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電影盤點十佳外語片,第一名不是好萊塢電影

2020-12-13 大聰看電影

又來到了一年一度的電影大盤點,2019年應該算是電影大年。

這一期,我將為大家盤點2019年我心目中的外語十佳,這十佳包括了院線的非院線的,但畢竟個人觀影數量有限,所以一定會遺漏掉一些好片,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推薦。

而我心目中的外語十佳會從熱門程度,商業和文藝各方面綜合考慮,並非只選晦澀或沉悶的冷門文藝片,此外比如類似於《燈塔》,《1917》,《小婦人》等等這種呼聲很高的熱門片還沒在我所在的地區上映,所以就順延到2020年再聊吧。

第十名《痛苦與榮耀》

這是西班牙國寶級大師佩德羅.阿莫多瓦的作品,影片一開頭出字幕的後現代設計方式,就迅速讓人感受到影片有種高級定製設計的獨立特色,而影片中依然充滿著作品一貫的表現欲,強烈的色彩衝擊,還有極為後現代場景設定,都充滿十足的文藝範,而更重要的,則是影片中細膩充滿感性的角色。

電影講述一名叫薩爾瓦多.馬洛導演生涯的故事,他正直導演生涯衰退期,於是他開始回想起自己的過往,他兒時的經歷,學生時代的初戀,痛苦的根源,以及治癒的過程。

在他痛苦不堪時,他去拜見了曾經的搭檔演員克雷斯波,兩人幾十年沒見面,一起墮落和救贖,克雷斯波之後拿到了薩爾瓦多的「自傳」話劇主角,上演了一場實驗性的內心獨白話劇,而正好薩爾瓦多的舊同志情人看到了此話劇。

舊情人找到了薩爾瓦多,兩人的情愫和回憶也漸漸被喚起。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時間,時間的錯亂和迷失,雲裡霧裡的迷茫和不安,都在影片中被細膩的呈現,但這也成為影片在敘事上是抽象和晦澀的,因為《痛苦與榮耀》是時間和記憶的混合。

我們總認為記憶造就了時間感,但影片卻在時間和記憶中選擇了一個灰色地帶,讓人有了若即若離的特別觀影體驗。

佩德羅阿莫多瓦採訪時有說到,影片的主角薩爾瓦的往事和經歷,很大一部分就是自己的故事,但在創作的過程中,又不知不覺變成了守望創作了別人的故事。

《痛苦與榮耀》很好的詮釋了電影即情緒的表達,如果你真的融入這部電影作品,你會切身體驗到主角的痛苦,歡樂,欲望,榮耀,還有不安和迷茫。

這也正如晚年的阿莫多瓦的心態,時光開始碎片化和孤獨,這一切都是向自己的一生深情的回望,充滿著痛苦與榮耀。

第九名 《好萊塢往事》

號稱一生只拍10部電影的昆汀,來到了自己的第九部作品《好萊塢往事》。

相比較於以往昆汀成噸飆血的暴力美學作品,《好萊塢往事》要相對溫柔得太多太多,這也算是昆汀寫給好萊塢的一封情書。

影片雖然根據真實好萊塢故事改編,但卻在昆汀的筆下被虛構,被篡改,被寫成了昆汀自己對1969年黃金時代的好萊塢的一種情愫,片中有很多昆汀自己對那個年代的好萊塢非常私人的浪漫。

《好萊塢往事》從小李飾演的一名過氣的演員為視角,在好萊塢電影新星不斷崛起的1969年,他眼看自己就要被時代拋棄,於是他決定作出的各種轉型努力。

布拉德皮特飾演了小李的動作替身,他性格直爽,敢愛敢恨,也正因為如此,他得罪了不少好萊塢業內的人,只能給小李做做司機,打打下手。

所以在影片裡,小李雖然表面過得風光,但內心脆弱和沒有安全感。皮特雖然生活窘迫,但無憂無慮的他並沒什麼野心,活得明白過得簡單。

小李容易情緒化,皮特沉穩直來直往,兩人性格上的互補,讓彼此成為形影不離的搭檔,而且潛移默化中,皮特對小李的演藝事業還起到了不少鼓勵的催化作用。

影片的另一條線,則是影星莎朗.塔特的故事線,莎朗的丈夫則是大名鼎鼎的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莎朗在影片中單純可愛,對自己的演藝事業報以熱情,對未來充滿嚮往。

但熟悉歷史的人,一定知道現實中莎朗的悲慘結局,這也是羅曼.波蘭斯基一生的陰影。

在真實事件中,1969年8月9日,臭名昭著的曼森家族領導人曼森,指示他的成員,到莎朗住處把莎朗和她的三個好友殘忍殺害。

而《好萊塢往事》用了非常高級的手法,把該事件的曼森家庭成員犯下的罪行,嫁接到了小李和布拉德皮特兩人身上去解決,並且結局是正義戰勝下邪惡,happy ending戰勝了現實的悲劇。

