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人為學中文各顯神通:舉家搬遷 僱普通話保姆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美華人為學中文各顯神通:舉家搬遷 僱普通話保姆

華人家長和孩子參加雙語故事會。(美國僑報網援引《洛杉磯時報》)

  中新網3月18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編譯報導,隨著中國崛起,越來越多的華人從過去為了融入美國主流文化而不願說中文,逐漸轉變為熱衷於學習中文。有些華人甚至為了讓孩子上中文浸入式學校而舉家搬遷。

  據《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報導,該報的華裔記者常辛迪(Cindy Chang,音譯)幼年時隨家人移民來美。當開始上學時,她很不情願說中文,因為全班只有她一個亞裔,她覺得說中文很格格不入。於是,父母同意了常的做法,家裡也只說英文、用刀叉。

  常稱,那時「全球化」的說法還沒發明,移民都希望能融入新文化,而非繼承原文化。那時很多華裔家庭和常家一樣,並不逼迫孩子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常上大學時認識很多華二代學生,他們甚至不會寫自己的中文名字。

  而如今,隨著中國崛起,甚至一些自己中文都說不地道的華二代移民,都要求子女學習普通話。對雙語教育的熱情不僅限於華人虎媽,也不限於雙華裔家庭。

  現在的華裔孩子,不再逃離周六的中文浸入式課程。在以多文化著稱的南加州,在家中說原籍國語言已經司空見慣。

  在亞裔佔人口多數的聖馬利諾市,雙語教學成為大熱產業。克洛威爾公共圖書館(Crowell Public Library)周六雙語故事會的創始人谷(Vanessa Koo)見證了時代差別。二十年前她兒子成長的年代,多數華人家庭對雙語教育並不感興趣。而現在,每個周六都有二三十個孩子來雙語故事會學中文,其中多數是華裔後代,也有一些孩子來自單亞裔家庭。

  與過去不同,現在很多亞裔家庭都迫切希望保留住本國文化根基,讓自己的孩子在國際就業市場佔據有利地位,這些移民子女從小就在特設的雙語和雙文化環境中成長,而非自由發展。

  常現在是《洛杉磯時報》的一名中文採訪記者。她稱,自己的一個朋友甚至僱傭了只會說中文的保姆照顧她兩歲的兒子,保證孩子能在關鍵的語言學習期接觸到中文。

  參加雙語故事會的一名華裔媽媽梅(Joan May Lamond)稱,她為了讓孩子能參加中文浸入課,特意搬家到帕薩迪納市(Pasadena)。她的老公雖不是華裔,但對這一決定很支持,儘管上班路程因此更遠了。

  梅自己的中文也僅是五年級水平,但她儘量使用中文來跟兩個孩子交流,並下載了很多中文學習軟體給他們使用。(馬柯斯)

