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了,我的事不用你管!我這輩子就這樣了……」連隊營房前的石凳上,戰士肖新望憋得滿臉通紅,和排長兼心理骨幹肖敏懟上了。
肖新望說出這句話時,心裡已經後悔,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入伍後,他一直憧憬著兩年後能留隊當個班長,平時訓練刻苦,工作積極主動。誰知當兵第二年,因為一件小事,急性子的肖新望和戰友發生衝突,受到處分。
「我這輩子就這樣了。」自那時起,他留下一塊「心病」,認為自己「沒戲」了,做好了打背包走人的準備。
「心病終須心藥治,解鈴還須繫鈴人。」肖敏明白,作為一名基層心理骨幹,如果不能及時解開肖新望的心結,將會給他的軍旅生涯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
肖敏大步追上已起身離開的肖新望。「人心都是肉長的,總能被焐熱。」這一刻,他決定為這名上等兵治「心病」。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肖敏追著肖新望的腳步,繞著營區走了一圈又一圈。兩人從最初的保持距離到慢慢靠攏……一天、兩天,肖新望終於打開心結,把肖敏當成了「知心哥哥」。從那一刻起,他決定調整心態,向心中「另一個自己」看齊。
那年,表現出色的肖新望,被評為優秀義務兵,如願留隊轉了士官。那一天,心中滿是感激的肖新望,跑去向肖敏敬了一個軍禮。
一晃2年過去,肖敏所在的第74集團軍某旅送走一茬老兵,又迎來一茬新兵。肖敏漸漸成為戰士們喜歡的「知心哥哥」。
「為戰友們掃去心靈的陰霾,送去清風陽光,是一件幸福而快樂的事。」作為基層心理骨幹隊伍中的一員,肖敏覺得「自己也變成了最快樂的人」。
一位「知心哥哥」的「心靈密語」
■解放軍報記者 陳典宏 特約通訊員 鄭燁
器械訓練場上,第74集團軍某旅心理骨幹肖敏(左三)為戰友加油鼓勁。彭瑞中攝
「被排斥往往是贏得尊重的開始,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收穫鮮花和掌聲」
上軍校期間,喜歡心理學的肖敏,考取了心理諮詢師三級證書。
2年前下連隊,擔任排長的肖敏工作盡心盡責,群眾基礎好,被連隊指定為心理骨幹。
全連晚點名時,指導員張運天鄭重其事地宣布了這件事。一下連就被委以重任,讓肖敏感到沉甸甸的壓力。
平日裡,肖敏十分關心身邊每名戰友的心理狀況。他發現,大家普遍缺乏心理健康知識,便以各種形式普及相關常識。
基層心理骨幹基本職責中,有一條是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翻看連隊訓練周表,肖敏幾乎找不到自己可以施展拳腳的時間。
「旅裡定期組織心理輔導課,往往是全旅官兵坐在一起上大課,效果並不理想。」既然是指定的心理骨幹,就要對得起連隊的信任,肖敏向指導員張運天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定期組織全連官兵上心理輔導課,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心理工作得跟著官兵思想走。」張運天聽後大力支持,決定讓肖敏每兩周為全連官兵上一次心理輔導課。
