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人這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算短,匆匆幾十年一晃而過,我想每個人在這幾十年中都會留下一些遺憾,對程志平,無法落葉歸根,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也是一生痛事。
程志平,出生在浙江溫州一個偏僻的小農村,溫州人以經商聞名,這種特殊的經商之道,也流淌在程志平身上,雖然沒讀過書,但從小就跟著父親做起了一點小生意。
1931年抗日戰爭打響,在戰火紛爭的年代,湧現了不少的有志之士,程志平雖有心抗日,但一家老小都要吃喝,家中就他一個青壯年,他需要賺錢養家餬口。
他捕過魚、販賣過柴米油鹽,可那個時候,難有好市場,程志平打算去國外闖一闖,1933年,程志平購置了一些瓷器,買了一張票,前往了法國。
瓷器和船票花光了他所有的積蓄,這趟旅程,對他來說就是一場豪賭,他不了解國外的市場,但聽說外國人都喜歡中國的瓷器,他也想靠著販賣瓷器賺上一筆錢。
中國的瓷器,確實在海外非常受歡迎,自從絲綢之路開通以來,絲綢、瓷器就成了我國對外的一張明信片,明清兩朝時期,中國的瓷器更是熱銷海外。
程志平並不是第一個前往海外創業的溫州人,翻閱歷史書籍,自唐朝開展「海上是絲綢之路」以來,沿海的溫州人帶著致富的夢想前往了世界各地,即便有不勝枚舉的失敗案例,但依舊有數以萬計的人,承擔著巨大的風險前往海外創造財富,這就是程志平堅信的高風險、高回報。
程志平漂洋過海來到了法國的殖民地加彭,他將自己的攤位設在了讓蒂爾港,瓷器生意跟程志平想像的熱銷不太一樣,生意慘澹,他待了數天,賣出的瓷器連他的日常開銷都難以維持,程志平不得不將這批瓷器低價出售,又換了一張船票回歐洲,再找創業的機會。
然而,程志平卻因為睡過頭,完美錯過了發船時間,程志平被迫留了下來,沒有收入的他只能找工作,他在一家麵包房當烤麵包師傅,待了三年,攢下了一筆錢,程志平又生起了創業的心,他移居到了埃丁布埃州。
埃丁布埃州面積不大,是一個楔形半島,直插大西洋,東面又是瀉湖,臨近大海,程志平將自己的捕魚本領,發揮的淋漓盡致,在當地慢慢也有了名氣,也得到了當地人的讚賞,更重要的是獲得了當地米耶內族首領女兒的青睞,兩人結了婚,程志平也正式在加彭安家落戶。
程志平靠著經營捕魚和伐木業致富,在妻子的協助下,他的公司發展壯大,上世紀50年代,一場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爆發,西方公司只能裁員來度過危機,但是程志平沒有這麼做,他沒有捨棄一個工人,經濟困難時期,他變賣家產給工人發工資,程志平跟工人眾志成城一起度過了這場大危機。
當經濟開始復甦時,程志平迅速向全球銷售木材,一舉成為了龍頭老大,他不僅收穫了財富,更是得到了當地人的讚譽和支持,當地人都叫他「平父親」,在眾人的支持下,他當選了埃丁布埃州市長,一連兩任,任職期間,大力發展經濟,免費提供各種服務。
1985年,71歲的程志平去世了,加彭的總統親自為他舉行了國葬,對程志平來說,事業很成功,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他在晚年時期始終都念叨的故鄉,無法落葉歸根成為了人生一大遺憾,他叮囑兒子一定要回去看看。
程志平的兒子讓·平並沒有繼承父親的公司,他走入了政臺,在2016年贏得了總統大選,他始終銘記父母的教誨,多次攜帶妻兒返回浙江溫州祭祖,他總是很自豪的說:我是中國人的後裔。
回到溫州讓他倍感親切,作為常年漂泊在外的遊子,讓·平同繼承中國人特殊的落葉歸根傳統,他的「回歸」讓溫州添上了一筆光輝,也讓中非兩國的友誼添上了精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