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輩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隔代教育(家庭教育)?我有方法

2020-08-29 地球星視界

在我們國家存在著這樣的一群特殊的人群,那就是居住在農村地區甚至小城市小裡面的外出務工人員,每年都要背井離鄉離開自己親愛的父母和子女去到外面打工,這可以說是這一類人的無奈之舉。誰不想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相夫教子,正如網上流傳的一句話「我搬起磚頭就沒法抱你,我放下磚頭就不能養你」。十分深刻地刻畫出外出務工人員與子女之間為了生活而做出的選擇與放棄。為了生活無暇顧及到給與子女更多的陪伴和教育,因而把這份本因自己承擔更多責任事情交給了自己的父母,這裡就產生了一種在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的現象。農村地區的隔代教育,如何做好農村地區的祖輩對孫輩的教育?是今天我們要探討的話題。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

所謂隔代教育,我的理解就是自己的父親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就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教育他們的孫輩。要搞清楚祖輩如何教育孫輩的問題,我們必須先搞清楚,祖輩教育孫輩在現實中存在著這麼的情況。

一、隔代教育在農村地區的具體表現,及表現出來的特點

1、 父母均外出務工,子女留給他的祖輩教育和撫養。

雖然隨這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各個區域的經濟差異在不斷的縮小,但是這種區域間經濟的發展水平差異依然存在,所以,為了更好的生活,依然有很多的農村地區的人選擇去到經濟更加發達的地區去尋找工作,而把自己的父母和子女留在老家,讓自己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和照顧他們的生活,那麼這裡就誕生了第一種祖輩教育孫輩的類型。

隔代教育

這種農村地區出現的祖輩教育孫輩的情況表現出來的特徵是:大多外出務工者本身學歷水平比較低,在工作無法創造一個適合一家人在一起生活的條件,所以,為了積累更多的物質財富,選擇把自己的父母和子女留在老家農村。這種祖輩教育孫輩的情況中,祖輩受到多的教育機會就比較少,導致祖輩本身的文化水平也比較低,能夠傳授給孫輩的基礎知識就比較少,且教育方法和技巧比較少,教育能力不強,同時也存在著教育孫輩的意識比較薄弱,不願過多的去教育自己的孫輩,意識上普遍停留在讓自己的孫輩不會餓著凍著就可以了的狀態,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

同時農村地區不像大城市一樣有很多的教育培訓機構、博物院、科技館、圖書館、展覽館等現成的教育資源,有的是一派的山水自然、農業生產。其實農村地區山水自然、農業生產活動等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資源,如觀察河水的流向,從而得出水往低處流的自然規律、太陽的東升西落、陽光降水對於植物生長的影響、甚至可以開設課題,研究不同降水強度、山地坡度、植被覆蓋度、土壤結構對水土流失的影響等,可是以祖輩現有的文化水平和能力,他們挖掘不了這部分在農村存在的優質教育資源,從而導致農村教育資源的白白浪費。

2、 居住在城市,但是由於自己忙於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把教育子女的事情絕大部分交給了自己的父母,這就產生了第二種類型的祖輩教育孫輩的情況。

城市中的隔代教育

城市裡祖輩教育孫輩的情況反映出來的特點是,祖輩自己受到多一定的教育,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也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方法,教育孫輩的意識也比較強。但是這類型的祖輩教育孫輩的情況中,也有他們普遍的特點,就是,祖輩自己本身可能還有自己的工作,或者自己還有自己想要追求實現的事情,所以,可能存在教育孫輩的時間不足的問題,但是,好的地方就是,城市裡現成的教育資源比較的豐富多,自己不會或者沒有時間可以交給專門的培訓機構,可以帶著去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等。

二、隔代教育的優缺點,以及應對措施

先來說說祖輩教育孫輩的不管是農村的還是城市的祖輩都有的優點,作為祖輩教育孫輩的施教者(祖輩)來說,相對於受教育者孫輩的父輩來說,在教育的耐心上是有著更好的耐心的(一般來說,不排除特殊情形),畢竟祖輩也老了,祖輩這一生經歷的事情多了,沉澱的在內心裡的東西也多了,應對不如意的事情也更加有耐心和方法。同時、祖輩一般都十分疼愛自己的孫輩,有愛惜之心。所以祖輩在教育自己孫輩上,應當發揮他們的優勢就疼愛之心和耐心。當然也存在著弱勢的地方,在教育觀念上可能存在著跟不上時代發展,可能依然恪守著他們那個年代教育自己子女的觀念和方式。有些還存在著教育觀念思想上的錯誤。同時我們在上文中也說到的疼愛之心,如果疼愛之心過渡難麼就是溺愛,這種溺愛對於小孩的性格成長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很多的祖輩都存在著對孫輩的溺愛,從而放低對教育目標的要求,使「溺愛」成為祖輩教育孫輩的缺點之一。