備課時,肖敏查閱了大量心理學書籍和相關資料,精心製作PPT、撰寫講稿。他特別想讓大家通過他的授課,學會一些心理學基本常識以及簡單的自我調節方法。
然而,現實很快給他潑了一瓢「冷水」。一聽是上心理課,一些戰友開始小聲嘀咕:「我們又沒有心理問題,給我們講不是浪費時間嗎」「心理骨幹不就是談談心、聊聊天,至於搞得這麼興師動眾嗎」……
望著臺下戰友異樣的眼神,肖敏草草收場。
「心理健康問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每名官兵都應該有過心理困擾和不愉悅的心理體驗。」肖敏沒有洩氣,他始終記得教導員熊松林給心理骨幹說過的一句話:「被排斥往往是贏得尊重的開始,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收穫鮮花和掌聲。」
一次,肖敏對一個班進行心理測評。2名戰士的測試結果超過正常值,他提醒班長多加關注。這名頗有帶兵經驗的老班長不以為然:「沒那麼麻煩,我加強思想教育就行了。」
「其實,不少基層帶兵人缺乏心理學知識,經常把心理問題簡單地等同於思想問題。」肖敏決定就這個問題給大家上一課。他說:有的帶兵人把思想問題當作一個「筐」,什麼問題都往裡裝。如果把心理問題當作思想問題來治,則會「號脈」不準;如果把思想問題當作心理問題,結果會「藥」不對「症」。
「『壓床板』可能是思想問題、可能是心理問題,也可能兼而有之,需要具體分析當事人的情況。」肖敏說,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身上,引發的問題也會不同。比如,心理素質穩定的戰士考不上學,出現情緒波動,可能是思想問題;性格內向的戰士考不上學,出現消極悲觀的想法,可能更需要在心理上加以引導。
「有的官兵認為心理問題看不見、摸不著,不想把『有限的精力』放到『無限的心理問題』上,有些人簡單地把心理疏導等同於思想政治工作,喜歡用『大道理』去教育有心理問題的人,其實是不可取的。」這堂課,讓大家對肖敏刮目相看。
慢慢地,戰友們對肖敏的心理輔導課產生了興趣,課堂上的氣氛也變得越來越活躍。
打開心門,許多戰友有啥開心事、煩心事都喜歡跟肖敏分享。訓練間隙,好多班長主動請肖敏給大家打打氣、鼓鼓勁兒。
訓練間隙,戰友們跟肖敏分享心事。彭瑞中攝
「只有真正了解官兵的所思所想所需,才能做到在思想上『掃雷』,在心靈上『除霾』,守護好基層戰友的心理健康」
一個周末,肖敏發現戰士劉凱手上纏了幾圈厚厚的繃帶。他假裝路過劉凱身旁,「不經意」地問起他的傷。
劉凱吞吞吐吐地說:「沒啥事,前兩天爬障礙時不小心劃傷了。」
劉凱性格內向,平時不大愛和別人交流,最近幾天悶悶不樂,事情可能沒有那麼簡單。
「事出反常必有因。」肖敏沒事就找他嘮嗑,從生活上關心他。
一天下午,肖敏陪劉凱去換藥。路上,劉凱終於把憋在心裡許久的話說了出來。
原來,劉凱的初戀女友前不久提出跟他分手。撂下電話, 劉凱一拳重重地打碎了鏡子,結果把手弄傷了。
「人會在受傷的地方,長出結實的翅膀。」肖敏以「過來人」的經歷分享自己的經驗。兩個人不知不覺聊了一路,劉凱的臉上終於「陰轉晴」。
「心理學上稱為『相悅效應』。」肖敏說,戰友之間有共同愛好、共同話題、共同經歷,情感上自然更加親密。做好心理服務工作,「讀懂」只是基礎,「做通」是更重要的「下篇文章」,前提就是用心用情用愛。
