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這世上大多數人,都是「孤獨的鬼」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編譯 Marple 國際科學

「人的一生啊

就一堆堆坎坷

不做寂寞的奴隸

不做孤獨的鬼

……」

如果你經常感到孤獨,也許這並不是你的問題。研究發現,孤獨感在現代社會中其實非常常見。

這項研究發表在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上,原文標題為 High prevalence and adverse health effects of loneliness in community-dwell adults across the lifespan : role of wisdom as a protective factor,翻譯成中文就是《終身居住在社區的成年人的孤獨的高患病率和亞健康的影響:作為保護因子——智慧的功能》。

研究人員通過對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某一社區的340名平均年齡為62歲的成年人的研究,這些人的年齡分布範圍在27歲到101歲之間。他們要完成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製的孤獨感測試、社會隔離測試以及流行病研究中心研製的抑鬱量表的測試。

結果發現,這些參加實驗的人員中,76%的人孤獨指數在中級到高級之間。實驗還發現,人們二十多歲、五十多歲和八十多歲時,孤獨感會明顯地增加。但是孤獨感並沒有顯著的性別差異。

研究還發現了有三個因素對孤獨感有著重要的影響:智慧、獨居和心理健康。

我們到底想要什麼?

現代社會中,快節奏的生活,也帶來了各種問題。

該研究的發起者之一,聖地牙哥分校,精神病學和神經科學教授Dr. Dilip Jeste將孤獨定義為主觀痛苦,即你想要的跟你所擁有的之間的巨大差異。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都渴望被看到、理解和接受。我們追求與另一個人產生交流時所獲得的快樂、歸屬感和親密感。但是這種交流若沒有包括同理心這樣的智慧品質,聯繫只是虛無而沒有意義的。

如果我們的性格沒能以一種會讓他人產生共鳴的方式發展起來,那麼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會經常性地感到隔閡,沒有安全感,嚴重的情況下,還會一直處於孤獨的狀態。

另一個能擺脫孤獨感的途徑是發展情緒管理的能力,包括自我調節、自我安慰。當我們情緒激動的時候,更要明智地處理本能的反應:戰鬥、逃跑或者原地凍住。這些只會讓你變得越來越被動。

人際關係對於孤獨的人來說,往往是最難的,它會觸發我們內心深處最深的恐懼感和羞恥感,我們感覺被大家拋棄了。

孤獨也帶來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像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以及抑鬱和認知能力下降等。

而應對孤獨最好的辦法,哲學家認為,首先要學會了解自己,找到內心的平靜,可以通過冥想、瑜伽等,放空自己,集中精力,找到內心的平靜。

另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開展有益的社會交往,找到能理解自己的朋友圈子。朋友之間的友誼是傳遞友情,培養積極的人際關係最好的地方。

孤獨的社會影響力

現代社會中,孤獨無處不在。眾所周知,許多有權勢的商人和著名的政治家,他們都過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下」的孤獨生活,雖然贏得了無人可比的財富和權勢,成為世界的統治者,但往往過著最悲慘、最孤獨的生活。

此時的他們,會試圖通過喝酒、花錢,甚至是吸毒來獲得快樂。

所以,宣揚資本主義、競爭精神的同時,我們也要承認,這種制度可能會扼殺人們的同情心,創造出一個不正常的社會。

如何能兼顧集體福利的同時,也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人們的創造力,獲得更好的生活。這是值得每個人認真思考的問題。

來源: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international-psychogeriatrics/article/high-prevalence-and-adverse-health-effects-of-loneliness-in-communitydwelling-adults-across-the-lifespan-role-of-wisdom-as-a-protective-factor/FCD17944714DF3C110756436DC05BDE9

