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你自己
我叫郝海龍,目前是一個自由職業者,收入主要來自出國考試培訓和諮詢業務。由於疫情,2020 年基本上都待在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
2020 年的特殊感想或經歷
這個問題真難。2020 年雖然是特殊的一年,但這種特殊是整體性的,因此與大家相比,自己的感想或經歷也就沒什麼特殊而言了。比如,隔離在家這算是特殊時期的常態。
非要說點特別的東西的話,我覺得到今年終於想明白了大家為什麼把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放在一起說了。也許是我愚鈍,之前我一直不覺得這三觀之間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能放在一起說。
當然,我想任何人都不敢說自己徹底想清楚了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種底層問題,但只要能多明白一點,面對生活中每天出現的新問題,就能更從容一些。
推薦幾個你的年度好物吧
今天幾乎沒有添置硬體設備,就推薦幾款軟體吧。
[BookBuddy] by Kimico
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記錄自己讀過的書,BookBuddy 是我目前找到的最佳實現手段。同廠的 MovieBuddy 也很好用,同推薦。
2. [Dictionaries] by 物書堂
詞典是我教學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物書堂出品的 Dictionaries 是我能找到的 iOS / iPadOS 上最好用的電子詞典軟體(其中的詞典需要單獨購買),一直以來我都是這款軟體的忠實用戶。
今年該軟體引進了《牛津高階英語學習詞典(第10版)》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10th edition,在我看來這本詞典可以算是英語學習詞典的集大成者,如果你和我有類似的需求,強烈推薦。
[Streaks] by Crunchy Bagel
無論宣稱的理念如何,傳統的任務管理軟體非常容易讓人忽視長期目標。為了調整心態,我今年開始嘗試讓自己每天必須完成某些短期看不到收益的工作,即養成習慣。Streaks 這款軟體剛好合用。
[Timery] for Toggl by Joe Hribar
如《走出時間記錄的盲區》一文中所講,我會記錄自己做各種事情的時間,Timery 就是主力時間記錄軟體。不過,自己這種記錄更多是一種意識(awareness),而不是希望通過記錄促進或改變什麼,這樣就不會焦慮,但依然有益。
2020 年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當然是成功寫完少數派連載專欄《英語自學手冊》了。
不,不是的,這只是個玩笑,不過既然是少數派的訪談,無論如何還是要提一下這個專欄的吧,哈哈哈。
今年我最有成就的一件事是自己寫的推理小說《死者不在現場》成功闖入中國原創推理星火獎決賽,而且是僅有的四篇跳過複賽直通決賽的作品。成為一個小說作家是我的夢想,這條路上多前進一步,都能讓我欣喜若狂。
有哪些事情是你今年開始嘗試做的?
如前面介紹 Streaks 時所說,今年我開始試著讓自己養成一些習慣。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是,我開始以最終能寫英文小說為前提,探索用英文創作的可能性。
大部分留學英語國家(或英語項目)的人應該都嘗試過非虛構寫作,但是對於一個大學開始才初窺英語學習門徑,大學畢業才第一次出國的人來說,用英語進行虛構寫作想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能找到的成功案例很少,因此目前也沒找到一條能夠參考的成熟路徑,只好自己一點一點開始摸索,希望功不唐捐。
2020 年最難忘、最幸福或最開心的時刻
今年成功領養到了貓。在不得不居家隔離的時刻,貓咪真的是非常貼心的伴侶。
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經常能被貓科動物那種強大的自信所感召,感覺一切都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她們每次跳躍失敗後,從來都不會沮喪,而是不屈不撓再次嘗試,相較之下,覺得自己在面對挫折時,想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有些可笑。
雖然她們的存在經常讓我不得不中斷工作,但考慮到她們大部分時間其實都在睡覺,打斷你工作的時刻並不多,正好能讓自己避免久坐導致的一些身體上的問題。
推薦一本 2020 年看過的書
經常會在一些訪談或問卷中遇到這個問題,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時,我突然覺得這問題有點意思。其實我們接觸信息的媒介並不只有書籍,但問卷裡有「推薦一本書」的概率可能要遠遠大於「推薦一部電影」或「推薦一個視頻」。我想這說明書籍在人類的文化傳承中,依然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所以,我決定答非所問,我不想推薦一本書。而是,兩本書。
首先,當然是前面提到的 Derek Parfit 的Reasons and Persons。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身份(或者叫「同一性」)有了新的認識。以往的哲學在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時,可能會把我是誰看得非常重要,或者說在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必然存在,但這本書卻顛覆了這種看法,在我看來其實是一種更符合理性的看法。按我個人的理解,這就好比,比特幣是什麼?比特幣其實並不存在,存在的是帳本,帳本記錄如果是可靠的,其實貨幣本身並不需要存在,或者說這種存在只是一種符號性的存在。我知道可能有些人對這種底層的問題並不感興趣,但正如我前面所講,底層的問題想清楚了,對於生活中的其他問題就能看得更清楚,做決定時也可以更果斷。需要說一句,這書目前有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譯本,但也許是過於小眾,導致校對不仔細,誤譯不少。如果你有興趣,並且有一定的英文功底,建議讀英文原文。相信我,哲學書對語言能力的要求其實並沒有文學作品那麼高。
第二本書是一本虛構作品,也是去年大火的路內《霧行者》。這是我近些年來讀過的為數不多的中國作家的當代純文學作品。這本書詞藻並不華麗(可能一些人會覺得文筆不好),但我想也不能用「樸素」或「樸實」這樣的詞來描述書中文字所帶來的感覺。在我看來本書有一種奇妙的節奏感,光是語言的節奏本身,就能吸引你把故事讀下去。而故事本身又現實得無以復加:或許你不是文藝青年,或許你也沒有從事過書中人物的工作,沒有過任何類似的經歷,但你也許會奇妙地覺得這些人就是我自己,或者我們身邊的人,書裡的世界就是現實的世界。書裡找不到的答案,現實中也找不到。這本書的美讓我感受到殘酷和痛苦,我想如果不是正好趕上隔離在家的清閒,也沒有勇氣去讀它,因此我非常慶幸能夠讀到它。希望我的介紹不要成為你接觸這本好書的阻礙。
展望你的 2021
希望自己的創作能力比 2020 年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