相關焦點

  • 中文教育,海外華人的焦慮與堅持
    長大後的他們很多都成了中文溝通不暢的「外國人」,回到祖國懷抱,一張口,英語流利地道,普通話蹩腳打結,對比鮮明。01文化認同遠比血統重要在海外青少年眼中,中文學習到底有多難?隨著中國實力的綜合提升,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經濟的增長同時也帶來了文化的流行傳播,不只海外華僑華裔開始注重子女的中文教育,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開始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產生濃厚興趣。目前,除中國以外,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已超過1億,就連美國總統川普的孫女也有中文保姆專門教她中文。
  • 川普外孫女一曲《茉莉花》背後:中文保姆成「搶手貨」
    這甚至帶動了中文保姆生意的火爆,不少家庭紛紛開出高額薪水,甚至出現兩家競價爭奪一名中文保姆的「盛況」。那麼,美國的孩子們究竟是通過怎樣的渠道和方式學習中文的呢?中文保姆的生意又有多麼火爆?下面,就讓紅星新聞來為您扒一扒。
  • 商務部關注大中城市僱保姆難、僱保姆貴問題,正設法解決
    商務部部長 鐘山: 再一個短板,就是城市裡家政服務,尤其是大中城市僱保姆難、僱保姆貴,要僱一個好的保姆、滿意的保姆是非常不容易的。出現這個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是供給和需求不匹配的問題。其實,我國農村還有很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但進城很難,沒有專業,沒有門路。所以是「兩難」:僱家政人員難,到城裡找工作難。
  • 美媒:伊萬卡家庭引領中文熱 僱中國保姆孩子每周上中文課
    參考消息網5月1日報導 美媒稱,當伊萬卡·川普5歲的女兒阿拉貝拉·庫什納本月早些時候為來訪的中國領導人演唱一首中文民歌的時候,這一場景在中國引發了許多人的感情流露。而在美國,此事很可能在其他年幼中文學習者的父母當中引起至少是少許的羨慕。
  • 教育深1°丨中文教育,海外華人的焦慮與堅持
    長大後的他們很多都成了中文溝通不暢的「外國人」,回到祖國懷抱,一張口,英語流利地道,普通話蹩腳打結,對比鮮明。 01 文化認同遠比血統重要 在海外青少年眼中,中文學習到底有多難?
  • 「中文熱」給海外華人發福利
    圖為在中國駐美使館活動中,伊萬卡·川普和女兒阿拉貝拉參觀中國的傳統工藝。最近,川普的外孫女阿拉貝拉在「習特會」上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背誦《三字經》和唐詩的視頻火遍了網絡。這名5歲的小女孩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贏得了網友的紛紛點讚。許多媒體爆料稱,阿拉貝拉能達到這樣的中文水平,離不開她的華人保姆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中文熱」的背景下,會中文的華人保姆在海外吃香起來,同樣受益的還有其他廣大華人。
  • 外國都把中文普通話推廣成這樣,我不好意思說我是華人.
    簡單來說,就是:華人學英語+漢語;馬來人學英語+馬來語;印度人學英語+印地語。多學一門語言,需要話費的精力,各位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如果現在讓Harry Lee(李光耀)回到當時的時代,他還是會這樣做。
  • 家庭僱菲傭有何風險 僱外籍保姆當心被罰
    此前,她們做飯、唱英文歌的視頻被家政公司掛到網上推廣菲傭服務,「英語導師、貼心保姆」是菲傭家政服務最大賣點。然而即將登門的僱主並不知道其中暗藏風險:這些看上去「完美」的菲傭持旅遊籤證在中國打工屬於違法行為。   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了解到,儘管僱菲傭違法,但仍有一些家政公司瞄準這一市場,將外籍勞務人員以旅遊者身份帶入內地,線上推廣外籍保姆服務。
  • 扎克伯格開84萬年薪,只招中文保姆
    最近,一條來自美國矽谷的招聘信息,迅速從招聘網站Indeed一路炸鍋到了華人的朋友圈:招聘能說中文的嬰兒保姆,不用負責打掃,只需專心照顧寶寶。這個保姆的福利待遇不要太好啊!還能上半個月休半個月......而最重要的一條要求就是——會!說!中文!
  • 僱更多普通話人才,對付中國
    香港《南華早報》20日消息,為幫助應對中國,美國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亞當•希夫19日給美國政府「出招」:「僱傭更多普通話人才」。《南華早報》:美國議員亞當•希夫呼籲僱傭普通話人才,以應對中國的挑戰報導稱,這位經常批評總統川普的民主黨議員當天在布魯金斯學會上的一場活動發出上述「呼籲」。
