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晚長」

2020-08-27 HLIFEK康宇醫療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案例,小芳今年7歲了,但是身高卻一直是同伴裡最矮的,小芳媽媽在家裡也沒覺得她有這麼矮,可是一起約出玩的時候尤其明顯,比別人家孩子矮了半頭,小芳媽媽很著急,怕孩子會一直矮小。

於是去醫院進行檢查,結果醫生告知小芳媽媽說「根據小芳的情況,實際年齡雖然7歲,但是骨齡才4歲,對於4歲的骨齡來說,110釐米並不矮。而且最近半年的長了3.3公分,預計一年能長6.6公分,生長速度還可以」。並且表明不用再做進一步的檢查,但是小芳媽媽還是很不放心。

相信家長都有小芳媽媽的疑慮,那麼什麼情況下孩子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呢

身高監測評價作為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指徵,是兒童健康管理的第一步。

事實上,還有很多發育偏離和疾病都會直觀體現在身高和體重的變化上。


有一些家長覺得吃得好睡得好就不需要做管理了,然而等到孩子骨骺線完全閉合,一切都為時

面對身材矮小的孩子父母總是說孩子長個分為「早長、晚長」現在矮點沒關係,以後還會長。


正是不少家長的這種錯誤觀念讓很多身患「矮小症」的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以致遺憾終生。

遺憾終生。

其實,孩子身材矮小有可能患上矮小症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呀!


矮小症,兒童的身高低於同性別、同年齡、同種族兒童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2SD,標準線稱SD),每年生長速度低於5釐米者。以下情況提示患兒生長緩慢:①兒童的生長速度3歲前小於7釐米/年;②3歲到青春期小於5釐米/年;③青春期小於6釐米/年。


臨床上通過準確測量及對比後確定身材是否矮小。

後確定身材是否矮小。

通俗地講,就是一百個同齡同性別兒童按大小個子排隊的最後3人。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是班級裡同性別孩子中個子最矮的,或生長高度少於5釐米時,應考慮孩子可能存在生長障礙。

導致孩子出現矮小症的原因有哪些?

1、遺傳,家族性身高偏矮

孩子本人的生長速度正常,骨齡也正常,矮小情況不嚴重,也無青春發育的延遲,只是父母的身高偏矮,這屬於家族遺傳性身矮。

2、低出生體重兒生長緩慢

這類孩子出生足月但體重小於2500克,又稱足月小樣兒,無家族矮小史,也沒有內分泌異常的情況,生長速度在正常值範圍內,骨齡正常或落後。他們的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正常,但有生長激素分泌節律的改變。

3、垂體性侏儒

這是由生長激素缺乏引起的。罹患垂體性侏儒的男女比例約為3∶1,2~4歲時會發現明顯的生長落後,生長速度每年小於4釐米以下,不過這樣的寶寶肢體還比較勻稱,只是面容幼稚、腹部脂肪堆積,這是這種疾病的典型表現。此外,骨齡延遲常與身高齡相符,出牙、換牙延遲,智力正常。

4、營養失衡

孩子生長發育需要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各種營養元素,可80%以上孩子存在營養攝入嚴重失衡的情況。一天當中攝入量最多的是油炸食品、漢堡包等糖分豐富或熱量高的食物。飲食結構失衡必然導致鈣、鐵、鋅等促進兒童生長發育的營養元素攝入不足,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出現矮胖身材、發育不良等情況。


5、睡眠不足

這是容易引發孩子發育不良、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因為缺乏良好的休息,將嚴重抑制孩子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晚上10時是孩子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而現在父母則往往為提高孩子學習成績而一再延長夜晚的學習時間、縮短孩子的睡眠時間。此外,缺乏運動也是是導致矮小症增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6、亂服補品

臨床調查發現,97%矮小兒童家長認識到了孩子身高偏矮,但只有1.6%的家長意識到這可能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大多數愛子心切的家長採取讓孩子服用補充各種微量元素的保健品;甚至讓孩子把蛋白當成飲品喝、把各種保健品當零食吃。這樣不僅無益於孩子增高,反而會殘害孩子稚嫩的腎臟,過量服用鈣劑,影響骨骼發育;過量補鋅,孩子性早熟;過量補鐵會腹瀉;長期服用魚肝油會引起慢性中毒;服用蜂王漿,會引起內分泌失調和性早熟,甚至

