這場種草莓比賽中,AI贏了。本期《中國青年說》我們邀請全國勞動模範、傳統農人紀榮喜,建智科技首席專家、新農人程飈,一起聊聊年輕人和未來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