  • 臉書(Facebook)CEO花84萬招一名會說中文的保姆?!別說了,我這就去應聘……
    招聘內容是這樣的:招聘能說中文的嬰兒保姆,11萬到13萬美金年薪(約合84萬人民幣),上五天班休息五天,包含全套醫保、牙科和眼科保健以及一切科技公司等同的福利。What?這是真的嗎?84萬人民幣招聘一名保姆??還要求會說中文???
  • 「中文保姆」成香餑餑?俄羅斯家庭出現罕見一幕,學中文只是一點
    而學中文只是其中一點,今天我們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很多俄羅斯家庭會選擇中文保姆,第一個原因就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學好中文,如果能夠從小就和會中文的人接觸,那麼他們就能夠打下比較好的基礎,在以後學習漢語的過程中,也就會更快,畢竟小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 越來越多印尼華人在學普通話 他們對中國的歸屬感從何而來?
    》文章,文章摘編如下:越來越多的印尼華人學習普通話並且把孩子送到中文學校是為了解決身份危機,還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看上去屬於這個群體」?此後,一些印尼華人開始努力學習中文,或者讓孩子接受中文教育。然而,讓印尼華人找到自己的「根」並非易事,因為如今在學校就讀的這代人的父母大多是1965年以後出生的,在蘇哈託的高壓政權下長大。
  • 加拿大蒙特婁華人舉辦「雲端」普通話視頻大賽
    中新網多倫多10月15日電 在中國與加拿大建交50周年之際,由加拿大蒙特婁華人面向海外青少年舉辦的一場「雲端」海外中文愛好者普通話視頻大賽圓滿落幕。魁北克孔子學院和加拿大七天傳媒攜手舉辦的「紀念加中建交50周年海外中文愛好者普通話視頻大賽:學說普通話 朋友遍天下」活動於8月16日啟動,並在七天傳媒視頻號上線首條視頻。活動歷時2個月,一共上線42條作品。參賽選手的作品獲得累計150多萬觀看量,累計點讚3萬多次。目前,單條作品最高瀏覽量逾18萬次,單條作品最高點讚量逾5700次,這些數據仍在上升中。
  • 扎克伯格給混血萌娃招保姆:年薪84萬,會說中文
    你達到扎克伯格家保姆的資格了嗎?以下是一份仍然有效的來自美國矽谷的招聘信息:招聘能說中文的嬰兒保姆,11萬到13萬美金年薪(約合84萬人民幣),上五天班休息五天,包含全套醫保、牙科和眼科保健以及一切科技公司等同的福利。
  • 扎克伯格高薪招中文保姆?美華人態度謹慎:不好幹
    海外網9月15日電 近日,一條來自美國矽谷的招聘保姆信息在網絡上走紅。僱主為保姆提供了高薪,而且要求其要中英文流利。網友們根據提供的信息猜測,這家僱主極有可能是臉書CEO扎卡伯格。面對豐厚的薪酬和待遇,美國當地華人卻是反應各異。
  • 聚焦2019全國兩會|僱保姆難?你的難題商務部部長也在關心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9日12時25分訊(記者 趙紫東)解決大中城市僱保姆難、僱保姆貴這個難題,商務部部長已經出手了。在今(9)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商務部部長鐘山表示,家政服務是當前服務消費的短板,今年商務部將通過開展「百城萬村」行動解決這個難題。
  • 紐約二齡童說中文比英文還溜 要服務員「抱抱」
    當一群女服務員爭相圍觀後,她們發現小羅傑斯的中文能力還不限於此,她還聽得懂中文,讓她指鼻子,她絕不會指成嘴。  據美國《僑報》報導,小羅傑斯的父母都是曼哈頓的精英人物,一個是私人投資家,另一個是作家。小傢伙講的中文比英文多,得益於她有一個說普通話的保姆。
  • 荷蘭華僑華人各顯神通與祖國共同戰「疫」
    來源:中國網中國網2月15日訊(記者 戚易斌)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牽動著海外華僑華人的心。自疫情暴發起,這一群體便全力以赴支援抗疫。他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日夜奔走,四處募集,將一批批急需醫用物資運往國內,譜寫了華僑華人與祖(籍)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攜手共克時艱的宏大敘事。
  • 中文沉浸式學習是粵語還是普通話 在美家長需分清
    中文沉浸式學習是粵語還是普通話 在美家長需分清 當時所有學生說的都是粵語,舊金山教委會主席胡慧中(Rachel Norton)率領所有教委熱烈鼓掌喝採,並在個人網頁上表示,聽到英語母語學生說著流利的「普通話」,她感動萬分。  事後胡慧中被告知學生所表演的不是中國官方語言的普通話、而是粵語。胡慧中稱,不會說粵語或者普通話的父母,當送孩子到中文沉浸式教學學校時 ,不會了解學生學的究竟是普通話或是粵語,因為學校都標榜是中文沉浸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