據調查,90%的矮小症患兒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鬱、內向等心理或行為障礙,影響孩子未來升學、擇偶、就業等,不少職業對身高也有一定的要求。

身材矮小對孩子的影響

據調查,90%的矮小症患兒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鬱、內向等心理或行為障礙,影響孩子未來升學、擇偶、就業等,不少職業對身高也有一定的要求。

國外研究證實矮小兒童與正常兒童相比,更容易被欺負、排斥等,容易導致自卑甚至抑鬱。

未來生活質量

1. 求學2. 工作3. 婚姻

心理問題

1. 自卑2. 抑鬱症

關注兒童生長發育中家長要避免哪些誤區?

(1)把「矮小」當成「晚長」,錯過最佳的幹預治療機會;

(2)矮小是因為缺鈣、缺鋅、缺營養,最終補出結石,影響孩子健康;

(3)父母矮,孩子肯定矮的錯誤觀念誇大了遺傳因素的作用,放棄了長高的機會;

(4)輕信保健品、增高藥,花了冤枉錢還延誤治療;

(5)誤以為女孩初潮、男孩變聲長喉結才開始發育,錯過長高機會。

日常生活還應注意

1、 均衡營養

豐富、均衡的營養素供給是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

2、有效運動

督促孩子每天堅持20~40分鐘的有氧運動,可刺激生長激素分泌,促進骨骼的生長。

3、充足睡眠

生長激素夜間分泌達高峰 ,年齡越小,睡眠需要時間越長,早睡對如何科學關注身高?

1、 定期體檢

觀察身高增長速度,1歲內每3個月一次,1歲以後6個月隨訪一次,計算一年的生長速度,2歲後每年身高的長速大於5釐米的寶寶就可以排除矮小情況。

2、 採取正確養護方法

對於單純矮小的兒童,在養護時應該特別注意以下要點:

採取正確養護方法

對於單純矮小的兒童,在養護時應該特別注意以下要點:

  • 保證充足睡眠,加強體格鍛鍊與戶外陽光照射等,以促進其生長。
  • 要特別注意營養均衡,但不可以因為寶寶身高矮就給寶寶吃大量的補品,因為其中可能含有激素等,可能刺激兒童提早發育成熟,造成矮小。