影片最後,小李也終於獲得了鄰居莎朗的邀請,進入到了似乎更充滿希望的行業社交圈。

我非常喜歡片尾的處理,從而讓我對《好萊塢往事》的好感度增加不少,最後小李對皮特說的那句,最好的朋友。其實是在點名了在名利薰心的好萊塢,在昆汀筆下的好萊塢,還是能看到厚重和溫暖的情誼。

影片外的另一個熱點,就是把李小龍形象塑造成狂妄自大,傲慢,愛吹牛的人,被李小龍家屬表達了強烈的不滿,這也引起了國內影迷的大辯論和爭議,甚至還指出在國內《好萊塢往事》撤檔,除了昆汀不願刪減外,李小龍的爭議太大也是其中原因。

總的來說,《好萊塢往事》之前被譽為昆汀最好的電影,一定是過譽了,甚至於說,在華人圈子裡,可能《好萊塢往事》還被排在昆汀作品比較靠後的位置。

但綜合指數上來看,從好萊塢那些年那些事的懷舊,從昆汀對電影的情感和溫柔,從小李和布拉德皮特的組合演出,這部電影都是2019年不能繞過和忽視的佳作。

第八名 《愛爾蘭人》

《愛爾蘭人》被一眾影迷捧上了天,堪稱又是一部黑幫史詩電影。但電影由於沒上院線,因此影片最終還是在熱度上並沒有持續很久,甚至我做超時長深度解析,很多人反饋電影三小時太長,看得有些昏昏欲睡。

誠然,看這部電影之前,你需要做那段歷史的功課,對美國黑幫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以及對這個題材感興趣,才能更專注於這部史詩級別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名叫布蘭克在黑幫的成長之路,布蘭克一開始只是一名運貨卡車司機,但聰明的他利用運牛肉的便利,給黑市源源不斷送去牛肉,但東窗事發被告上法庭,由於布蘭克不出賣兄弟,之後得到了黑幫老大羅素的重用,於是布蘭克一步步走上了黑幫教父的二把手。

期間布蘭克還奉命保護卡車工會主席吉米.霍法,霍法是美國歷史上曾經非常有威望的工會主席,但隨著權利的紛爭,黑幫大佬們紛紛不待見霍法,霍法也不想被黑幫控制,於是最終導致黑幫要布蘭克去刺殺掉霍法。

晚年的布蘭克回想去黑幫的往事,物是人非。

橫向對比被譽為馬丁生涯最好的黑幫作品《好傢夥》,《愛爾蘭人》面世之後,目前在國內外各個評分平臺,兩部作品都不相上下,似乎馬丁要超越自己了。

《愛爾蘭人》三大老戲骨都在,但畢竟每個角色的平均年齡都超過75歲,雖然演技依然沒話說,但不得不承認在活力上,三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確實比不上當年在熒幕上的血液噴張的年代了。

77歲年紀的馬丁,想要在作品內注入更多對人生年老的思考,所以也讓《愛爾蘭人》少了一些鋒芒,多了一些對「死亡的凝視」。

這些所謂的死亡凝視,除了真的片中凝視一些角色的死亡時刻,片中還有不少片段,是喝喝酒,聊聊天,或者沒有任何臺詞的靜止片段,這些畫面其實都非常有詩意,但往往這些文藝的片段,會此消彼長掉影片的進展節奏。

總之,如果你喜歡黑幫片,喜歡看到三大老戲骨飆戲,請儘量安排三個半小時的時間,來好好沉浸在這部史詩級別的電影《愛爾蘭人》。

第七名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這部被馬丁說成不是電影的主題公園片子,如果說2019年最博眼球,全球最關注和影響力最大是《復仇者聯盟4》,應該不為過吧。

能承受多大讚美,就會免不了遭受多大的爭議和質疑,但無論如何,從市場環境來看,《復仇者聯盟4》的口碑和票房都大獲成功,但同時也給漫威未來帶來很多艱難的抉擇。

《復聯4》的故事應該不用多介紹了吧,劇情緊接著《復聯3》,以及關聯了漫威此前的20多部超英電影,講述一群超級英雄如何打敗滅霸的。

如果你是一位漫威粉,你會愛死《復聯3和4》,尤其是《復聯4》,這簡直就是漫威寫給粉絲11年的一封情書。

如果你只是一位普通觀眾,影片雖然也會看得過癮,但在很多情節,致敬,笑梗,當然還有現在大家聊的彩蛋上,觀影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但這部電影依然會是節奏緊張,視覺效果頂配,個人魅力強大的作品。