https://edition.cnn.com/2018/12/18/health/loneliness-peaks-study/index.html

原標題:《研究發現:這世上大多數人,都是「孤獨的鬼」 ,人一生中這三個階段最容易孤獨》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畫皮》:世上本沒有鬼,虧心的人多了,便都成了鬼
    《畫皮》的本意是告誡男士不要被美色所迷惑,美色的皮囊下,可能藏著可以吃人的惡鬼。不知道蒲先生的情感經歷怎麼樣,為何對女色抱有如此大的偏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蒲松齡明面在寫惡鬼,實則在寫人性的險惡,人性的卑劣面就是無常的惡鬼。正所謂世上本沒有鬼,只是虧心的人多了,變成了鬼。這個世界上,到底有鬼怪存在嗎?如果存在,他們又藏在哪裡呢,為何平日看不見呢?
  • 當人們孤獨時有三種狀態。大多數人都很孤獨
    有些寂寞讓人極度無聊,有些寂寞讓人寧靜致遠。與自己相處是一種難得的經歷還是痛苦的經歷?情歌裡有多少歌詞在感嘆自己的孤獨和不幸。似乎每件事都是一個孤獨的錯誤。孤獨使生活黯然失色。但是有多少人認為孤獨是生命的本質。人們赤身裸體來來去去,但有多少人不能一輩子都和對方在一起。在一起經歷了很長時間的人只有他們自己。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大多數人都讀不懂,憑什麼成為經典?
    即便你沒有看過這本世界名著,也一定聽過這本《百年孤獨》,據說大多數人沒能順利讀完這本書,都是在第一頁就卡住了!翻開書就被眼花繚亂的人名嚇退了,但是讀完的人,卻又把這本書說得特別好。外來的冗長人名翻譯成中文後很難記,這是最根本的閱讀和記憶困難。小說反覆還用「奧雷裡亞諾和阿爾卡迪奧」名字劃定相似的性格,體現代代相傳的孤獨宿命,讓人進一步陷入對人名和角色對混亂中。馬爾克斯惜字如金地把最大的信息量壓縮在最少的文字中。
  • 世上最孤獨不該是:越過山丘才卻發現無人等候
    很喜歡李宗盛的《山丘》,那個故事配上那個嗓音,特別是那句: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初聞不識曲中意,再聽卻已逐漸成為曲中人。想法永遠都是美好的,記得前兩年有此工作實在太累,請了假不遠千裡從寧波回到成都放鬆一下,也和在成都的朋友說了,可電話裡永遠都在說著好聽的話:你幾點到,我過去接你。開始還會感到高興,可結果…「我下飛機了,你在哪?啊,我還在玩著遊戲,你自己坐個車過來吧」;那時候我才會感到孤獨吧,也許我們的情誼還趕不上一兩把遊戲。
  • 世上最可怕的是鬼,可是人心呢?
    世上很多人都會說:鬼是最可怕的。可是,真的是這樣嗎?鬼,真的很可怕嗎?來,我們說說人心,或許你說鬼是最可怕的,那是因為你還沒有見過人心,當你見過人心,你才會明白什麼才是最可怕的。世上很多人都是披著一副人的行囊,可是,最後卻幹著讓人難以啟齒的事情。鬼,總是會感覺很可怕,可是不做虧心事,你難道還怕鬼來糾纏你嘛?所以,這個世界上,不要怕鬼,因為鬼不會糾纏你,因為鬼只有怨念才會出現,好端端的哪裡會有鬼。人心呢?每個人的內心裡都有一個想法,人心隔肚皮,你永遠不知道一副行囊下面會是什麼。
  • 研究發現:吃飯有這個習慣的人,容易孤獨
    研究發現:吃飯有這個習慣的人,容易孤獨 2021-01-11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讀這首鬼詩就懂了,看似寫鬼其實寫人
    其實除了這幾位之外,還有一位詩人比較獨特,那就是中唐最具有天才氣質的李賀,也被後人稱為「詩鬼」,一聽這名字就與眾不同,鬼當然是迷信傳說,世上根本就沒有鬼,而李賀的詩風格迥異,還寫過10多首鬼詩,因此才有了這麼一個別稱。
  • 孤獨有多可怕?最新研究發現:一直一個人生活,真的會孤獨死
    這篇文章名為Loneliness in everyday life :Cardiovascular activity ,psychosocial context ,and health behaviors,譯為中文是《日常生活中的孤獨對心腦血管活動、心理以及健康的影響》。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50至68歲的中老年進行調查後,發現孤獨感得分高的人高血壓方面也不容樂觀。
  • 研究:孤獨因素因年齡而異,50歲以上者孤獨報告率最高
    8月6日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BMC公共衛生》(BMC Public Health)的一項研究指出,成年人的孤獨感或因年齡不同而不同。研究得出結論,世上可能不存在一種人人通用的辦法來減少孤獨感,因為與孤獨感相關的因素——例如與朋友家人的接觸,對健康或工作的感知——在成年人生活的各個階段或有所不同。