3、如果發現有生長偏離,及時就醫。

兒童綜合發展評價系統

兒童體格發育評估

兒童體格發育情況評價,圖表直觀化展現。

兒童全營養指導

根據4種膳調方式,4種指導方式,出具兒童基於營養、運動、心理、睡眠、飲水的全方位指導方案。



相關焦點

  • 孩子矮小不一定是"晚長" 也可能是疾病|矮小症|內分泌|新生兒|身高...
    孩子矮小是否屬於晚長型?父母身高矮,孩子會遺傳嗎?偏矮的孩子需要進行幹預助長嗎?生長激素治療安全嗎?這些身高問題常常困擾著家長們,有些家長對孩子矮小認識存在誤區,甚至採取不當的措施,揠苗助長,使孩子錯過了長高的機會。
  • 別把矮小症當是晚長,這些情況你有嗎?看完就清楚了
    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長得矮問題上不以為然,都現在這個年代了,還有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長的矮,是發育晚,以後會追上的,但是有些孩子可能患有矮小症,正是因為家長的這種誤區最後耽誤了孩子長高的最佳時期,後悔不已。
  • 孩子一直不長個兒,如何分辨是晚長還是矮小症?主要看增長速度
    引言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孩子一直不長個兒,家長們就會懷疑自家孩子是不是晚長,是不是營養跟不上了,然後開始給孩子吃各種鈣片、維生素片啥的,之後就等待孩子身高增長恢復正常,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認識誤區,家長們普遍將孩子不長個子歸結於營養不足
  • 孩子只是長個兒晚?百個娃有三個矮小症,別大意
    可不少家長都跟張媽媽有類似觀點,認為孩子身高可以長到18歲,晚點長還長更高。結果錯過了幹預孩子長個子的黃金期。據統計,我國兒童矮小症發病率約為3%,其中僅1%的患者自覺就診,而真正接受治療的患者不到1‰。
  • 從這一點,看孩子是「矮小」or「晚長」!
    不過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對孩子身高矮小並不重視,他們認為孩子是晚長,肯定能等到「躥個子」,那實際生活中,晚長的機率有多大呢?上述誤認為「晚長」導致身材矮小追悔莫及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此,劉醫生認真提醒一下各位家長,是否晚長不能憑經驗,更不能憑感覺!阿根廷足球巨星裡奧·梅西:兒童期被診斷為侏儒症(生長激素缺乏症),通過科學合理治療,成為一代巨星。
  • 育兒園丨孩子不長個 當心患了矮小症
    擅長普通兒內科危重症、小兒神經系統、新生兒疾病、矮小症、性早熟及兒科疑難雜症的診治。骨齡超了,孩子長個的機率變小張玉珏主任在門診時接診了年齡14歲、身高只有133cm的女孩茵茵。茵茵雖然身高比較矮,但第二性徵已經非常明顯。
  • 孩子矮小是「晚長」?專家:可能性小 再不重視就晚了
    王素亭說,存在發育晚在醫學上叫體制性的青春期發育延遲。但是不能盲目地認為孩子晚長,晚長是需要條件。第一、晚長是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顧名思義,就是青春期發育延遲,發育前是正常身高或者偏矮一點點,別人都發育,這個孩子沒有發育,暫時性的個子矮。第二,晚長的身高不可能比別人落後太多,比方說落後了10公分或20公分晚長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
  • 孩子矮小是「晚長」?專家:可能性小 再不重視就晚了
    王素亭說,存在發育晚在醫學上叫體制性的青春期發育延遲。但是不能盲目地認為孩子晚長,晚長是需要條件。第一、晚長是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顧名思義,就是青春期發育延遲,發育前是正常身高或者偏矮一點點,別人都發育,這個孩子沒有發育,暫時性的個子矮。第二,晚長的身高不可能比別人落後太多,比方說落後了10公分或20公分晚長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
  • 孩子矮小一定會晚長麼?科學認識 「矮小」與「晚長」!
    研究表明:在100名等待「晚長」的孩子中,有97%的孩子都被斷送了長高的機會,從而錯過了長高的好時機。那麼,家長們要怎樣科學地認識「矮小」與「晚長」呢?什麼是晚長?晚長通常指「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即在正常童進入青春發育的年齡時,沒有生長加速,但在其他孩子停止生長或生長減慢之後,他卻出現身高猛長的情況。
  • 孩子矮小是「晚長」?專家:可能性小 再不重視就晚了(視頻)