《復聯4》更高級的地方,是對之前的作品,尤其是初代超級英雄的心路歷程,做了一個完美的致敬和閉環,對劇情也是同樣如此。

我之前一直沒想明白,為何漫威如此忍痛割愛,把復仇者聯盟系列在最輝煌的時候,劃上一個句號,而不是拍完所有的情懷和剩餘價值。

現在我想通了,我此前花了非常多精力做了漫威終局系列解析,不止一次提到過,漫威越往後的作品,積壓的劇情,人物,情懷等,都讓觀眾不得不必須看過前面的一些漫威作品,才能更好的打開漫威的宇宙。

《復聯4》的終結,很好的關閉了11年前的大部分作品的聯結,重新整裝出發,打開一個更大更全新的漫威宇宙,吸引更多半路觀眾和粉絲,因為觀眾也會更新迭代,曾經學生時代的粉絲,或許終有一天會長大會厭倦超英題材電影,但總會有新的更年輕的觀眾進來,組成更強大更年輕的漫威影迷世界。

第六名 《綠皮書》

《綠皮書》其實在2018年就在北美上映了,但大部分尤其是亞洲地區,都放在了2019年,所以就放在2019年的片單中來聊。

《綠皮書》故事很直接,講述在1962年期間,一位黑人音樂家,前往種族歧視的南方區域演出,出於安全考慮他請了一位白人司機一起同行,路途中一黑一白兩人組成了奇葩搭檔。

從中兩人發生了很多幽默有趣的經歷,同時也有感人,而且也發人深思的種族議題。

但影片刻意把那個時代的種族問題,以及那個時代賦予的複雜話題放在了主鏡頭之外,而影片的主線,則是讓輕鬆愉悅的兩男主帶著喜感的矛盾,讓觀眾以最舒服的觀感接受了這部電影。

我們通常說一部好的電影,會有各方的矛盾在作用,《綠皮書》在表面上,看似是司機和音樂家在為人處世上的矛盾和磨合,但影片更深層次的延伸了人與時代,人與人,人與自己的矛盾。

《綠皮書》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藝悶片,而是一部能讓你的觀影過程非常愉快的電影,看完之後會讓你覺得非常溫馨和幸福。

同樣結構人設的電影,往年還有《遺願清單》和《觸不可及》,這兩部電影同樣是一黑一白組合,同樣存在著兩方的矛盾和磨合,最終建立了一輩子的友情。

《綠皮書》更高級的地方在於,加入了種族議題,時代的思考,還有最能調動觀眾情緒的音樂元素,而且影片還是公路題材類型,這幾個元素的構成,讓《綠皮書》從哪個角度去審視,都無懈可擊。

不過苛刻點來說,《綠皮書》在主題挖掘深度上,還欠缺火候,影片也缺少強烈的導演風格,影片更偏向於起承轉合的劇本工整化,什麼時候抖包袱,什麼時候起摩擦,什麼時候來高潮,影片都精確計算到位。

總之,《綠皮書》觀眾緣面向做得非常好,可看性很高,大部分人對影片的評價是簡單快樂,這四個字對於《綠皮書》來說,是非常貼切了。

第五名 《玩具總動員4》

坦白講,在當初得知《玩具總動員4》要重啟上映時,我不盡搖搖頭,認為一個這麼好的口碑IP,最終還是落俗到以金錢為風向標,來重啟製作所謂的續集。

畢竟前面歷經時間磨鍊和沉澱的《玩具總動員》三部曲,已經給足了觀眾足夠的成長思考和情懷釋放。

但是《玩具4》上映後,結果當然是真香。

影片講述了伍迪進入到邦尼家之後,伍迪失去了主角光環,甚至比不上牛仔女,雖然自己想要多次證明自己的能力,但依然被邦尼放置在衣櫥。

此時的伍迪在昔日的身份落差,以及人生目標中,有著前所未有的迷茫,在這樣的迷茫中,伍迪給自己立了所謂的「內心的聲音」去追尋,那就是主人邦尼開心就好。

諷刺的是,影片中伍迪在某一片段,還教導巴斯光年追尋內心的聲音,這也導致巴斯光年在情急時刻,不斷點擊自己的聲音按鈕,來尋找答案。

影片中有兩處地方很好詮釋了伍迪內心的轉變,在9年前,伍迪送走牧羊女阿寶時,他選擇留下來,那時的伍迪內心的聲音陪同安迪一起成長。

而同樣是和阿寶分離,是在影片最後,這時伍迪的內心聲音,在經歷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和冒險後,在發現邦尼身邊有足夠好的玩具照顧後,伍迪內心的聲音,已不知不覺調轉了天平。

《玩具4》中伍迪最後和巴斯光年他們的告別,升華到了人與人之間情誼的告別,從而也暗示了我們人生中,沒有不散的宴席,情誼雖然可貴,但為了自由和新的開始,我們不得不選擇告別。