  •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研究發現孤獨感會讓大腦對人際關係產生...
    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孤獨會改變人類大腦感知人際關係的方式,跟不孤獨的人相比,孤獨會讓神經對不同類型的人際關係產生「更孤獨」的反應。這一發現則是基於腦部核磁共振掃描的結果得出,該掃描聚焦儲存個人社交網絡「地圖」的內側前額葉皮層(mPFC)的活動。
  • 燈下書影|「我在這世上太孤獨」
    「70後」作家弋舟的小說創作,具有非常鮮明的特色,幾無例外地浸潤著對「孤獨」這一主題的深度思考和對人性絲絲入扣的觀照,追求思想的深刻、哲理的思辨、藝術的蘊藉和詩性的表達。他本人亦坦言:「孤獨這一命題,早就是驅動我個人寫作的基本動力。」
  • 大腦為什麼願意相信有鬼?
    根據輿論調查網YouGov在2019年的一項民意調查,40%的美國人都相信幽靈或惡魔的存在。而在我們國家,如今迷信鬼怪之說的也大有人在。那麼,人們為何會相信「鬼」的存在呢?大多數相信世上有鬼的人,都曾有過看似不可解釋的個人經歷。而大多數所謂的「見鬼」經歷,實際上是可以用科學解釋的。
  • 《十一種孤獨》丨世上孤獨萬千,而你屬於這十一
    自認為會取悅大家,結果卻發現總會冷場?和周圍人說話好像特費勁,沒一個人能聽懂?面對著無望的婚姻,不得不背叛愛人?想要堅持夢想,卻被堅硬的現實撞得頭破血流?想向生活妥協時,才發現自己早已像紙團一樣被扔進垃圾桶?如果你沒有類似上述的經歷,那麼,《十一種孤獨》這本書很可能會讓你不屑一顧。因為這是一部關於失敗者的小說集。
  • 孤獨來到世上,也將孤獨離開,既已無心何必對飲,這便是《孤味》
    但她是家中唯一與父親的女友「蔡小姐」聯絡的人,這看在秀英眼裡,是背叛行為,好像「白養了」。可以說,即使陳伯昌離家已經數十年,但三姊妹都還在幫忙林秀英承擔失去丈夫的傷痛與怨恨,甚至分工擔任起父親的角色。就算年歲過去,愛的餘溫已逝,秀英仍然掛著這道傷,女兒們也一起受苦。
  • 比企谷八幡:孤獨的人似乎也擅長發現其他孤獨的人
    孤獨的人似乎也擅長發現其他孤獨的人。這是不是太自私了呢,如果是真正發自內心的追求孤獨,那麼是由要求的,至少不能得到別人的同情,期望獲得別人的關心而去假裝孤獨。這是一種貶低自己價值的行為。真正的孤獨是人內心深處的,不是被人孤立了,所以孤獨。
  • 大腦為什麼願意相信有鬼?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大多數相信世上有鬼的人,都曾有過看似不可解釋的個人經歷。而大多數所謂的「見鬼」經歷,實際上是可以用科學解釋的。首先,最容易看到「鬼」的是那些大腦受過損傷或有神經疾病的人,他們所見的鬼影通常是幻覺(hallucination),這種誤以為的「視覺」完全是在我們大腦內部產生的,不需要任何外部感官刺激。
  • 心理老師告訴你,人生而孤獨,但最好遠離孤獨
    你想成為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人嗎?你想成為一個天才嗎?梵谷就是一個孤獨的人,也正是他的孤獨,讓他眼中的世界與其他的人不同,才讓他畫出了流傳萬世的作品。 那相比於梵谷,你還是想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呢?一個享受生活的平常人呢?
  • 人的精神世界裡,最好的狀態是自在獨行,因為孤獨是生命的禮物
    人在精神世界裡,最好的狀態是自在獨行,這是人生最佳又最高的境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享受精神的孤獨,因為他們並不懂得,其實孤獨,是生命所贈予的禮物。一般人忍受不了孤獨。他們把孤獨與寂寞看成是同樣的,所以不停地尋找解決孤獨的辦法。
  • 事實上所謂的新娘池鬼故事都是人為編造的
    鬼指紋,鬼腳,鬼新娘,這世上真的有鬼嗎?這是香港TVB拍攝的《十二傳說》中的一個例子,該劇以一些民間傳說、禁忌、超自然故事為主,輔以刑偵,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他們又來到新娘的泳池,這裡的風景真的是美,但是一旦美的的風景與那些鬼傳說聯繫在一起,總覺得有點難看。三教授潘朵拉從潭裡那裡撿了一些植物,經過仔細辨認,她發現當天拍婚紗照時,泳池底部為什麼會出現「血」的大池子。
  • 這世上真的有鬼!
    我身旁的A說:      「我昨晚跟我女婿子說這事,他說『那樣的人沒好報!』」      「就是」「就是」「就是」老師們深表贊同。連同我。      「這世上真有報應呢!人可千萬不要做壞事!」      「科學已經證明這世上有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