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個月最火爆的好萊塢大片,非《毒液:致命守護者》(以下稱《毒液》)莫屬了。
《毒液》上映後口碑兩極化十分嚴重,但是票房卻是一路飆升。
截至目前,《毒液》全球票房已經突破8.225億美元大關,超過了蓋爾·加朵《神奇女俠》8.218億的全球票房成績。
《毒液》的淨製作成本高達1億美元,上映前業界預測最少需要全球票房達到4.5億才能回本。而目前的成績有目共睹,索尼賭對了。
當然共同參與投資的企鵝家也賭對了。
作為11月份最重磅的引進大片,飛魚自然也是第一時間看了這部影片。
接下來我就來試著分析一下這部電影口碑兩極分化和票房不斷攀升背後的原因。
飛魚上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毒液還是在山姆·雷米導演的《蜘蛛俠3》裡面,託比的蜘蛛俠也成為了許多8090後的一代情懷。
我依稀記得看過一次山姆·雷米的採訪,說是憑藉當時的技術,在大銀幕上同時呈現4個超能力者打鬥的場面很困難(巨燒錢)。
那一年是2007年。
誰能料到電影工業發展了才不到10年,好萊塢的超級英雄們已經可以滿天飛了。
尤其是凱文·費奇開啟的MCU,以往在漫畫中才能看到的場面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大銀幕上,復仇者聯盟的各位大佬排著隊收割票房。
擁有漫威最高人氣「蜘蛛俠」的索尼終於也不淡定了,在這麼隨便從漫畫書中拉個人出來都能賺錢的時代,自己不分一杯好像有點說不過去。
但是「蜘蛛俠」已經在大銀幕上回歸了MCU,他們能拍的人氣角色也只有同為「蜘蛛宇宙」的毒液了。
考慮到版權問題,《毒液》在拍攝的同時又不能跟「蜘蛛俠」扯上關係,於是採取了與漫畫中不同的起源故事。
而這,也正是被「老蜘蛛粉」們最詬病的一點。
《毒液》另外一個影響口碑的部分就要回歸到劇情上來說了。
大陸上映的版本時長一共107分鐘。考慮到有許多影迷是新入坑的小白,整個電影要將毒液以及反派講清楚,還要完整展現毒液的特殊能力,這其中還有主角艾迪·布洛克的個人故事。
很容易就又拍成一部《綠燈俠》了。
在影片中,劇情上最突兀的點就是毒液的轉變,太快了。
從想要毀滅地球到直接叛變自己的種族拯救地球只需要兩個廢柴之間的一場對話。
從生命基金會的試驗可以看出來,共生體對於宿主是可以反噬的。暴亂不反噬宿主是因為要達到自己追蹤的目的,而毒液不反噬宿主的原因竟然僅僅是因為同病相憐(兩個Loser),未免太牽強了。
據湯老師所說,出於對票房上的考慮,影片上映時被製片方剪掉了近30分鐘,實在是太可惜了。
希望之後能出一版導演剪輯版本的藍光碟,估計能讓影迷們寬慰不少。
當然,藉助這幾年電影技術的發展,這版的毒液明顯比2007版流暢了許多,許多細節不再遮遮掩掩。
共生體液體般的身軀展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最終大戰中2V2的戰鬥場面,兩個液態共生體和兩個人類宿主分分合合的戰鬥看得令人驚嘆。
如此具有創造性和觀賞性的畫面,影迷自然願意掏腰包去影院一睹風採。
當然,毒藥的票房大賣,這幾年由「死侍」帶來的反英雄風潮也是功不可沒。
傳統漫畫英雄在大銀幕上的偉光正角色已經反反覆覆拍攝了幾十年,觀眾的口味早就已經麻木了。
而瑞恩·雷諾茲帶著小賤賤橫空出世,給影迷帶來了一股與眾不同的新鮮感。
毒液也正是這樣一個角色,再加上與小賤賤不同的PG-13的分級,僅僅是中國市場就能為它帶來不小的票房。
這部影片向《死侍》借鑑的還有同樣的賣萌逗逼風格,為緊張恐怖的氛圍製造了不少輕鬆的笑料,在影迷間造成了病毒式傳播,這些萌萌噠的梗絕對是加分項。
這一點從針對中國的幾部公益預告片就能看出來。
不過,《死侍》系列對於毒液的影響是真的大,就連兩個廢柴惺惺相惜的梗都預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