《玩具總動員》系列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抓住了動畫片天生該有的想像力。

這種想像力的支撐點,就在於賦予了玩具生命,並以他們為主角,創造一個全新的玩具鮮活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影片內核是關於所有人的「成長」主題。

總體來說,《玩具4》保持了系列的高口碑,雖然遜色於《玩具3》,影響力和熱門程度也比不上《冰雪奇緣2》,但從影片的整體質量和故事性來看,值得成為年度最佳動畫。

第四名 《何以為家》

和《綠皮書》一樣,《何以為家》也是在2018年橫掃各種獎項,但公映大部分地區放在了2019年。

《何以為家》當時在國內上映時,也意外成了一匹小黑馬,一部被看成是文藝片類型的電影,結果最終斬獲了3.7億人民幣票房,已經是很一個很不錯的成績了。

影片故事背景發生在長期戰亂的黎巴嫩,一名叫贊恩的12歲男孩,在法庭上控訴自己的父母,控訴的罪狀是父母生下了自己。

贊恩的父母一共有七個子女,他們過著難以想像的貧苦生活,贊恩則對自己的弟弟妹妹疼愛有加。

在某次,贊恩年僅11歲的妹妹薩哈,被逼著賣給一名成年男子結婚,贊恩氣而離家出走,邂逅了偷渡來的非洲女子拉希爾,拉希爾養育著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嬰兒,於是三人走到了一起,過著清苦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長拉希爾被移民警察抓走,而贊恩則承擔下養育嬰兒的責任,但畢竟能力有限,為了不讓嬰兒餓死,贊恩不得不把嬰兒賣給做假證的男子,在贊恩回到父母家時,得知妹妹薩哈的死訊,怒火中燒的贊恩替妹妹報仇殺人,結果被抓住,之後則被送上了法庭,也就是影片的開始。

《何以為家》用了極為寫實的方式,展現了贊恩生下來就面臨地獄般的生活的痛苦,贊恩每時每刻,都如同走到人生的盡頭,對生活沒有期盼,甚至不知道瑞典好還是土耳其更好,但他知道這裡不好,這裡的父母甚至把自己的子女,當成性生活之後不下心遺留下來的拖油瓶,男的長大為他們賺錢,女的來例假後被當成工具賤賣。

在如此殘酷的周遭環境下,像極了熊孩子和到處違法犯錯的贊恩,看起來是那麼的乾淨和可愛,讓人心疼到觸底。

這部電影沒有一處去揭穿社會的不公和對當地管理層的討伐,但卻讓觀眾在以為國泰民安的世界中,真實看到世界最陰暗的角落,還有很多值得我們關心和思考的孩子,他們正在地獄一天天長大,一天天經受著痛苦和磨難。

我們在看慣了精雕細琢的故事,場面宏大的特效大電影後,需要《何以為家》這樣的電影,帶給觀眾一些刺痛和絕望,才能更珍惜如今我們現有的生活和時光,同時也能了解世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歲月靜好。

第三名 《小丑》

《小丑》可謂是繼《復聯4》之後,最備受矚目的一部電影了,影片不管從導演風格,攝影鏡頭語言,演員表演,劇本故事編織上,《小丑》都是一部藝術品,值得在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

《小丑》是一部角色研究方向的電影,帶有實驗性,如今威尼斯電影節頒給《小丑》最佳影片,證明了影片小丑角色實驗的成功,也證明了電影的品質。

不過,目前隨著影片的公映,爭議也越來越大,這種爭議並不是單純的審美隔離,因為大家都承認《小丑》影片本身的藝術質感,只是在價值觀上,《小丑》給出了非常模糊的界定。

這正如影片中亞瑟的一句臺詞:「什麼好笑什麼不好笑,都是你們來定義的。」

影片出自DC漫畫,蝙蝠俠的宿敵小丑的源起故事,但這部《小丑》又是完全獨立的故事,不和漫畫和DC宇宙有任何關聯。

影片講述了一位疑似攜帶精神疾病的亞瑟,在萬惡之源人才輩出的哥譚市,做著收入低賤的小丑角色,目的是為人們帶來歡樂,但他自己卻一點也不快樂,而且家中還有一位長期處於精神幻想症的母親。

亞瑟有一個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成為像 莫瑞一樣喜劇明星,但沒曾想莫瑞卻拿亞瑟的形象來作為嘲諷對象,讓亞瑟備受打擊。

而亞瑟更從母親那知道,他可能正是蝙蝠俠的父親託馬斯韋恩的私生子,但在不斷深挖真相的過程中,亞瑟也終於了解自己並不是母親親生而是被領養的,而且小時候還遭受過虐待和家暴。

一切外因的壓迫和內因的無處釋放,亞瑟徹底瘋了,殺了三名華爾街金融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諷刺的是這卻讓亞瑟成了哥譚市民眾的英雄,一場貧富差距的革命在哥譚市燃燒,亞瑟被眾人捧成了不可一世的小丑。

