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了一篇,但論意境,小和尚勝出

2020-12-15 史問

蘇軾這一生生性豪放,全然不在意那些世俗之事。作為文豪大家,他作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之一,更是惜才如命,從來都是對所見到的佳詩妙詞大加讚賞。蘇軾喜歡吟詩作詞,遇到絕佳的詩詞之時,更是技癢難耐,偏偏要模仿一下,比比高下,將這創作之趣延伸出去。

那句「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正是仿北宋葉江清臣的《賀聖朝.留別》。這仿得比原作要更精彩,可謂青出於藍勝於藍

不得不說,蘇軾的才思卓絕,文字功底深厚,但是並不是每次模仿都是那麼精彩。有那麼兩次,蘇軾技不如人,始終都沒有超越原作的精彩

。除了那一首張志和《漁歌子》,另一首就是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這首《題梵天寺》。說起來這詩作如此有名,我們來看看原作

《題梵天寺》 北宋·守詮落日寒蟬鳴,獨歸林下寺。松扉夜未掩,片月隨行履。唯聞犬吠聲,又入青蘿去。

作者不見經傳,卻是妙手偶得

讓蘇軾心癢的這首詩《題梵天寺》,是北宋一個名為守詮的小和尚所作,小和尚並無名氣,只是梵天寺內的一名普通僧人。

既是普通,除了這首詩以外,並沒有留下其他任何作品。這首詩是守詮夜歸時看到山寺相依的美景,妙手偶得之作。

小和尚將此詩寫於牆上,後來蘇軾在偶然的機會看到這個作品,心中喜愛,就不自覺得仿做了一篇,卻沒料到,這一次我們堂堂大文豪沒有敵過這名不見經傳的小和尚。

《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蘇軾但聞煙外鍾,不見煙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溼芒屨。惟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

小和尚的作品自然是素樸得很,沒有大家題跋,也沒有什麼名師指點,只是悄悄地寫到了牆上,要不是蘇軾仿寫一番,恐怕這詩句也很難流傳至今。

正是因為蘇軾仿寫,眾人才知原作之上乘,守詮應該感謝蘇軾的傳誦之情。包括南宋文人周紫芝等人,都曾經好奇蘇軾為什麼仿這麼一首無名之詩,後來尋訪到守詮的原詩之後,也不得不感慨,蘇軾之詩不如守詮原作的天籟質樸

原作意境悠遠,字句雋永

守詮原作全無做作之詞,描繪出僧人晚歸的夕陽圖:夕陽落日,山林中的蟬音不絕,小和尚獨自一個人走在路上,聽著這自然的聲音,看著這美好的景象。

看似平淡的字句中,描寫的卻是清新的山林意境。緊接著,小和尚寫到自己回到寺中時,寺門並沒有關上,原來是僧人們還在等著他歸來呢,俏皮的一句是,那月亮隨著小和尚的腳步一起走入寺中。

這心境在這一句中被表達得淋漓盡致,想來小和尚剛剛回家,天色就黑了。可是小和尚就是這麼一句比喻,把這個月隨心走的質樸全部鋪陳開來。那片月的靈動,松扉的質樸都是點睛之筆

原作最後一句描繪到,僧人已經睡下,只有犬吠之聲歡迎作者。巧思的是最後一句,寺中所養的狗肯定是熟悉小和尚的。

所以當小和尚進寺之後,就不再吠叫,而是轉身鑽入了青草從中。這寺廟頓時安靜了起來。詩人的巧思和才學,這古樸的山林寺廟描寫得靈動自然,讓人禁不住的寧靜了心緒

蘇軾仿作雖不如守詮那麼靈巧自然,但是卻也不失意味深遠的描繪。守詮之勝,勝在天籟勝雕琢,古人風味的真切情感。

蘇軾的作品豐富,豪邁開懷,像本文中所講的這些讀起來頗有意思的小故事也是很多,您可以專門找一找《蘇軾詞傳》這本書讀一下,了解更多的蘇軾詞。

除了這一本書之外,還集結了《李煜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性德詞傳》《李清照詞傳》和《倉央嘉措詞傳》這幾部書,不妨一起閱讀。

這一系列詞傳,原價238元,現特價折扣只需要79元,點擊下面的連結,來了解詞人的恢宏世界吧。

史問總結:蘇軾以新作迎來原作的流傳至今,頗有識才惜才之功。蘇軾大家,喜愛每一部偉大的作品,小和尚守詮原作以詩覺和聽覺的雙重角度落筆。

平平淡淡中,將自然天籟的美妙意境描繪出來。都說藝術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大抵就是這個意思,小和尚每日在寺中生活,所以每一個景物都不需要特殊編撰,只要據實描繪就是一部美妙的圖畫