隔代教育的有點

既然說了祖輩教育孫輩的共同的優缺點,下面我們就分情況類型比較詳細的說說,如何做好祖輩教育孫輩的事情。

1、 留守兒童情況下的祖輩教育孫輩應注意的問題

作為作為祖輩教育孫輩的施教者祖輩,第一、應該提升對孫輩教育的意識,不因自己文水平低,自己不會為藉口,而不去對孫輩進行教育。當然對於農村地區的祖輩來說,應該側重「身教」,施教者用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讀書看報的習慣,來薰陶孫輩,通過祖輩良好的行為習慣來影響大孫輩的行為習慣,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當然還可以引導孫輩參與到農村的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業活動中去:如觀察小雞從一個蛋、到一隻小雞、再到一隻大公雞的過程,讓他們學會關愛生命,去感受生命的強盛;還有如種植蔬菜,感受蔬菜生長的一生,感受到食物的來之不易,當然,同一件事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關注,都可以為孫輩獲得有益的收穫。

隔代教育要注意的問題

當然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忽視了這麼一個問題,就是要讓孫輩們理解到,雖然來自父輩的陪伴少了,但不等於來自父輩的關愛少了,同樣的,來自父輩的陪伴少了,但是也要知道來自祖輩的陪伴卻多了。

2、 城市裡的隔代教育

對於生活在城市裡的,隔代教育的施教者祖輩們,個人認為依然要做到,用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去影響孫輩,因為這是最基礎的教育。由於城城市裡的現成的教育資源可比鄉村的教育資源多,有很多的教育培訓機構、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一一定要好好利用好這種現成的優質的教育資源,多多帶著孫輩去看看博物館,科技館等。我覺得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隔代教育

三、隔代教育的內容

個人覺得「祖輩對孫輩的隔代教育」,不應祖輩文化水平高,知識淵博,教育能力強,而忽視了作為監護人主要得教育任務,那就是家庭教育。它還是屬於一種家庭教育,應該側重家庭教育的內容,比如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基本的禮儀習慣、以及形成良好的性格。

其實說到底,個人覺得最好的祖輩教育孫輩的教育是:祖輩以身作則、用心呵護、用心的陪伴和引導孫輩去發現問題,解決處理問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優秀的思維品質,以及健全的人格。

隔代教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曾經聽人說了這樣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情,一是把別人的錢放到了自己的口袋,如果你成功了,那你就是老闆;而是把自己的思想裝在別人的腦袋裡,如果你成功了,那麼你就是老師。真實反映出了教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有別於他人的人,每一人都有這自己的長處和劣勢。所以教育沒有的方式和方法。