《小丑》的故事非常飽滿,前三分之一雖然有些套路和刻板,但中間開始反轉發力,後面三分之一開始走向無界的黑暗,暴力,血腥,價值觀天平的失衡,都在最後壓向觀眾,我們通過2個多小時的電影,清晰赤裸的看著急需社會救助的亞瑟,徹底淪為精神瘋癲毫無人性的小丑。

《小丑》讓很多人都覺得危險的地方,因為影片充滿暴力藝術的魅力,小丑角色又被傑昆菲尼克斯演得絲絲入扣,別說他本人入戲太深了,就連作為觀眾的我全程看著他的表演,都被他的邪惡嚇得倒吸冷氣。

影片雖然有不少充滿極端暴力和血腥的畫面,但正如昆汀的暴力美學邏輯一樣,當我們直面暴力的時候,我們才能避免暴力,因為影片暴力的背後,是讓人們看到真正的殘忍和反感。

影片這樣的表現目的,就是讓觀眾清楚影片的價值目的態度:不是煽動,而是中立。

《小丑》一直都試著保持克製冷靜的價值態度,影片並沒有偏袒任何正面和負面,而是靜默觀望。

或許吧,這樣的沒有態度也是一種態度,但我解讀到更多的,是影片用壓抑負面的暴力情緒,去讓觀眾體會到現今文明社會的來之不易,絕對的自由就像影片中燃燒的哥譚市,這是非常可怕的,這是我們想要的嗎。

文明大廈有時候是很脆弱的,在文化沙漠中建起一座文明大廈可能需要幾百年上千年,但是想要毀滅它,可能只需要一瞬間。

我們每個人心中或許都住著一個小丑,這個小丑代表著暴力,無序,混亂,嫉妒,貪婪等等負面價值,但我們自己,同樣可以選擇去感化他,認可他,同情他,改變他。而不是像電影中被小丑控制了自己。

總之,今年這部DC的《小丑》,重新刷新觀眾對超級英雄的認知和邊境,不管你喜不喜歡《小丑》,影片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

第二名 《婚姻故事》

這部由寡姐和司機一起組合《婚姻故事》,如果你沒有擁有過伴侶,或許這只是一部離婚官司的劇情片,但如果你擁有伴侶並且還有小孩,那麼這部電影將會是一份禮物,收下它並慢慢品味它,後勁非常大。

截稿前,《婚姻故事》已經拿到了各種獎項和提名,其中就以6項提名領跑明年金球獎最為風光,相信影片到時會有所斬獲,而且估計也會在奧斯卡上同樣大放異彩,影片有很多經典同類型電影的影子,比如英格瑪博格曼的《婚姻生活》,還有奧斯卡最佳影片《克萊默夫婦》。

為什麼這部講述兩人感情的電影這麼好,因為這部電影正是講述我們自身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以其說這部電影描述的是婚姻的生活和故事,不如放遠一些看,這部電影其實是對人與人之間親密關係的思考。

故事講述的是劇院導演查理和演員妮可多年前因一部戲走到了一起,兩人互相欣賞,並最終走入婚姻殿堂,並有了一個可愛的8歲兒子。

原本幸福的一家人,但歡聲笑語中,其實卻隱藏著現實生活和時間的腐蝕,查理和尼克兩人的親密關係開始疏遠,並開始分居,關閉彼此的內心交流通道。

在影片的開始,兩人就互相「表白」對方的優點,讓我們觀眾很好了解角色的同時,也讓我們明白,原來他們婚姻已經走到邊緣,正在接受心理諮詢。

而這一切的導火索,是妮可因為一出電視劇想要去洛杉磯發展,原本妮可欣喜告訴查理這個消息時,沒曾想卻遭到查理的冷嘲熱諷。

終於在這段婚姻中隱忍多年的妮可,選擇不再去忍耐查理的一切,決定離婚。

在這場離婚的經歷中,8歲的兒子自然成了兩人難以達成的關鍵,於是兩人不得不請了各自的律師,而律師才不會為對方的情面去考慮,而是把這場婚姻訴訟變成自己律師威望的對決場地。

這也最終導致寡姐和司機彼此也撕下了體面和尊嚴,從客氣到互相辱罵再到詛咒對方,兩人對這場婚姻正式走到了盡頭。他們這場互吵的戲份,也成了影片甚至是今年電影的熒幕經典,兩人飽滿的情緒和表演,讓人折服。

如果《婚姻故事》只是一個簡單的婚姻訴訟劇情,那我一定不會把這部電影推到這麼高的位置,影片的厲害之處,是在兩人婚姻被埋葬後,一切都看似好死不相往來時,兩人的愛卻都還在,那種:「我依然愛著你,但我總是不小心傷害你」的情愫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影片最後,一切的結果和答案其實都不重要,曾經許下守護彼此的同林鳥,最終還是回歸到自我的個體,但這時候的本我,卻飽含著淚水和愛,如果還愛著對方,給予雙方最好的結果和自由,或許這也是成全自己和對方愛的方式吧。

