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經濟發展越來越好,農村老百姓收入高了,日子也滋潤了,但隨之而來的農村攀比風也開始「抬頭」,特別是結婚攀比之風,現在的農村結婚彩禮「行情」可謂一日一變,上漲幅度超乎想像,已經和農民收入增長幅度嚴重脫鉤,導致一些農村家庭苦不堪言,甚至出現了因婚返貧現象,情況堪憂。
一是習俗負擔。宴請賓客擺酒宴的真正內涵應該是「熱至鬧之、喜慶祝福」,男女成婚歷來就有彩禮之說,但如今卻被攀比之風所左右,使傳統習俗嚴重「變味」,完全可與農村陋習對上號。不管有錢還是沒錢,皆拼場面、爭臉面,有錢的「秀」,沒錢打腫臉充胖子「秀」,實在沒辦法「秀」的結不了婚。普遍認為彩禮是男方的財力展示,更是女方的面子,就這樣原本的良風美俗,卻讓操辦喜事換了樣,規矩變成了枷鎖、燙手的山芋。比如,在農村常見的「家門口式」婚禮,克隆了城市婚宴的全套程序,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歡樂喜慶背後藏著的還是辛酸與負擔。
二是雙重壓力。結婚「奢華」,雖然贏了面子,但對於大部分農村家庭來講,帶來的卻是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壓力,沉重的負擔。當前,結婚攀比的名目繁多,過於強調配置,多少有些經濟壓力。一方面是彩禮配置,「天價彩禮」已是屢見不鮮,如今除了「三金」、有房有車外,還要有禮金幾萬到幾十萬,這種「天價彩禮」並非某一地的個別現象。另一方面是婚宴配置,除了豐盛的菜餚,還有搭臺的 「歌喉鑼天」,看上去是為婚慶或各類喜事助威添彩,實際上流行上臺「點歌」攀比。
三是攀比盛行。農村攀比之風盛行,更深層次的是價值觀的扭曲。各種新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的輸入,嚴重的衝擊著傳統道德規範。農村攀比風越刮越大,就是人們傳統的價值觀念出現了變化,而傳統道德的約束已經逐漸失去了作用的一種結果,折射出人們與道德漸行漸遠,偏離了傳統道德的正常軌道,擺在大眾面前的是道德滑坡、道德崩潰、文化缺失等現象。央視網曾報導,農村地區動輒十幾萬的天價彩禮問題,許多家庭為支付高額彩禮而花光積蓄甚至一夜返貧,也有人因付不起彩禮而淪為「剩男」。如此看來,婚姻觀已太過物質,彩禮成彩禮,花光積蓄、「因婚返貧」,不僅僅是父母舉債,恐怕更是孝道的缺失。
凡此種種,都是農村價值扭曲的現象,更不應該聽之任之。綜合而言,可以從兩方面整治。
一方面,要強化地方引導。大力倡導正確的主流價值觀,對傳統民俗進行改造,並加以推廣,獲得一種普遍的認同。當前,制約農村不良習俗方面的規定是一個空缺,各地可因地制宜制定相應約束,引導村民自覺行為。
另一方面,要強化村規完善。加強文明建設,創新操作方式,如村裡可成立「接地氣」的「紅白理事協會」,引導農村家庭弘揚新風婚事新辦。
個人認為,農村的攀比之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轉變風氣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需要久久為功,讓貧困的農村娃可以順順噹噹、心平氣和地娶個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