平淡字句中的清絕意境是生活的感悟,並非模仿可以得到的,即使蘇軾這樣的大家文豪,也敵不過真誠生活的小和尚之語。

相關焦點

  • 小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一首,相比之下,蘇軾敗了
    讓蘇軾模仿「翻車」的詩,是來自寺廟的以為小和尚寫的。你一天晚上,月朗風清,小和尚在寺廟裡守山,一抬頭,看見了天上的月亮實在是漂亮,突然感覺自己文思泉湧,於是,便隨手在寺院的圍牆上寫下了一首非常厲害的詩句。
  • 蘇軾寫了一首意境優美七言律詩,從後面往前面讀意境更美
    蘇軾,宋代文學家,號東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學修養非常高,其留世的詩中文學成就比較高的有《赤壁賦》、《水調歌頭》、《定風波》、《赤壁懷古》等,其中這些詩都是前難見古人,後難見來者的絕世之作。他的詩的 風格主要以豪放為主,其作品大多是氣勢磅礴,場景宏闊雄壯,景象壯美。
  • 韓愈經常被和尚打擾,寫了首拒絕的詩,情商超高,讀完佩服不已
    比如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北宋文學家蘇軾,他就和許多僧人都是非常好的朋友,還因此流傳下來了許多的佳話。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他與佛印和尚之間的種種小故事,二人之間你來我往的小過招,當真非常有趣,讓人感到啼笑皆非。不過世事無絕對,雖然像蘇軾一樣喜歡與和尚交往的為人有不少,當然也有人是非常排斥的,比如說唐朝中期的文學家韓愈。
  • 和尚借宿被拒之門外,靠一首詩得到主人歡心,對和尚盛情款待
    在古代,和尚是一個中立的人群。他們因為善良被百姓們視為尊敬的人。但是在那些達官貴人的眼裡,和尚就是一群沒錢的人,吃飯都需要靠別人施捨。和尚每年都會有外出遊歷的時候,短的時候一兩個月,長的時候有數年之久。在遊歷的路上他們只會帶一個缽,用來裝平時化緣得到的食物。
  • 蘇軾進金山寺問「禿驢何在」,掃地小和尚回懟4個字,成千古絕對
    但面對這些種種,蘇軾卻又不似常人。被貶黃州時,他寫「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寫「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被貶惠州時,他寫「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寫「天涯何處無芳草」;即便是到了儋州,他寫「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 秦觀一首千秋詞萬人稱讚,和尚看過模仿一首,連原作者都忍不住誇
    就連向來不和的蘇軾和王安石二人,卻都默契地對他欣賞有加,在當時那個年代,他絕對有著非凡的影響力。同時宋代的詞也是最受人欣賞的,在後來也有許多的模仿者,可讓人不解的是,秦觀作為宋詞的成功人士,為什麼他的詞幾乎很少有人模仿呢?而一位和尚模仿後,原著為何讚嘆不絕?
  • 和尚愛上名妓,被拒後卻殺之,蘇軾寫下一首千古狠詞,成罵人典範
    提起蘇軾,相信大家一定對他的印象是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的人。但即便是君子,在遇到憤恨的事都會情緒激昂,比如這個和尚的故事。出家當和尚最重要的就是不如紅塵世俗,沒有七情六慾,即便是有美人,也要坐懷不亂,心無旁騖。然而人總是有七情六慾,即便是和尚也有少數多情人,比如這位來自靈隱寺的瞭然和尚。
  • 老和尚半夜悟首詩,起句平平,讀完最後7字王安石表示:我比不上
    而在千年文壇,也總是不乏筆力勁道的「掃地僧」,這些藏在民間的詩僧們寫出來的文字,不只令人受益匪淺,還常常能令古代名家們自愧不如。當年北宋文壇一哥蘇軾,就曾輸給過兩位「掃地僧」。第一位是個叫守詮的小和尚,他在賞月時寫了首《題梵天寺》,蘇軾讀完後讚賞不已,跟著題了首《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結果技不如人。
  • 蘇軾寺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4個字機智回懟,蘇軾老臉一紅
    一日蘇軾又來到佛印居住的寺廟,剛進門就扯著嗓子大聲的喊「禿驢何在」。蘇軾這麼一嚷,旁邊掃地的小和尚有些不高興,畢竟佛印是自己的師傅,而且蘇軾直呼「禿驢」,未免有些不禮貌。於是小和尚他當著蘇軾的面,回了四個字「東坡吃草」。
  • 蘇軾吃麵,蘇小妹出上聯「面對面吃麵」,和尚出下聯
    有一天,蘇軾的一個好朋友佛印禪師來家裡做客,由於他是一個和尚,大家都知道和尚一般都是吃素的,蘇軾決定煮麵招待他,蘇小妹看到一位和尚盤膝而坐,臨時興起,上聯脫口而出:"面對面吃麵"。蘇小妹其實是在諷刺和尚不過也是如此嗎,還不是和我們一樣面對面吃麵。
  • 蘇軾: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和尚一字未說,卻讓蘇軾啞口無言
    熙寧4年,正是王安石當宰相的時候,由於蘇軾與王安石所處政黨不同,所以在朝廷上二人經常針鋒相對。有一次蘇軾抨擊王安石的變法,由於言語過於偏激,令王安石怒不可遏,便在宋神宗面前之言蘇軾的過失,到了最後,蘇軾不得不自動請求調離了京城。