第一名 《寄生蟲》

我當時在影院看完《寄生蟲》之後,就內定了影片可能是我2019年的十佳第一,目前綜合全年觀影看下來,《寄生蟲》在我心中的位置始終很強。

不誇張的說,我覺得《寄生蟲》是奉俊昊繼《殺人回憶》後的又一個巔峰。

影片講述了住在半地下室的一家人,連上網都要去蹭別家的wifi,爸爸媽媽處在失業狀態,哥哥妹妹處在失學階段。

他們一家人用框披薩盒的兼職工作,來維持卑微的生活。

「機緣巧合」,哥哥的學長給了一個機會,讓哥哥替代他去富豪家做課外輔導。

憑藉著妹妹的小聰明和PS技術,哥哥拿著一份以假亂真高端文憑,順利拿到了富豪家大小姐家教的offer。

哥哥順著這條富豪的關係線,把妹妹也拉入局,讓她來扮演一名留洋回來的藝術心理學專家,來做小少爺的畫畫治療課程。

接著妹妹再利用自己的小聰明,剷除掉了富豪家的司機,讓爸爸成功走馬上任。

最後,他們把最難搞的女管家也用集體的計謀,給擠出了富豪家庭,讓媽媽坐上了富豪家女管家的位置,於是,一家人成功寄生到富豪家裡,而「頭腦簡單」的富豪家庭卻全然不知。

在某日,富豪全家為了小少爺的生日外出露營,家中的大豪宅,完全變成了寄生家庭的房子,他們一家四口悠哉的享受著房子給予的一切。

但在晚上的時候,前女管家突然造訪,結果卻發現房子居然有一個秘密地下室,裡面還藏著前女管家的丈夫。

眼看媽媽就要拿手機報警時,沒想到爸爸他們卻露出了馬腳,讓一出原本意料之外的鬧劇再次反轉,而這時富豪主人一家因暴雨打道回府,讓原本複雜的事情變得眼看就無法收拾。

經過一系列堪比驚悚片的驚險逃脫後,第二天,富豪家庭臨時在家中舉辦生日派對,並陰差陽錯地把主角一家人又聚了回來,哥哥想用自己的方式解決掉地下室的前女管家夫婦,結果卻引來了更出乎意料的殺身之禍。

最後寄生家庭妹妹被前女管家的丈夫捅死,哥哥被石頭砸到精神有些錯亂,爸爸因為忍受不了男主人的氣味歧視,捅死了男主人,他自己則躲進了地下室,此後,媽媽和哥哥過上更艱苦絕望的生活。

《寄生蟲》前半段用了可以說極為輕鬆的方式,讓我們看到荒誕離奇的寄生故事,似乎整個社會形態,其實就是影片中詭譎的一種寄生關係。

在《寄生蟲》裡,在奉俊昊的導筒下,沒有人是完美的天使,也沒有人是十足的惡魔,當我們還在同情前女管家的離開時,奉俊昊又給我們一個深水炸彈,原來前女管家還瞞著主人在地下室藏了她老公。

此時的我們作為觀眾,或多或少同情的餘溫,開始轉向了富豪一家,他們似乎才是最無辜的人,但事實又真的是這樣嗎,顯然也沒那麼簡單,尤其是第二天雨過天晴時,女主人無意間說下雨讓空氣和城市更乾淨那句話,讓觀眾對富人那一點點同情心,又削減了很多。

影片中不斷強調富豪那家人思想簡單,簡單到確實很容易上當受騙,但轉念一想,我們平凡人費盡心思,想盡辦法要爬到像男主人那種社會金字塔頂端,但男主人一家,簡單的思維卻擁有了我們想要的一切,這不得不讓人心生羨慕和嫉妒,因此還有哪來那麼多對富豪家庭的同情呢。

階級,或許在奉俊昊的眼中,看到更多的是階級之間灰色地帶,還有在這灰色地帶滋生的人性複雜的陰暗面。

奉俊昊的作品,一直秉持著上述的核心觀點,奉俊昊從來不會在他作品的人物面前選邊站,也不會讓觀眾能體會到誰是既得利益者,誰又是受害剝削人,他的作品一切人物的價值觀,都是複雜和渾濁的,這樣也變得更為真實和殘忍。

《寄生蟲》同樣是有著奉俊昊強烈個人風格的作品,但這一次的故事和探討的角度,比這些年他的作品更為深刻和更具隱喻,劇情多處的黑色幽默和懸疑成分,也讓影片更為討喜,從而得到更廣大觀眾的喜愛。

好,2019年我個人的年度十佳外語片就是這些,你的2019年年度十佳外語片排名又是什麼,或者你有更好的電影片單推薦,都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給大家。

下一期,將選出我心目中的2019年度華語十佳!

