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國家存在著這樣的一群特殊的人群,那就是居住在農村地區甚至小城市小裡面的外出務工人員,每年都要背井離鄉離開自己親愛的父母和子女去到外面打工,這可以說是這一類人的無奈之舉。誰不想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相夫教子,正如網上流傳的一句話「我搬起磚頭就沒法抱你,我放下磚頭就不能養你」。十分深刻地刻畫出外出務工人員與子女之間為了生活而做出的選擇與放棄。為了生活無暇顧及到給與子女更多的陪伴和教育,因而把這份本因自己承擔更多責任事情交給了自己的父母,這裡就產生了一種在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的現象。農村地區的隔代教育,如何做好農村地區的祖輩對孫輩的教育?是今天我們要探討的話題。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
所謂隔代教育,我的理解就是自己的父親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就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教育他們的孫輩。要搞清楚祖輩如何教育孫輩的問題,我們必須先搞清楚,祖輩教育孫輩在現實中存在著這麼的情況。
1、 父母均外出務工,子女留給他的祖輩教育和撫養。
雖然隨這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各個區域的經濟差異在不斷的縮小,但是這種區域間經濟的發展水平差異依然存在,所以,為了更好的生活,依然有很多的農村地區的人選擇去到經濟更加發達的地區去尋找工作,而把自己的父母和子女留在老家,讓自己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和照顧他們的生活,那麼這裡就誕生了第一種祖輩教育孫輩的類型。
隔代教育
這種農村地區出現的祖輩教育孫輩的情況表現出來的特徵是:大多外出務工者本身學歷水平比較低,在工作無法創造一個適合一家人在一起生活的條件,所以,為了積累更多的物質財富,選擇把自己的父母和子女留在老家農村。這種祖輩教育孫輩的情況中,祖輩受到多的教育機會就比較少,導致祖輩本身的文化水平也比較低,能夠傳授給孫輩的基礎知識就比較少,且教育方法和技巧比較少,教育能力不強,同時也存在著教育孫輩的意識比較薄弱,不願過多的去教育自己的孫輩,意識上普遍停留在讓自己的孫輩不會餓著凍著就可以了的狀態,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
同時農村地區不像大城市一樣有很多的教育培訓機構、博物院、科技館、圖書館、展覽館等現成的教育資源,有的是一派的山水自然、農業生產。其實農村地區山水自然、農業生產活動等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資源,如觀察河水的流向,從而得出水往低處流的自然規律、太陽的東升西落、陽光降水對於植物生長的影響、甚至可以開設課題,研究不同降水強度、山地坡度、植被覆蓋度、土壤結構對水土流失的影響等,可是以祖輩現有的文化水平和能力,他們挖掘不了這部分在農村存在的優質教育資源,從而導致農村教育資源的白白浪費。
2、 居住在城市,但是由於自己忙於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把教育子女的事情絕大部分交給了自己的父母,這就產生了第二種類型的祖輩教育孫輩的情況。
城市中的隔代教育
城市裡祖輩教育孫輩的情況反映出來的特點是,祖輩自己受到多一定的教育,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也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方法,教育孫輩的意識也比較強。但是這類型的祖輩教育孫輩的情況中,也有他們普遍的特點,就是,祖輩自己本身可能還有自己的工作,或者自己還有自己想要追求實現的事情,所以,可能存在教育孫輩的時間不足的問題,但是,好的地方就是,城市裡現成的教育資源比較的豐富多,自己不會或者沒有時間可以交給專門的培訓機構,可以帶著去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等。
先來說說祖輩教育孫輩的不管是農村的還是城市的祖輩都有的優點,作為祖輩教育孫輩的施教者(祖輩)來說,相對於受教育者孫輩的父輩來說,在教育的耐心上是有著更好的耐心的(一般來說,不排除特殊情形),畢竟祖輩也老了,祖輩這一生經歷的事情多了,沉澱的在內心裡的東西也多了,應對不如意的事情也更加有耐心和方法。同時、祖輩一般都十分疼愛自己的孫輩,有愛惜之心。所以祖輩在教育自己孫輩上,應當發揮他們的優勢就疼愛之心和耐心。當然也存在著弱勢的地方,在教育觀念上可能存在著跟不上時代發展,可能依然恪守著他們那個年代教育自己子女的觀念和方式。有些還存在著教育觀念思想上的錯誤。同時我們在上文中也說到的疼愛之心,如果疼愛之心過渡難麼就是溺愛,這種溺愛對於小孩的性格成長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很多的祖輩都存在著對孫輩的溺愛,從而放低對教育目標的要求,使「溺愛」成為祖輩教育孫輩的缺點之一。
隔代教育的有點
既然說了祖輩教育孫輩的共同的優缺點,下面我們就分情況類型比較詳細的說說,如何做好祖輩教育孫輩的事情。
1、 留守兒童情況下的祖輩教育孫輩應注意的問題
作為作為祖輩教育孫輩的施教者祖輩,第一、應該提升對孫輩教育的意識,不因自己文水平低,自己不會為藉口,而不去對孫輩進行教育。當然對於農村地區的祖輩來說,應該側重「身教」,施教者用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讀書看報的習慣,來薰陶孫輩,通過祖輩良好的行為習慣來影響大孫輩的行為習慣,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當然還可以引導孫輩參與到農村的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業活動中去:如觀察小雞從一個蛋、到一隻小雞、再到一隻大公雞的過程,讓他們學會關愛生命,去感受生命的強盛;還有如種植蔬菜,感受蔬菜生長的一生,感受到食物的來之不易,當然,同一件事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關注,都可以為孫輩獲得有益的收穫。
隔代教育要注意的問題
當然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忽視了這麼一個問題,就是要讓孫輩們理解到,雖然來自父輩的陪伴少了,但不等於來自父輩的關愛少了,同樣的,來自父輩的陪伴少了,但是也要知道來自祖輩的陪伴卻多了。
2、 城市裡的隔代教育
對於生活在城市裡的,隔代教育的施教者祖輩們,個人認為依然要做到,用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去影響孫輩,因為這是最基礎的教育。由於城城市裡的現成的教育資源可比鄉村的教育資源多,有很多的教育培訓機構、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一一定要好好利用好這種現成的優質的教育資源,多多帶著孫輩去看看博物館,科技館等。我覺得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隔代教育
個人覺得「祖輩對孫輩的隔代教育」,不應祖輩文化水平高,知識淵博,教育能力強,而忽視了作為監護人主要得教育任務,那就是家庭教育。它還是屬於一種家庭教育,應該側重家庭教育的內容,比如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基本的禮儀習慣、以及形成良好的性格。
其實說到底,個人覺得最好的祖輩教育孫輩的教育是:祖輩以身作則、用心呵護、用心的陪伴和引導孫輩去發現問題,解決處理問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優秀的思維品質,以及健全的人格。
隔代教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曾經聽人說了這樣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情,一是把別人的錢放到了自己的口袋,如果你成功了,那你就是老闆;而是把自己的思想裝在別人的腦袋裡,如果你成功了,那麼你就是老師。真實反映出了教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有別於他人的人,每一人都有這自己的長處和劣勢。所以教育沒有的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