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李吉平團隊為小鵬成功實施未栓塞的鼻內鏡下鼻咽纖維血管瘤切除手術 來源/醫院提供
21歲的小鵬(化名)多年來反覆鼻出血,原來是鼻腔到鼻咽部長了一個巨瘤,直徑達5釐米。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李吉平團隊為其實施未栓塞的鼻內鏡下鼻咽纖維血管瘤切除手術獲得成功,患者術後第5天即順利出院。
多年來,小鵬反覆鼻出血,他以為是天氣乾燥,自己又年輕氣盛,因而沒有在意。近一年來,隨著右鼻鼻塞逐漸加重,出血量越來越多,他終於擔憂起來。帶著不安的心情,小鵬來到仁濟醫院李吉平門診。
李吉平為小鵬安排了鼻內鏡檢查,發現鼻咽部巨大紅色結節狀腫塊,並凸入右側鼻腔。結合小鵬的年齡、症狀和腫塊的部位、形態,高度懷疑鼻咽纖維血管瘤,隨即安排患者做鼻腔增強CT檢查,結果符合血管瘤表現,經測量,腫塊大小已達5×3×3釐米。李吉平立即為小鵬安排鼻內鏡下等離子鼻咽纖維血管瘤切除手術。
據介紹,鼻咽纖維血管瘤是年輕男性出血的原因之一,多發於青春期前及青春期(10~25歲)男性。鼻咽纖維血管瘤的血管是沒有彈性、不易收縮的,所以也叫「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纖維血管瘤」。術中一旦侵入瘤體內部,可迅速出現大出血,而且手術是內鏡操作,一旦出血,視野變差,操作難度非常大。因此,以往此類手術大多需要術前進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和超選擇性動脈血管栓塞,以防術中出血量過多。但DSA要使用造影劑,術後一般需臥床2天,有一定的風險和不便。考慮到外地患者的困難和腫瘤的影像學特點,李吉平決定嘗試不進行術前栓塞的鼻咽纖維血管瘤切除手術。
術中,李吉平用等離子刀仔細沿腫瘤邊緣剝除腫瘤,找到腫瘤基底部及附著的蝶骨大翼和蝶骨體,凝閉血管後予以完整切除,同時磨除可疑累及骨質,整個手術出血量僅100毫升左右。由於手術的微創化和免除血管栓塞,小鵬恢復非常快,術後第5天即順利出院。
專家建議,反覆鼻出血患者切莫大意,應及時就醫,尤其是反覆出血量大的患者須及時到鼻科門診進行鼻內鏡和相關影像學檢查。即使是青少年患者也要當心鼻咽纖維血管瘤這一類侵襲性疾病或其他腫瘤性疾病。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