相關焦點

  • 年度院線 十佳華語電影盤點丨2019年最好看的電影都在這了
    回望剛剛過去的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為642.66億元,較2018年增長5.4%。全年票房前十位中,國產電影佔八席,進口片只有《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和《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兩部。看來就算是好萊塢進口片如何密集放映,也未能搶走中國觀眾的心。
  • 2019年度十佳電影出爐 冠軍竟然不是《寄生蟲》
    參考榜單分別為:口味比較符合大眾影迷,由《Time》發布的「2019年度十大最佳電影」,以及權威電影網站Indiewire給出的「2019年度19大電影排行榜」;英國電影雜誌《Sight & Sound》由100位作者投票評選的「2019年50部最佳電影」;利用美國電影評論網站「爛番茄」的評分數據,評選出「2019年度十大佳片」;2019亞特蘭大影評人協會獎評選出的
  • 盤點2019年評分最高的十部外語電影 第一名真是讓人心疼
    2019年,外語電影湧現出很多高分電影,而唯一一部超過9分的電影,竟然是一名12歲男孩演繹的電影,看過之後無不動容,無不讓人心痛至極。《寄生蟲》8.7分韓國第一部拿下金棕櫚大獎的電影,韓國電影的高光時刻。有錢人並沒有什麼錯,他們單純善良,夫妻和睦,對待窮人的態度很和善,但是你就是忍不住要羨慕、嫉妒、恨他們,恨他們憑什麼每天什麼都不做,就有錦衣玉食、高床軟枕,而自己每天累死累活,卻只夠三頓寒酸得飽飯!
  • 2019年年度院線十佳電影盤點,今年最好看的電影都在這了
    每年12月初,除了不斷出爐的新片以外,影迷們最為期待的便是年度國產十佳院線電影榜單。作為一個業餘影迷,雖然觀影量一年不如一年,但也不能免俗。今年依舊是選出了個人的推薦「院線十佳電影」和「非院線十佳電影」,另外還有常規的「十大爛片盤點」,以及今年新加入的「十佳劇集盤點」。
  • 93年香港票房冠軍是部好萊塢電影,並不是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
    90年代初香港乃至亞洲影壇 都是兩周一成一李統治的年代, 1992年被譽為是「周星馳年」,香港年度賣座榜前五名都是他的作品。1993年湧現了也許多賣座影片如 李連杰《方世玉》《黃飛鴻》《方世玉續集》在香港乃至亞洲的數一數二,成龍《城市獵人》《重案組》,周星馳《逃學威龍之龍過雞年》《唐伯虎點秋香》,其中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票房4017萬奪華語片冠軍。
  • 2019,我的十佳電影
    畢竟,這一年年的,時間長了就都忘記了。如今回頭想起來,還挺懷念2019年的,雖然那時候越來越難,但是還是有很多快樂,總好過當下。以及,2019年也是看電影比較瘋的一年,去了更多電影節,看了更多電影。終於,稍微回到了一點十年前瘋狂看電影的感覺,至今呢,一共看了2019年出品的電影522部(嗯,僅是2019年出品,還不包括看的其他老片),並在這500多部電影中,選出我的年度十佳吧。還是那樣,這是我的年度十佳,是我的興趣、愛好與口味。不想去代表誰、更不想去指導誰,更多只是一個記錄,給自己過去的那個2019年,留個念想。
  • 日本2019年電影旬報獎公布評選結果,《小丑》登頂十佳外國電影
    2月5日,日本電影雜誌《電影旬報》評選出2019年年度十佳日本電影和十佳外國電影,其中《小丑》登頂十佳外國電影,華語片《大象席地而坐》也一同入選。《電影旬報》創刊於1919年7月,1924年起設立電影旬報獎,選出每年的年度十佳影片;1926年起至今,該獎項分為「日本電影」和「外國電影」兩個部分。電影旬報獎是日本電影界最具權威的獎項。具體名單如下:十佳日本電影1.
  • ...李連杰成龍主演的好萊塢電影票房數據大盤點,誰才是好萊塢一線...
    好萊塢一向以排外著稱,他們製作的電影在選角上必然首先考慮的是白人,其次是黑人,最後才會考慮到亞裔。在上世紀末,香港電影市場迎來大蕭條,而那時的大陸電影市場還沒發展,周潤發、李連杰、成龍等華人巨星都相繼到了美國發展。
  • 《時代周刊》2019年度十佳電影出爐,火爆的它們你看過幾部?
    近日,美國權威媒體《時代周刊》公布了2019年度十佳影片名單。佩德羅·阿莫多瓦力作《痛苦與榮耀》摘得桂冠,《好萊塢往事》位居第三,《寄生蟲》位居第六,《愛爾蘭人》《婚姻故事》以及《我叫多麥特》三部Netflix出品影片一同入選。
  • 2019院線電影盤點
