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這一生生性豪放,全然不在意那些世俗之事。作為文豪大家,他作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之一,更是惜才如命,從來都是對所見到的佳詩妙詞大加讚賞。蘇軾喜歡吟詩作詞,遇到絕佳的詩詞之時,更是技癢難耐,偏偏要模仿一下,比比高下,將這創作之趣延伸出去。
那句「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正是仿北宋葉江清臣的《賀聖朝.留別》。這仿得比原作要更精彩,可謂青出於藍勝於藍。
不得不說,蘇軾的才思卓絕,文字功底深厚,但是並不是每次模仿都是那麼精彩。有那麼兩次,蘇軾技不如人,始終都沒有超越原作的精彩
。除了那一首張志和《漁歌子》,另一首就是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這首《題梵天寺》。說起來這詩作如此有名,我們來看看原作
《題梵天寺》 北宋·守詮落日寒蟬鳴,獨歸林下寺。松扉夜未掩,片月隨行履。唯聞犬吠聲,又入青蘿去。
作者不見經傳,卻是妙手偶得
讓蘇軾心癢的這首詩《題梵天寺》,是北宋一個名為守詮的小和尚所作,小和尚並無名氣,只是梵天寺內的一名普通僧人。
既是普通,除了這首詩以外,並沒有留下其他任何作品。這首詩是守詮夜歸時看到山寺相依的美景,妙手偶得之作。
小和尚將此詩寫於牆上,後來蘇軾在偶然的機會看到這個作品,心中喜愛,就不自覺得仿做了一篇,卻沒料到,這一次我們堂堂大文豪沒有敵過這名不見經傳的小和尚。
《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蘇軾但聞煙外鍾,不見煙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溼芒屨。惟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
小和尚的作品自然是素樸得很,沒有大家題跋,也沒有什麼名師指點,只是悄悄地寫到了牆上,要不是蘇軾仿寫一番,恐怕這詩句也很難流傳至今。
正是因為蘇軾仿寫,眾人才知原作之上乘,守詮應該感謝蘇軾的傳誦之情。包括南宋文人周紫芝等人,都曾經好奇蘇軾為什麼仿這麼一首無名之詩,後來尋訪到守詮的原詩之後,也不得不感慨,蘇軾之詩不如守詮原作的天籟質樸。
原作意境悠遠,字句雋永
守詮原作全無做作之詞,描繪出僧人晚歸的夕陽圖:夕陽落日,山林中的蟬音不絕,小和尚獨自一個人走在路上,聽著這自然的聲音,看著這美好的景象。
看似平淡的字句中,描寫的卻是清新的山林意境。緊接著,小和尚寫到自己回到寺中時,寺門並沒有關上,原來是僧人們還在等著他歸來呢,俏皮的一句是,那月亮隨著小和尚的腳步一起走入寺中。
這心境在這一句中被表達得淋漓盡致,想來小和尚剛剛回家,天色就黑了。可是小和尚就是這麼一句比喻,把這個月隨心走的質樸全部鋪陳開來。那片月的靈動,松扉的質樸都是點睛之筆。
原作最後一句描繪到,僧人已經睡下,只有犬吠之聲歡迎作者。巧思的是最後一句,寺中所養的狗肯定是熟悉小和尚的。
所以當小和尚進寺之後,就不再吠叫,而是轉身鑽入了青草從中。這寺廟頓時安靜了起來。詩人的巧思和才學,這古樸的山林寺廟描寫得靈動自然,讓人禁不住的寧靜了心緒。
蘇軾仿作雖不如守詮那麼靈巧自然,但是卻也不失意味深遠的描繪。守詮之勝,勝在天籟勝雕琢,古人風味的真切情感。
蘇軾的作品豐富,豪邁開懷,像本文中所講的這些讀起來頗有意思的小故事也是很多,您可以專門找一找《蘇軾詞傳》這本書讀一下,了解更多的蘇軾詞。
除了這一本書之外,還集結了《李煜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性德詞傳》《李清照詞傳》和《倉央嘉措詞傳》這幾部書,不妨一起閱讀。
這一系列詞傳,原價238元,現特價折扣只需要79元,點擊下面的連結,來了解詞人的恢宏世界吧。
史問總結:蘇軾以新作迎來原作的流傳至今,頗有識才惜才之功。蘇軾大家,喜愛每一部偉大的作品,小和尚守詮原作以詩覺和聽覺的雙重角度落筆。
平平淡淡中,將自然天籟的美妙意境描繪出來。都說藝術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大抵就是這個意思,小和尚每日在寺中生活,所以每一個景物都不需要特殊編撰,只要據實描繪就是一部美妙的圖畫。
平淡字句中的清絕意境是生活的感悟,並非模仿可以得到的,即使蘇軾這樣的大家文豪,也敵不過真誠生活的小和尚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