「只有真正了解官兵的所思所想所需,才能做到在思想上『掃雷』,在心靈上『除霾』,守護好基層戰友的心理健康。」肖敏說,心理骨幹只有用真心與官兵交心、用真情付諸不懈努力、用真愛撫慰官兵心靈,才能走進官兵內心。
戰士靳小龍體型偏胖,5公裡訓練成績總是在連隊「吊車尾」,經常在戰友面前抬不起頭。
一次聊天,靳小龍無意中吐露了想選取士官的想法,沒想到引來一片鬨笑。此後,他更加沉默寡言。
一次,連隊電腦「罷工」,好幾個戰士擺弄半天都沒修好。這時,靳小龍湊上來說他可以試試,結果很快將電腦修好了。
肖敏翻閱「兵情檔案」發現,靳小龍入伍前專門學過電腦維修。這就是靳小龍的閃光點,肖敏鼓勵他鑽研修理技術。
「人生的奔跑,不在於瞬間的爆發,取決於途中的堅持,縱有千百個理由放棄,也要找一個理由堅持下去!」平日裡,肖敏一邊鼓勵靳小龍放下心理包袱,一邊陪他加班訓練,教他調整呼吸、步幅、頻率,提高耐力。訓練結束,肖敏都會幫靳小龍做身體放鬆,並告訴他看到自己的進步,相信自己能行。
在肖敏幫助下,靳小龍5公裡訓練成績從不及格達到良好水平,變得自信了許多。
找到了自信,靳小龍漸漸成為連隊的修理「大拿」,不僅維修電腦技術日漸長進,連打草機、電視機、空調等電器出了故障,他都能修。去年9月,他如願選取了士官,還成為連隊的心理骨幹。
靳小龍的改變,讓肖敏覺得自己做的工作很有必要也很有價值。「一顆種子,從破土到含苞,需要衝破累土與石礫,經曆日曬和雨淋,這一切都是成長必經的鍛鍊和磨礪。默默汲取營養,耐心等待,終會迎來最美的綻放。」他用這句話鼓勵靳小龍,也鼓勵自己。
肖敏希望,有更多的種子,破土發芽,迎來最美的綻放。
肖敏向戰友傳授心理調適的方法。彭瑞中攝
「心理骨幹的作用就是在戰友心裡有疙瘩時,給予及時化解,讓陽光照耀在心頭」
那段時間,肖敏發現,剛下連的不少新戰友不同程度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幾名新戰士還悄悄找他尋求幫助。
「排長,自從下連後我經常感到疲憊,擔心自己哪裡做得不好,晚上總是失眠,能給我一些建議嗎?」
「我是一名大學生士兵,在新兵連時我和大伙兒關係都不錯,可是下連後總受到批評,還因為性子急和一名老兵吵了架。現在我很想念新兵連的戰友,該怎麼辦?」
……
「第二適應期是新兵軍旅生涯的一個重要節點,面對新環境、新任務和新的人際關係,他們往往會產生諸多不適應。心理骨幹應該及時疏導,幫助他們儘快融入新集體。」肖敏說。
肖敏運用所學,採用自我心理暗示、故事引導、現場互動等形式,向新戰友傳授釋放情緒的正確方法和減壓技巧,從他們廣泛關注的現實問題入手,耐心解答有關心理知識的疑問,幫助他們掌握自我調適的方法。
課間,肖敏組織新戰友進行「信任背摔」「心理健康操」「悄悄話大聲說」等拓展訓練,讓他們在遊戲中釋放壓力、增進了解,樹立正確面對挫折困難的積極心態,提高自我調節能力。新戰友們都說,肖排長就像一位知心大哥,讓自己在艱難成長中學會了奔跑。
一天下午,官兵們經過高強度訓練後,肖敏將心理輔導的課堂直接搬到了操場。他先播放了一段輕柔的音樂,讓戰友們放鬆身心,隨後才進行授課。
心理疏導結束,雖然他的掌心已經滲出了汗,但聽到大家熱烈的掌聲,看到戰友們一張張開心的笑臉,肖敏開心極了:這次心理疏導成功了!