    在1994年,這個註定被影史銘記的年份過去25年之後,上帝似乎又想看電影了,於是有了昆汀的第九部長片《好萊塢往事》,有了馬丁·斯科塞斯十年磨一劍的《愛爾蘭人》,有了韓國歷史上第一座金棕櫚《寄生蟲》,有了第一部拿下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漫改電影《小丑》……而2019,內地院線則迎來了喜憂參半的一年
  • 2020年,劉小黛的外語和華語十佳電影
    2019年我跑了10個電影節現場,2020年因為疫情,也跑了8個,不包括申請到證件但是最後取消的坎城和柏林電影節。除了我的個人十佳,我也邀請了20位電影工作者評選出他們心目中的十佳外語和華語,其中也有馬不停蹄奔走影展的書本作者們,即將於近期公布最終十佳名單。
  • 《時代周刊》|2019年十佳影片榜單
    今天繼續我們的年度盤點系列。這次盤點的是《時代周刊》評選的2019年年度十佳影片。作為美國三大時事性周刊之一,《時代周刊》一直都對影視的盤點有著獨特的視角,尤其是冷門的文藝片。今年他們又會選出什麼樣的十佳電影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1.
  • [圖]好萊塢十大高智商電影 盤點整理全劇情解析
    [圖]好萊塢十大高智商電影 盤點整理全劇情解析 時間:2010.06.11 來源:電影網社區 分享到:
  • 2019年度十佳電影榜單,國產電影前十名
    柳林這幾天才想起來,還沒有對剛過去的2019年,放映過的電影來一個總結,然後再來一個最佳電影的榜單,當然就是TOP10的一個排名。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柳林就在網上搜索了半天,但是始終沒能找到一個比較好的,能令人信服的榜單。看來看去,各種排名稀奇古怪,有一些甚至可以用兒戲來形容了,都是排的一個什麼鬼排名。
  • 2017年度院線進口電影個人十佳片單
    2017年馬上就要來到尾聲了,各大媒體號電影雜誌等也陸陸續續的公布了自己的十佳片單。由於今年各大電影節的很多電影還未出資源,已經出了資源的電影裡有很多也是明年國內院線有望引進的,所以本人就從2017內地院線電影的角度評選出了兩份TOP10的片單,一份為進口片的十佳片單,另一份為華語片的十佳片單。
  • 時代周刊評選出2019年度十佳電影,你看了幾部?
    時代周刊評選出2019年度十佳電影,你看了幾部? 時代周刊評選出2019年度十佳電影 1.《痛苦與榮耀》 2.《愛爾蘭人》 3.
  • 賠了,2019好萊塢虧損電影不完全盤點
    大家稍微留意就會發現,每一年好萊塢電影的主力軍就是續集、翻拍、重啟之作,原創類型的電影故事越來越稀罕。今年整個暑期檔,好萊塢六大公司僅推出一部《好萊塢往事》是原創作品,非續集、非翻拍,還沒有動作大場面。這在今天的好萊塢已經是「珍稀」級別的作品了。
  • 日本電影又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1952-2018亞洲電影戰績盤點
    (註:1950-1956年「最佳外語片「作為榮譽獎指定獲獎影片,並沒有提名,這期間日本電影曾三度獲獎)  奧斯卡歷史上,像今年同時有兩部亞洲電影入圍最佳外語片的情況有過五次,其中2009年的日本電影《入殮師》(與以色列影片《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一同入圍)和2012年的伊朗電影《一次別離》(與以色列影片《腳註》一同入圍)最終登頂。
  • 痛苦與榮耀:2019年坎城電影節選片爭奪
    以2015年的數據為證:總共來說,官方選片有58 部電影,展映350 場,市場放映1000場,註冊參與者40000名,記者4500名,在媒體號召力上堪比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然而後者是四年舉辦一次),也是全球最盛大的四大活動之一——其餘三大盛事分別是奧林匹克運動會、世界盃足球錦標賽和環法自行車賽(其他三者都是體育運動類活動,只有坎城是唯一的藝術類活動)。
  • 2010-2019年日本電影十佳評選 越來越「自閉」的島國電影,路在何方?
    而另一方面,這一現象也引起不少電影人和文化學者的擔憂——日本電影和日本觀眾變得越來越「自閉」。當漫威風靡全球的時候,唯獨在日本市場不具備壓倒性的統治力(當然還是有一定實力)。《復仇者聯盟3》日本開畫首周的觀影人次,輸給了上映到第三周的最新劇場版《名偵探柯南》。但是除了日本以外的觀眾,普遍都不覺得這部《名偵探柯南》有多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