  • 隋煬帝有一首詩,句句驚豔可惜鮮為人知,馬致遠仿寫版卻登上課本
    (隋煬帝與蕭皇后劇照)全詩語言凝練,通俗易懂,卻通過對寒鴉數點、流水繞村、斜陽欲落等典型意象的精準刻畫,營造出一種孤寂而唯美的意境,堪稱秋思詩中的極品佳作。初看這首詩,是不是感覺既有點陌生,又有點熟悉?
  • 厚臉皮和尚經常上門求詩,韓愈一氣之下送他56字,滴水不漏的拒絕
    他沒有李白狂,沒有劉禹錫豪,沒有王維有禪意,也沒有孟浩然風輕雲淡,但他卻是白居易、劉禹錫、歐陽修、蘇軾、羅貫中等人的集體偶像,被推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憑什麼?論文,韓愈平生共寫了400多首詩文作品,作品不算多,但他卻以自己的影響力開始了一場長達百年的古文運動,一掃中唐華而不實的詩風,後來有人說若不是這場文壇運動,我們可能看不到晚唐及宋詞的輝煌。
  • 小和尚寫了首詩,無一「靜」字,卻讓人陷入寧靜之中無法自拔!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不僅有大量經典傳頌的詩詞流傳,而且在模仿上,功力也不小。大家都知道,即便是名家自己創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如果碰到比自己好的作品也會嘗試去模仿另外創作。而且這些名家一般都不會有東施效顰的事件發生,他們模仿原作者重新寫出來的詩作,有些甚至還超過了原創。
  • 蘇軾進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巧妙回懟4字,不料卻成千古名篇
    論起能夠在困境中看透悲喜,真正做到樂觀淡然的古人,老顧我只服蘇軾。,小沙彌不慌不忘,淡定地指向遠方,道:「東坡吃草!」這下蘇東坡一下子就臉紅了,本來想逗一番小和尚,沒想到讓小和尚給反擊了!讓小和尚懟的啞口無言!現在這「禿驢何在?東坡吃草」已經成為了千古絕對!
  • 蘇軾又被和尚的對子給難住了,蘇軾慚愧:蘇小妹助我!
    蘇軾的姐姐,名叫小妹,因為在叔伯姐妹間排行第八,故人稱八姐,又叫八娘。蘇小妹可是眉山出名的才女,傳說她的才學比蘇軾還高。一日,一位和尚邀請蘇軾吃飯。他聽說蘇軾年紀輕輕就很有才學,便有意試探一回。當蘇軾來到廟裡後,和尚就上了一碗茶,而後說道,早聽說相公盛有才名,故貧僧有一副上聯,相公要是對得上,貧僧有豐盛的酒席相待,可要是對不上,那就實在對不起,只有這清茶一杯。蘇軾微微一笑,說道,謹遵師父教訓,請說上聯。和尚便指著廟前的鼓樓,說道,那鼓樓上的鼓,多年沒換鼓皮,早就被敲壞了,如今,已脫落了一半,如此,貧僧便以這為題,出一副上聯。進而他念道,鼓捶捶鼓,陳皮半夏。
  • 蘇軾推開廟門,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怒回4字,如今成千古絕對
    有一日,蘇軾邀請佛印乘船遊玩。在遊船上,佛印大師拿出一把題有蘇軾詩詞的扇子,蘇軾以為佛印這是在欣賞自己的時候,佛印將扇子扔到河裡,並大聲道:"水流東坡詩(屍)!"蘇軾明白這是佛印在捉弄自己。蘇軾想著如何回擊佛印時,看到有狗正在啃食骨頭,他便笑著說道:"狗啃河上(和尚)骨!"蘇軾和佛印就像這樣經常用詩對來調侃彼此,但二人沒有因為玩笑傷了感情,反而感情越來越深厚。
  • 隋煬帝有一首詩,句句驚豔可惜鮮為人知,馬致遠低配仿寫版卻登上課本
    這首《野望》,寫於隋煬帝登基之前,是一首典型的秋思詩,描寫的是南方鄉村的晚景,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孤獨、惆悵的心情。 初看這首詩,是不是感覺既有點陌生,又有點熟悉?那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沒讀過這首的原作,卻都讀過這首詩的仿寫版。 從古至今,隋煬帝的這首《野望》雖然在民間的流傳度不高,但在士大夫階層卻一直被奉為秋思詩的巔峰之作,後世文人騷客凡是再寫秋思詩,就很難擺脫此詩的影響。
  • 和尚幫農民種地,悟出一首禪詩,短短4句卻是至理名言
    其意境在於營造了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詞或歡快(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詩詞或悲涼(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詩詞或言志(識人不識凌雲木,直到凌雲始道高)詩詞有的是在描述景物,有的是在借景抒情,有的是在闡述哲理。
  • 蘇東坡自號東坡居士是因為前世是和尚嗎?蘇軾的字、號有什麼說法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但是以上的這些只要知曉北宋歷史的人大概都會知道一二。除此之外,蘇東坡還對佛學頗有研究。從而還引發了一些了的疑問。例如:北宋大文豪蘇軾為什麼自號「東坡居士」?為什麼對佛教與禪學情有獨鍾?為什麼會和佛印成為密友?又為什麼會特別喜歡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