「心理骨幹的作用,就是在戰友心裡有疙瘩時,給予及時化解,讓陽光照耀在心頭。」肖敏說,心門關了,心理骨幹就要及時拿出打開戰友心門的那把「鑰匙」,及時化解心理困惑,才能避免出現心理問題。
「有時也有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實踐中,肖敏越來越發現,一旦進行專業性強的心理疏導工作時,經常會感到「知識不夠用」。
為了努力提高自己開展心理服務工作的能力,肖敏平時非常注重自我「充電」。他坦言,不僅是自己,基層心理骨幹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能力難提高、培訓機會少,大多依靠「自學成才」。
令肖敏欣慰的是,如今各級越來越重視基層心理服務工作——上級開通了心理服務網絡預約系統和心理諮詢熱線,旅隊建立了心理諮詢室,形成了旅有專門的心理諮詢師、營連有心理骨幹的良好局面。
令人振奮的是,定期組織心理骨幹集訓,邀請經驗豐富的心理專家來旅隊授課、面對面傳幫帶,選派心理骨幹到院校進修代培等,這些像肖敏一樣的基層心理骨幹們期盼已久的好事,不少已經落實,有的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肖敏所在旅定期開展「心理服務下基層」活動,分批次、分時段組織基層心理骨幹們同旅裡的心理諮詢師一道,在基層各營連巡迴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一次次實踐與觀摩,提高了基層心理骨幹的任職能力。
隨著「充電」機會越來越多,肖敏感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了各級領導機關的重視,我幹好心理骨幹的信心更足了!」他說。
「心靈就像一扇門,常開則暢,常閉則幽。」兩年下來,肖敏的言語裡滿是自豪,「作為一名基層心理骨幹,儘管有時不被一些戰友理解,但我願意做打開戰友心門的那把『鑰匙』,迎來清新的空氣也迎來燦爛的陽光。」
(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微調查
讓每名官兵的臉上都陽光燦爛
■解放軍報記者 陳典宏 特約通訊員 鄭燁
前不久,我們以「關於基層心理服務,你的感受如何」為主題,在部分基層單位發起了匿名調查。
調查中,27%的官兵認為,部隊基層心理服務工作宣傳教育力度還不夠,一旦諮詢心理問題就會被其他戰友嘲笑,不少戰友有了心理鬱結,寧願憋在心裡也不願意傾訴出來,有心理諮詢室但進去的人少;33%的官兵認為,學習培訓力度不太夠,很多單位心理骨幹完全是「自學成才」,缺乏經驗、底氣不足;25%的官兵認為,心理服務隊伍力量薄弱,基層部隊缺少專業的心理醫生;10%的官兵認為,軟體硬體設施還不夠完善,缺少相關的訓練軟體和治療設備。
在對200名基層心理骨幹問卷調查中,35%的人認為,不少官兵對心理學的認知不深,缺乏對心理骨幹的崗位認同,工作不好開展;33%的人認為,對官兵心理需求把握不準,開展心理工作方法單一;25%的人認為,缺少相應的激勵機制,難有作為。
基層官兵的反饋,折射出一個共識:基層心理服務工作是一項長期工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基層心理骨幹作為基層部隊開展心理服務工作的中堅力量,是掌握心理情況的「信息員」、宣傳心理知識的「輔導員」、發現心理症狀的「觀察員」、解決心理問題的「疏導員」,作用不可低估。
官兵們普遍認為,心理健康是軍人良好心理素質的前提,是思想政治素質、軍事專業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形成和提高的基礎,也是維護部隊安全穩定,增強戰鬥力、凝聚力的重要因素。隨著社會環境、時代條件和部隊使命任務的深刻變化,對基層部隊心理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戰。
作為開展基層心理服務工作的關鍵一環,基層心理骨幹的能力素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工作質效,必須認清形勢需要強化作為意識、搞好自身定位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學習培訓提高能力素質、勇於實踐探索增強服務實效。
基層心理骨幹的優勢在於身在基層、了解基層,與戰友朝夕相處。他們呼籲,各級在更加重視心理服務工作的同時,能給予他們更多關注,幫助他們快速成長,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相對穩定、持續發展的心理骨幹人才隊伍。
從問卷調查和實際調研中,我們發現在心理骨幹隊伍建設方面,有的單位選拔心理骨幹程序不夠規範、標準不夠明晰;有的單位人員不固定、制度沒保障;有的單位學習培訓力度不夠,不同程度存在隊伍素質薄弱、不穩定等情況。
但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不少單位在加大心理服務宣傳教育力度、引導官兵樹立正確思想觀念的同時,通過嚴格選拔標準、強化激勵措施、搭建學習平臺等舉措,不斷建強用好基層心理骨幹隊伍,充分發揮其骨幹作用,提高了基層心理服務工作質效。
我們相信,通過各級和官兵的共同努力,部隊基層心理服務體系將會越來越完善,每一名官兵臉上都會陽光燦爛。
版式設計:梁晨
(本文刊於《解放軍報》2020年12月14日第5版)
編輯:楊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