相關焦點

  • 奏響家庭隔代教育和諧樂章——慈利縣龍潭河鎮關工委「家庭隔代...
    全鎮中小學及幼兒園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和幼兒教育的未成年人口達1800餘人,其中有近八成的孩子(留守孩子)生活在有祖輩陪伴的家庭。自2019年11月以來,龍潭河鎮關工委在慈利縣關工委、鎮黨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下,提升政治站位,強化家庭隔代教育家長培訓,夯實家庭隔代教育社會支撐,使家庭隔代教育在全鎮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助推器的作用。
  • 關愛留守兒童——桑植縣隔代家庭教育講座進校園
    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4日訊(通訊員 向秀春 劉忠林)為關愛留守兒童,關心下一代成長。12月4日,按照桑植縣教育局關工委工作部署要求,沙塔坪中小學舉辦隔代家庭教育專題講座。本次活動由家庭教育講師團專家鍾培生和楊金元老師主講,吸引了全鄉共三百多名家長到現場學習。
  • 「留守兒童」和「祖輩教育」大量存在,隔代到底是養育還是教育?
    城市裡還好點,雖然主要由爺爺輩來照看,但因為離得不遠,所以父母會經常和孩子相處,也算是一種另類的陪伴;而大量農村的情況就比較特別了,很多農村只剩下老的老,小的小,孩子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是和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在一起生活的,偶爾(大多是春節)才能和父母見一面、待幾天。這些孩子被稱為「留守兒童」。
  • 永定區關工委開展隔代家庭教育示範講座
    紅網時刻張家界11月10日訊(通訊員 瞿盛)11月10日上午,永定區關工委在王家坪鎮中心學校開展隔代家庭教育示範知識講座,吸引了該校100多名家長到場學習。講座中,永定區關工委周媛老師通過對比隔代教育的優劣提出隔代教養的建議和溝通的技巧,並結合永定區農村的實際情況和文化背景,深入分析了如何做到關愛不溺愛、幫忙不添亂,傳承好家風,讓下一代更好地成長。內容鞭闢近裡,說理生動有趣,爺爺奶奶們紛紛交口稱讚。
  • 99%祖輩沒有學習過兒童教育的知識,隔代教育到底好不好?
    中國是國際上少數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國家。 據相關研究,95%以上父母是沒有學習過兒童教育的知識,99%的祖輩沒有學習過兒童教育的知識。隔代教育的類型01、完全隔代教育 孩子與父母長期分離,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輩承擔。
  • 兩岸教育專家學術共商:「隔代教養」利弊與應對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嶽坤發布「中國城市家庭教養中的祖輩參與」狀況調查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鐘磬):父母要上班,孩子讓祖輩帶,養成了讓父母不喜歡的習慣;父母與祖輩在管教孩子上發生分歧和衝突,孩子無所適從——這類現象是否就發生在您的身邊?「祖輩參與」就算是「隔代教養」嗎?海峽兩岸家庭有否相似的困擾?
  • 祖輩教養是剛需?父母責任是鐵律!
    山東省青年政治學院教授張華特別指出,祖輩作為隔代教養者的責任領域不斷擴大,但權威性在下降。「以往祖輩參與教養承擔的是有限責任,是輔助性照料,而今天似乎已經沒有了邊界,祖輩買單的領域正在無限延伸。學齡前的孫輩甚至童言無忌地提出:『您的房子我喜歡,將來要留給我。』」北京教育音像報刊總社的阮瀅認為,對很多精力仍很充沛的「年輕老人」而言,照看孫輩無疑是促進其身心健康的一劑良藥。
  • 縣關工委舉辦隔代教育專題講座
    新田新聞網(記者 黃斌穎 通訊員 何志成)10月20日,新田縣關工委在龍泉三小開展「隔代教育」專題家庭教育知識講座,吸引了100多名家長到場學習。講座中,縣一中原校長龍啟群通過對比隔代教育的優劣提出隔代教養的建議和溝通的技巧,並結合新田的實際情況和文化背景,深入分析了如何做到關愛不溺愛、幫忙不添亂,傳承好家風,讓下一代更好地成長。內容鞭闢近裡,說理生動有趣,爺爺奶奶們紛紛交口稱讚。
  • 探討隔代教養策略!海峽兩岸專家齊聚青島共謀家庭教育科學發展!
    大眾網青島9月15日訊(記者 金紅蕾)在「隔代教養」成為普遍現象的今天,如何理性發揮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作用?如何認真履行父母的主體責任?如何建立良性的親子關係?……2018年9月15日-16日在青島舉行的第十九屆海峽兩岸家庭教育學術研討會給了我們許多重要啟示。據悉,此次論壇由中國教育學會和臺灣嘉義大學主辦、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青島市婦聯、青島市教育局承辦。圍繞著隔代撫養等熱點話題展開,來自海峽兩岸的700多位專家學者和工作者開啟了一場思想風暴。
  • 隔代家庭教育活動進村入戶
    近日,縣關工委、縣教育局及家庭教育講師團等一行8人深入波洲鎮暮山坪村,為180餘名家長開展隔代家庭教育講座活動。據了解,波洲鎮暮山坪村共有200餘名留守兒童,講座中,家庭教育講師運用身邊大量鮮活的事例講述了隔代教育的先進經驗和方法。
  • 桑植:【隔代家庭教育專題講座走進校園】隔代家庭教育專題講座走進...
    桑植融媒12月4日訊(通訊員 向秀春 劉忠林)為關愛留守兒童,關心下一代成長,12月4日,按照縣教育局關工委工作部署要求,沙塔坪中學及小學開展隔代家庭教育專題講座。本次活動由縣家庭教育講師團專家鍾培生和楊金元主講,吸引了全鄉共三百多名家長到現場學習。
  • 孩子養育中祖輩只能當配角 隔代養育智慧還有哪些?