    個子低因發育晚?專家:生活條件好晚長可能性小有家長認為孩子個子低因為晚發育?王素亭說,存在發育晚在醫學上叫體質性的青春期發育延遲。但是不能盲目地認為孩子晚長,晚長是需要條件。第二,晚長的身高不可能比別人落後太多,比方說落後了10公分或20公分晚長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第三就是晚長是青春期發育延遲,但如果孩子已經發育了,就不要再盲目認為孩子晚長。從醫學角度,可以從骨齡初步的評判一下,如果骨齡偏大,那肯定不是晚長。如果骨齡偏小,通過臨床綜合評估,有可能是晚長的話需要找專業大夫去評估。「隨著生活條件逐漸提高,晚長情況越來越少,所以不要盲目、過分相信晚長。」
  • 【天使科普】10歲還不長個,是矮小還是「晚長」?
    「目前已有100000+的家庭關注我們」 有的家長對孩子偏矮小並不緊張,他們認為,孩子「矮小」和「晚長」是一回事,無非是個子長得晚,沒什麼大不了。 這樣的觀點對嗎?
  • 孩子是矮小還是「晚長」,補鈣能增高嗎?
    家長或家裡老人總覺得孩子可能是「晚長」,遲遲不願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最後拖到孩子十多歲,一直不長個子,著急了才帶孩子就診,發現已經為時已晚。」還是「晚長」?矮小症指在相似生活環境下,同種族、同性別和同年齡的孩子身高低於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者(-2SD),或低於第3百分位數(-1.88SD)。
  • 別把矮小當晚長 矮小症的20個治療誤區
    診斷篇——把「矮小」當「晚長」訪談全文  誤區1.不少人把「矮小」當成是「晚長」,那麼,兩者究竟如何區分?  潘慧教授:矮小症是指兒童的身高小於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兒童平均身高的第3百分位(如圖:P3)。
  • 孩子比同齡人矮,那麼該如何辨別孩子是晚長還是本身矮小?
    相信各位家長在生活中,都曾發現過一些孩子比同齡人要矮一些,而有的家長就好奇了,自家孩子比同齡人矮,到底是屬於晚長一類,還是本身個子就矮,屬於長不高的那種。對於這一點,相信很多家長都好奇,那麼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如何辨別孩子是晚長還是身體矮小。
  • 矮小症兒童可能就在身邊,千萬別大意,如何發現孩子矮小症?
    」的危害,或者根本不了解矮小症。如果用以上三個方法,都表明孩子發育存在問題,那基本上可以定義為「矮小症」。但是,若孩子的身高生長速度尚在上述範圍內,且第二性徵出現的比較晚,比如女孩14歲後仍未來月經初潮,男孩15歲後睪丸還未發育,說明他們多半是「發育晚」。
  • 孩子個頭小,是「發育晚」還是「矮小症」?3個方法幫你辨別
    孩子長得慢,有的時候是因為發育晚,其實我們身邊有不少這樣的人,小時候比較矮小,長大之後卻比很多人都高,而有的時候則是因為遺傳或者是疾病原因導致,前者不需要介意,孩子早晚都會長起來,但是後者則需要治療。父母要關注孩子的成長情況,如果孩子真的患有「矮小症」則在第一時間帶孩子就醫檢查。如何辨別「發育晚」和「矮小症」?如何才能辨別出孩子是發育晚還是患有矮小症呢?其實很簡單,因為兩者的根源不同,表現形式當然也會不同,三個方法,輕鬆辨別兩者。
  • 孩子個子矮,是「矮小症」還是「發育晚」,用3個方法就能辨別!
    有人說:孩子還小,以後還會長的,那誰誰誰,二十多歲上大學的時候還長了10公分,還有那誰誰誰……當然,不排除有些孩子「發育晚」,18歲以後還會繼續長高,但這種情況並不多見。我們首先應該懷疑孩子是不是「矮小症」,如果排除了這種病症,那基本上就不需要太擔心了。
  • 孩子身高低,是「矮小」還是「晚長」?孩子身高的秘密懂的嗎?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長高一些,再長高一。男孩了看到NBA球星就興奮,女孩子看到模特們的大長腿就羨慕不已。在如今物質豐富的年代,吃好、吃飽已經不是問題,然而有些孩子的身高增長卻未能如家長所願,成為家長們面臨的一大難題。不少家長覺得兒童「矮小」還可以等一等,指望孩子大一些會「晚長」,殊不知,這樣反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怎樣才能不耽誤矮小孩子的治療時機?
  • 父母身高都不錯,為什麼孩子會患有矮小症?矮小症家長了解多少?
    現在的家長都很關心孩子的生長發育問題,尤其是身高問題,一般家長比較不高都會擔心孩子會不會也長的矮小,家長身高不錯的家長都覺得孩子應該不會有矮小的問題,不要忽視孩子「矮小」的問題,不要因為自己錯誤的觀念耽誤孩子的長高,不要讓身高成為孩子終身的遺憾。最近後臺有收到家長的私信說,父母的身高都不錯,結果孩子卻很長得不高,是怎麼回事呢?
  • 【矮小症】你家孩子身高達標嗎?——矮小評判標準
    面對那些身材矮小的孩子,父母總是說孩子長個分為「早長,晚長」,現在矮一點沒關係,以後還會長。正是不少家長的這種錯誤觀念,讓很多身患「矮小症」的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以致遺憾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