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電影院,這部141分鐘的電影我一共拿出手機刷了九次。恩,刷新了我看大電影的記錄。
有點心塞,沒想到期待了快兩年的《王牌特工2》,居然是這樣一部讓人失望到腳底心都涼透的全程高能脫線片。
在我看來,如果說上一部《王牌特工》能打9分,那麼這一部續集完全是不及格。
電影的故事內容很簡單。有一天Kingsman的據點被反派來了個一鍋端,然後忙著應付國王嶽父大人三年高考五年模擬考核的蛋哥倖存下來,無奈中和梅林一起靠著酒瓶子後面的「再來一瓶」指引找到隔壁美國特工總部,靠著美國表親幫助尋到全世界都找不到的反派波比老窩,最後蛋哥和導演說要恢復記憶就恢復記憶的哈利一起雙劍合璧,拿到解毒藥,拯救全世界的老套故事。
按理說,這樣的故事內容也沒毛病。畢竟這是一部漫畫版的特工電影,誇張變形完全是被允許的;而且在打鬥動作的美感和背景音樂的精彩上確實在歐美電影中尚屬上乘,但問題是,類型電影娛樂化,沒錯;可這一次馬修·沃恩玩太嗨了,丟失了太多電影本身應該有的東西,他,過!線!了!
縱觀整部電影,《王牌特工2》實在是太強調娛樂精神,反派紙片化,幾乎就是好萊塢漫威+007(還編排的四不像),這真是讓人又氣又急:那個在人物塑造上有著明顯辨識風格的,在好萊塢電影屈指可數的,能將類型片拍出鮮明個人印記的馬修·沃恩,去哪了?
情節上,我以為我能看到蛋哥哈利梅林穿著手工西裝牛津鞋,拿著雨傘鋼筆小皮箱耍帥裝酷(傳統英國特工片配置);卻沒想看到的是代號為梅林的英國特工一路高唱美利堅共和國鄉村民謠「小路小路帶我走,我要找媽媽」的神曲,踩爆地雷,和大反派的狗腿子們就地爆炸。
畫面暴起的時候,老夫嚇的摘下眼鏡,擦了又擦。
而黑科技先進到Kingsman據點隨便炸炸就能掃蕩乾淨的反派波比黑勢力團夥,明明牛氣哄哄到口碑炸裂,控制幾億癮君子生命,直接和總統叫板,還能無視全球衛星監控硬生生在地球上(柬埔寨)闢出一大塊毒販據點,額,居然還是逃不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宿命。
整個反派老巢的打手加起來就那么二三十個人,被不穿防彈衣的蛋哥和哈利揮舞著皮箱和雨傘然後就搞定了?!然後那個分分鐘可以讓全球死幾億人的怪阿姨就那麼笑嘻嘻的說出了密碼然後就美滋滋地去領便當了?恩還有啊,導演你怎麼忘了密碼解除時還需要一段倒計時的標準套路呢?
至於義大利雪山搶解藥這一段,恩,看到蛋哥在第二部中已經腦殘到用兩個手指捏著玻璃針管解藥,俺還能說啥?解藥不被打爛算我輸。然後這段內容順勢帶出代號為威士忌的美國特工意圖破壞這次奪取解藥計劃,哈利神一樣的戳穿他的身份還爆了威士忌的頭……額,威士忌如此跳反實在是讓人目瞪口呆,好吧,導演你贏了,你說啥就是啥。
整部電影,這樣的套路槽點數不勝數。如果說這些部分可以用「漫畫和卡通式顛覆」來解釋,那麼人物塑造上,馬修·沃恩簡直丟分丟到姥姥家了。(為什麼是姥姥家不是爺爺家,老夫也不知道)
《王牌特工1》中,蛋哥從一個街頭小混混逐漸成長為高顏值特工,正如他在第二部中說自己是從一條蛆(哈利糾正是毛毛蟲)蛻變成蝴蝶,電影的視角完全是從蛋哥的絕對主角出發,層次分明,形象飽滿;而這次的續集,或者是馬修·沃恩急著向宇宙大電影的好萊塢電影學習,請來一大堆的明星加塞,但是這些角色除了齊刷刷成功分散了應該有的主角戲份外,並沒起到豐滿劇情的作用,也沒和主角形成良好互動,反倒是多了很多不必要的支線,打亂了敘述節奏。
可以理解,《王牌特工1》的成功是傳統類型電影衝破瓶頸,加入反常規娛樂元素獲得影迷集體肯定。而且故事背景和內容可以由人物成長性來展現,既起到人物形象塑造又讓故事飽滿的作用。《王牌特工2》作為續集,在故事背景的敘述上缺少這一段優勢,雖然導演很想在別的方面彌補這樣的先天缺陷,但是他選擇的是突出第一部被人肯定的娛樂元素,試圖衝破漫畫型故事和人物的天花板的方式,但很明顯他做的並不成功,這些反覆堆砌的舊有元素新意不足,還轄制了他的電影故事本身。
於是最後,這部電影人物塑造最後就剩下套路模板來流水線生產。
例如,威士忌被爆頭可以復活;哈利選擇恢復記憶時間可真湊巧,哈利在監控室裡恰到好處的出現蝴蝶幻影導致蛋哥和他的小夥伴陷入危機,以及威士忌早不出現晚不出現,就等怪阿姨被打死了他冒出來搶解藥了等等。
雖然整部電影比第一集有更多的動作戲,更花樣百出的新裝備,例如機器狗,人肉攪拌機、強烈的爆炸、美國義大利柬埔寨等各種地域翻新等等;但是相比起《王牌特工1》中被人一直津津樂道的煙花爆頭,教堂百人斬等戲份,不得不說,還是稍遜一籌。而且正因為這些內容的過度膨脹,導致電影內容本身結構被破壞了。人物形象弱化,故事內容肢解,敘述節奏怪異。
不過,進影院之前,如果抱著看娛樂戲目的倒不會失望,抱著看宇宙大電影同類型影片目的,這部電影也算是無功無過;但是如果抱著來看馬修·沃恩導演的電影想法,恐怕是要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