    「書中明確提出:孩子養育中祖輩只能當配角。」上海開放大學副校長王伯軍在今天舉行的上海家長學校重陽節主題活動暨「隔代養育智慧叢書」新書發布會上說。隔代親是我國傳統文化在家庭生活中的生動體現,祖輩參與第三代養育是我國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與亮點,全國有80%的老人在不同程度參與養育第三代。年輕的父母,承擔著很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工作之餘養育下一代已經相當不易。
  • 新晃:隔代教育心理營養輸送
    湖南教育新聞網•教育影像志訊(通訊員 田元春)"團長,我看到有的孩子確實是這樣的,桌上吃飯,看到自己喜歡吃的菜就乾脆拖到自己面前,一個勁地夾進自己碗裡,使勁地吃……"11月27日,晃州鎮橋南社區趙奶奶憂心忡忡地對楊長炳團長說。
  • 百萬家庭迎創建 | 學隔代教育之道 做智慧祖輩家長
    百萬家庭迎創建 | 學隔代教育之道 做智慧祖輩家長 2020-09-08 15: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開福區三角塘社區開設隔代教育「樂齡學堂」 探究最佳帶娃模式
    (課堂通過更好的引導祖輩家長協助子女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向祖輩家長們傳授如何達成「最佳帶娃模式」。圖片由 通訊員 提供)       星辰在線10月16日訊(通訊員 李紅姣)10月15日上午,長沙市開福區隔代家庭教育三角塘社區學校迎來了第二場宣講活動,開福區關工委率開福區隔代家庭教育「講師天團」成員總動員,與社區60
  • 朱永新:80%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如何讓父母帶好孩子
    作者:朱永新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21世紀教育研究院學術委員)在中國,家庭教育有兩個獨特的現象,是世界範圍內其它國家較少出現的。而後者則既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又有著現實的生活土壤,是需要特別關注的重大家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課題。中國獨特的「隔代親」現象在中國的家庭關係中,隔代親,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這裡有幾個來自網際網路的段子:網友A:哎,我兒子長期把他爺爺當馬騎,我覺得不妥,我就說了我兒子,我爸說:老子樂意,關你什麼事!
  • 隔代教育導致30%孩子有問題
    近日,寧波江東劉氏兒童培訓學校和江東實驗二小,聯合就這個命題做了一個專項調查,結果揭示,至少有30%這樣的孩子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    他們的調查是在370名幼兒園和小學一至三年級的學生家長(父母)、50名小學教師當中進行的,問卷回收率為100%,只有少數調查對象對有些問題沒有回答。問卷的內容分隔代教育問題和父母教育問題兩部分,裡面包含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等。
  • 親子教育:隔代教育中需要注意哪些事?
    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在上海,有50~60%的孩子由祖輩教育;在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則佔總數的一半。且兒童年齡越小,與祖輩生活在一起的三代家庭佔比就越大。這些數據都無不在說明,隔代撫養,在中國的普遍性。因為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祖輩使用的教育方法和觀點放在放下大多已不再使用,孩子的父母和祖輩容易會為教育問題產生大量的矛盾。在疫情這段時間內,三代撫養的家庭,相信這種矛盾更加突出地展示在人們的面前。
  • 吳雁澤:社會應多關注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
    其中有不少網友將目光指向農村的留守兒童。原因是民工是很多人都會想到要關心的對象,然而民工後面的留守兒童、留守父母卻較少提及。沒有後方的穩定,「前線」就容易出問題。留守兒童能否健康成長,關係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全國政協委員吳雁澤今年共提交了三件提案,其中一個就是有關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  為此,記者採訪了吳雁澤委員。
  • 讓晨光夕陽更燦爛,新邵推動隔代教育穩步開展
    紅網時刻12月18日訊(通訊員 何雯 黃釵)12月17日,我縣隔代家庭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同時舉行新邵縣隔代家庭教育培訓基地掛牌儀式。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劉長峰為基地授牌,他要求,各鄉鎮、各單位要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系列重要論述精神,紮實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和隔代家庭教育工作。會議指出,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整個教育過程密不可分的三個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重點,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